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礼江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唯一号: 140530020220006267
人物姓名: 陈礼江
人物异名: 字:逸民
文件路径: 1405/01/object/PDF/140510020220000007/001
起始页: 0870.pdf
出生年: 1895年
卒年: 1984年
籍贯: 清末江西德化、民初改称九江县

传略

陈礼江(1895~1984)字逸民,清末江西德化、民初改称九江县人。早年毕业于九江同文书院,曾任省立第六师范学校教员。1922年(民国11年)留学美国,先后人普尔度大学、芝加哥大学攻读教育学和心理学,获硕士学位。1925年回国任武昌师范大学教务长,时逢该校正列建制规划,经他悉心筹措,各院系制度大备,教学迅即纳入轨道,在国内颇著影响。1927年秋,宁汉分裂。经许德珩推荐,江西省主席委礼江以省政府委员、教育厅长之职。莅任后,他大力宣传各类教育的性质、地位和作用,请准从盐税项下拨支教育经费,按月发放各级教职员工资;将公立中学收归省办,统一命名,并创办省立乡村师范5所,培养乡村小学教师;推行小学“四二”、中学“三三”新学制,实施部颁教材,同时在厅增设编审处,延聘名家编译补充教材;附设智力测量所,对全省数千名中小学生实行智力测验,奖励优秀;建立省派官费文、理科留学生制度,经考试录取8人分别留学美、英、德;还积极筹办江西大学,为发展江西教育竭尽全力。 1930年,因江西主席易人,礼江旋赴广州任中山大学教授、教育系主任,建树亦多。1931年,接受江苏教育学院之聘,出任教务主任。受聘后,创设成人学习心理研究所,研究和探讨社会民众教育理论;创办民众教育实验区,进行亦工、亦农、亦学的综合性教育;开办民众夜校,教工农识字。行之数年,成效大著,为海内外学者瞩目。 1936年秋,礼江被简命为教育部社会教育司长兼参事。在职期间,制订和颁布大、中、小学兼办社会教育规程,推行电化教育和扫盲工作;请准在部和各省市设立社会教育督导员,举办各省市社教督导员和民众教育馆长训练班共4期;主编<教育通讯>,研究和报道全国各地抗战时期教育工作。1937年日军入侵,教育部西迁重庆,礼江在四川各县设立民众教育馆,运用讲演、歌曲、话剧等形式,多次发起抗日救亡宣传运动。 1940年,礼江受命创办国立社会教育学院,任院长。为适应时代需要,他设立教育行政系、社会教育行政系、图书博物馆系、新闻学系和电化教育系科、社会艺术教育系科、国语专修科及有关社会与国民教育研究部、实验区、工作站和教育电影编辑、推广委员会,出版<社会与教育>季刊,使之成为当时国内唯一完备的成人教育最高学府。抗战胜利后,学院由重庆迁至苏州。解放前夕,国民政府密令其迁台,礼江拒未接受,仅只身赴港暂任香港大学教授。 1950年,联合国邀请礼江等5位中国教授赴美考察。考察事毕,他摆脱去台和留用美、港等羁绊,毅然于当年9月回沪,一度在明诚学院任教,并就聘为复旦大学教授。后因推行“左”的路线,礼江蒙受不公正待遇。1978年彻底平反,相继举为九江市第七、第八届政协委员。 礼江学识渊博,尤对教育学、心理学和民众教育理论的研究造诣颇深,有大量著、译作行世(参见本志《艺文著述)卷)。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九江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九江县志》是江西省地方志丛书之一,由江西九江县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写,于1996年12月由新华出版社出版,主要介绍了九江县建置区划、人工、自然环境、农业、水利、林业、畜牧水产、工业、城乡建设、商业、财政金融等各方面的情况。

阅读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