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旅游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龙虎山志》 图书
唯一号: 141020020230000032
颗粒名称: 第三章 旅游
分类号: F592.9
页数: 25
页码: 105-129
摘要: 本章主要介绍了龙虎山的旅游资源开发、特色旅游项目、旅游促销活动、旅游服务、旅游管理以及景区管理等方面的情况。
关键词: 龙虎山 旅游经济 发展史

内容

随着龙虎山开发的不断深入,鹰潭的旅游业也日益蓬勃,在开展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活动中,鹰潭将建设成以市区为主体,龙虎山景区为龙头,贵溪、余江为两翼,道教文化为特色,吃、住、行、游、娱、购相配套,景区、市区联动,旅游、文化、宗教联动的全市大旅游格局,旅游经济发展确保每年不断增长,真正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第一节 旅游资源开发
  龙虎山是中国历史悠久的道教名山,文物古迹丰富,山水风景优美,有四时盛开之花、八节常青之草,但多少年来这块瑰宝被埋深山无人知晓。直到1983年8月下旬,人民日报记者赵相如、江西省广播电视厅副厅长修涤在鹰潭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办公室副主任程关森的陪同下抵鹰潭采访,贵溪县鱼塘乡政府办公室主任倪金生脚穿草鞋,腰系柴刀,披荆斩棘,一行游人终于到达当年香火鼎盛时可容纳千名尼姑的尼姑庵,攀上可登高远眺“雄狮回眸”、“百凤朝阳”、“七星拱斗”诸峰的山顶。大家对此大好河山发出感慨:要及早开发龙虎山。
  1984年2月,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周銮书,省社科院院长姚公骞,率《江西风光》摄制组人员抵龙虎山踏勘,并于当晚给省委5位书记写信,建议立即着手制订开发龙虎山总体规划。
  4月17日,新华社第1005期《国内动态清样》刊发张香庭、程关森合写的《值得开发的龙虎山旅游区》一文,除呈送中央高层领导外,还增发中共江西省委书记白栋材1份。白书记迅速作出批示:“请白永春、周銮书同志阅。记得銮书同志曾就此专门写过一个报告,未引起我的注意。建议銮书同志与外办及有关同志作一些研究,酝酿出一个切实可行意见,经省委、省政府讨论后实施。”鹰潭市人民政府遂决定成立鹰潭市龙虎山风景名胜区开发领导小组。
  5月31日至6月1日,根据省委、省政府的指示,江西省宣传、统战、建设、外事、文化、公安、冶金、交通、林业和省军区作战处以及鹰潭市等11个部门和单位的负责人和有关专家、学者,由副省长梁凯轩率领和主持,前往龙虎山风景名胜区实地勘察和座谈,共同商讨龙虎山的发展规划和当前应该采取的步骤、措施。
  6月17日,成立鹰潭市龙虎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和鹰潭市龙虎山旅游开发公司(副县级)。
  6月28日,参加踏勘龙虎山的11个单位,联名向省委、省政府呈报《龙虎山发展规划座谈会报告》。
  7月,鹰潭市领导带着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史学家周銮书的亲笔信,赴沪恳请中国园林兼古建筑专家、同济大学教授陈从周派员规划龙虎山。
  在以黄水龙、周沐照、倪金生等为主的龙虎山风景名胜调查小组的详细调查报告送交给陈从周、朱畅中;谢凝高、丁文魁、司马铨、龙永龄等权威教授审查后,专家们均对此调查报告予以肯定,称之为“简明扼要地系统评述了龙虎山风景资源的特点,图文并茂,照片雅美,是一本较好的风景资源评价作品。”
  1985年2月22日,江西省委、省政府作出决定,批准《龙虎山发展规划座谈会报告》。24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转发《龙虎山发展规划座谈会报告》至各地、市委,省委各部门,省直各单位党委、党组。文件指出:“龙虎山风景名胜区的开发建设是我省一项重要的旅游事业,各有关方面应加强协调,互相配合,共襄盛举”。省委、省政府如此重视一个旅游区的开发,在全省还是第一次,为解决龙虎山开发中的问题,提供了“绿色通道”。同年10月,省政府批准龙虎山、上清宫遗址、天师府、仙水岩、崖墓群为省重点风景名胜区。是年年底,上海同济大学建筑系风景园林教研室和鹰潭市龙虎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共同完成《龙虎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龙虎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确定:龙虎山风景名胜区总面积约200平方公里,是由中国道教发祥地、春秋战国崖墓群和上清河山水自然风光三大特色组成的统一体,开发建设宜以仿古、观光旅游为主,以度假、休养、娱乐为辅。应尽可能地恢复原有道教殿观,完善保护现存的崖墓群及岩洞寺庙,保持纯朴的自然田园风貌、上清河的绿岸野趣和山色的叠翠神奇,不宜过多人工修饰。全区依据古迹、自然风景景观的分布情况,分为4大景区:(1)上清龙虎山景区:以道教古迹为主题;(2)仙水岩景区:以自然景观为主体;(3)独峰马祖岩景区:以自然景观为主体,辅以佛教的洞岩寺庙古迹;(4)洪五湖景区:以水上活动场地及大型游乐场为主体。开发建设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近期(1985-1990年)为初步恢复、重点开发建设期,主要是改善交通条件,修复若干景点,增添少量游憩点和服务设施,重点在于绿化环境。中期(1991-2000年)为全面建设期,主要是全面修复上清官、天师府及改造上清古镇,修复龙虎山正一观,完善仙水岩的景点及度假村设施,开辟上清河、独峰、马祖岩、香炉峰等地段的新景点,开始洪五湖水库景区的建设,建立完整的旅游经济体系。远期(2001年以后)为外围建设期,主要是建设上清镇以东的应天山景区,完善龙虎山风景区,建设龙虎山一贵溪一圭峰风景旅游区。
  是年5月1日,龙虎山庄对外营业,开始接待游客。
  1986年8月初,国家副主席王震为鹰潭题写“龙虎山风景名胜区”。
  1988年8月6日,国务院批准龙虎山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龙虎山从此开始显山露水。
  第二节 特色游
  为深层次地开发龙虎山旅游资源,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观光、考察、科研的需求,景区经营管理部门对各景点进行综合有机组合,形成各具特色的旅游线路,推出一系列特色游产品。
  龙虎山道教文化游
  道教文化游的主要线路景点包括上清古镇一大上清宫一天师府一正一观。
  上清古镇名胜古迹很多,长约2公里的上清古街上有长庆坊、留侯家庙、天师府、留侯第、天源德药栈、天主教堂等景点。沿河鳞次栉比的吊脚楼和船埠码头更让小镇显现出江南水乡的风格。天师府是历代天师生活起居之所和祀神之处。又称“大真人府”,先后建在上清古镇关门口、长庆坊等地,后经十多次修建,于明初建在今址,现存木构建筑均依明清遗留建筑规制经修葺而成。正一观坐落在龙虎山脚下,坐北朝南,背山面水,风水奇特,是道教祖师张道陵当年炼丹得道之地。
  龙虎山地质科考、崖墓探奇游
  龙虎山地质科考、崖墓探奇游的主要线路景点包括市区一龙虎山国家地质公园一仙水岩崖墓。龙虎山国家地质公园主要地质遗迹类型为丹霞地貌。2000年3月,中国国家国土资源部将国家级地质公园证书及匾额牌授予江西龙虎山。
