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气候 物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龙虎山志》 图书
唯一号: 141020020230000020
颗粒名称: 第四节 气候 物候
分类号: P468;Q142.2
页数: 3
页码: 54-56
摘要: 本节描述了龙虎山地区的气候特点、四季变化、灾害性天气以及农作物、林木和动物的生活习性等。
关键词: 龙虎山 气候 物候

内容

气候
  本区属中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区,其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7.9C)光照充足,雨量丰沛,无霜期长。四季划分大致以3月中下旬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 ℃之间至5月下旬为春季,约67天;自5月下旬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22℃之日至9月下旬为夏季,约122天;自9月下旬日平均气温稳定低于22℃之日至11月下旬为秋季,约62天;自11月下旬日平均气温稳定低于10℃之日到第二年3月中下旬为冬季,约114天。四季起止日期及长短变化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故本区南部山区与北部丘陵平原气温有一定差异,向南海拔高度每增加100米,春、夏两季始日相对推迟2-4天,秋、冬两季始日则提前2天,其中夏季天数减少6.4天,冬季天数增加4.2天,春季天数增加2.2天,秋季天数变化不大,所以夏季龙虎山是旅游避暑的好去处,山区有特殊的小气候环境,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5-0.6℃,森林植被保存完好的地方,夏季气候十分凉爽,空气清新,有天然氧吧的美名。降雨量也是山区略高于平原丘陵地区,年最高降雨量达2736.2毫米。
  灾害性异常天气主要有倒春寒、小满寒、汛期暴雨及严重干旱。倒春寒主要出现在3月11日至4月11日期间,日平均气温小于10℃,无日照,阴雨连绵,山区甚至出现冰冻,造成早稻大面积烂秧,出现倒春寒年份的概率约76%;小满寒出现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期间,连续三天日均气温小于20℃,影响早稻生长,降低结实率,严重减少产量;汛期主要发生在4月至6月期间,雨量集中,暴雨造成洪水与地质灾害,1988年、1989年雨季,信江鹰潭站水位超警戒,部分圩堤漫顶溃决,造成人员伤亡和严重经济损失,1999年汛期上清通桥发生山体滑坡,造成人员伤亡和房屋倒塌,龙虎山境内鹰厦铁路局部路基塌方造成铁路运行中断;干旱天气发生在7月至9月间,平原丘陵地带可造成农田严重缺水,甚至引发虫灾和山林火灾,如1918年、1934年、1943年、1946年、1985年、1991年本区均受旱灾之害。此外,1983年3月22日上清等地曾遭强台风袭击,受灾4241户。
  物候
  农作物候 农事活动常有一些谚语,如“懵里懵懂,清明下种”、“(柳树)叶子包得米,谷种下得水(撒种)”、“七(月)蕌、八(月)蒜、九(月)油(菜)、十(月)麦”、“谷雨前,好种棉”、“小暑小割,大暑大割”、“头伏油麻二伏粟”、“七月半,挖芋看”、“立秋栽禾,一亩收一箩;处暑栽禾,不够饲鸭嬷”、“蚕豆白露种,豌豆不出九”等等,南部山区气温偏低,农事季节也稍有推迟,一般约推迟8- 10天。
  林木候 民间有“五九四十五,隔河看岸柳;六九五十四,墙上发嫩刺”的说法,但山区林木吐绿相对要晚几天。
  花候 一月腊梅花、山茶花;二月檫树花、迎春花;三月桃花、梨花、瑞香花、玉兰花、榆树花;四月杜鹃花、海棠花、紫荆花、丁香花、银杏花;五月石榴花、樟树花、板栗花;六月木槿花、八仙花、合欢花、柿树花;七月荷花、牵牛花、紫薇花;八月凤仙花、苏铁花;九月鸡冠花、桂花、枇杷花;十月菊花、桉树花;十一月油茶花、寒心花;十二月金缕梅花。南部山区花期略迟15天左右。
  动物候 燕子:清明来,寒露去,“来不见春社,去不见秋社”。布谷鸟:立夏始鸣,夏至终鸣,“布谷声声叫,种田时间到”。大雁:冬由北往南飞来,次年春天又由南往北飞去。乌鸦:冬天乌鸦群飞呜叫为下雪前。蝉:夏至始鸣,立秋终鸣,酷暑闷热,呜叫不休,“知了叫,新谷到”。蛙:惊蛰始见,立冬进洞冬眠,谷雨前后呜叫最热闹。蛇:惊蛰出洞觅食,立冬进洞冬眠,夏秋天气闷热,特别在暴雨将至时活动最活跃,“蛇出洞,大水冲”。蟋蟀:立秋始鸣,霜降终鸣。萤火虫:大暑出现,寒露躲藏。蚯蚓:5月中旬出,11月中旬藏,“蚯蚓地上爬,风雨乱麻麻”。其他如“蜜蜂出窝,有雨不多。”“蚂蚁搬家,雨马上下”“蜗牛爬墙,大水浸梁”“蜻蜓低飞,大雨将至”。

知识出处

龙虎山志

《龙虎山志》

出版者: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本书介绍龙虎山的旅游和文化资源。内容涵盖了地理、天师道、文化、居民和经济等方面,详细介绍了龙虎山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景区景点、天师道文化、文化与文物、民情风俗、经济活动和人物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龙虎山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