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科技人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彭泽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30003611
颗粒名称: 第二节 科技人员
分类号: G322.7
页数: 3
页码: 459-461
摘要: 本文介绍了建国前后彭泽县科技人才队伍的发展历程。建国前,科技活动多自发于民间,科技人才得不到重视,形不成队伍。建国后,科研机构相继成立,科技人才队伍逐年壮大。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科技队伍受到破坏。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科技人才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得到改善,职称评定和晋级工作得到开展,科技人员得到合理使用。同时,县科协和各类学会积极开展技术交流和科学普及活动,科技人才在工业、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彭泽县 科研机构 职称评定

内容

建国前,科技活动多自发于民间,科技人才得不到重视,形不成队伍。
  建国后,科研机构相继成立,逐步形成县、公社、生产大队、生产小队四级农科网,专职科研人员和业余科研人员逐年增多。“文化大革命”期间,不少科技人员受迫害,科研工作陷于停顿状态,迫使科技人员改行和外流,科技队伍受到破坏。
  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23名科技人员的冤、假、错案得到彻底平反,科技人员的工作条件,生活条件得到改善。 一助理工程师、技术员、中专文化以上的知识分子与家属长期分居的问题得到解决。按照政策规定,科技人员家属由农业粮转商品粮的有7户,家属因下放恢复商品粮17户;工程师、农艺师等中级技术人员(含中教五级、小教三级)家属是农业粮的全部转为商品粮。高、中级知识分子安排一名子女就业享受照顾的46人。33名工作在农业第一线的农技人员(包括在乡镇企业工作的)浮动一级工资。科技人员住房问题有缓解。同时,组织、人事部门对高、中级知识分子的档案进行清理,科技人员得到合理使用。1981年至1985年,有767名知识分子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有7人被提拔为县级领导,6人当选为县人大常委,9人当选为县政协常委。
  1981年至1983年对科技人员进行职称的套改、考核、评定和晋级工作,被授予职称的科技人员有529人。其中高级3人,中级42人。初级192人,技术员292人。
  1985年末,全县有科技人员1844人,其中被授予中级以上职称的66人。有工程技术人员259人,农业技术人员l11人,卫生技术人员953人,经济、会计、统计人员503人,文艺技术人员18人。科技人员职称情况见下表:
  县科协成立后,各乡均成立科协组织,发展会员80余人。开展技术交流和科学普及活动。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先后恢复和建立工学会、邮电学会、财贸学会、农学会、林学会、水利学会、医学会、水产学会、教育学会等九个县级学会。1985年,县科协对这些学会进行了重新登记,重新发给会员证。并成立广播电视学会、物资学会、质量管理学会。学会下设各种专业组近百个(如农学组、栽培组、种子组、植保组、畜牧组、造林育苗组、林业管理组、园艺组、中医组、西医组、血防组、防疫组、保健组、中学中心教研组、小学中心教研组等)共有会员971人。编著和发表各类科技论文203篇。学会普遍为会员举办技术进修、培训、专题讲座,开展技术服务、技术咨询、科技普及等活动,召开年会,宣读论文。1983年后,全县23个乡、镇、场全部建立科学技术普及协会。吸收会员近千人。专业研究会50个。全县各村建立科学技术普及小组,组设科普宣传员,近万名科技人员活跃在工业、农业生产第一线。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后,农村出现千家万户学科学、用科学的新气象,科技队伍更加壮大。

知识出处

彭泽县志

《彭泽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出版

本书记述全县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除卷首概述、大事记和卷末附录外,全志设23卷,计69章236节,上限一般起于1840年,下限为1985年。

阅读

相关地名

彭泽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