  崖墓又称悬棺,被称为世界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观。它是指我国古代一些民族,将死人棺木送入悬崖洞穴安葬的一种奇特葬式。崖墓葬所选的山崖一般都是人难于攀援的绝壁,崖面光滑,下临深水,使得悬棺得以长久保存。龙虎山作为中国道教发祥地,不仅道教文化有着深远影响,据专家考证,龙虎山的崖墓是历史最悠久、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崖墓葬,是中国崖墓葬的发源地。
  上清河漂流揽胜游
  上清河漂流揽胜游的线路主要景点包括上清古镇-九曲洲-正一观-无蚊村-仙水岩。上清河沿途经云台山、象山、圣井山、上清镇、正一观、仙水岩、马祖岩,在龙虎山景区内流长43公里,是景区水上游览的最佳线路。
  上清河北岸是一处别具特色的农业生态观光园——龙虎山下九曲洲。是一个集观光、休闲、科考为一体的生态园。在一座仿古越民族风格修建的干栏式建筑——吊脚楼里,可以欣赏古朴的民间艺术表演,品尝清新的农家茶,观赏出自名家之手的中国字画以及房屋本身古老的建筑艺术。园内茂竹修林,花果溢香,建有木结构的写字楼、客舍,仿佛世外桃源。
  仙水岩是仙岩和水岩的总称。这里怪石遍布,山水相映成趣,景点最为集中,有“十不得”美景。仙岩又名仙人城,是龙虎山主要景点之一。整座山峰拔地而起,犹如一柱擎天。沿途有仙鼠石、凤凰桥、仙水井、仙姑庵、清浊水池、龙化池、兜率宫等十多个景点。
  无蚊村即上清河东岸仙水岩景区的许家村,全村共有50来户人家,200余人,是唐尧时名垂史册的大贤人、大隐士许由的后裔,村中人多长寿,所以又有“长寿村”之称。该村依山傍水,峰峦秀丽,村内树木葱茏,村前碧波荡漾、舟楫穿梭,冬暖夏凉、气候温和。村里有一奇特现象,就是没有蚊子,因此被称为“无蚊村”,是极为理想的避暑胜地。
  天门山天然氧吧健康游
  天门山天然氧吧健康游的主要线路景点包括上清古镇和天门山。
  天门山生态游览区位于上清景区的东南,是龙虎山地质公园和国家森林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岭壑相间、峰峦连绵,瀑布三起三落。绿树遍野、郁郁葱葱,珍禽欢歌、异兽闲逸,环境幽胜、天人合一,是观光、休闲、度假、科考的地方。天门山属于晚侏罗纪火山岩地貌,呈开口向北的展布,整个游览区山坡陡险、谷地幽深、怪石遍地、巍峨壮观;深渊峡谷中碧水湍流不息,多处瀑布气势磅礴。这里的岩性以酸性岩类为主,有极少量的中性岩类。酸性火山岩的结构由于含长石很多,风化后形成的高岭土极易被水流冲刷侵蚀,石表面凹凸不平,在流水作用集中的地点大多形成溜痕、凹槽,为水流进一步冲刷侵蚀创造了良好条件。
  绿色生态游
  龙虎山绿色生态游的主要线路景点包括上清古镇一耳口(曾家古民居)一冷水(鬼谷洞天、冷水峡谷漂流)。
  冷水镇域山青水秀,自然生态环境品质卓越,空气极其清新,人文和自然景观众多:鬼谷修真场所、千年白果树、高山峡谷漂流、太平天国古城墙、虎路龙潭、气势磅礴的赣闽瀑布、茂密的原始森林、七彩的林区公路等,每一个景点都是那么的引人人胜,让游客留恋忘返。
  鬼谷洞位于冷水镇麻地村洞源村小组,世代相传为古代智圣鬼谷子的出生、修道之所。被道家尊为第十五小洞天,与道教第三十二福地龙虎山遥相呼应。在鬼谷洞附近,还有张仪井、苏秦台、金银仓、千年古藤等景点,当地居民代代相传,留下了众多关于鬼谷子出生、求学、授徒的传说。
  江铜(江西铜业公司简称,下同)工业游
  江铜工业游的主要线路景点包括鹰潭市区一江铜总部一贵冶厂。在江铜主要参观点有熔炼车间、硫酸车间、铜电解车间、铜拉丝生产线、金砖陈列室等。
  市区商务会展游
  市区商务会展游的主要线路和景点包括鹰潭市区所在地月湖区及梅园新区等。
  月湖区下辖白露、童家、夏埠三个乡镇和四青、梅园、江边、交通、东湖五个街道办事处,面积1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25腕人。
  月湖区钟灵毓秀,风光旖旎。月湖岩四周山岭相连,一望无垠。山垅深处,隐一大岩,洞门半月状,岩顶深圆,宛如满月。
  位于月湖区童家镇蒙山园开发区内的南山甘露寺,是颇有名气的佛教寺院,在国内外亦有一定的知名度,每年有大量的香客和游客前来朝拜或观光。
  鹰潭市区各宾馆饭店均有歌舞厅及娱乐场所。景区龙虎山宾馆有娱乐城,节目内容丰富多彩,华侨饭店有保龄球等高档娱乐项目。市区人民广场的风味小吃也可让你一饱口福。东湖休闲广场不仅有水面可泛舟,也有音乐喷泉及人行步道、草地、坐椅等,是个休闲的极好去处。
  韬奋故里游
  韬奋故里游的主要线路景点包括余江一血防纪念馆一韬奋雕塑像一果喜雕刻厂一九龙休闲山庄。
  畲族风情游
  畲族风情游的主要线路景点包括鹰潭市区一贵溪畲族乡。
  贵溪畲族人民很重视传统节日,重视祖先崇拜,每年农历二、七、八月的十五日为祭祖日,祭奉鬼神。到了畲族可欣赏到畲民的山歌、马灯舞,在民族广场领略畲族民族文化。
  畲族妇女服装,各地略有差别,其共同特点是上衣多刺绣。畲族妇女最主要的装束,就是“凤凰装”。红头绳扎的长辫高盘于头顶,象征着凤头;衣裳、围裙(合手手)上用大红、桃红、杏黄及金银丝线镶绣出五彩缤纷的花边图案,象征着凤凰的颈项、腰身和羽毛;扎在腰后飘荡不定的金色腰带头,象征着凤尾;佩于全身的叮当作响的银饰,象征着凤鸣。
  冷水峡谷漂流
  龙虎山区冷水大峡谷位于上清河的上游,源于武夷山支脉的鹰潭最高点阳际坑主峰南麓。整个生态旅游区坐落在贵溪市冷水镇境内,总面积100平方公里,大峡谷全长20公里,相对落差120米,漂流全程长约8公里,用时约90分钟,漂流区内水凝碧翠,空气清新,漂流其上,妙不可言。惊险处激流叠水,浪遏飞舟;舒缓处平湖揽月,温馨浪漫。主要景点有:卓玛滩、寨上滩、喜来滩、玉枕滩、鹰嘴岩及壮观的鹰厦铁路等。大峡谷生态游览区内生态原始自然,是击涛搏浪、挑战自我、享受自然的好去处。
  白鹤湖水上游
  白鹤湖水上游的主要线路景点包括市区一白鹤湖一塔桥果园。
  白鹤湖原名硬石岭水库,因湖区栖息大量白鹤而得名,该湖位于江西省贵溪市北部,水域面积1.6万亩。2000年7月1日,国家水利部批准白鹤湖为“国家水利风景区”。白鹤湖风景区即依托这片烟波浩渺的水库水域而开发,全力打造独特的湖光、山色、田园风光。
  白鹤湖风景旅游区距鹰潭市19公里、贵溪市区33公里、国家级风景旅游区龙虎山36公里。景区总面积达60平方公里,与龙虎山仙水岩、上清宫、天师府、圭峰等旅游胜地构成旅游链,全年接待游客近20万人次。目前,已开通了龙虎山一白鹤湖一日游线路。景区游览景点及项目主要有白鹤湖门楼、攀岩观景、观赏生态园、宾馆休闲娱乐、竹林漫步、水上观景垂钓、游览大坝等。
  与白鹤湖紧连的塔桥果园,前身是贵溪籍国民党军将领黄维等创建的农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成南方水果出口基地,内有大片农田果园、鱼池、林地。该基地拥有果园6000余亩,果种繁多,各具特色,春天十里花团锦簇,夏秋硕果满枝飘香。构成景区生态果园和农业旅游的黄金点,具有很高观赏价值。
  游览白鹤湖,极目远眺,湖平如镜,碧草青青,阡陌纵横,情趣盎然。泛舟湖上,水体清澈、小岛葱郁,是白鹤、大雁、野鸭等珍禽栖息地。“蜥蜴逐兔”、“金蟾望月”、“白鹤翱翔”、“湖岸沙滩”、“小桥流水”“湖岸竹林”等景点,让人陶醉于大自然的湖光山色之中,放情于奇山异景的仙境里。这里独特的灵气和清秀,让人铭心刻骨。
  第三节 旅游促销活动
  新闻报道
