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图书馆
九江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九江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幼儿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彭泽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30003583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幼儿教育
分类号:
G619.29
页数:
2
页码:
411-41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彭泽县幼儿教育的发展历程,包括民国时期的幼稚园、建国后的城关幼儿园和农村幼儿班、以及1960年代后幼儿教育的恢复和发展。幼儿教育在近年来逐渐受到重视,但仍存在入园难等问题。
关键词:
彭泽县
幼儿教育
内容
民国25年(1936),本县办过一所“幼稚园”,收教官绅儿童30余人,次年,日军侵华,幼稚园随之解散。
建国后幼儿教育,始于1952年。县城设立幼儿园一所,招收3至7岁的幼儿24人,有保教员2人,工勤职员1人。1955年,从服务生产出发,全县办起幼儿班230个,入班幼儿2744人。当时幼儿教师未受过专门训练,水平低,教法不当,教学内容单一。县文教局举办幼师培训班,培训幼儿保教员200多人。后因师资工资、房屋设备等问题,这些幼儿班均告停办。
1960年,县文教局在城关幼儿园的基础上进行扩充,添置了设备,招收3个全托班,受托幼儿90人。有园长2人,保教员6人。农村各小学附设了21个幼儿班,入班幼儿716人。各班开设了识字、数数、唱歌等课目,安排跳舞、游戏、讲故事和简单的生活自理等活动。1962年,由于经费、设备等原因,农村小学附设幼儿班停办。城关幼儿园仅3个班,入园幼儿114人,保教和工勤人员10名。1967年,城关幼儿园班次增至7个,入园幼儿324人。
1965年,城关街道办起幼儿班,招收幼儿20人,保教员1名。
1968年,城关幼儿园受“文化大革命”影响,停办。
1976年以后,幼儿教育逐渐恢复。1981年6月,成立县幼托小组,制订了全县托幼工作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1983年全县共办起幼儿园57个,其中教育部门办1所,起示范作用,工矿企业办9所,城镇民办1所,农村民办46所,保教员96人,受教育儿童2839人。
全县普遍存在幼儿入园难的问题。目前,农村低龄儿童只能在家抚教,学龄前儿童大都能就近入小学学前班(俗称半年级)。成为一年级的预备班。
1985年,城关幼儿园仍为全县规模较大,设备较好,师资较优的中心幼儿园。在园幼儿380人,分大、中、小三个年级,各三个班。幼教人员大都受过正规的幼师教育,配有正、副园长,26名幼儿教师,2名职工。开设语言、计算、美工、体育、唱歌、故事、游戏、体操等课程。入幼儿园(所)学习一年,一般能认写100多个汉字,数100以内的自然数,唱20多首儿歌、民歌,跳几个简单的舞蹈,讲几个简单的小故事,背几首诗歌,教育幼儿养成懂礼貌、讲卫生、守纪律的好习惯,为进小学打下良好基础。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家庭为单位比较,幼儿比以前减少。越来越多的家庭,重视幼儿教育,除配合幼儿园外,在家庭还进行文化等方面教育,幼儿智力普遍增强。
知识出处
《彭泽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出版
本书记述全县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除卷首概述、大事记和卷末附录外,全志设23卷,计69章236节,上限一般起于1840年,下限为1985年。
阅读
相关地名
彭泽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