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五 军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彭泽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30003541
颗粒名称: 卷十五 军事
分类号: E289
页数: 17
页码: 352-368
摘要: 本文讲述彭泽县军事包括兵役、军事武装、民兵、重大军事纪略等情况。
关键词: 彭泽县 军事 概况

内容

第一章 兵役
  第一节 兵制
  募兵制清末、民国初期,雇佣招收,募集兵员。
  征兵制民国21年(1932),县政府奉令执行兵役法,实行征兵制。以“三丁抽一,五丁抽二”比例,抽签确定应征对象,分常备兵役和国民兵役2种。当时政治腐败,多以“一买、二抓、三拉”来扩充兵员,所谓征兵制,徒具虚名,实为抓兵制。民国34年以后,国民党征兵工作由县政府第五科(即兵役科,后改为军事科)负责办理。彭泽县兵役协会成立后,与军事科共同督办。
  志愿兵役制民国38年8月至1954年11月实行,规定18至30岁、身体健康的适龄青年,本人自愿可报名参加。
  义务兵役制 1955年7月3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并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本县实行义务兵役制。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有依法服兵役的义务,均可报名应征。经政治审查、身体检查合格后入伍。
  1978年以后,实行志愿兵役与义务兵役相结合的兵役制。义务兵役期满,经申请、批准,继续留部队当志愿兵。
  第二节 征集
  清末民初,国家无征集兵员规定,需要时临时募集,凡愿受募者,自行到招募兵营报名后,即可入营。应募者多为谋生无路的贫民及作奸犯科的不法之徒。
  民国16年(1927),县政府加强统治力量,对付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采取募兵办法,扩充县武装力量。
  民国20年2月,县政府首次成立征兵委员会,主管征兵工作。先颁发征兵调查表,实地查明,填写适龄壮丁姓名、年龄、身体状况等,年龄不符,身体不合格者缓征或免征。合格者,进行体格检查,根据征兵名额,由各合法团体代表抽签,壮丁可不到场。中签壮丁由县征兵委员会通知区、乡,于入营前一日保长率领,到县报到、照相,点交团部,并举行入营欢迎仪式,编入新兵中队管理训练。如有死亡者,由县征兵委员会将中签预备兵抵补入队。
  民国27年6月,日军入侵,半角残山,时遭敌扰,省政府下令免除沦陷县的征兵任务,本县亦在获免之列。
  民国34年8月,日军投降,县政府继续征兵。35年分配征兵名额127名,实征116名。至民国38年,国民政府扩大内战,分配征兵正额630名,预备额165名,合计795名,比民国35年猛增6.26倍。
  民国时期,征兵虽有家庭调查、体格检查、抽签、征集等程序,但实际上以抽签为准。抽中的服役对象,即为征集对象,称甲种国民兵,捆绑押送至县兵役大队,作补充兵员。但也有未中签而要先行服役的,如:壮丁家庭生活稍宽裕可供乡、保长讹者,壮丁妻子稍有姿色,乡、保长想占有者,与乡、保长有隙怨者等等,黑幕重重,怨声载道。
