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邦调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都昌县志》
唯一号: 140530020210000243
人物姓名: 沈邦调
文件路径: 1405/01/object/PDF/140510020210000009/001
起始页: T00531_00.pdf
性别:
出生年: 1896
卒年: 1960

传略

沈邦调,大沙乡东山沈家村人。家贫,其妻因家中入不敷出而离弃另嫁,仅遗一子与之相依为命。1943年,沈邦调患胃病卧床不起,无钱医治,遂八方求神拜佛,不意其病渐愈(实因病系饥饿所致,病中有一姐杀了只难给他吃,次日病即好转)。病愈后,立志修桥铺路,方便行人,以冀神佑。自1944年起,沈邦调便带着孩子和衣被、锅碗,沿下马岭、分水岭、株家桥开挖道路,以利县内三都一带村民秋冬上官冲山砍柴拾薪。此路修好后,又着手修筑卢其佐村(当时县政府临地驻地)至三汊港通途,继而由三汊港向东挖至西湖渡口,向西挖至大埠岗。其间衣食无着,皆由其子沿途行乞和好公益事者资助维持。1 946年,县政府为表彰其热心公益,曾在社会呼吁下,从善后救济中拨给沈面粉4袋、衣裳6件以示“关怀”。1 947年,又有县民呈状县府及参议会,称沈父子“家无担石之粮,身无立锥之地”,虽“当地善士纵有捐助,衣食亦难敷用”,请求“救济食粮,拨借大锄头铁耙等,以资其修路。”同年5月20日、24日,县参议会、救济协会亦先后函请政府资助表彰,然无回文。幸沈性硬,不愿轻易接受官府救济。时有官员表示要出谷2担相助,亦被沈拒绝,建国后,沈邦调父子依然坚持在路上风餐露宿,虽烈日当头,汗流夹背未尚减其诚,严寒凛冽,堕指裂肤未尚衰其志,1 0余年修路1 00余里。土改后,沈邦调分得胜利果实,不患食着,修桥铺路愈为奋发。

知识出处

都昌县志

《都昌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描述了1992年起都昌县的建置、自然地理、人口、党派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