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古旧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彭泽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30003602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古旧址
分类号: K878
页数: 2
页码: 450-451
摘要: 本文介绍了彭泽县的葫芦墩窑址、小马墩遗址和柳墅遗址,以及七县中心县委旧址——兆吉沟的相关信息。这些遗址和旧址反映了彭泽县在历史上的文化、政治和社会发展。其中,葫芦墩窑址和小马墩遗址是西周和战国时期的窑址和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和石器。七县中心县委旧址——兆吉沟是彭泽、鄱阳、都昌等七县的革命中心,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 彭泽县 遗址 窑址

内容

葫芦墩窑址 位于定山乡响水村细芜咀自然村东南400米处。南靠方湖,北面是一片高10米左右的黄土小丘,东面是一条新筑的200米防洪大坝。窑址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原址近似圆形,目前发现火烧红土窑基三处。由于围湖造田,对窑址破坏严重,大量的陶器、石器被挖破填入坝基。在发现的大量陶片中,以软黄质沙陶为主,也有部分黑质陶,有的陶片表面饰褐色釉,陶片纹饰以线条花纹、印压绳纹和指纹为多。在窑址中收集石斧一个,石斧中间穿有圆孔。石〓一个、石铲一个,均系磨光石器。从已出土的石器和大量陶片认定,葫芦墩窑址为西周时期的窑址。
  小马墩遗址 位于太泊湖乡政府所在地西南1500米彭(泽)太(泊湖)公路新桥头。1984年11月14日,太泊湖乡第一大队在此造水闸时发现。
  此处为太泊湖北岸的一块小台地,面积约1.5亩,由于年久湖泥淤积,该墩遂为平川。1976年太泊湖乡在围湖造田中,墩上筑起一座防洪大坝,遗址全被压在坝下。1984年11月14日,太泊湖乡在修造水闸,清基中始发现,从破土情况看,水闸清基只占遗址面积的三分之一。在大坝下距地平线表面50公分的湖积泥下,发现大量的石器、陶器。由于长年湖水淹浸,大量的陶器因火候质地较低,与泥土粘合无法挖起。经县、市文物工作人员先后两次实地考查,已收石铲8块、石〓1块,均为通体磨光石器,石铲上中部均钻有圆孔。石铲规格“H”3∶2,长15厘米,宽10厘米,厚1.5厘米,平面作梯形,刃宽于背,石器表面平整光滑,单刃锋利。石斧“H”2∶1,长12.5厘米,宽6厘米,厚2厘米,石〓长16厘米,宽6厘米,厚3厘米。陶器中有纺轮一个,陶豆足,圆锥形鬲足、鸭嘴形足,以及红沙软陶片和黑陶片、灰色陶片若干,其印纹以绳纹和线条纹居多,也有部分云雷纹、方格纹和大、小米字纹。
  从出土磨光石器以及陶器造型和纹饰分析,小马墩为战国时期遗址。该遗址发掘报告已刊登于1985年12月10日《文物报》第二版,全文如下:
  彭泽发现一春秋战国遗址
  “江西省彭泽县太泊湖乡最近发现一处春秋战国时期的遗址,面积近千平方米。这处遗址在1976年围湖造田时被压在大坝下在去年11月挖坝修闸时被暴露出来。遗址内涵丰富,文化层厚约1.5米,文物干部在遗址上采集到鼎、豆斝、罐等陶器和少量原始青瓷,另外还有石纺轮1件、石铲8件、石斧一件、石〓2件。石铲制作精良,与九江县大王岭出土的石铲相似,初步认为该遗址和九江磨盘墩、大王岭为同一时期文化。”
  柳墅遗址 位于浩山乡柳墅村头两河交叉处,现为浩山营业所和粮站所在地。该址西邻岚陵河,北滨岷山河,东为山地平畈,南靠山林。该遗址是浩山营业所基建时发掘的。其出土文物石器3件,均为大小不同的通体磨光石〓,出土陶器被填入墙基,无法考察,按石器造型分析,与小马墩石器类似,故定为战国时期遗址。
  七县中心县委旧址——兆吉沟 位于县境东北部,大浩山脉西南向,枫树岭东侧山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方志敏、邵式平领导的赣北、皖南游击大队第九、 十中队指挥部和彭泽、鄱阳、都昌、东流、至德、望江、宿松等七县中心县委曾设置于此。村西北紧靠山壁处,有一间青砖木质结构的瓦房,曾是当年指挥部和中心县委办公之地。至今弹痕累累。
  民国23(1934)6月中旬经赣北特委批准,在县境浩山乔亭村公开成立中共彭泽中心县委,11月迁到兆吉沟。当时,敌人正向中央苏区发动第五次大围剿,红军在赣皖边区坚持游击战争,兆吉沟成为指挥中心,在中心县委的领导和指挥下,军事上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以土地革命为中心的训干备兵工作,也卓有成效。

知识出处

彭泽县志

《彭泽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出版

本书记述全县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除卷首概述、大事记和卷末附录外,全志设23卷,计69章236节,上限一般起于1840年,下限为1985年。

阅读

相关人物

方志敏
相关人物
邵式平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彭泽县
相关地名
鄱阳县
相关地名
都昌县
相关地名
东流镇
相关地名
望江县
相关地名
宿松县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葫芦墩窑址
相关专题
小马墩遗址
相关专题
柳墅遗址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