  龙虎山自开发以来,每年都在旅游促销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各种新闻媒体上做了大量的宣传,特别是每1-2年一次的文化活动节,更给龙虎山的带来巨大的宣传效应。各新闻单位经常派记者到实地采访,发现龙虎山确为“宝地”一方,也在宣传上给予了大力支持。仅中央电视台于1997年12月至2004年5月就报道20多次。
  历届道教文化活动周
  鹰潭市人民政府于1990年5月24日向江西省人民政府就龙虎山举行祖天师神像“开光”活动发出请示。省政府将这一活动定名为“中国龙虎山道教文化活动周”,并于当年12月1—7日举行了第一次活动。
  1990年第一届中国龙虎山道教文化活动周暨经贸旅游活动周 第一届中国龙虎山道教文化活动周暨经贸旅游活动周在11月30日拉开序幕。港台同胞、海外宾客、境内道观人士200余人参加。江西省及省直有关部门和本省10个地市的领导,上海市杨浦区和福建省三明市的有关领导以及部分驻鹰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近200余人出席活动周迎宾茶话会。
  这次活动有三个特点。一是利用外资工作打开了局面。这次一共签定4个利用外资项目合同,其中3个为合资项目,一个独资项目,总投资达340万美元。此外,境外商人也同参加展销的厂家开展了洽谈活动,签订了一批订货合同。二是横向经济技术联合活动成效显著。在“活动周”组委会的统一安排下,本市一些企业邀请了全国范围内的新老客户200余人来本市旅游观光,洽谈贸易。江西合成洗涤剂厂、鹰潭市面粉厂等企业召开了业务恳谈会。三是商业展销活动很受欢迎,设在市交通路的商业展销点几乎成了市区的购物中心。由于商品适销对路,价格优惠,这里每天的零售额都在4万元以上。
  1991年第二届龙虎山文化活动周暨经贸洽谈会 于10月3- 10日举行,历时7天,参加开幕式的有江西省顾问小组副组长王书枫、省人大副主任王贤渡、王国春、省政协副主席沈翰卿、吴永乐、金立强、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孙瑞林。参加这次活动者有来自日本、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及港澳台地区的宗教界、经贸界人士和旅游团体,有江西省六套班子领导、兄弟地市的领导、江西省相关厅局的领导及各新闻媒体共干余人。
  这次活动周推出旅游、文化、宗教、经贸四大类别的活动。文物展览中的崖棺、扁鼓、琴马、古纺织器械等25种出土珍品深深地吸引了中外宾客;旅游活动中的悬棺仿吊、崖墓探奇更使各地宾朋同声称奇,齐称“全球一绝”;天师府向海外道徒颁发“职牒”仪式和玉皇殿奠基等活动,在海内外道教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一周内,仅从境外前来旅游、朝圣、洽商的海外宾客就达300人,其中,新加坡道教总会友好代表团一行13人,在道教总会主席陈国显的率领下,也参加了这一活动。获得该年首批授“牒”的海外道友达36人;来自日本、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港、澳、台和国内兄弟省市、地市各界人士达1000余人参加了活动周各项活动。
  经贸成果更令人瞩目。截止10月8日,商品订货、物资协作以及商品批发零售成交总额达1.0673亿元,比首届活动周增长64.52%。洗衣粉、磷肥、面粉、水泵、水表、仪表、钟表、陶瓷、熨酒(以白蚁为原料成分提炼成的酒)、节能灯等20余种畅销产品销售额均达到100万元以上。内联经济协作洽谈项目26个,总投资达2223万元。可引进资金1965万元。外商由首届活动周的6人增至31人,并与外客商签订5个合资项目,即余江县造纸印刷总厂与香港远征印刷贸易公司合资兴办的江西余江远征(香港)印刷有限公司,贵溪县西窑竹辉竹业开发有限公司,月湖区梅园办事处与台湾林宜山先生合资兴办的海峡瓦斯炉有限公司,月湖区夏埠乡鞋楦厂与香港特伦有限公司兴办江西月伦皮革制品有限公司,月湖区生化厂与香港华羚有限公司兴办江西月华清洁用品有限公司。总计投资402.45万美元,其中协议利用外资163万美元。
  1992年第三届中国龙虎山文化活动周暨经贸洽谈会 10月15-21日举行,提出“人人都当东道主,各方协力办盛会”“让世界了解鹰潭,让鹰潭走向世界”的口号,参加这届活动周的境内外客人近千人,有各种活动12项。
  此次活动周共签订利用外资合同项目18个,新批三资企业9家,利用外资1285.86万美元。地方产品订货总额达2.497亿元,比上届增长一倍多。
  这届活动周适逢中共十四大胜利召开,全市上下沉浸在喜庆的气氛中。按照“文化搭台、旅游引路,经贸唱戏”的方针,开展了经贸、旅游、道教、文化等多项活动,突出经贸这个中心。本着“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的原则,在确保经贸洽谈总任务实现的前提下,组织形式上作了相应改革。由前两届的统一指挥,集中管理改为统一协调,分散管理。组委会把宾客招徕、经贸洽谈任务分解到县区和市直经济主管部门,以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这届活动周开支较上年大幅度下降,但成果却翻了一番。
  这次活动有来自美国、荷兰、泰国、新加坡及港澳台地区的客人232人,境内宾客150余人,在著名的仙水岩风景区举行的悬棺仿古试吊、墓穴探奇等旅游活动,市文联举办的海峡两岸诗书画联展,吸引了1万多名观众。这届活动周还增加了技术交流和咨询活动,华东交大、江西大学、江西工大、江西农大发布了109条科技信息,推广了一批科研成果,达成了意向性合作协议8项。
  1994年第四届中国龙虎山文化活动周暨经贸洽谈会 于10月8日举行。出席开幕式的宾客有: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国本,江西省副省长周怒平;市六套班子领导;原国家宗教局局长任务之;厦门市政府代表团;上饶、丽水、抚州、金华、南平、黄山、景德镇、衢州党政领导邓布仁、陈仲方、徐俊如、陈章方、肖成栋、张脉贤、周庭祥、张达洋;省外办主任李祖沛;闽浙赣皖四省协作办负责人;福建三明市、华东交大代表;九方经济区联络处、淮海经济区联络处、泉州市、漳州市协作办负责人;美国夏威夷大学中医学院名誉院长张怡香女士;印尼华隆集团代表李泉才;以及道教界人士、经贸界人士、境外客商代表、采访“两会”的境内外新闻记者共计1000余人。
  第四届道教文化活动周暨经贸洽谈会共签订利用外资合同项目8个,协议外资项目16个,合同利用外资632万美元,协议利用外资1484.3万元。内贸合同订货、协议金额7.3亿元。
  远道而来的海内外嘉宾1700余人参加活动周,其中有来自美国、法国、日本、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及香港、澳门、台湾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宾客近300人。宾客之多、范围之广、规模之大,都是建市以来的第一次。尤其是闽浙赣皖九方经济区第九次联席会议同时在鹰潭市举行,并取得了圆满成功,更为这届道教文化活动周增添了光彩。
  期间在嗣汉天师府举行的玉皇殿落成典礼、斋醮大演、玉皇大帝圣像开光大典、道教科仪表演,吸引了境内外道教信徒1000余人参加。龙虎山道教文化学术研讨会,几十名国内外专家学者云集,境内外宾客还兴致勃勃地游览了仙水岩景区,观看了中国龙虎山武术散打精英擂台赛、悬棺吊装表演、龙虎山竹筏赛;以及四省九方经济成果图片展、龙虎山书画联展。
