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沈毅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德安县志》
唯一号: 140530020220003341
人物姓名: 郭沈毅
文件路径: 1405/01/object/PDF/140510020220000004/001
起始页: 0844.pdf
性别:
出生年: 1896年
亲属: 郭粹儒

传略

郭沈毅,男,谱名郭美柱,德安县城内人,生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思想进步,清末在南昌读书,秘密参加同盟会。民国元年(1912),奉父郭粹儒(运泰)之命,捐资创办“私立德安郭氏沈毅学校”,内分国民小学、高等小学、女子国民小学,总简称“沈毅学校”。招收学生,以“有教无类”为宗旨,不分贫富和阶层,只要愿意入学的,一律欢迎。公开招收女子入学读书,在当时的德安是破天荒的,全国亦属少见。沈毅学校的创办,对发展德安的新教育、新文化起了积极的推动和革新作用。在西方文化冲击和国内守旧与革新的斗争中,沈毅学校与县立高等小学对峙、竞争。 沈毅学校饮誉全国,大总统黎元洪书“为国储材打匾额送,江西省督军李纯以“沈毅”二字作“高明沈潜惟教无类,热诚毅挚有志竟成”对联赠送,社会名流黄炎培等很多人为其题词和募捐。 民国七年(1918),郭沈毅挈妻刘韵芳东渡日本留学,沈毅进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科,并任江西留日同乡会会长,韵芳进东京职业学校,沈毅学成归来,思想更加进步,除办教育进一步革新外,政治上遵循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允许共产党在他办的学校活动。 民国十四年(1925)夏,沈毅学校毕业生杨乐羊在武汉读书时加入了共产党,回到母校当教员,吸收进步学生熊祖冰、教员胡德兰等加入共产党,组建了中共德安县支部。郭沈毅为共产党在德安活动提供方便和场所,为革命培养干部作出了贡献。 同年秋,郭沈毅任江西省铜鼓县知事(县长),为政清廉,不徇私情,暗中掩护革命志士。民国十五年(1926)四月,中共铜鼓县支部设在县城柳村街“公有号裱画店”内,被商会会长王某等劣绅发觉,密报省军政当局,谓:“陈葆元、赖怀恺在县城柳村街,借公有号商店为名,组织同伙宣传赤化,愚民蠢蠢欲动,请速派人捕剿,以正国法。”省当局接报告后,密令郭沈毅查办。郭为敷衍上司,掩入耳目,带警察数人到店搜查,进门时令警察在门外站岗,郭只身入店,于抽屉内发现表簿图记及宣传品多件,即云:‘‘这些东西不应放到县城里,你们应该秘密进行工作。”查后扬长而去。复电“查无证据”,交差了事,使铜鼓县第一个中共支部转危为安。同年秋,国民革命军击败北洋军阀驻铜鼓的混成旅,旅长杨镇东密电孙传芳,谓:“铜鼓惨败,乃郭沈毅通敌所致,如不杀郭,当杀我杨某。”郭当时回到德安未遭毒手。同年十月三日,国民革命军第七军攻克德安县城,因孤军深入,于同月五日又放弃德安县城,退到武宁箬溪。革命军撤退时,郭沈毅的学生杨超等人即到农村隐蔽。而郭沈毅本人未及走脱,即被孙传芳部逮捕,解往九江司令部,军阀认为“郭沈毅在铜鼓,铜鼓失守;在德安,德安失守”,以通南兵(国民革命军)论罪,将郭沈毅裂尸于九江,享年三十岁。

知识出处

德安县志

《德安县志》

出版者: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一、本志编纂,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针,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准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力求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相统一。 二、本志通贯古今。上限一般追溯到事物在县域之发端;下限至一九八四年,有的事物记述至付印时为止。按照详今略古原则,着重叙述德安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三、本志用纲目体,多框架,横分门类,纵写史实,以卷为纲,卷下分目,条目式的编写法。全志分《概述▪大事记》、《建置区划》、《地理》、《人口》、《党派团体》、《政权》、《军事》、《民政》、《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科技》、《农牧》、《林业》、《水利水电水产》、《工厂矿山》、《交通》、《邮电》、《财政金融》、《商业》、《粮食》、《民俗》、《胜迹文物》、《艺文》、《人物》、《附录》二十五卷。另以卷首刊新志序言及部分摄影,共二十六个部份组成。

阅读

相关专题

会长
职位
知事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