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军事设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彭泽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30003549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军事设施
分类号: E289
页数: 1
页码: 360
摘要: 本文介绍了彭泽县历史上的军事设施,包括演武厅、城墙、碉堡、战壕和哨所、马当要塞和训练基地等。这些设施在不同历史时期发挥了不同的作用,如防御外敌、训练军队等,对当地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演武厅 城墙 碉堡

内容

演武厅 清代设。遗址在县城东郊。今农机厂一带。
  城墙 宋、元只为土城。明初尚仍其旧。明嘉靖三年(1524)九江兵备副使谢公迪建议易以砖城,命知县李孟焘开始营筑,嗣后续有增修。绕城沿山而筑,建国后拆除。
  碉堡 清咸丰四年(1854)春,太平军在小孤洑隔江增设碉堡,派兵驻守,抗击清军。龙宫洞风景区的乌龙山上,至今可见太平军遗垒。
  民国23年(1934),国民政府驻彭泽部队及县自卫大队长汪慕苏在柳墅(今浩山乡)、瀼溪港(今瀼溪乡)、油店(今湖西乡)等地,筑碉堡、造木城,“围剿”红军。
  抗战期间,国民政府军在建安(今天红乡)、永安(今杨梓乡)两乡,扼山头和交通要道,修筑碉堡17座(其中以永安乡为最多),防日军进犯。在境内沦陷区,日军建有碉堡。
  战壕、哨所 民国37年冬和38年春,国民政府军119师张勋亭部,自马当至时家渡口沿江一带,挖战壕,设哨所,妄图阻止解放大军渡江。
  马当要塞 民国26年秋,江西省江防委员会在九江、南昌、浮梁三专区及安徽省的宿松、望江与湖北省的黄梅等县,征集民伕万余,在本县马当矶修筑江防要塞,历时一年,耗资巨万。马当要塞的建成,本可成为军事优势,但守卫要塞军官,腐败无能,未能拒敌于塞外。只延缓了日军西进时间,粉碎日军“一星期占领武汉”的狂言。
  训练基地 1983年,经九江军分区批准将原县人武部农场改建为训练基地。该基地座落泉山乡茅店村,总面积123.4亩,其中训练场地94亩,宿舍场地29.4亩,建筑面积1891平方米,1985年竣工。设有射击场、战术场。可进行200米实弹射击,连排为单位的战术演练。每次训练可容纳200人。

知识出处

彭泽县志

《彭泽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出版

本书记述全县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除卷首概述、大事记和卷末附录外,全志设23卷,计69章236节,上限一般起于1840年,下限为1985年。

阅读

相关人物

谢公迪
相关人物
李孟焘
相关人物
汪慕苏
相关人物
张勋亭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九江市
相关地名
南昌市
相关地名
浮梁县
相关地名
安徽省
相关地名
宿松县
相关地名
望江县
相关地名
湖北省
相关地名
黄梅县
相关地名
武汉市
相关地名
泉山乡
相关地名
茅店村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城墙
相关专题
碉堡
相关专题
战壕、哨所
相关专题
马当要塞
相关专题
训练基地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