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中学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彭泽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30003585
颗粒名称: 第四节 中学教育
分类号: G639.2
页数: 6
页码: 419-42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彭泽县中学教育的发展历程,包括民国时期的五柳中学和县中正中学,以及建国后的完全中学和学制改革。其中学制经历了多次变动,课程设置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调整。
关键词: 彭泽县 中学教育

内容

沿革 民国18年(1929)秋季创办五柳中学,校址设在县城南岭文昌宫内。有专职教师2人,兼课教师多人。校长、教师均为本县宿师名儒。当年招一个班,学生40人。次年秋,因经费无着而停办。
  民国36年秋,在县城开办彭泽县中正中学,为本县第一所全日制普通初级中学,校址在东岭西坡,有教员6人,次年,学生发展到70余人,开二个班。建国后,改为彭泽县初级中学,教职员工8人,学生59人;1958年,开始设立高中,成为完全中学,定名为彭泽中学。1959年教职员工增加到25人,学生增至330人。1958年在太平关设立彭泽县太平初级中学。
  1961年,这两所中学,在校学生806人,教职员工68人,同年,县中有25名合格高中学生毕业,18人被大专院校录取。
  1963年,在郭家桥设立一所初级中学。
  1965年,棉船农业中学改为全日制普通中学。至此,全县有4所全日制中学,学生1097人,教职员工83人(其中民师3人)。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学生参加“红卫兵”运动,校舍被占,学校图书、仪器、设备多遭洗劫。教师多被下放劳动,中学呈瘫痪状态。
  1968年,开始“复课闹革命”,工人、贫下中农宣传队进驻学校,管理教育。同年,废除考试制度,不论成绩优劣,学生读一年升一级,教学质量急剧下降。
  1969年,全县增设22所初中,共76个班,有学生3140人,教职员工192人(含民师57人)。次年,高中恢复招生。为解决20多所初中1684名初中毕业生升学问题,大部分初中学校增设高中部,改初级中学为完全中学。这年,全县招收高一新生27个班,962人。
  1976年,普通中学继续发展,除完小附设的初中班外,有中学35所,初中186个班,学生9684人,教职员工618人(含民师226人)。基本形成公社有高中,大队有初中。中等教育发展过猛,造成师资奇缺,设备简陋,一大批只能教小学的教师调至初、高中任教,水平低下,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1977年,恢复大中专招生考试制度。1978年,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次年,调整中学网点,合并一部分中学,小学附设的初中班一律停止招生。初级中学每公社一所,保留县一中、县二中、太平、东升、棉船、马当、芙蓉、杨梓、黄花等
  完全中学。调整后,全县共有完中9所,初级中学32所,学生15708人,教职员工982人(含民师407人)。
  1984年,将农村完中合并成太平关、东升、棉船3所完全中学。加上驻县单位芙 蓉农场完中,朝阳机械厂子弟中学,连同县一中、县二中全县有完全中学7所。
  学制 民国时期,本县中学学制大致分几个阶段:“壬子学制”,中学修业四年;“壬戍学制”为“三、三分段制”即高中、初中各修业三年。这一学制一直延续到建国后。
  建国后,本县中学学制,经历几次变动。1968年以前,仍实行“三.三分段制”,高中、初中各修业三年,统一为秋季招生。1969年,根据毛泽东主席关于“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的精神,本县各中学改“二二制,初、高中各修业两年,并改秋季招生为春季招生。1972年,恢复秋季招生。1978年开始,各中学招收的初中一年级学生修业年限改为“三.二分段制”即初中三年,高中二年。1981年秋季始,县一中高一年级新生修业改为三年,1983年以后全县完中高一年级开始实行修业三年,全面恢复“三.三制”。
  课程设置 民国元年,中学开设修身、国文、外国语、历史、地理、数学、博物、化学、法制、经济、图画、手工、乐歌、体操等科。女学生增设家事、园艺、缝纫。外国语以英语为主。民国18年,初中开设党义、国文、外语、历史、地理、算术、自然、生理、卫生、图画工艺、职业科目、童子军;高中开设党义、国文、数学、中国历史、中国地理、外国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军训体育、选修科。
  民国21年初中开设:公民(改党义为公民科)、体育、国文、英语、算术、植物、动物、图画、音乐等科;高中开设:公民、体育、卫生、军训、国文、英语、数学、生物、化学、物理、本国历史、本国地理、化理、图画、音乐等科。
  民国36年,县中正中学开设教学科目和学时分配见下表:
  建国初期,实行新民主主义教育,中学废止公民、历史、军训等课程。
  1950年8月,初中阶段设政治、语文、数学、自然、化学、物理、历史、地理,外语、体育、音乐、美术等科。高中在此基础上增设生物和制图,减去自然一科。
  1953年,初中开设:语文、算术、代数、几何、物理、化学、植物、动物、卫生常识、世界古代史、中国古代史、自然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中国革命常识、外语、体育、音乐、图画等科。高中开设:语文、三角、几何、物理、化学、人体解剖学、达尔文主义基础、世界近代史、中外经济地理、社会科学基本知识、共同纲领、外语、体育、制图等科。1956年,语文科改为汉语、文学两科,高、初中各年级增设实习课。初中三年级增设工农业基本知识课。1958年,政治课改为社会主义教育课,生产劳动正式列入教学课程。
  1964年,中学课程设置见下表:
  “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学只设政治、数学、外语(农村学校未开设)、工业基础知识、农业基础知识等几个学科,砍掉其它课程。
  1976年以后,全县中学课程设置均按教育部颁发的《教育计划》,使用全国统编教材。

知识出处

彭泽县志

《彭泽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出版

本书记述全县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除卷首概述、大事记和卷末附录外,全志设23卷,计69章236节,上限一般起于1840年,下限为1985年。

阅读

相关地名

彭泽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