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席棠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唯一号: 140530020210000184
人物姓名: 黄席棠
文件路径: 1405/01/object/PDF/140510020210000007/001
起始页: T00647_00.pdf
性别:
出生年: 1913年
卒年: 1972年
国别: 中国
籍贯: 九江县新合镇址坊村
民族: 汉族
亲属: 黄远生;黄上腾;高上凯;高怀蓉

传略

新合镇址坊村人。曾任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物理系教授,系主任。 黄席棠系近代杰出记者黄远生(又名远庸、为基)之幼子,生于北平,其父遇害时他才2岁,1936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又入北京清华大学研究院读一年研究生,1937年赴德国哥庭根Gortting en的Ceorge - August大学深造,从事地球物理、气象学、理论物理和数学方面的学习和研究。1941年获该大学数理博士学位,旋即回国。时值珍珠港事件发生不久,侵华日寇十分猖獗,黄在上海短期逗留后,于1943年春赴西南后方。先后任同济大学(时在四川李庄)物理系教授兼任主任(1943 - 1944),重庆交通大学物理系教授(1944 - 1946)。抗战胜利后重庆交大迁回上海,与原在上海的交大合并,黄席棠任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主任,代理理学院院长(1946 -1952),从新中国成立前夕学校错综复杂的情况到新中国成立初的初步恢复阶段,黄教授既一贯同情学生爱国运动,主持正义,又能正确执行党的政策,深得领导赞许及师生爱戴。在教学方面,主要担任普通物理、电磁物理学等课程。在电磁学方面,曾提出一种新的体系,可使不少公式的推导,特别是合理化单位制(即后来的SI制)的引入比较简单而自然,这种体系在1952年教育部召开的工科大学物理大纲讨论会海交大所编的《普通物理讲义》曾在校内印行出版。 1952年院系调整时,因厦门大学要成立物理系,校长王亚南亲赴上海交大敦请黄教授担任该校物理系主任,黄教授不嫌地处前线,工作生活条件比上海差,毅然举家迁往厦门。主持创建厦大物理系的各项工作。他曾担任过电动力学、理论力学、固体力学、数理方法及普通物理等课程,至今厦大有的教师提起他时,还说“四大力学都装在他的肚子里”。在教学工作之外,他还将德文1950年版《热学理论》(福瑞德里许·洪德著)译成中文,1956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曾应出版社组稿,写过一本《理论力学》,部分稿件已寄出,因反右运动未出版。他曾任福建省政协委员。1957年反右运动,他被取消讲课资格。1960年,调到新创建的福州大学物理系任教授,从事各种课程的教学和研究,“文化大革命”中遭到迫害。1972年6月病逝于上海,享年60岁。 黄教授1942年与上海交大助教高怀蓉女士结为伉俪,高怀蓉后为福州大学物理系教授,第四、五届福建省政协常委、中国真空学会名誉理事、美国IEEE高级会员,她的传略载人多种国内、国际名人辞典。黄高之子黄上腾现为上海交大教授,女儿高上凯现为清华大学教授。其他子女亦为科技人才。 王全林( 1913-1986) 新合镇利民村人。 中共党员,原河南省储备物资管理局副局长兼政治部主任。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九江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经九江县志全体编撰人员辛勤工作,历时六年,《九江县志(1986~2005)》终于付梓了。该志全面、忠实地记录了九江县二十年政治、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辉煌成就,是九江县改革开放和三个文明建设的又一丰硕成果。

阅读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