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唯一号: 140530020220006253
人物姓名: 陶渊明
人物异名: 字:元亮;或名:潜字渊明;自号:五柳先生
文件路径: 1405/01/object/PDF/140510020220000007/001
起始页: 0862.pdf
出生年: 365年
卒年: 427年
籍贯: 寻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县)

传略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或名潜字渊明,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晋至南朝其间寻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县)人。出身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曾祖侃,官至侍中、太尉、都督八州诸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薨赠大司马。祖茂、父敏均做过太守之类的官,但到渊明出生前,家道渐趋衰微。继而8岁逝父,12岁丧庶母,常与母、妹居外祖父孟嘉家,饱览其家藏诗书、经史和老庄等典籍,为他日后“博学善属文”奠定了基础,也对其“儒玄双修”,孕育“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双重志趣起着重要作用。 渊明少怀“大济苍生”之志。但他所处时代门阀制度森严,举贤不出士族,用法不及权贵,“有志不获聘”。直至东晋太元十八年(393年),起为州祭酒,因不习惯官场生活,“少日自解归”。不久,州召主簿不赴,在家闲居六七年。约于隆安三年(399年)后,曾两度对匡时济世抱有幻想,先后入桓玄幕僚和任刘裕镇军将军参军,但这些不期而遇的机缘,无须多时均被严酷的斗争现实所断送,不得不急流勇退。先是隆安五年冬,以母忧辞玄幕;后于义熙元年(405年)初,又藉思乡心切别裕府而迁江州,任刘敬宣建威将军参军,三月随敬宣自表解职而去职。 同年八月,渊明家境日窘,经家叔陶夔推荐出任彭泽令,然在官80余日即解绶去,并赋《归去来辞》。对此次弃官原因众说不一,而最根本的还是辞序所云:“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但不能“违己交病”。通过13年时仕时隐的反复尝试,他清醒认识到,在这种黑暗社会是无法施展自己才能的,誓同统治阶级决裂,从此终身不仕。 渊明辞官归里后,躬耕自资,致力文学创作,留下诗歌120余首,散文和辞赋10余篇,有《陶渊明集》行世。就其创作内容大体可以41岁为界,前系出仕阶段,作品不多,主要写为贫而仕,表露叹行役、倦宦游、念园林的复杂情感;大多数作品和不少优秀作品是后期创作的,主要写隐居躬耕,抒发安贫守贱,不慕荣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按诗歌题材分,主要有田园诗和泳怀诗两大类。在田园诗中,热情歌颂农村美好的田园风光,描写春种夏收的劳动情景,赞美和肯定劳动的意义,表述亲自参加劳动的体会及与农民友好交往的关系,并常把自由的田园生活同黑暗的官场对立起来。田园诗乃其文学创作的主要成就,开辟了我国诗歌发展领域的新境地,故有“田园诗祖”之称,泳怀诗或直抒胸襟,或借古喻今,或用象征、寓言手法抒发对国事的关心、对贤哲名士的倾慕以及对权贵的蔑视、对趋炎附势和追名逐利者的嘲讽,从而寄托自己坚强不屈的意志,被鲁迅称为“金刚怒目式”的诗篇。还写了些哲理诗,表达对人生的看法,对唯心主义有神论的否定。他创作的散文、辞赋数量不多,但几乎都是名篇佳制,情真质朴,一扫晋宋文坛雕章琢句的华糜之风,欧阳修曾高度评价:“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辞>而己!” 陶诗艺术风格以平淡自然著称,内容言约旨远,语言精炼简洁。他善于用朴素话语、白描手法,描绘普通的田园和平凡的生活,寓丰采情味于平淡之中,传神地创造出一种很高的意境,且无斧凿之痕。由于时代和阶级局限,作品中也曾表现消极避世和明哲保身思想,这毕竟是瑕不掩瑜。他是一位伟大诗人和杰出散文家,其思想和作品对后世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我国历代有成就的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陆游等等,无不对其人其诗表示无限仰慕之情,在中外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九江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九江县志》是江西省地方志丛书之一,由江西九江县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写,于1996年12月由新华出版社出版,主要介绍了九江县建置区划、人工、自然环境、农业、水利、林业、畜牧水产、工业、城乡建设、商业、财政金融等各方面的情况。

阅读

相关专题

军事
职位
刺史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