  这届活动周暨经贸洽谈会推出了60个招商引资项目,98个经济技术协作项目,10大类40多项贸易洽谈项目。在赣东商城10区市名特优新产品展览馆、在各个接待点,近800名经贸界人士开展了对口贸易洽谈活动。九地市经委、二轻、经贸、粮食、物资、商业、供销等部门都举行了联席会议,签订了一批协作、销售合同,总金额达2.9亿元。两会期间,招商引资取得了新成果,其中市投资公司与澳门盛铭发展公司签订了开发建设一流商住小区的合同,总投资达2634万元人民币。
  1996年第五届中国龙虎山道教文化节 10月18-23日举行,历时6天,这一届在形式上实现了三个转变,即由市政府主办向以风景区管理局主办承办转变,由“官办”向“民办”转变,由旅游接待型向旅游经营型转变。
  参加这届龙虎山道教文化节的有海外宾客500多人,国内游客3万多人,出席在景区新景门前举行的开幕式的有:江西省旅游局副局长向光林;建设厅副厅长叶澄中;检察院副检察长杜宝国;鹰潭市领导刘祖三、倪贤伍、吴步高、陈水秘、郑荣辉、王学仁、沈运煊、王中俊、蒋代梅、陈学祥、黄俊、黄知慧、艾佛胜、汪维焕、王先发、黄文锦、彭路祥、林升泰,老同志孙永久,美国夏威夷道教玄学院院长张怡香女士等千余客人。
  这届道教文化节从道教文化、旅游观光、民俗文化、经贸洽谈等四方面展示出龙虎山特有的风姿、游客们参加了民俗游园活动,欣赏河北吴桥杂技和鹰潭市民间艺术展示及悬棺吊装表演、南丰傩舞、八卦阵迷宫游、武术演武大赛等。
  鹰潭市共推出招商引资项目72个,经济技术合作项目30多个,经贸洽谈项目18个,6天来共签订协作项目协议5个,协议利用外资近1000万元。
  1998年第六届中国龙虎山道教文化节 10月18-21日在龙虎山举行,这次提出“依托古文化促进大开放”的发展战略。出席开幕式的有:江西省粮食局局长徐新明,江西省旅游局副局长向光林,省建设厅副厅长宋晨光,杭州周易研究会副会长任易德,高空走索吉尼斯纪录创造者秦超伦等,鹰潭市领导有刘祖三、倪贤伍、施国强、王学仁、沈运煊、王中俊、蒋代梅、黄俊、黄知慧、朱风桐、刘尧铣、高金庆、王先发、黄文锦、权荣,军分区司令员杨志,中级法院院长彭路祥,检察长林升泰,省人大常委曾荣芳,老同志孙永久等。
  这届文化节景区共接待游客1.3万人次,境外客人500人次,旅游直接收入76万元。这届文化节比往年缩短3天,活动内容却增至22项,海峡两岸诗书画摄影展、茶艺表演、省老年书法展、灯谜有奖竞猜、龙虎山婚俗表演等可参观性及参与性均十分强,尤其在仙人城推出高空走索表演既达到宣传节庆的效果,又使节庆的活动内容更充实。
  2000年第七届中国龙虎山道教文化旅游节 11月11日至13日举行。出席这次节庆的有: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朱英培,省政协副主席汪国镇,原中国文联副主席、摄影家协会主席吕厚民等,市党政军领导肖茂普、缪兵、邵奇生、施国强、张崇纪、杜德春、杨志、黄高棠等。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铁木尔,达瓦买提向这届文化旅游节发来贺电。
  这次文化旅游节邀请到了韦唯、阎维文、屠洪刚、倪睿思、巩汉林等国内著名歌手和笑星参加了晚会,鹰潭近万余人出席观看,省电视台进行了现场直播,活动结束的晚上举行了大型焰火晚会。
  这次文化旅游节精选出26个重点项目、32个产品向与会的海内外客商进行推介,达成引进外资200万美元的意向协议。
  在这次文化旅游节期间,中国道教文物收藏暨鹰潭市博物馆开馆,该馆占地3142平方米,有国家一级文物在内的文物6000余件,展厅占地面积900平方米。
  2002年第八届龙虎山文化旅游节、华夏老人文化节 10月19-21日在龙虎山仙水岩桃花洲举行。江西省人大副主任周〓平,副省长朱英培,省政协副主席刘运来,全国政协常委,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继禹,市领导邵奇生、张崇纪、杜德春、李东堂、樊建平、陈爱民,省人大常委刘祖三等出席了开幕式。市委书记黄建盛讲话。
  开幕式结束后举行了大型文娱活动,李光曦、刘秉义、李维康、游本昌、腾格尔、李琦、毛阿敏等著名表演艺术家、歌手和笑星同台献艺,万余观众观赏了文艺演出。
  两节期间举行了招商引资项目洽谈会,来自美国、德国、加拿大、阿根廷、奥地利、澳大利亚、泰国、韩国、马来西亚、西班牙、日本等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及省内外219名客商参与洽谈,共签约38个项目,合计总投资161647万元、外资额156071万元。
  这届节庆上进行了亘古未有的游船拔河比赛,上了“中国电视吉尼斯”。
  2005年中国(鹰潭)道教文化节暨第九届龙虎山道教文化旅游节 10月22-24日在正一观隆重举行,参加这次旅游节的有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朱维群,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张胜友,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英培,副省长孙刚,省政协副主席、省委统战部长王林森,中国道协会长任法融、副会长张继禹,市领导黄建盛、胡宪、董企生、张崇纪、邵奇生、李东堂等以及数千群众出席了开幕式。
  本届文化节内容有:一、龙虎山国际诗、词、联大赛,由中华诗词学会、江西诗词学会、鹰潭市文联、龙虎山管委会、天师府管委会、鹰潭诗词楹联学会共同举办,共收到作品2042件,参赛作者500多人,作者来自全国各地及美国、马来西亚等华裔,最后评出一等奖3件,二等奖10件,三等奖30件,优秀奖106件。二、天师府举行建府900周年庆典,来自香港、澳门、台湾及全国各地的嘉宾共计1200多人参加庆典,共同诵词、祈祷“护国佑民世界和平”,24日晚举行了盛大的河灯送福道场。三、举办鹰潭道教文物精品展,参展的有距今1900多年的道教施法器具中最大的铜镜;有距今2600多年的春秋战国时期百越居民使用的弦乐器;有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完整的一套纺织工具;有距今3400多年的角山窑场出土的各种陶器瓷器;有国家级文物在内的2000余件道教馆藏精品。四、举办了首届海峡两岸道教文化论坛,由省政府台办,省民族宗教局、江西师大、中国道协等联合举办,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吴新雄出席并讲话,海峡两岸200多人参加论坛。五、举办了招商引资签字仪式,签约项目16项,投资总金额13亿元,其中境外投资4项,3900万美元,境内投资12项,9.73亿元。六、22日晚,举行了规模盛大的焰火晚会,燃放各种烟花35000发,长达36分钟。
  新闻发布会和旅游交易会
  1996年:分别在上海、厦门、深圳、南昌、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或龙虎山旅游推介会。
  1997年:分别在广州、福州、杭州、南昌、抚州召开新闻发布会或龙虎山旅游推介会。
  1999年:分别在福州、南昌、南京、武汉、大连、深圳召开新闻发布会或龙虎山旅游推介会。
  2001年:分别在长沙、南京、福州、成都、上海、无锡、厦门、昆明等召开新闻发布会或龙虎山旅游推介会。
  2002年:分别在温洲、香港、厦门、南昌、南京、上海,以及日本东京、大坂、高松、歧阜进行了龙虎山旅游宣传。
  2003年:分别在上海、杭州、福州、合肥、南京、黄石、鄂州召开新闻发布会或龙虎山旅游推介会。
  2004年:分别在杭州、烟台、合肥、武汉、福州、北京、无锡、厦门、衢州、金华、绍兴、嘉兴、苏州、无锡召开新闻发布会或龙虎山旅游推介会。
  2005年10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为期一周的龙虎山旅游推介会。