  征兵期选择在每年收获油菜籽和棉花两个季节(群众讥讽征菜籽兵、棉花兵)。乡、保长借征兵为名,向百姓敲诈勒索,应征对象若交菜籽千斤或皮棉五担,乡、保长可请人代替,壮丁本人可免服役之苦。这些物资均饱入私囊,连军人家属抚恤费、优待款也被各级贪官污吏层层侵吞,到受难者手中所乘无几。
  国民政府军队内部,贪污腐化成风,军阀作风恶劣,士兵忍饥挨饿过着非人的生活。富家子弟服役,请“当兵油子”(操此行当,是不务正业的游民)顶替,贫穷百姓或远逃他乡,或聚众持械抗拒。地方组织无法征足兵额,便派武装四出搜寻、拦截,若遇壮丁,便强行捆绑,送去抵役。
  建国后的征兵工作,由县人民政府、县人民武装部领导,组成征兵办公室具体办理。
  建国初,实行志愿兵役制时,群众视自愿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为无尚光荣。1950年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的扩军任务,支援剿匪反霸斗争。1951年支援抗美援朝战争,自愿报名参军者异常踊跃,挑选、征集155人。1955年开始执行义务兵役制,应征人员先进行兵役登记、初审,定应征对象,再进行体格检查、政治审查。合格者颁发入伍通知书,换着军装,戴大红花,地方政府敲锣打鼓欢送到县。群众欢欣鼓舞,视参军为中“武状元”。几千年来“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的传统观念,被“一人当兵,全家光荣”所取代。
  第二章 军事武装
  第一节 驻军
  清同治七年(1868)添设长江水师营,驻防金刚料汛(民国初南岸崩塌,此处没入江中):把总1员,炮船1只。路口汛:把总1员,外委1员,炮船2只。芙蓉墩汛:守备1员,外委1员,炮船2只。小孤洑汛:把总1员,外委1员,炮船1只。马当汛:千总1员,外委1员,炮船2只。北风套汛:千总1员,外委1员,炮船2只。共计6汛,炮船11只,统归湖口镇标华阳营管辖。其原设小孤洑之官弁、汛兵及沿江各水汛(漏灌口汛、尖山〓汛、陈君套汛、时家渡汛、泥头咀汛、峰火矾汛、茅湖洲汛、吁家汛、沙湾汛、余家洲大湾汛)奉文裁撤。驻县城的把总,分防萧家岭的外委,向系南湖营管辖,这年改归九江城守陆营汛定制。
  民国15年(1926),国民革命军贺濯祖师、毛炳文旅驻防彭泽县城及马当一线。
  民国19至26年间,国民政府军第5师、别动总队第2支队、江西省保安团和本县自卫大队驻县,“围剿”浩山、武山的红军和新四军游击队。
  民国27年,国民政府军第53师、146师的499旅驻守马当要塞,抗击日军。
  马当要塞失守至民国34年日军投降的7年间,先后驻防的国民政府军有115师、26师、146师、147师、148师及省保安司令部特务第二营、省保安第二团等。这些部队的中下级官兵,具有爱国热忱,对日军作战英勇,146、147、148三个师(三十四集团军唐式遵部)的四川健儿,在本县驻防六载,牺牲颇多。高级军官生活腐化,军纪松驰,扰民事件,常有发生。
  民国31至34年,新四军鄂东军区挺进18团和江南挺进支队先后进驻本县,高举抗日大旗,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领导人民与日军展开殊死战斗,声威大震。
  民国34年9月国民政府军鲁道元、孙渡部队的一个营由九江开抵,日军接受投降。
  民国37年冬至38年春,国民政府军第68军119师、143师各一部进驻县城八保洲、小孤山、芙蓉、定山沿江一带,构筑江防工事,妄图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南下。
  民国38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青海部和黄海部进驻杨梓桥、庙前街,清剿县境山区的伪匪九路军和青红帮土匪。
