附:上清古镇沿革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龙虎山志》 图书
唯一号: 141020020230000039
颗粒名称: 附:上清古镇沿革考
分类号: K295.6
页数: 4
页码: 121-124
摘要: 该文描述了上清镇的发源地、名称演变和行政单位的变迁。它提到了上清镇作为商业小都市的繁荣,以及其在道教和军事方面的重要性。文章还提到了明清时期上清镇作为驿传递铺和管界寨巡检司的重要角色。
关键词: 上清镇 行政变迁 历史沿革

内容

发源于武夷山西北麓而汇入古余水(今信江)的一条河流,古名沂溪;沂溪流域,古为百越之地,今上清镇地即在沂溪中游。武夷山区盛产的竹木山货,以筏舟顺流而下达鄱阳湖周围,上清地为适宜的停靠之所。陆路则是通闽广的古大道所经之区。而且,道教创始人张道陵的后裔世居龙虎山,开设道场,名显于外,招来四方道徒。
  因而,至隋朝(581-617),上清已形成聚落街市,在沂溪之阳,故名沂阳市。
  现在能见的古籍中,最早记载“沂溪”、“沂阳”之名的,是清乾隆五年(1740)版的《龙虎山志》。该志卷三《宫府》“大上清宫建置沿革”载:大上清宫“左拥象山,右注沂溪”;“大真人府旧制”载:“府第在上清里,古沂阳市。”(先有沂阳市,后立雄石镇)
  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平定江南,但此时的唐朝势力在东南仅达武夷山之北。为加强南方边防,乃于翌年(武德八年,625)在江闽要冲的余干县晋兴乡设立雄石镇,置镇遏使、副使、押衙、都监等官,“宿重兵于此”。镇在今上清镇城门、沙湾二村之间。考隋唐之际的军事机关“镇”,有一类设于不立州郡之地,规制较高,所派镇将位同刺史或县令,兼理军民政务,上马管军,下马管民。雄石镇地处南方边陲要冲,而当时未设信州(在133年之后的唐肃宗乾元元年始置,“未有信州,先有雄石镇”),当属于此类重镇,故其镇将亦称“军民镇遏使”。雄石镇当时驻兵在千人以上(设有左右押衙,按《唐六典》兵部条:凡五百人置押官一人),并筑有城墙(故有“城门”、“关门口”等遗址地名)。至唐末、五代时期,天下大乱,武人称雄,镇将权力更加扩大,除镇关防守、奉调率军外出参战外,还直接向人民征收粮饷器甲,掌握地方实权。其时镇将倪亚、薛忠位高威重。
  据清乾隆十五年(1750)版《贵溪县志》所载,先后任雄石镇镇将的有:
  郑立,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进士,授溧阳尉,稍迁余干丞,历饶州倅(副职),任雄石镇左押衙(一说任镇遏使)。
  叶凯,浙江人,唐宪宗朝(806-820)官御史大夫,出为河东剌史,左迁信州雄石镇军民镇遏使。时边寇蜂起,侵掠境内,民不聊生,凯出奇兵平镇之,四境宁谧。卒于官。
  倪亚,字由中,恒州(河北正定)藁城人,唐昭宗龙纪元年(889),授侍御史为信州防御使,迁雄石镇遏史,以军功官至银青光禄大夫、上柱国、奉化军开国侯,进封奉化郡王。昭宗天复四年(904),朱全忠弑昭宗,倪亚多次致书吴王杨渥并移文诸道,敦请会兵兴复唐室,但无响应者。无奈,散兵归田里,居汉浦,卒于此。
  周丞邺,与倪亚同时任押衙兼都监。
  叶调:叶凯之孙,承袭镇遏使职。曾以家财代输本镇租税。
  卢立,山东济阳人,雄石镇将,信州静边使,银青光禄大夫。
  在唐末农民大起义中,黄巢于唐僖宗乾符五年(878)引军渡江南下,曾转战饶、信诸州两年,后于僖宗中和四年(884)在山东兵败自杀。倪亚正是在农民起义失败而唐朝也陷于没落衰亡之际出任雄石镇遏使的。