  2005年:分别在南京、福州、杭州、北京、南昌等召开旅游推介会。
  龙虎山旅游专列
  1996年:上海一龙虎山旅游专列。
  1997年:福州一龙虎山旅游专列。
  1997年:南昌一玉山(281次)旅游列车冠名“龙虎山号”。
  1998年:上海、福州、武汉一龙虎山旅游专列。
  1999年:上海、福州、武汉、无锡、厦门、南京一龙虎山旅游专列。
  2001年:南京一龙虎山、厦门一龙虎山、合肥一龙虎山旅游专列。
  2003年:南昌市民百辆自驾车、江苏“苏友”俱乐部自驾车游览龙虎山。
  第四节 旅游服务
  宾馆旅店
  鹰潭市的旅游接待经过多年的建设,硬件设施不断完善,服务条件也不断改善。
  旅游人次、收入变化
  龙虎山作为天造地设的风景游览区,历朝历代都有不少名人墨客留下足迹和墨迹,史籍记载:唐代即有长安进士常建游龙虎山,并作《张天师道堂》诗一首;名士顾况、名道士吴筠、进士吴武陵、王贞白都游览过龙虎山并留下过诗作。
  宋代以后随着天师道的日渐兴隆,龙虎山也声誉鹊起,来游龙虎山的文人学士络绎不绝,知名者有:叶适、晁补之、曾巩、王安石、杨南野、白玉蟾、王文卿、洪迈、文天祥、谢枋得、江万里等。
  到了元代,由于朝廷对张天师的看重,第38代天师张与材为“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箓”,使龙虎山空前鼎盛,许多达官贵人、文人学士、道门善士纷纷到龙虎山拜谒,其中较知名的有:赵孟頫、徐敏文、程矩夫、袁桷、贡奎、虞集、吴澄、杨戴、范椁、揭侯斯、柳贯、陈旅、余阙、张翥、贡师泰、伯颜子中等。
  明代到龙虎山旅游过的人有:苏伯衡、危素、甘瑾、贝琼、王崇庆、凌云翰、王淮、韩阳、韩雍、顾应祥、邵宝、罗洪先、李万宝、王宗沐、袁炜、朱维京、汪正、翁溥、施凤来、王稚登、黄汝良、陆万钟、刘应秋、揭重熙等。
  清代至民国期间,因为天师道的没落与衰败,龙虎山也每况愈下,来游玩的人寥寥无几。这种清冷现象一直延续至鹰潭升格为省辖市后,才把这颗埋没的珍珠重新发掘出来,直至1986年组建了旅游公司后,才对外收费参观旅游。从此,龙虎山敞开胸怀,接纳海内外八方游客。
  第五节 旅游管理
  旅游管理体制的形成与发展
  鹰潭旅游开发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3-1993年)。1983年,省辖鹰潭市成立之初,即提出开发龙虎山旅游资源问题,1984年组建鹰潭第一家旅游开发公司和龙虎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事业编制12人,1990年成立了鹰潭市旅游局。
  主要负责人有:黄水龙、丁闪亮
  第二阶段(1994-2003年)。1993年5月,鹰潭市委、市政府从理顺景区管理体制人手,集中力量发展龙虎山旅游,将原龙虎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鹰潭市旅游局合二为一,组建了鹰潭市风景旅游区管理局(1999年11月更名为龙虎山风景旅游区管理委员会),实行三块牌子一套人马,并先后将原属贵溪县管辖的上清镇、龙虎山镇、上清林场和余江县管辖的豪岭村委会划给龙虎山风景旅游区管理局管理,市委、市政府赋予其县级党政管理职能。
  主要领导先后有:李志坚、卢越明、周佐明、杨金红、吴塘顺。
  第三阶段(2003年至今)。随着旅游形势的发展,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构建鹰潭大旅游格局。为此,2003年9月,市委、市政府决定鹰潭市旅游局单设,作为市政府的职能部门,主管全市旅游工作,指导全市大旅游的发展。主要领导有:黎云,2003年9月至今,任鹰潭市旅游局局长。杨芳,2004年1月至今,任鹰潭市旅游局副局长。
  市旅游局现有机构设置:办公室、行业管理科、市场开发科,下设市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与市旅游监察大队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为正科级事业单位)。
  导游管理
  鹰潭市的导游由旅行社的导游、各景点导游、各参观点的讲解员组成,共计600名,其中国家级导游200名,平均年龄22岁,大专学历的占40%,他们分布在全市31家旅游社,14个景区(点)中。鹰潭市导游人员由市旅游局归口管理。2005年,成立了鹰潭市导游服务中心,为市旅游局内设机构,与市旅游局行业管理科合署办公,主要负责全市社会兼职导游的调度和日常管理。
  2004年1月,鹰潭市编委批复成立了“鹰潭市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鹰潭市旅游监察大队”,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为市旅游局下属正科级事业单位。市旅游局授权委托鹰潭市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对本市旅游市场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旅游行政管理规定的行为人实施行政处罚,监督全市旅游行政处罚的执行。
  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
  鹰潭市于2004年正式向国家旅游局申报参加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两年来,鹰潭市委、市政府把“创优”作为推动旅游产业和整个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开展全民创建,提高全体市民的创优意识,认真组织实施,取得了明显成效。成立了以鹰潭市长胡宪为组长,市委副书记董企生,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杜德春,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肖伏芝,市政府副市长张鲁年为副组长,全市33个责任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创优”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创优”,市旅游产业地位进一步提升,城市旅游功能进一步完善,旅游要素开发进一步加快,旅游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市民文明素质进一步提高。在“创优”过程中,在城市重要场所制作了一系列旅游宣传大型广告牌13块,旅游交通图46块,市区新建道路总长22公里、65万平方米;全面实施道路“畅通工程”,增设规范醒目的中英文对照交通指示牌60多个,增设电子警察4个,标划停车泊位1400多个;城市绿化步伐加快,建有公共绿地78.77公顷,城市绿化率达34.37%;市区新建高等级旅游公厕4座、改造5座、维修6座,景区(点)、星级宾馆、公共场所更新设置公共信息图形符号和指示标牌400多个,市区设立旅游咨询中心4处;旅游安全管理、教育培训明显加强,建立了规划化、系统化的旅游安全生产制度,对旅游从业人员广泛开展了岗位资格培训,全市旅游企业管理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80%以上。通过创优活动的开展及市、省各级部门的多次检查评比,对市里的旅游外部环境及旅游从业人员的形象都有较高评价。在全市形成了关心旅游、爱护旅游、我为旅游作贡献的浓厚氛围。2005年11月下旬,经“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检查验收,认为鹰潭市基本达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验收标准,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第六节 景区管理
