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超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德安县志》
唯一号: 140530020220003344
人物姓名: 杨超
人物异名: 字:天真;号:北海
文件路径: 1405/01/object/PDF/140510020220000004/001
起始页: 0847.pdf
性别:
出生年: 1905年1月
籍贯: 江西省德安县木环垅孙家榨
非亲属: 杨丕显

传略

杨超,男,字天真,号北海,生清光绪三十年农历十二月(1905年1月)。江西省德安县木环垅孙家榨人,祖籍河南新县。杨超八岁入木环垅陈氏私塾发蒙。天资颖异,过目成诵,为文典雅,而又爱好吟咏,遇事常以诗来表达自己的胸怀。他不愿做荣宗耀祖的孝子,要做改造国家的男儿。写了一首诗明志;“莫教桑麻误后人,浮云富贵不如贫。男儿志在安天下,破旧河山再造新。” 民国七年(1918),杨超就读于德安郭氏私立沈毅小学高等班,在进步的教育下,对当时社会本质和现象,有了更深的认识。毕业时在日记中写道:“中国地大物博,为何不富不强,盖因未得改革之道,我当竭力为此奋斗!” 民国十年(1921),杨超怀着改造社会的愿望,进入南昌心远中学求学。经过“五四运动”洗礼的江西省城南昌,新文化新思想在学校广为传播,二中学生袁玉冰、黄道等组织革命团体“改造社”,出版《新江西》杂志,抨击旧文化和封建礼教。杨超积极参加“改造社”进行的一切革命活动,并于民国十二年十二月十五日,在南京出版的《新江西半月刊》第六期上发表《改造中国的一条大路一一革命》一文,明确指出:“所谓教育救国、文化救国、实业救国以至基督教徒们所谓人格救国,都是空话,都不足以救目前的中国……事势既然已经这样危急,我们如果还采取一种缓进手段,恐怕我们还没有动手而中国早已要沦亡了。……现在唯一的急图,不是静坐空谈,而是要立起脚来,伸开拳头,大踏步地向前干去。干!干!干!”杨超的爱国思想,由理论转向实际。 杨超书读得好,慕其名登门求秦晋之好者甚多。他视富贵之家如浮云。在众多的妙龄淑女中,他独选了曾有一面之缘的农家女孩李竹青。这李竹青虽贤淑漂亮,但识字很少,不敢高攀这门亲事。杨超则认为社会都可以改造,何况一个女子,只要人本质好,读书是件容易事。经过交谈,李竹青最后表示同杨超定终身。杨超欣然题《与李竹青订婚》诗:“相逢未嫁是丁年,也托红娘把线牵,爱海情洋初戏水,同心好济顺风船。” 民国十二年(1923)四月,江西军阀迫害“改造社”成员,袁玉冰被捕入狱,《新江西》停刊,杨超被学校以“学潮中滋事分子”的罪名开除了学籍。 为了继续求学,杨超和友人扶国权、何奎光奔赴南京,入东南大学附中。同年十月,杨超和扶国权、何奎光、胡风(当时名叫张光人)等人由东南大学学生宛希俨介绍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并同时由团指示,集体登记为国民党员。 杨超入团后积极参加南京地区学生运动,在斗争中显示出领导才华,很快进入团南京地方执行委员会。民国十三年(1924)三月十二月,南京地方团组织开全体大会,改组地方执行委员会,18日推举五人为委员,杨超、宛希俨为出版委员。同年四月,团南京地方执行委员会又根据团中央33号《通告》进行再改组,下设五部,杨超为宣传部委员。 民国十四年(1925)春,东南大学校长郭秉文勾结盘踞南京军阀齐燮元,拥护段祺瑞执政,反对孙中山北上,南京党团组织和国民党左派,在东南大学掀起了“倒郭秉文运动”,杨超勇敢地站在斗争前列。紧接着“五卅运动”爆发,杨超以团南京地方执行委员会委员身份,为领导这一伟大反帝爱国运动,“席不暇暖,奔走不息”。在这场斗争中,结识了革命宣传家和活动家,共产党人恽代英、萧楚女,被批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杨超把入党喜讯告诉爱妻李竹青,为避免暴露问题,以《有感寄李竹青》为题,写了一首诗:“革命原知事竞成,书生有路请长缨,鲲鹏却爱天涯远,不昕山阳夜笛声。” 东南大学反动势力很强,校长郭秉文虽被逐出校门,但旧东西依然存在,革命学生,不愿继续留在东大,杨超经南京地方党团组织批准,于“五卅运动”结束后,同胡风、朱企霞等到北京,考入“新文化圣地”北京大学预科。 