  附:汪伪、日军在县境兵力部署及活动情况
  县境内驻守的伪军为汪伪“和平建国军”第三师第一团,团长方海波,另有伪警察局。伪官兵有一部分具有爱国思想者对敌伪极表不满;对国家抗战极表同情。
  第二节 地方武装
  团练清咸丰、同治年间,太平军声威远震,清政府为镇压太平军,曾诏令各地兴办团练。咸丰四年(1854),秀才周维新创办团练,咸丰七年代理知县张开诚募500人,委武举人何税、监生黄震龙集训、管理,名“镇泽军”。次年七月撤销。咸丰八年,县署设局办团练,以举人彭振澜,教职刘文澜暨各都坊绅耆等分管其事,立国安、保安、靖安、定安、永安、又安、建安七局。以局辖都,都有总,以都统寨,寨有长。自咸丰甲寅(1854)至同治癸亥(1863)前后10年,团练与太平军交大小数十战,太平军受挫,遂成清政府的鹰犬。
  警备队民国17年(1928)彭泽县政府成立警备队。汪慕苏任队长,下辖3个分队。有120人枪,驻县城文、武庙(现粮食局驻地),以维护反动统治、镇压人民为主要任务。18年,黄曾培一度接任过警备队长。
  靖卫队民国19年,县警备队改称彭泽县靖卫队,下辖2个中队,武装力量扩充为240人枪。汪慕苏继任队长兼第二中队长,高南英任一中队长,靖卫队配合国民政府反动军队围剿红军,进攻苏区,镇压革命群众。在此期间曾成立“都、鄱、彭、湖四县联防总指挥部”汪慕苏担任总指挥。
  自卫大队民国21年靖卫队改称县自卫大队,下辖2个中队。刘擎伯任大队长,刘孟昌任第一中队长,汪慕苏任第二中队长。中队下各设3个分队。继续反共防共。
  保卫团 民国23年,县自卫大队改称保卫团,县长兼团长。汪慕苏任副团长,下辖二个中队,有人枪300。各区壮丁编为铲共义勇队,组成区队、联队、小队、班。自备大刀、长矛,配有少量步枪。
  警察大队民国27年,日军入侵,县政府原有武装统编为保安警察大队,县长兼大队长,傅天佐任副大队长。与此同时,汪慕苏奉命募建军队,发展武装力量,费时3月,搜罗游兵散勇、帮会匪徒300余人,编为江西省保安司令部特务第二营,汪慕苏任少校营长。次年改番号为省保安第二团第二大队,汪慕苏任少校大队长。在国共合作,全民抗战的历史潮流推动下,参加过抗日。
  国民兵团 民国32年,县成立国民兵团,县长兼团长,另设副团长1名负责具体工作。并按区、乡、保、甲系统将役龄男女编为区队、乡队、保队、甲班。下设常备队和预备队,常备队由县武装力量组成,预备队由各乡壮丁组成,作兵源补充之用。国民兵团负责征兵、训练民兵。33年末,预备大队有6个区大队,28个乡中队,154个保小队,1659个甲班,计有预备士兵2万多人,其中部分壮丁受过军训。
  绥靖队民国33年,县政府积极推行反共政策,将地方武装组成绥靖队,由县长马鲲兼任主任,汪慕苏任副主任。该组织搜罗人马,收编青帮股匪,人枪甚众。有组织有计划地围歼新四军,镇压地方革命武装,杀害进步人士。
  民众自卫总队 民国34年,成立县民众自卫总队,总部设县府内。县长兼总队长,汪慕苏任副队长。保警队易名民众自卫总队常备中队,各乡设自卫大队,将壮丁编为预备中队,作兵员征集的基础。该总队有常备士兵500多人,配有武器,进行正规化训练,有预备士兵4000多人。总队于37年底建立地方特务性组织——情报总站。汪慕苏兼任总站长,设直属情报组,乡情报分站,配有情报员和义务情报员。特务网络遍及全县。专门搜集共产党、解放军活动情报。
  民国38年3月,国民党政权崩溃前夕,县自卫总队改编为省民众自卫军第五师第六团,县长兼团长,汪慕苏任中校副团长。参与国民党军119师构筑江防工事,妄图阻止解放军南下。4月22日,彭泽解放,遂土崩瓦解。