  龙虎山风景旅游区管理委员会
  龙虎山风景旅游区管理委员会驻地鹰潭市西南部16公里处,其辖区范围北至浙赣铁路、南至天台山、东至贵溪市境内玉里峰、西至余江县境内的狮子岩,面积约200平方公里。下辖两镇一场(上清镇、龙虎山镇、上清林场),16个村委会、2个居委会、6个林业分场。总人口3.1万。耕地面积3.25万亩,山(林)地面积26.6万亩。
  景区管委会至2005年底有28个内设机构和直属单位,其中党委机构6个,行政机构14个、乡镇2个、正科级事业单位6个。现有干部教师618人,其中县级干部10人、科级干部91人,公务员167人。职工630人。景区党委系统下设科级党委4个、党支部51个,共有党员877名。
  龙虎山风景旅游区管委会原为鹰潭市风景旅游区管理局(副县级,1984.6-1993.5)。1993年5月,鹰潭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原龙虎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鹰潭市旅游局合并,成立鹰潭市风景旅游区管理局,为正县级机构,行使对上清镇(含天师府)、龙虎山镇区域党政领导和管理职能,全权负责龙虎山风景区的规划、建设、管理、保护和旅游事业发展及两镇的各项工作。1998年3月,鹰潭市风景旅游区管理局更名为鹰潭市龙虎山风景旅游区管理局(正县级)。1999年11月,又更名为鹰潭市龙虎山风景旅游区管理委员会(正县级)。2000年4月,又将余江县洪湖乡豪岭村委员会和贵溪市上清林场划归龙虎山风景旅游区管委会管理。2003年9月,鹰潭市委、市政府决定鹰潭市旅游局单设。
  境内交通便利。鹰厦铁路贯穿境中。境西北有206国道。省道龚资线穿越全境。县道有圩桂线、彭上线、应大线、圩金线、九曲洲路、龙虎山庄路、洪豪线、严毕线等,新建的上清大桥及正一观大桥,均可通行大型车辆。人力渡口有沙湾、桂洲、汉浦、四甲、许家、仙水岩6处。
  景区社会服务设施有养老院2个,邮政所2个,中学2所,小学15所,卫生院2所,粮管所2个,金融服务点4个,供电站2个,水电站1个,电信基站5个,加油站1个,液化气站2个。
  1983年,上清天师府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景观;1988年,龙虎山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0年,被批准列为国家森林公园;2001年,被评为全国“4A”级风景区,同年3月被列为全国第一批国家地质公园;同年,龙虎山崖墓群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龙虎山九曲洲农业观光园被命名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管理机构级别及名称更迭
  1984.6-1993.5 鹰潭市龙虎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副县级)
  1993.5-1998.3 鹰潭市风景旅游区管理局(正县级)
  1998.4-1999.11鹰潭市龙虎山风景旅游区管理局(正县级)
  1999.12-至今 鹰潭市龙虎山风景旅游区管理委员会(正县级)
  上清镇
  上清镇位于鹰潭市西南30公里处的上清河畔。东交贵溪市塘湾镇和耳口乡,西连龙虎山镇,南北邻上清林场,西南接金溪县。面积约86平方公里。2005年辖上清街道居民委员会和泥湾、沙湾、城门、通桥、上清、桂洲、泉源、渐浦、历山9个村委会,、74个自然村、4900户、18700人。有耕地22000亩,可开发山地45400亩、养殖水面430亩。上清镇于1984年恢复建制镇以来加强了小城镇建设开发步伐,1988年列为全省重点建设样板镇,1996年列为全省综合改革试点镇,1999年被列为全省200个重点镇之一,2003年被列为全省小城镇建设示范镇之一,同年被评为全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2004年被列为全国重点镇。
  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东南多山,西北丘陵。东南边境的天台山最高,海拔1124.8米;西部边境的应家最低,海拔160米。上清河自东向西横贯境内。年均气温17.9℃,无霜期约258天(3月上旬至11月下旬),年降水量1871毫米。土壤多属红壤及水稻土,较肥沃。矿藏有金(矿化点)、钾长石、花岗石、高岭土、釉土等。
  镇区沿上清河北岸呈带状分布,占地0.5平方公里。镇设有中学1所,小学10所,卫生院1所。
  鹰厦铁路中贯上清镇,并建有上清站。省道有龚资线,县道有彭上线、圩桂线(含上泉路),应大线,均为水泥硬化路面。桥梁有上清大桥。
  上清镇自然风光优美,山青水秀,上清国家森林公园的主要部分在上清镇范围内。现已开发以瀑布群和森林为主要资源的天门山自然生态游览区和圣井山生态游览区。附:上清古镇沿革考
  发源于武夷山西北麓而汇入古余水(今信江)的一条河流,古名沂溪;沂溪流域,古为百越之地,今上清镇地即在沂溪中游。武夷山区盛产的竹木山货,以筏舟顺流而下达鄱阳湖周围,上清地为适宜的停靠之所。陆路则是通闽广的古大道所经之区。而且,道教创始人张道陵的后裔世居龙虎山,开设道场,名显于外,招来四方道徒。
  因而,至隋朝(581-617),上清已形成聚落街市,在沂溪之阳,故名沂阳市。
  现在能见的古籍中,最早记载“沂溪”、“沂阳”之名的,是清乾隆五年( 1740)版的《龙虎山志》。该志卷三《宫府》“大上清宫建置沿革”载:大上清宫“左拥象山,右注沂溪”;“大真人府旧制”载:“府第在上清里,古沂阳市。”(先有沂阳市,后立雄石镇)
  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平定江南,但此时的唐朝势力在东南仅达武夷山之北。为加强南方边防,乃于翌年(武德八年,625)在江闽要冲的余干县晋兴乡设立雄石镇,置镇遏使、副使、押衙、都监等官,“宿重兵于此”。镇在今上清镇城门、沙湾二村之间。考隋唐之际的军事机关“镇”,有一类设于不立州郡之地,规制较高,所派镇将位同刺史或县令,兼理军民政务,上马管军,下马管民。雄石镇地处南方边陲要冲,而当时未设信州(在133年之后的唐肃宗乾元元年始置,“未有信州,先有雄石镇”),当属于此类重镇,故其镇将亦称“军民镇遏使”。雄石镇当时驻兵在千人以上(设有左右押衙,按《唐六典》兵部条:凡五百人置押官一人),并筑有城墙(故有“城门”、“关门口”等遗址地名)。至唐末、五代时期,天下大乱,武人称雄,镇将权力更加扩大,除镇关防守、奉调率军外出参战外,还直接向人民征收粮饷器甲,掌握地方实权。其时镇将倪亚、薛忠位高威重。
  据清乾隆十五年(1750)版《贵溪县志》所载,先后任雄石镇镇将的有:
  郑立,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进士,授溧阳尉,稍迁余干丞,历饶州倅(副职),任雄石镇左押衙(一说任镇遏使)。
  叶凯,浙江人,唐宪宗朝(806-820)官御史大夫,出为河东剌史,左迁信州雄石镇军民镇遏使。时边寇蜂起,侵掠境内,民不聊生,凯出奇兵平镇之,四境宁谧。卒于官。
