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澔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都昌县志》
唯一号: 140530020210000224
人物姓名: 陈澔
人物异名: 字可大,号云住,又号北山
文件路径: 1405/01/object/PDF/140510020210000009/001
起始页: T00522_00.pdf
性别:
时代:
出生年: 1260
卒年: 1341

传略

陈澔,字可大,号云住,又号北山,世称经归先生。北炎乡马坡村(今洪家舍)。父陈大猷,字文猷,号东斋,宋开庆元年(1 259年)进士及第,历仕至从政郎,后迁黄州军判官。晚年办东斋书院,闭门教学,著有《尚书集传》、《诗经集说>行世。澔幼从父学,不求闻达,独治经术。南宋亡时,年方二十,正有为之际,元闻其名,曾屡请出仕,不从。隐居于山林间,办云住书院,教授弟子,讲学自娱。他从南宋亡国之痛中得出结论,认为“前圣继天立极之道,莫大於礼;后圣垂世立教之书,莫先於礼”,遂于教学之余,潜心注述《礼记集说》,并力求“以坦明之说,使初学读之即了其义”。元至治二年(1 322年)书成后,即为后世学子所推崇,被广泛引之为教学用书。至明永乐帝朱棣登基,御定为全国开科取仕的专用教材。陈澔晚年,…度应郡守董某相请,入白鹿洞为经师,执教二年归里。元至正元年(1341年)寿终于家,享年80岁。生5子,三子师凯亦为理学名家,著有《纂述书经蔡傅旁通》行世。为纪念陈澔在我国教育史,上所作的贡献,明天顺间(1457-1464)太常寺少卿兼侍讲刘定之奏请将陈澔从祀於先圣庙庭。明宏治十四年(1501年)提学副使邵宝又奏请于都昌建云住祠,专以祭祀陈澔,该祠祭祀活动一直延续到民国结束。 于光于光,字大用,号阁修,狮山乡西边山村人,少有大志,元末,投红巾军首领徐寿辉于浮梁,封浮梁院判。1360年,徐寿辉为部属陈友谅杀,愤然改投朱元璋。并与左丞余椿率部取饶州献朱元璋。授枢密院判。朱、陈大战鄱阳湖,于光率部屡败陈,以战功升鹰扬卫指挥。此后,随朱部大将徐达平淮东、浙西。1 367年擒张士诚后,又取汴梁、克陕洛、下潼关。并佐都督郭兴,大败左丞李思齐部,奉命镇守甘肃战略要地巩昌。时,元河南王扩廓帖木儿率部屡犯边。均被于光击退。扩廓探得明大军将至,遂改围袭重镇兰州,又遇兰州指挥使张温坚守。于光闻兰州围急,遂率部前往救援,不幸于马兰滩遭元军伏击,战败被俘。元军执于光至兰州城下,命其唤张温降,于光却大呼:“公等但坚守,徐将军大军旦夕至矣!”城内将士闻讯,守城益坚,元军大怒,遂杀于光于城下。《明史》卷一百三十三载于光传。

知识出处

都昌县志

《都昌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描述了1992年起都昌县的建置、自然地理、人口、党派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