  游击队民国16年(1927)11月,陈竹溪、何品山在本县边境杨梓、黄港、武山等地区发动农民,组织游击队。18年3月25日杨梓游击队夜袭法通寺警卫团,缴获步枪6支,土枪和手榴弹20多枚,子弹200发。19年,各路游击队配合红十军作战,曾一举攻克县城。19年红十军占领后,即建立苏维埃政权,开辟农村根据地,年底在成立县苏维埃的同时,建立一支拥有29人,长枪14支,手枪1支,土枪10余支的县游击大队。各区成立20至30人的赤卫队,负责地方治安,配合红军作战。
  民国21年5月,共产党员李庚庆在浩山组织一支60人的临时游击队,配有少量枪支弹药,收集土枪若干,领导农民打土豪劣绅。次年10月,发动马当青山的农民暴动。年底,将秘密活动在浩山的兄弟会、姐妹会改为农民革命团。扩大武装,开展对敌斗争。
  民国23年3月,各地临时游击队集中于乔亭伍龙庵,正式成立有100多人的游击队。办兵工厂,修理土铳200多支,赶制大刀、长矛100多把(支)。8月,红七军团主力南下,留下80余名战斗员,配合地方力量组成皖赣边区游击队,下设三个分队。26年,武装力量发展到有180多人枪(其中机枪2挺)的队伍。
  民国24年3月,皖赣分区柳真吾率领手枪队30人枪,配合地方区游击队,组织武装工作队,设立情报交通站,进行游击战争。缴获保安团大批的物资和军用品。
  民国27年秋,新四军在江北建立抗日根据地,本县以商群为首的“抗日救国会”成员集合枪支,参加新四军第四支队江边游击纵队,编为第十八中队。有轻机枪5挺,迫击炮1门,步枪30多支,初具规模。
  抗日十人团 民国28年,商群奉命继续组织武装,将原设各地的“抗日救国会”改为“抗日十人团”。以村为单位十人为一团,设正副团长,由特支直接领导,团与团之间设有横线联系,当时有100多个团。该团属半政权、半军事的群众抗日救国秘密组织。
  独立团 民国29年,沿江游击大队改称长江游击总队,下辖彭、宿、望三个独立大队,每大队下设三个中队,共有300多人枪,6挺机枪,3门六〇炮及大批弹药。旋即,改编为独立团,队伍发展到500人枪。
  民国33年,县境武装主力为新四军5师第4军分区挺进18团,另有手枪队,(彭、鄱、湖挺进队),彭、至游击大队(后改自卫队),彭湖联防大队,湖西、太字、宿望自卫队,共有1400人枪。各村还有纠察队。至此,境内武装力量壮大。
  解放军县大队1949年秋,从解放军主力部队抽调一部分干部战士为骨干,建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彭泽县大队。县大队百余人,城关、马当、马路口、太平关、杨梓、浩山、江北等6个区建立中队,主要任务是剿匪反霸,维护社会治安,保卫新生政权,协助开展减租减息。
  县人民武装部 1952年3月,中央军委精简整编、压缩兵员、减少军费开支,撤消县大队和区中队,成立彭泽县人民武装部。区设人民武装部,68个乡建有中队。
  1954年8月,县人武部改为兵役局。下设政工、民兵、作训、动员、征集、统计、预备役军官7科,撤销区人武部,每区配1至2名武装助理员。
  1959年,撤销县兵役局,恢复县人民武装部。设军事、政工、装备三科。各公社均成立人民武装部。1966年增设后勤科。1976至1985年全县有25个人武部。县武装部有在编干部16人,战士2人,职工3人。
  第三节 军事设施
  演武厅 清代设。遗址在县城东郊。今农机厂一带。
  城墙 宋、元只为土城。明初尚仍其旧。明嘉靖三年(1524)九江兵备副使谢公迪建议易以砖城,命知县李孟焘开始营筑,嗣后续有增修。绕城沿山而筑,建国后拆除。
  碉堡 清咸丰四年(1854)春,太平军在小孤洑隔江增设碉堡,派兵驻守,抗击清军。龙宫洞风景区的乌龙山上,至今可见太平军遗垒。
