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农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都昌县志》
唯一号: 140530020210000232
人物姓名: 李伯农
人物异名: 派名运琳,字树珊,又名林瑞
文件路径: 1405/01/object/PDF/140510020210000009/001
起始页: T00525_00.pdf
性别:
出生年: 1876
卒年: 1973

传略

李伯农,派名运琳,字树珊,又名林瑞。土塘乡钟麓李村人,幼随父攻读,受颜元、李塨进步学术思想影响,潜心实学,不务虚文。1894年8月,奉父命去星子参加南康府乡试。时正值中日甲午战争爆发,这场战争激起了一切有良知的中国人的气愤,同时也促使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和青年把眼光转向西方和日本,企图从那里寻求富国强兵的道路。至星子后,他结识了不少有志之士,联名向清政.府上书,提出“不变法不足以图强,变法须自废八股停科举始”,并身体力行,放弃登科求仕道路。科场未试而归。此后便不再拘于科业,而立志新学。1902年,考入江西优级师范学堂。新学坚定了他幼年所信奉的颜、李经世致用学说和新接受的维新变法思想。学习期间,曾以优异成绩选拔留日深造,奈祖父不允远游而未东渡。1906年毕业,返县任县署教育课长,致力改革旧教育制度。民国后新学兴,为立乡间新学楷模,1918年于源头港创办广智高等小学校,任校长兼授国文、历史、地理。潜心向学生灌输科学民主思想,致学生中有不少人后走上革命道路,佼佼者如冯任、李新汉。1925年,聘为县高等小学校长。次年春,又受聘出任省教育厅一科科长。期间,曾积极支持幼弟李幼农创办《贯彻日报》,宣传革命,鼓吹倒蒋。“八一”起义失败后,料国民党当局将大事搜捕,便假道走市槎,密乘民船归里。1928年2月,为解除乡间适龄儿童就学难,又于鸣山乡陆家祠办县私立东北高等小学校。同年5月,受聘任县教育局长,任内,除致力于乡村高小教育,同时还在全县大力推行义务小学。1930年7月,闻门生冯任在汉口从事革命活动被捕,兼程往救,不意当局执意杀害,遂含愤返里,后每忆及即泪下。1931年,又受聘任县中学校务处长,代行校长职,直至1935年,5载间县中面貌规模均有大改观。1937年6月2】日,因病不治于家中逝世,适郭沫若因参加抗战而由日本返国,闻讯即为之作墓志序,盛赞伯农“办理教育行政四十余年,绝不以功利之见分其心,知所生务,可以风矣”。

知识出处

都昌县志

《都昌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描述了1992年起都昌县的建置、自然地理、人口、党派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