  倪亚,字由中,恒州(河北正定)藁城人,唐昭宗龙纪元年(889),授侍御史为信州防御使,迁雄石镇遏史,以军功官至银青光禄大夫、上柱国、奉化军开国侯,进封奉化郡王。昭宗天复四年(904),朱全忠弑昭宗,倪亚多次致书吴王杨渥并移文诸道,敦请会兵兴复唐室,但无响应者。无奈,散兵归田里,居汉浦,卒于此。
  周丞邺,与倪亚同时任押衙兼都监。
  叶调:叶凯之孙,承袭镇遏使职。曾以家财代输本镇租税。
  卢立,山东济阳人,雄石镇将,信州静边使,银青光禄大夫。
  在唐末农民大起义中,黄巢于唐僖宗乾符五年(878)引军渡江南下,曾转战饶、信诸州两年,后于僖宗中和四年(884)在山东兵败自杀。倪亚正是在农民起义失败而唐朝也陷于没落衰亡之际出任雄石镇遏使的。
  唐亡后,五代十国纷争,淮河以南长江中下游地区,先是杨氏立吴国,李氏又灭吴建南唐国,都在雄石镇驻兵戍边(时福建为王审知的闽国)。南唐司徒薛忠,渐浦人,官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静边节度使,曾提兵驻雄石镇(其寨在今兰车村)。吴曾攻虔州、韶州,南唐曾攻福州,雄石镇兵皆参与其役。
  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宋将曹彬克金陵(今南京),南唐后主李煜投降,江南平定。为加强中央集权,撤镇隶县,收其权交县令,雄石镇始归贵溪县,不再驻常备军。
  自唐武德八年(625)至宋开宝八年(975),长达三个半世纪,今上清地实际上都是在雄石镇管辖范围之内。期间,重兵长驻沂溪河畔,使这一带商业愈趋兴旺,八方商贾匠人赶来开店设铺,街道渐渐延长。唐末五代战乱绵延,乡村富户纷纷迁来靠近军镇,希冀庇护。雄石镇旁的沂阳市发展起来。而倪亚任镇遏使期间保护了这方土地的相对安宁,封为郡王后解甲归田,寓居汉浦(今上清镇所辖村),声名显赫,本地人引以为荣且感恩戴德,于是渐渐地把“沂阳市”改口呼为“倪王市”了。《贵溪县志》卷五“古迹”:“倪王市,即上清镇;唐倪亚为中丞,移镇雄石因名。自松(琼)林街下逮濠口成市。”《龙虎山志》卷二“山水”:“上清溪:(桂洲)北岸曰上清镇,古之倪阳市也。或曰:唐倪亚为中丞,镇雄石,因名焉。今土人犹多倪姓者,亚之裔也”。《贵溪县志》中还载有“倪王坊”、“倪王渡”之名。但因为是众口相传的俗称,地名叫法的改变并无什么正式手续,所以志书中“倪王市”与“倪阳市”“倪洋市”并录。《龙虎山志》卷五“古迹”:“沂阳市,在宫里,旧为倪洋市。唐倪亚为中丞,移镇雄石。上自宫前,下逮濠口,商贾贸易于此。”
  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敕改龙虎山真仙观为上清观。徽宗崇宁四年(1105),上清观从龙虎山迁今上清宫址。政和三年(1113),升上清观为上清正一宫。
  “上清”,是道教所称“三清”之一。道书称,道教所尊奉的三位神——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道君、太清太上老君,居天外仙境,称“三清境”。《云笈七签》卷八:“上清之天在绝霞之外,有八皇老君运九天之仙而处上清之宫也。”皇帝赐名“上清宫”,这里就成了“道家总会”、“神仙所都”、“百神受职之所”。
  自从在倪王市东建立起以“上清”仙境为名的宏伟壮丽的道教建筑群之后,上清宫名扬天下,周围更形成一大闹市,商贾云集,而当地的道教气氛越加浓厚,倪王市便又逐渐被上清镇的名字所取代了。
  《贵溪县志》卷二十四“杂记”引蔡天衡《倪亚论略》:
  “上清镇,旧为倪王市,即雄石镇遏使倪王亚侨寓之所也。自上清官建而倪王市之名遂隐,或更以沂易倪、以阳易王而并其隐者,亦将泯灭之矣。”此说确切地概括了“沂阳市一倪王市一上清镇”地名更易的过程与缘由。
  但是,以上三个地名,都是县以下的商业小都市的称号,并不是基层行政单位。
  据贵溪市近年出土文物可知,宋代贵溪县下设乡、里、社三级单位;其时南乡有两个乡,即仙源乡、仁福乡。另据《贵溪县志》载,明初全县仍为4个乡(信江南北各二),编户110里和3个坊;直至清初,全县划为八个乡(信江北五南三)。上清地方,宋元明均属仙源乡。
  据旧志,作为县以下的基层行政区域,今上清镇在元明清三代的演变情况是:
  元代,上清街市称“上清里”、“长庆里”或“长庆坊”。《龙虎山志》卷三《宫府》“大真人府旧制”:“府第在上清里,古沂阳市。宋时在关门之上。元时徙建长庆里,在静应观西。后复迁观东,即今址也。”清光绪十六年(1890)版《留侯天师世家宗谱》“历代宫府观建置沿革考”:真人府,“宋时在关门上,元时徙建长庆坊。”另据传,上清街市自东至西划为三个坊:五通坊、中坊、长庆坊。
  明代,称“倪王里”“倪王坊”或“上清街”。明初43代天师张宇初(1340-1410),在其《岘泉集》中提到“倪王里”。明代《信郡志》载:倪王坊,在仙源乡。明末崇祯九年(1636)《徐霞客游记》中则称“上清街”,“其街甚长”。
  清代,属仙源乡三十六都和三十七都,上清官前的街市则称“招宾里琼林街”。《龙虎山志》卷三《宫府》“大上清宫建置沿革”:“大上清宫,在贵溪县西南七十里,乡曰‘仙源’,里曰‘招宾’,街曰‘琼林’。”另据《龙虎山志》卷十《田赋》载:真人府属三十六都一图,上清宫属三十七都一图。
  明清时期,上清地方有两件建置方面的大事:
  一是设立驿传递铺。明武宗正德年间(1506-1521),在上清设递铺,驻铺兵。清初,因“三藩之乱”,闽广与赣东北多战事,为适应传递紧急军令军情之需,贵溪县芗溪驿一时规模庞大,对南路递铺进行加强,其线路是:县前总铺一新田一桂店一横石一丘村一紫云一上清,达金溪界交接,通抚州府、建昌府、邵武府。上清作为赣闽广通衢上的枢纽地位更显凸出。
  二是管界寨巡检司定驻。明洪武十三年(1370)创建于贵溪与光泽边境茶山(今冷水镇属村)的管界寨巡检司,清康熙十三年(1674)毁于战火。随后巡检秦弘借上清镇朱(熹)陆(九渊)祠基自盖茅房以居。雍正初年,知县黄鹤鸣向上呈报,称贵溪要地有三,上清镇为其一。从此,管界寨巡检司定驻上清。乾隆初年,巡检沈濂得上清绅士资助,买基构建大堂及内宅。乾隆三十年(1765),正式改称上清镇巡检司,长驻弓兵30名。上清又成为贵溪县南乡的军事重地和治安中心。
  清乾隆年间的上清镇,已奠定今日对外开放游览的古镇长街的基本格局。《留侯天师世家宗谱》卷二《考赞》“祠庙府第建置考”:
  “上清,即耆山真人《岘泉集》所谓倪王里,今为上清镇,东西长三里余,后枕台山,左挹象山,右控西华,前临大溪,中间居闾(注:里巷大门)数千,最东为上清宫。”
  综览清乾隆初期纂修的三部志书、宗谱,其中称“上清镇”的已有数十处,说明这一地名已被社会和官方所公认,但都不能算是一级行政区域,而是带道教意义的商业小都市的称谓。开始成为基层行政单位,是在民国10年( 1921)区划的鹰潭区上清乡。正式作为行政单位的镇,则是在民国28年,保联改为乡镇时成立的贵溪县第三区的上清镇。
  上清古镇,从隋朝开始算,迄今已有1400余年的悠久历史。
  龙虎山镇
  龙虎山镇位于鹰潭市西南17公里处,东交上清镇,南邻金溪县、西连余江县、北接余家乡,面积约80平方公里。2005年,辖西源、鱼塘、豪岭、龙虎4个村委会和龚店居委会。有37个村民小组,3000余户,总人口1084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926人。有耕地1.05万亩,可开发山地2.5万亩,水面1.2万亩。
  明清时属贵溪县仙源乡;民国时属渐浦、天禄乡;1951年属上清区龙虎乡、西源乡和月湖区天禄乡;1953年属鱼塘乡;1958年属上清公社鱼塘、西源、龙虎大队;1961年成立鱼塘公社;1968年并入上清公社;1972年恢复鱼塘公社;1984年改称鱼塘乡;1990年11月改为龙虎山镇。