  民国23年(1934),国民政府驻彭泽部队及县自卫大队长汪慕苏在柳墅(今浩山乡)、瀼溪港(今瀼溪乡)、油店(今湖西乡)等地,筑碉堡、造木城,“围剿”红军。
  抗战期间,国民政府军在建安(今天红乡)、永安(今杨梓乡)两乡,扼山头和交通要道,修筑碉堡17座(其中以永安乡为最多),防日军进犯。在境内沦陷区,日军建有碉堡。
  战壕、哨所 民国37年冬和38年春,国民政府军119师张勋亭部,自马当至时家渡口沿江一带,挖战壕,设哨所,妄图阻止解放大军渡江。
  马当要塞 民国26年秋,江西省江防委员会在九江、南昌、浮梁三专区及安徽省的宿松、望江与湖北省的黄梅等县,征集民伕万余,在本县马当矶修筑江防要塞,历时一年,耗资巨万。马当要塞的建成,本可成为军事优势,但守卫要塞军官,腐败无能,未能拒敌于塞外。只延缓了日军西进时间,粉碎日军“一星期占领武汉”的狂言。
  训练基地 1983年,经九江军分区批准将原县人武部农场改建为训练基地。该基地座落泉山乡茅店村,总面积123.4亩,其中训练场地94亩,宿舍场地29.4亩,建筑面积1891平方米,1985年竣工。设有射击场、战术场。可进行200米实弹射击,连排为单位的战术演练。每次训练可容纳200人。
  第三章 民兵
  第一节 组织与装备
  1952年春,68乡均成立民兵中队部,下编若干分队和小队。年满18至40岁的男性公民,18至35岁的女性公民,除残疾和精神病患者外,均编入民兵组织。在此基础上,县建立基干民兵团,区建立基干民兵营,各乡编成基干民兵连、排、班组织。基干民兵由政治纯洁,身体强壮,家庭劳力充裕,年满18至25岁的青年民兵担任。基干民兵中部份配发枪支弹药,大部份配发梭标。
  1956年冬,全县调整编组,年满18至25岁,符合基干民兵条件者,一律以农业生产合作社、生产小队为单位,分别编为基干民兵中队、分队和小队。
  1958年10月,响应毛泽东主席“大办民兵师”的号召,县建立民兵师,社(镇、场)县直机关建立10个民兵团和181个民兵连。有普通民兵36254人(其中女民兵12422人),基干民兵7703人,基本做到了“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产集体化、管理民主化”。城乡各处,哨声一响,男女民兵手执武器迅速集合。
  1962年12月,根据《民兵工作务例》在民兵组织中组建基干民兵,装备七九式半自动步枪。当年有民兵54439名,占适龄人口86.8%。
  1965年3月,全县民兵整顿组织,在编民兵52400名。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民兵工作受冲击,部份武器装备曾散落社会,后逐步收回。
  1972年,民兵整组工作恢复,全县组建19个民兵团,有民兵64000多人。
  1981年,适应农村普遍实行生产责任制的形势,民兵组织大幅度调整,建制缩减三分之二。减轻群众负担,精简民兵队伍。
  1985年6月,全县民兵整组,编有基干民兵6000余人,普通民兵26600余人。
  第二节 训练及其它
  1953至1954年,县人民武装部训练区乡民兵干部,提高民兵干部组织指挥能力和军事技术水平。
  1955年,全县设123个训练站,训练民兵5000多人。
  1958年,县兵役局在马当镇创办“民兵学校”,分期分批集训民兵,以生产为中心,组织民兵种试验田,进行军事、政治、文化学习。