  唐亡后,五代十国纷争,淮河以南长江中下游地区,先是杨氏立吴国,李氏又灭吴建南唐国,都在雄石镇驻兵戍边(时福建为王审知的闽国)。南唐司徒薛忠,渐浦人,官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静边节度使,曾提兵驻雄石镇(其寨在今兰车村)。吴曾攻虔州、韶州,南唐曾攻福州,雄石镇兵皆参与其役。
  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宋将曹彬克金陵(今南京),南唐后主李煜投降,江南平定。为加强中央集权,撤镇隶县,收其权交县令,雄石镇始归贵溪县,不再驻常备军。
  自唐武德八年(625)至宋开宝八年(975),长达三个半世纪,今上清地实际上都是在雄石镇管辖范围之内。期间,重兵长驻沂溪河畔,使这一带商业愈趋兴旺,八方商贾匠人赶来开店设铺,街道渐渐延长。唐末五代战乱绵延,乡村富户纷纷迁来靠近军镇,希冀庇护。雄石镇旁的沂阳市发展起来。而倪亚任镇遏使期间保护了这方土地的相对安宁,封为郡王后解甲归田,寓居汉浦(今上清镇所辖村),声名显赫,本地人引以为荣且感恩戴德,于是渐渐地把“沂阳市”改口呼为“倪王市”了。《贵溪县志》卷五“古迹”:“倪王市,即上清镇;唐倪亚为中丞,移镇雄石因名。自松(琼)林街下逮濠口成市。”《龙虎山志》卷二“山水”:“上清溪:(桂洲)北岸曰上清镇,古之倪阳市也。或曰:唐倪亚为中丞,镇雄石,因名焉。今土人犹多倪姓者,亚之裔也”。《贵溪县志》中还载有“倪王坊”、“倪王渡”之名。但因为是众口相传的俗称,地名叫法的改变并无什么正式手续,所以志书中“倪王市”与“倪阳市”“倪洋市”并录。《龙虎山志》卷五“古迹”:“沂阳市,在宫里,旧为倪洋市。唐倪亚为中丞,移镇雄石。上自宫前,下逮濠口,商贾贸易于此。”
  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敕改龙虎山真仙观为上清观。徽宗崇宁四年(1105),上清观从龙虎山迁今上清宫址。政和三年(1113),升上清观为上清正一宫。
  “上清”,是道教所称“三清”之一。道书称,道教所尊奉的三位神——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道君、太清太上老君,居天外仙境,称“三清境”。《云笈七签》卷八:“上清之天在绝霞之外,有八皇老君运九天之仙而处上清之宫也。”皇帝赐名“上清宫”,这里就成了“道家总会”、“神仙所都”、“百神受职之所”。
  自从在倪王市东建立起以“上清”仙境为名的宏伟壮丽的道教建筑群之后,上清宫名扬天下,周围更形成一大闹市,商贾云集,而当地的道教气氛越加浓厚,倪王市便又逐渐被上清镇的名字所取代了。
  《贵溪县志》卷二十四“杂记”引蔡天衡《倪亚论略》:
  “上清镇,旧为倪王市,即雄石镇遏使倪王亚侨寓之所也。自上清官建而倪王市之名遂隐,或更以沂易倪、以阳易王而并其隐者,亦将泯灭之矣。”此说确切地概括了“沂阳市一倪王市一上清镇”地名更易的过程与缘由。
  但是,以上三个地名,都是县以下的商业小都市的称号,并不是基层行政单位。
  据贵溪市近年出土文物可知,宋代贵溪县下设乡、里、社三级单位;其时南乡有两个乡,即仙源乡、仁福乡。另据《贵溪县志》载,明初全县仍为4个乡(信江南北各二),编户110里和3个坊;直至清初,全县划为八个乡(信江北五南三)。上清地方,宋元明均属仙源乡。
  据旧志,作为县以下的基层行政区域,今上清镇在元明清三代的演变情况是:
  元代,上清街市称“上清里”、“长庆里”或“长庆坊”。《龙虎山志》卷三《宫府》“大真人府旧制”:“府第在上清里,古沂阳市。宋时在关门之上。元时徙建长庆里,在静应观西。后复迁观东,即今址也。”清光绪十六年(1890)版《留侯天师世家宗谱》“历代宫府观建置沿革考”:真人府,“宋时在关门上,元时徙建长庆坊。”另据传,上清街市自东至西划为三个坊:五通坊、中坊、长庆坊。
  明代,称“倪王里”“倪王坊”或“上清街”。明初43代天师张宇初(1340-1410),在其《岘泉集》中提到“倪王里”。明代《信郡志》载:倪王坊,在仙源乡。明末崇祯九年(1636)《徐霞客游记》中则称“上清街”,“其街甚长”。
  清代,属仙源乡三十六都和三十七都,上清官前的街市则称“招宾里琼林街”。《龙虎山志》卷三《宫府》“大上清宫建置沿革”:“大上清宫,在贵溪县西南七十里,乡曰‘仙源’,里曰‘招宾’,街曰‘琼林’。”另据《龙虎山志》卷十《田赋》载:真人府属三十六都一图,上清宫属三十七都一图。
  明清时期,上清地方有两件建置方面的大事:
  一是设立驿传递铺。明武宗正德年间(1506-1521),在上清设递铺,驻铺兵。清初,因“三藩之乱”,闽广与赣东北多战事,为适应传递紧急军令军情之需,贵溪县芗溪驿一时规模庞大,对南路递铺进行加强,其线路是:县前总铺一新田一桂店一横石一丘村一紫云一上清,达金溪界交接,通抚州府、建昌府、邵武府。上清作为赣闽广通衢上的枢纽地位更显凸出。
  二是管界寨巡检司定驻。明洪武十三年(1370)创建于贵溪与光泽边境茶山(今冷水镇属村)的管界寨巡检司,清康熙十三年(1674)毁于战火。随后巡检秦弘借上清镇朱(熹)陆(九渊)祠基自盖茅房以居。雍正初年,知县黄鹤鸣向上呈报,称贵溪要地有三,上清镇为其一。从此,管界寨巡检司定驻上清。乾隆初年,巡检沈濂得上清绅士资助,买基构建大堂及内宅。乾隆三十年(1765),正式改称上清镇巡检司,长驻弓兵30名。上清又成为贵溪县南乡的军事重地和治安中心。
  清乾隆年间的上清镇,已奠定今日对外开放游览的古镇长街的基本格局。《留侯天师世家宗谱》卷二《考赞》“祠庙府第建置考”:
  “上清,即耆山真人《岘泉集》所谓倪王里,今为上清镇,东西长三里余,后枕台山,左挹象山,右控西华,前临大溪,中间居闾(注:里巷大门)数千,最东为上清宫。”
  综览清乾隆初期纂修的三部志书、宗谱,其中称“上清镇”的已有数十处,说明这一地名已被社会和官方所公认,但都不能算是一级行政区域,而是带道教意义的商业小都市的称谓。开始成为基层行政单位,是在民国10年( 1921)区划的鹰潭区上清乡。正式作为行政单位的镇,则是在民国28年,保联改为乡镇时成立的贵溪县第三区的上清镇。
  上清古镇,从隋朝开始算,迄今已有1400余年的悠久历史。

知识出处

龙虎山志

《龙虎山志》

出版者: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本书介绍龙虎山的旅游和文化资源。内容涵盖了地理、天师道、文化、居民和经济等方面,详细介绍了龙虎山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景区景点、天师道文化、文化与文物、民情风俗、经济活动和人物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郑立
相关人物
叶凯
相关人物
倪亚
相关人物
叶调
相关人物
卢立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上清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