杨超到北大,在马神庙党办平民夜校取得了组织联系。一面读书,一面参加工人运动和学生运动。其主要工作是办平民夜校,和任卓宣(任后成为叛徒,改名叶青)合编一本《平民千字课》,在平民中扩大革命思想影响。深夜冒寒回寓,不以为苦。 杨超在北大时,利用假期回到德安进行革命活动。民国十四年暑假,在自己家中办一所“农民夜校”,边教识字,边宣传革命,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激发农民的阶级觉悟。参加者除附近农民外,自己家中不识字的四叔杨丕显、长工陈太康等人亦参加。同年寒假,又在柴炭工人集中的木环垄组织柴炭工会,向强要炭的军阀作斗争,这个柴炭工会成为德安工人最早的革命组织。 民国十五年三月十八日,段祺瑞执政惨杀要求拒绝日、美、英等八国提出“拆除大沽口国防设备一最后通牒的游行群众,制造惊人的“三·一八”惨案。消息传到德安,李竹青更是寝食不安,去信诉说想念之情。此时杨超亦很想念李竹青,题《春日寄李竹青》诗一首作为回答:“画眉犹想绿长颦,桃叶津头正浅春,莫把辽西人入梦,韦郎常念授环心。”同年七月九日,国共两党合作的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北伐,需要大批干部,为北伐鸣锣开道。杨超根据党的指示,离开北大回到江西,任中共江西地方委员会委员,专门从事革命工作。并鉴于杨乐羊在德安建立的中共德安支部遭军阀迫害,成员转移,决定杨超回德安,恢复支部,发展组织,动员群众,宣传北伐。同年七月底,杨超召集在各地读书回乡度暑假的共产党员何奎光、扶国权、甘霖沛、袁亚枚等,在木环垄重新建立中共德安支部,以杨超为支部书记。支部提出“坚决打倒军阀和贪官污吏,拥护国民革命军北伐移的宣传口号。国民革命军奏捷消息不断传到德安,杨超十分高兴,中秋节在永丰桥姓扶的同志家与几位同志举杯赏月,席间纵论国家形势,同志们对北伐充满胜利信心,放量豪饮,杨超酒酣,赋诗一首:“今朝佳节放高歌,沧海人间坏事多,但愿诸君除暴政,安民首要斩阎罗。” 为了迎接北伐军,杨超进行了周密筹划,在木环垄组织了农民,在火车站组织了棚工,在党内抽调了熟悉情况的同志,分别组成侦察队、运输队、向导组。北伐军第七军在武宁箬溪,由德安支部派去向导带路,于民国十五年(1926)十月十三日,向孤山、义峰山、九仙岭三路进击,敌军因铁路被破坏、调兵困难,首尾莫应,北伐军顺利攻克德安。几天后,由于南昌和九江方面的战场形势起了变化,第七军放弃德安县城退回箬溪。十月二十七日,北伐军第七军再由向导带路,向南浔铁路发动第二次攻击,于十一月三日,再度攻克德安县城。随后第六军进入德安驻防。 杨超在第六军党代表林伯渠帮助下,首先成立德安县公署,安定社会秩序,推选当时表示拥护孙中山三大政策的萧文楼为县长。接着成立国共两党县级组织:国民党德安县党部,以袁亚枚为常委、杨超为监察委员;中共德安县委会,以杨超为书记、袁亚枚为组织部长、扶国权为宣传部长。此外还成立了德安县总工会、德安县商民协会、共青团德安县委会、德安县农民协会、德安县妇女解放协会、德安县农民自卫军、德安县妇女工读学校。 在县级的各种组织成立之后,便在全县各区建立党支部和农民协会,迅速地将农民运动推向全县各个村庄。为了发动农民起来向土豪劣绅作斗争,杨超深入到杨坊、五台岭、夏家铺、黄㛚铺等地向农民作报告。杨超在台上控诉土豪劣绅欺压农民的罪行时,台下听众一片哭声,愤怒地高呼“打倒土豪劣绅!,暴风雨似的农民运动,席卷德安城乡,土豪劣绅象惊弓之鸟,丧魂落魄。有民愤者,被农民抓去游乡游街。民愤特大、罪恶昭著者,或坐牢,或枪决。革命轰轰烈烈,“为赣之冠,有小莫斯科之称”。 民国十六年(1927)四月十二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德安国民党内的右派立即与蒋介石上下呼应,叫嚣反共。县长萧文楼在反革命逆流到来的时候亦向右转。杨超根据省委指示,及时领导德安人民进行反蒋斗争。五月一日,在县城开群众大会,杨超在大会上声讨蒋介石勾结帝国主义、叛变革命、屠杀革命人民的罪行。会后,群众举着旗帜,拿着梭标,唱着“蒋介石是个大怪物”的歌曲,喊着“打倒屠杀工农的刽子手蒋介石”的口号,举行示威游行。