  1959年,全县民兵参加“全民练武运动”。步枪练习第一期有1195人,第二期509人。轻机枪手练习有131人。重机枪手练习有55人。炮兵练习有122人。集训班以上干部121人。民兵计8889人,占民兵总数的24%,掌握射击、打炮、投弹、刺杀等军事技术。涌现一批勤学苦练,武艺超群的民兵。
  1960年春,民兵陶秀兰(女)、曾学英、陈小初光荣出席全国民兵代表大会。中共中央、国务院奖给每人一支五六式半自动步枪和100发子弹。陶秀兰还被评为全国民兵模范。
  1961年,开展“以劳为主,劳武结合”的全民练武,受训民兵达41447人,不仅训练步枪手,还训练通讯兵、装甲兵等技术兵种。
  1964年12月,县召开民兵军事比武大会。上十岭、和团、芙蓉、棉船等单位分别取得好成绩。月底,县代表队参加九江地区首届民兵比武大会,荣获团体赛第8名,步枪对空射击优胜奖和业务测验团体三等奖。芙蓉公社武装基干民兵方修发获步枪射击二等奖,上十岭武装基干民兵宋银发、芙蓉公社民兵排长盛英虎获三等奖。
  1965年,组织基于民兵军事训练9300人次。
  1970年,全县武装基干民兵以公社为单位,普遍进行打飞机、打坦克训练和野营拉练。
  1972年,训练民兵干部4000多人次,训练基干民兵17000多人次。
  1975年7月10日至17日,江西省军区和九江军分区在泉山公社召开全省地雷爆破,打坦克教学现场会。进行地雷爆破、打坦克、步兵射击、投弹、剌杀、单兵进攻等科目的示范表演。本县有29人受嘉奖,3人荣立三等功。
  1980年8月,全县集中训练专业技术民兵近4500人次。
  1983年底,县武装部训练基干民兵941人,集训乡教员40多人。12月23日,东升公社武装部组织民兵进行手榴弹实弹投掷时,二民兵心情紧张,手榴弹只投出2米远,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民兵教员吴继普、孔又进用身体掩护民兵,避免一起严重伤亡事故。县人武部作出决定,事迹通报全县,号召全县民兵向他们学习。
  1984年11月,县人武部出席福州军区民兵训练基地先进单位代表大会,获奖。民兵劳武结合,除参加训练外,还担负着治安执勤,抗灾抢险的重任。
  1957年12月6日至8日,在全县民兵积极分子代表大会上,有5个民兵组织,94名民兵因勤劳生产、维护社会治安、积极参加军事、政治、文化学习和消灭兽害取得成绩,受到奖励。
  1973年6月,本县沿江地区遭受洪灾,全县投入抗洪抢险的民兵达27000人次,挑土47000多方,运石头和碴子18000余方。在抗洪抢险中起突出作用,同年冬起,全县民兵参加太泊湖水利工程会战,抗严寒,斗风雪,挖出长1200多米,宽25米,深9米的人工河一条,开通渠道1000
  多米,修筑圩堤5300多米,改造和扩大耕地面积6万亩。
  1982年2月8日晚至9日晨,浩山公社民兵连氐黄继堂带领民兵追捕并擒获6名抢劫犯,受县人武部通报表彰。
  1983年8月,民兵配合打击刑事犯罪活动,出动119人次,动用步枪、冲锋枪120多支。
  1984年9月10日,湖西乡湖西村基干民兵刘真华在围捕流窜盗窃犯中,与罪犯进行顽强搏斗,胸部受伤,仍在其他9名民兵配合下,将罪犯捕获归案,县人武部党委为他荣记三等功。基干民兵刘菊艳通令嘉奖。
  笫四章 重大军事纪略
  第一节 太平军转
  战彭泽
  咸丰三年(1853)正月初,太平军攻下九江,联檣东下,十六日抵本县,清军首领 向荣率师尾追。
  二月二十日,太平军弃九江,沿江东下,进驻湖口、彭泽,旋进入安徽,直逼南京。
  四月,太平军复入县境,太平军据金陵之后,本县遂为常川兵战之区,太平军与清军均以彭泽为战略要地,双方反复争夺,势如拉锯。
  五月,太平军溯江而上,克县城,焚文,武庙及各种神像。
