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古墓葬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彭泽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30003604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古墓葬
分类号: K878.8
页数: 4
页码: 452-455
摘要: 本文介绍了彭泽县旧县塔下古墓的发掘情况,包括墓葬形制、出土器物和相关历史背景。该墓葬为一座砖室古墓,南北向,墓顶早年被毁,基室残墙由网线纹青砖砌成。墓内出土了青瓷盘口壶、罐、碗、虎子、盏等器物,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同时,还介绍了高善继墓的历史背景和现状,该墓是清光绪帝谕赐衣冠葬,抗日战争中遭日军毁坏,目前只存墓丘和碑石。
关键词: 彭泽县 古墓葬 概况

内容

旧县塔下古墓 此墓的发掘报告,已载于1986年《江西历史文物》第二期全文如下:
  彭泽县黄岭乡“旧县塔”下管村农民姚金祥,在屋后棉地开沟时,发现一座砖室古墓,南北向,墓顶早年被毁,基室残墙六层,由32×17×6(厘米)的网线纹青砖砌成。墓室长2.5米,宽1.2米,墓内出土器物如下:
  一、青瓷盘口壶2件,1、高32,口径15,腹径32厘米,短颈、腹上外鼓、下腹斜收,平底内凹,壶肩塑两组对称直系,直系间有两道弦纹,胎呈浅灰色,施黄绿色釉,釉不及底,脱釉现象严重。2、高24,口径13,腹径24厘米,器形、施釉、弦纹、耳系等似前。
  二、青瓷罐2件。1、高23,口径21,底径12厘米。撇口、圆唇、鼓腹、下腹内收。平底、底微内凹。肩塑一组对称直系,系间饰二圈弦纹,胎呈浅灰色,施黄绿釉,釉不及底,脱釉现象严重。2、高13,口径11.5厘米,底径9.5厘米。撇口、圆唇、扁鼓腹,下腹收。平底、底微凹。肩塑一对称横系,系间饰两圈弦纹。胎深灰色,脱釉严重。
  三、青瓷碗2件、高6、口径16,底径9厘米,撇口、直壁下腹内收,平底内凹。胎呈灰白色,内施黄绿釉,外釉不及底,细开片。碗外壁和内底各饰二圈弦纹。
  四、青瓷虎子一件,高18,口径5,长22,腹径12厘米,胎呈浅灰色、施黄绿釉。平口圆唇,兽身肥大,束腰圆腹,背塑椭圆形细手把,股塑长形虎尾,腹下塑四兽足,全器似虎蹬踞远视状。
  五、青瓷盏,口径10.5厘米,敛口、斜腹壁、平底。内外施黄绿釉。胎呈弦白色。
  高善继墓位于黄花乡虎厂坞高村东北1000米的长岭岗上,紧靠彭(泽)杨(梓)公路。
  高善继彭泽虎厂坞高村人,甲午海战中的爱国英雄。尸沉海底。该墓葬是清光绪帝谕赐衣冠葬。
  高善继墓周围原石栏、祭坛等建筑,抗日战争中遭日军毁坏。目前只存墓丘和碑石。其碑文横幅:“谕赐祭葬”,碑文左右有庆亲王亲撰对联:“旗常特表牙山色,冠服长留幽冢香”,碑上刻有《清史》本传。

知识出处

彭泽县志

《彭泽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出版

本书记述全县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除卷首概述、大事记和卷末附录外,全志设23卷,计69章236节,上限一般起于1840年,下限为1985年。

阅读

相关地名

彭泽县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旧县塔下古墓
相关专题
高善继墓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