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遭遇特大洪水

知识类型: 事件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九江市志(1991-2010)第一册》
唯一号: 140532020210000907
事件名称: 九江市遭遇特大洪水
文件路径: 1405/01/object/PDF/140510020210000001/001
起始页: T00047_00.pdf
事件类型: 环境事件
起始时间: 1998年2月

事件描述

1998年2月,在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双重袭击下,长江流域长时间大范围降水,江河水位急剧抬升,发生继1954年以来全流域大洪水。3月上中旬,全市腹地降雨频仍,雨量比往年同期均值偏多34%。6月上中旬与7月中下旬接连发生2次大范围强降雨过程,6月12日8时至27日,全市平均降雨量409.6毫米,比历年同期偏多5成至1倍。7月17-31日,平均降雨量463毫米,是历年同期的1.1倍至4.3倍。都昌等县降雨量达700毫米,是常年降雨总量的3/5。两次长时间、大强度的降雨,加上长江中上游洪水逼境,赣、信、抚、饶、修5河之水以5.95万立方米/秒流量人注鄱阳湖,致使湖水陡涨,顶托长江。长江上游洪水喧腾下泄,特别是汇注湘、资、沅、澧4水的洞庭湖倾巢而出,接应汉水,逼使“扛着一条长江挑着两个湖”的九江受外洪内涝夹击,发生新中国成立以来罕见的特大洪水。6月23日,鄱阳湖湖口、都昌、星子站水位相继突破警戒线。24日20时,长江九江站超出警戒水位。26日,鄱阳湖最大人湖流量5.9万立方米/秒,为有记录以来第二位,湖口站出湖流量3.19万立方米/秒,为有记录似来第一位。7月4日20时,长江九江站水位为22.22米,超1904年建站以来历史最高水位(1995年22.20米)0.02米。7月中旬开始,长江发生全流域特大洪水,使得早已超过警戒水位的长江九江站和鄱阳湖各站水位再度猛涨,江、河、湖洪水不断遭遇,洪峰叠加,致使长江九江站和鄱阳湖水位长时间、大幅度超过历史最高水位。7月31日,修河永修站在柘林水库削峰、错峰的情况下,水位仍高达23.48米,超历史最高水位0.58米。同日,柘林水库最高库水位达67.97米,超历史最高水位1.33米。鄱阳湖湖口站洪峰水位22.59米,超历史最高水位0.79米。8月2日,长江九江站洪峰水位再创新高,达23.03米,超历史最高水位0.83米。水位持续居高不下,长江九江站和鄱阳湖湖口站超历史最高水位时间分别达42天和29天,超警戒水位时间长达94天,持续22米以上高水位时间长达50天。 长江水患,险在荆江,灾在九江。由于洪水量级大、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给全市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水害险情首先发生在鄱阳湖边缘与修河、博阳河两岸。6月中下旬和7月中下旬的2次强降雨,致使部分圩堤漫顶、溃决,造成严重内涝。6月27日,德安县城及其附近地区被淹,7月下旬,星子、湖口县城相继进水受淹,彭泽、瑞昌、都昌、永修、庐山区5县(市、区)积水较深,部分地区损失严重。长江上游先后出现8次大洪峰,水位节节攀升,终酿成8月4日晚九江县江新洲溃堤。8月7日13时50分,市区城防大堤4-5号闸口之间由最初的泡泉导致溃决,后逐渐撕开60余米大豁口,长江洪水以4-5米落差向市区西部倾泻,每秒达400立方米,5.5平方千米范围的九江开发区被淹没在水中。同时,洪水直接向东逼近,市区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全市12个县(市、区)253个乡镇、348.25万人口不同程度受灾。4308个村庄、106.3万人被洪水围困。损坏房屋49.78万间,倒塌房屋33.627万间。公路中断218条次,九(江)湖(口)公路及九(江)瑞(昌)公路中断累计90天和59天。损坏输电线路1713千米,中断供电74条次。损坏通信线路647.4千米。13797个工矿企业被迫停产半停产。损坏各类水利工程设施4107处、堤防1427.8千米,冲毁塘堰坝17836座。由于江湖水位超过部分圩堤的防洪标准,全市有5座万亩圩堤,63座千亩圩堤,188座百亩圩堤,3座血防工程,漫顶或溃决。农作物受灾面积26.45万公顷,成灾面积19.54万公顷,冲毁耕地1.4万公顷。全市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14.7亿元,其中水利工程设施直接经济损失12.0026亿元。 整个汛期,雨量之大、洪水之猛、洪峰之高、持续时间之长、险情之多、灾情之重,均为历史罕见。

知识出处

九江市志(1991-2010)第一册

《九江市志(1991-2010)第一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要求,力求全面、 系统、客观地记述1991年-2011年济阳县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状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