  六月十三日,太平天国西征军攻克徽州和安庆等地后,胡以晃留驻安庆,赖汉英、 曾天养等率军继续西上。十三日军至彭泽。
  八月二十日,太平军复入县城,吓跑知
  九月二十二日,太平军曾天养部再次进
  占本县。二十九日,太平军攻入九江。是时曾天养率军活动于县境和安徽建德(今东至)一带。
  十月,太平军在县境建立政权,派官治事,设立民册,编立军、师、旅、帅等长官。
  咸丰四年春,太平军在小孤洑筑土城,并在隔江增设碉堡,派兵驻守。
  本县秀才周维新创办团练, 立建安营于城山庙,亲赴苏官渡受清军李元度的指使,利用南丰人吴嘉宾为向导,袭击太平军,太平军受挫,放弃县城。
  咸丰六年六月八日,太平天国指挥黄文金、胡鼎文会都昌、湖口、彭泽、星子太平军攻饶州(今波阳县)。
  咸丰七年六月,太平天国政权在湖口举行考试、录取者须再经本县大考红核。回县后,拜祖拜客,着大红袍,头戴举人字帽。
  夏、秋间,清军复上游诸府县。太平军收合散亡,聚集县境者约3万人,英勇奋击,清军、团练多伤亡。
  九月十三日,清军彭玉麟水师攻彭泽太平军水师,破小孤山太平军水卡,夺船10余艘。二十一日,清军李续宾留军守湖口,自率军会彭玉麟水师攻县境,当天,攻破太平军设防,进驻县城,占领小孤山。
  十月,太平军复克县境,分兵扎营于太平关为椅角。
  十一月,清军李续宾部,向驻守太平关的太平军惨行杀戮,横尸20余里。十三日,韦俊所部太平军在太平关再为清军李续宾击败,太平军乃弃城去。清军首领彭王麟以县境为赣院门户,遂札委进士凌鹤鸣、欧阳寿督办全县团练,办理善后事宜。二十一日,清知县张开诚奉命到县理事。
  咸丰九年春、夏,太平天国将领杨辅清,率军坚守景德镇,活动于都昌、鄱阳、浮梁、彭泽一带。
  咸丰十年十月十五日,太平军黄文金部大败普承尧湘军于安徽建德,乘胜进入江西,连占县境及浮梁、都昌,攻打饶州、湖口,兵趋景徳镇。
  十一月,清军杨岳斌率水师攻本县,与太平军相持两月余。
  咸丰十--年正月十五日,清提督鲍超,奉檄率师会攻县境太平军,复占彭泽县城。
  五月,太平军数万山湖北回兵,入瑞昌及县境。攻袁家岭,遭清军及团勇阻击。
  夏,原活动于饶州府、都昌、县境的太平军黄文金部进入皖南,渡江援安庆。
  同治二年(1863)二月,金陵太平军溯江面上,”分据彭泽四乡,奋击清军,杀伤颇众。
  春、夏,太平天国襄王刘官芳、匡干赖、文鸿、咸王陈荣、银王蓝仁德等先后入江西,会黄文金部活动于江西浮梁、都昌、饶州、湖口及县境。
  秋,太平天国将领黄文金率兵入县境,清军团勇死伤甚多、清知县督勇守城,太平军屡攻不克。清军从鄱阳来援彭泽,两下夹攻,太平军败退,全部撤离彭
  泽县境。
  第二节 红军游击战
  攻克县城 民国19年(1930) 9月27 日,邵式平率领红十军由彭鄱边境分兵三路:一路由鄱阳经至德官营(今东至),进入浩山、岚陵、乔亭向县城进攻;一路由方家店,直攻县城;一路由黄土港经庙前街进攻县城。这时,县城军政人员早已逃遁。傍晚,红军一弹不发将县城占领,全城欢呼,鞭爆齐鸣,红军缴获部份枪支弹药,打开监狱,救出革命同志和无辜遭受国民党迫害的苦难群众。将汪慕苏布店及奸商土劣当店的布匹、绸缎、钱币分给穷苦人民。枪毙一贯为非作歹的流氓恶棍朱三子,29日,红军保存力量,回师彭鄱边区、在黄土港(今乐观乡)帮助建立县苏维埃政权。
  夜袭团防 民国23年4月3日,驻扎在瀼溪港的彭泽县卫大队长汪慕苏的两名密探,在三叉岭周村周惜玉家发现共产党地下工作人员王石匠,正欲行凶捕人,被赶来的红军当场击毙1名,另1名逃脱。为防止敌人的骚乱和破坏,红军在彭泽中心县委领导下,当天,将游击队集中于伍龙庵(今浩山乡),决定抜除这颗钉子,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11日晚,县委军事部长李庚庆率领30多名游击队员,冒雨摸黑走15里山路,将溪港的团防哨包围起来。团防哨一个班的兵力,正在沉睡,本可一举歼灭。游击队第一次参加战斗,经验不足,包围圈还没改口,就先响了枪,打死敌哨兵1人,其余故人,被枪声惊醒,顾不得穿衣着鞋,慌忙从碉堡后门逃走。