  全镇地处丘陵谷地,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属武夷山向鄱阳湖平原的过渡地带。境内制高点峨眉峰,海拔372.9米,境西北的鱼塘地片最低,海拔50米,丹霞地貌,土壤类型以沙质红壤土,沙质土壤,森林棕壤为主。山地占总面积的61%,植被为松杂幼林和灌木;水域面积1.56万亩,占总面积的11%;耕地1.48万亩,占总面积的11%,大部分分布在上清河两侧。
  镇区有小(一)型水库两座(桥头岭水库,长110米,宽876米,深13.9米,容量110万立方米;源里水库长265米,宽496米,深19.2米,容量101万立方米)。小(二)型水库有10座(峨嵋峰、何家坝、十分塘、王岭、里兴塘、杨井山、马尾窝、东塘、何益寺、乌龟塘)。水塘71座,水轮泵站装机3台,水塔3座,另有白塔渠引水渠一条。
  鹰厦铁路横贯镇区,境内长7.064公里,并建有肖家站(三等三股轨道,1个300米的固定式站台,日通过列车35对)。公路交通便利,国道有206线,境内长9公里,宽9米。县道有3条:龚资线,境内长9公里,宽6米;龙界线长1.5公里,宽6米;中龙线长4.2公里,宽5米。乡道5条:圩桂路长7公里,宽6米;圩金线长3公里,宽6米;龙虎山庄路长3公里,宽6米;九曲洲路长4公里,宽6米;仙人城公路长1.3公里,宽6米,均为水泥路面。行政村通车率100%。
  桥梁有4座:鱼塘大桥,1956年建,钢筋混凝土桥,有12个桥孔,跨径9.95-15.15米,桥高10.8米,孔高7米,长156米,载重13吨;孔家甲桥,1970年建,钢筋混凝土桥,总长70米,孔家乙桥,1970年建,钢筋混凝土桥,总长50米;正一观大桥,2003年建,钢筋混凝土桥,总长110米。
  1956年建造铁路涵洞14座(其中拱涵7座,回涵7座)。
  山庄隧道,1999年始建,2000年7月通车,属山岭公路隧道,长75米,宽7.5米,高4.5米,限高4米,为2车道,避车点1个。
  鱼塘粮管所坐落于龚资线旁,库容750万公斤,储备稻谷数量231万公斤。
  镇区有中学1所,小学5所,在职老师97名,在校学生1582人。卫生院1所,床位12张;行政村建立了卫生所(站),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4名。
  镇区有两个金融服务企业:鹰潭市农行营业部龙虎山营业所和鹰潭市龙虎山区龙虎山农村信用合作社。
  邮政所总业务量为4.2万元,函件1.3万份,报刊期发数1360份,电报30份。电信所已开通程控电话1400门,可开通程控电话2204门。电缆145公里,光缆18公里。
  上清林场
  上清林场北距鹰潭市30公里。西南部与上清镇,东南与贵溪市耳口乡,南部与金溪县何源乡,东北部与贵溪市彭湾乡、余家乡接壤。全场有林地面积6.6万亩(另有2万亩为国营集体联营山场),是以营造杉木林,生产杉木木材为主的国营林场。全场人口1413人、职工近800人。上清林场下辖4个分场:应天山分场、琵琶山分场、苍源分场、薛家洲分场,另有木材综合加工厂,消防队、医院、林技推广站、大上清宫旅游公司(2004年划归龙虎山旅游集团公司管理)等单位。总场机关的职能机构有党政办公室、综合治理办公室、计划生育及文化办公室、计划财务科、生产技术科、业务供销科。
  民国29年(1940)秋,江西农学院直属的贵溪中心苗圃在大上清宫营造油桐示范林,成为上清林场的最初雏形,经营从大上清宫拨来的1620亩山地和买来的13.5亩苗圃用地。民国35年(1946)4月,贵溪中心苗圃改名为江西农学院直属上清宫林场。1949年10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定名为江西贵溪林场,归省农林处领导。1954年秋,林场开始进行大规模人工造林。1958年4月,撤销贵溪林场,划归贵溪县天华山垦殖场管理。1959年11月,经贵溪县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上清垦殖场,以后管理体制几经变更,于1968年10月正式恢复国营上清林场,一直延至2000年3月底由贵溪市划归龙虎山风景旅游区管辖。
  上清林场历经几代人的艰苦创业,现已初具规模,特别是1986年开始营造速生丰产林以来,产生了较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受到国家林业部的多次表彰。1992年,跻身国家500强林场之一,居223位。上清林场是一个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为鹰潭市第一国营林场。注册资金为200万元,拥有固定资产500万元。2002年活立木蓄积量32万立方米,年增长量为1.8万立方米。年产商品材1万立方米。近几年,上清林场年总产值达近千万元。年造林数量为1500亩左右。
  上清国家森林公园是由国有上清林场为基础建立的,实行的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管理体制。公园面积1.18万公顷,山地面积1万公顷。公园由大上清宫景区、圣井山景区、天门山景区和应天山景区、上清河漂流区、生态保护区、公园管理区、公园人口区等几个功能区组成。建设目标共分为三期九年完成。到2010年全面建成。届时,上清国家森林公园将建成为一个以道教文化为核心,集森林旅游、寻幽探奇、休闲度假、娱乐、科普教育为一体的国家级森林公园。
  龙虎山旅游(集团)公司
  龙虎山旅游(集团)公司是龙虎山风景旅游区管委会下属的国有独资企业,负责龙虎山风景旅游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管理。经营范围为旅游产业投资、旅游服务、旅游客源市场的开发管理、旅游商品、生态农业和绿色旅游产业的开发和经营、旅游信息咨询及资讯传播等。内设八部一室:董事长总经理办公室、市场营销部、企业发展部、仙水岩旅游管理部、上清旅游管理部、财务票务部、人力资源部、园林工程部、综合业务部,下辖龙虎山庄,拥有鹰潭上清古镇旅游有限责任公司、鹰潭市上清宫旅游有限责任公司、鹰潭市龙虎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三家子公司及若干合作企业。至2005年底有正式职工258人,正式船筏工380人、导游108人、演出人员43人、勤杂人员44人。
  龙虎山旅游(集团)公司前身为龙虎山旅游管理处,成立于1994年1月1日。1997年6月,龙虎山风景旅游区管理局决定成立龙虎山旅游实业公司,与龙虎山旅游管理处分设管理。2001年7月,以龙虎山旅游管理处和龙虎山旅游实业公司为基础,成立龙虎山旅游(集团)公司。
  景区建设
  1993年- 2005年,龙虎山风景旅游区建设进入大发展期,期间投入建设资金合计约3亿多元,用于景区的基础设施、接待设施和景点建设。并组建了旅游游船队、旅游竹筏队、旅游客车队。

知识出处

龙虎山志

《龙虎山志》

出版者: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本书介绍龙虎山的旅游和文化资源。内容涵盖了地理、天师道、文化、居民和经济等方面,详细介绍了龙虎山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景区景点、天师道文化、文化与文物、民情风俗、经济活动和人物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龙虎山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