示威群众拦住开往南昌列车,学生进入车厢散发反蒋传单。当天晚上又举行火炬游行。接着又发动革命群众斗倒了右派县长萧文楼。 七月二十一日,中共江西省委在南昌松柏巷女子师范召开了江西省第一次代表大会,杨超出席了会议,被选为省委委员,并作了重要发言,尖锐地批判了党内的右倾言论和错误行动。 七月二十五日,杨超主持召开中共德安县第二次党代会,贯彻省党代会精神,讨论时局应变问题。他指出国民党已经叛变,共产党员要坚决同国民党作斗争。为防止敌人突然袭击,杨超于当天晚上将县委机关撤出县城。时局越来越紧张,杨超复于同月三十一日晚上,在湴(音饭)塘寺召开党内活动分子会议,制定了应付时局紧急措施。 “八一”南昌起义消息传到德安,杨超领导县委,组织宣传队深入农村,宣传起义的意义,张贴“欢迎起义军!”打倒蒋介石!”“打倒汪精卫!”“工农商学兵团结起来,坚持斗争,以武装反抗蒋介石!”等标语。 大革命失败,德安白色恐怖严重,反动派四出张贴悬赏捉拿杨超的通缉令。杨超的四叔、县委委员杨丕显被捕惨遭杀害。杨超没有被吓倒,领导不怕死的一部份同志,携带七条长枪、十条短枪,深入永丰桥一带,发动农民,组织农军,开展武装斗争,并一度调集数千农民进城包围县公署,这支农军,后被编入红军赣北游击队。 杨超在农村组织武装斗争不久,奉命去武汉参加党的会议。回赣时,从武汉乘轮船东下,民国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晚抵达九江,第二天准备乘火车去南昌,行抵招商码头被捕,当天解至德安监牢关了一夜,即转解国民党南昌卫戍司令部军法处。一路上,杨超向押送的国民党士兵和观看者宣传共产主义。敌人抓住了杨超如获至宝。同月二十七日,上海《民国日报》报道。“据确实消息,江西德安共党首领杨超等,最近由鄂潜赴赣省,希图扰乱,业在九江就捕。”敌人见杨超在电刑和火烙下仍坚贞不屈,诱降迫降都无希望,又感到林修杰、张源健、沈剑华已在德安成立了赣北工农游击队,德安的革命势力日益发展,如果外呼内应,就更难应付,于是对杨超采取速决处理的办法,在南昌仅关了两夜,于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将杨超和江西著名共产党人袁玉冰、王环心、谢率真枪杀于南昌德胜门外下沙窝。同月三十日上海《申报》刊登枪杀杨超等人布告。杨超在临刑前高声朗诵:“满天风雪满天愁,革命何须怕断头,留得子胥豪气在,三年归报楚王仇。”大义凛然,视死如归。

知识出处

德安县志

《德安县志》

出版者: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一、本志编纂,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针,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准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力求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相统一。 二、本志通贯古今。上限一般追溯到事物在县域之发端;下限至一九八四年,有的事物记述至付印时为止。按照详今略古原则,着重叙述德安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三、本志用纲目体,多框架,横分门类,纵写史实,以卷为纲,卷下分目,条目式的编写法。全志分《概述▪大事记》、《建置区划》、《地理》、《人口》、《党派团体》、《政权》、《军事》、《民政》、《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科技》、《农牧》、《林业》、《水利水电水产》、《工厂矿山》、《交通》、《邮电》、《财政金融》、《商业》、《粮食》、《民俗》、《胜迹文物》、《艺文》、《人物》、《附录》二十五卷。另以卷首刊新志序言及部分摄影,共二十六个部份组成。

阅读

相关专题

委会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