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风景旅游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彭泽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30003607
颗粒名称: 第一节 风景旅游区
分类号: K928.7
页数: 2
页码: 456-457
摘要: 本文介绍了龙宫胜景、龙宫洞、澎浪矶等景点的地理位置、特色景观和历史背景,以及它们的开放情况和旅游价值。这些景点包括岩溶洞穴、石钟乳、石笋等自然景观,以及寺庙等人文景观。文章强调了这些景点在旅游和地质学方面的价值,以及它们在吸引游客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 彭泽县 风景 旅游区

内容

龙宫胜景 位处县境西南天红乡的乌龙山,是长江中下游一座巨大的地下水、暗河型岩溶洞穴。距庐山风景区80公里,成为以庐山为主体的风景群的一部分。该洞全长2千余米,幽深曲折,洞中有洞,洞体相连,加上洞内变幻奇特,千姿百态,充满神话色彩的岩溶景观,宛如《西游记》中描绘的龙宫仙境。全洞分龙门、前宫、东宫、西宫、正宫、后宫6个部分,每处各具特色,引人入胜。
  龙门初探 龙宫洞前200米处,有一座横空怒出,凌霄飞架的天桥,民间相传叫“仙人桥”,桥高22米,长50米,厚2米,拱圆直径6米,由石山穿孔而成,为进洞必经的门户,称之为“龙门”。龙门左右两边,各有清泉一道,潺潺流入一座“龙泉池。”
  寿星迎宾 进洞不远,三根并列着的巨大石笋,经自然界雕塑,宛如三位银须飘拂的寿星,正奉龙王之命,恭候游客光临。
  游龙回宫与海鸟点灯 在前宫300多米长的宫廷回廊上,串串钟乳石宫灯照耀,一条20多米长的石钟乳,形似游龙,正摇头摆尾,呼啸入宫。游龙前的石笋,形似海鸟,正扬翚剔羽,回头转目,注视着宫灯。
  定海神针 东宫仙游楼,占地近500平方米,楼前宫灯倒映水中,妙趣横生,楼的对面有一舞台,舞台前方有一根粗壮的“石柱”,花纹密布,刻凤雕龙,巍然屹立,砥柱中流。人们名之为“定海神针。”
  金钟宝塔 在正宫里,有一根巨大的圆锥形石笋,上摩天穹,下临绝壁,傲然挺立,气势雄伟,为龙宫特大奇景之一。塔高38米,底部直径5米,一半悬空。其下悬挂着无数条带状的石钟乳,恍若银瀑飞流,直下幽谷,千姿百态,游人叹为观止。
  水晶宫殿 是龙宫洞的主体部分。长70米,宽35米,总面积为2450平方米,呈圆弧拱顶,空灵旷远,气派非凡。宫顶倒悬无数钟乳石宫灯,地面似铺着天然水波式花纹地毯,大殿正中,是龙王宝座,右边是擎天玉柱,雕龙画凤,宝剑高悬;左边为龙鼎,红烛高照,一面龙鼓摆列玉柱旁边。这个大自然雕刻的艺术宫殿,几可与皇宫的金銮殿媲美。
  后宫垂幔 游入后宫,层层迭迭的石钟乳,宛若垂幔重重,珠帘密密,使后宫增添了一种幽深曲邃的美感。
  玉壶洞 该洞处于龙宫洞左侧,是古八景景点之一,今列为龙宫洞风景区。洞长800余米,分水旱二洞,水洞350米,风光独特,游人轻舟荡桨欸乃声柔,波光人影,仙风送客,饶有情趣。进口是一座天然的宽敞大厅,可容纳千余人。1984年曾在此举行七省、市“龙宫杯”青年女篮邀请赛。洞内有一首古刻诗“洞前流水碧如苔,洞口桃花拂面开,转头望断意不断,长啸一声须再来”。
  龙宫洞风景旅游区 1982年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对外开放,每年接待中外游客约100万人次。
  澎浪矶 位于县城下游约0.5公里处的长江南岸,与“长江绝岛”小孤山(小姑山)隔江相望。澎浪矶(彭郎矶)以怪石屹立江中,顶风遏浪,惊涛澎湃而得名。石矶依山傍水,地势险要,为长江流域三大名矶之,与小孤山合称为“江南第一景”。唐武后天授年间(690—691)曾在石矶壁台上建有龙津寺,供奉小姑佛像和彭郎塑雕。明清两代,屡次修缮,其建筑之华丽,造型之精秀,为全县寺庙之冠。配套建筑有前厢、正殿、后宫、偏房,临江面水,别具风格。古往今来,以“小姑嫁彭郎”的优美传说,诱人的自然风光,令游人为之倾倒,唐宋八大家中的欧阳修、苏东坡,江西诗派的祖师黄庭坚,以及明代解缙等文人墨客,均到此作诗吟咏。诗文巨匠苏东坡词云:“天苍苍,水茫茫……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名人佳作,流芳百世。惜于抗日战争和“文化大革命”期间,寺庙悉毁无余。县人民政府已决定修复。

知识出处

彭泽县志

《彭泽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出版

本书记述全县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除卷首概述、大事记和卷末附录外,全志设23卷,计69章236节,上限一般起于1840年,下限为1985年。

阅读

相关人物

黄庭坚
相关人物
欧阳修
相关人物
苏东坡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彭泽县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龙宫胜景
相关专题
澎浪矶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