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锡朋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都昌县志》
唯一号: 140530020210000226
人物姓名: 黄锡朋
人物异名: 字百我,号蛰庐
文件路径: 1405/01/object/PDF/140510020210000009/001
起始页: T00523_00.pdf
性别:
时代: 光绪
出生年: 1859
卒年: 1915

传略

黄锡朋,字百我,号蛰庐。春桥乡沙港村人。1893年乡试中举,选授瑞州府学训导。1903年登光绪癸卯科进士(名列二甲一百另八),廷受工部主事,后加员外郎衔,官部曹8年。在京期间,公务之暇,与吏部丰事、“同光体”代表诗人修水陈三立及侍御胡漱唐、李梅庵、朱艾御、喻庶三等游,诗词唱和,相交至契,并为之作《五君咏》。与南昌知县江召棠亦过从甚密.江曾赠其自绘《梅雀图》1幅。他一生俭朴,早年修脯所得,即与诸兄弟均苦乐,唯书一嗜成癖,稍有积蓄,即用于购书,故1911年自京归里时,行李中除书籍外,鲜有他物。黄锡朋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社会发生重大政治变革的时代,又是中国社会日益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深渊的时代。他虽然对革命党人推翻帝制、实行共和不满,然帝国主义列强的暴行,亦激起他极大义愤。1 906年3月,南昌令江召棠因调解棠浦教案被帝国主义分子杀害,尤激起他的忿慨。因而所咏多爱国声,有绝句云:“早时歌曲动皇都,曾咏圆明涕泪俱,此日江亭拼一醉,未堪回首盼苍梧。”辛亥革命后,以遗老自居,读书吟诗,潜心词赋。其诗作风格瘦硬,避俗避熟,流于隐晦,与其政治态度不无关联。但他的诗词不泛设,字无虚砌,锤炼甚精,显为同光体诗派作者。同光体代表作家、评论家陈衍在《石遗室诗话》中,对黄锡朋诗作评价很高,认为他“古诗皆选体,律诗妥帖排傲者居多”,“绝不为皮裹阳秋矣。”1915年,黄锡朋患中风逝于家,遗作有《凰山樵隐诗》4卷、《蛰庐文略》2卷。

知识出处

都昌县志

《都昌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描述了1992年起都昌县的建置、自然地理、人口、党派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