  柳墅大捷 民国23年,国民党当局妄图彻底剿灭红军,由县自卫大队长汪慕苏率部开进柳墅驻扎,他们筑碉堡,造木城,封锁浩山苏区,将十豪劣绅集叩柳墅给以保护,对贫苦农民则进行惨无人道的杀害。
  5月9日,中共闽浙赣省委批准县委军事计划,派叶游春率领分区游击大队500余人,穿过重重封锁,26日抵彭。次日傍晚,县委召开战前动员大会,组织三道防线:第一、由游击队员负责严守各个三岔路口,交通要道,禁止通行;第二、由民枪会负责扼住山岗、河道、树林等比较安全地带;第三、由叶游春率领的红军游击大队与县游击队担任正面进攻。6月14日拂晓,正当敌人依仗自己兵多势强,自信无虞,酣睡未醒之际,柳墅油房背后山上,信号枪发了,刹时十铳、手榴弹响成一片,埋伏在山后树林里的游击队首先冲上山岗,解决碉堡里的守卫敌人,然后架起机枪,居高临下,朝敌中队部射击。从梦中惊醒的敌人来不及穿衣,乱奔乱窜。汪慕苏狂奔吼叫,无计可施。红军游击大队冲进柳墅村,大喊:“缴枪不杀!”敌人闻声,纷纷跪下,举投 降。汪慕苏见全军覆灭,化装潜逃。
  这次战斗歼灭盘踞在柳墅的县保安中队,其中击毙60余名,俘虏10多名。缴获步枪80支,机枪1挺,冲冷锋枪2支,手枪5支,还有不少弹药。柳墅大捷,成为浩山地区革命活动由秘密转为公开的起点,成为赣北红军根据地的开始。
  第三节 抗击日军
  马当要塞保卫战 马当山,险峻嵯峨,与上游的小孤山夹束江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抗日战争爆发,国民党当局,将江苏的江阴,江西的马当,湖北的田家镇三处,列为大要塞。并从这年秋季幵始,由江西省江防委员会修筑马当要塞,凿沉木船一千余艘,修筑三级炮台,第一级在马当矶头,第二级在马当山腰,第三级在马当山 顶。
  民国27年(1938)6月,江防总司令刘兴委派李韫珩为马当守备区指挥官,指挥
  53师、146师和167师的499旅及马当要塞司令部所部,53师师长王锡涛兼任马当要塞司令,另配备海军陆战队、炮兵团。整个守备区拥有兵力约3万余人。任务是固守香山、黄栗术阵地,并派一团兵力布置栗华阳、望江,以攻击日军的登陆部队,掩护要塞核心,防出敌舰突入。
  同年6月13日,下游的安庆失陷,日军溯江而上,知中国军队有备,未敢轻犯, 仅以小汽艇沿江骚扰窥探。25日,敌乘大风雨之机,集结军舰数十艘,步兵千余人, 潜在香口附近的黄山登陆,旋窜至张公矶附近。江防守备部队英勇抵抗,激战终日;敌一面在华阳、黄山山麓设炮兵阵地,居高临下,向马当轰击;一面以汽艇冲入国民政府军水雷区进行扫雷。国民政府军炮兵猛击敌舰,当即击沉4艘、伤2艘、浴血奋战一昼夜,敌最后施放毒瓦斯,国民政府军伤亡十分之七,张公矶遂沦于敌手,马当要塞即失去屏障,陷敌包围之中。26日正午一马当 要塞及马当镇遂告陷落,次日县城亦陷。
  马当要塞保卫战,国民政府军中下级官兵县有高度爱国热忱,以劣势装备、勇抗强敌、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可歌可泣。但高级指挥官庸懦无能,马当守备区指挥官李韫珩,接到香口驻军飞送的关于敌人在香口登陆的紧急报告之后,漫不经心,认为“非敌人,系友军”;又在战火纷飞之际,抽调两个团的中下级军官脱离部队,去办保甲训练班,致临战时无人指挥。167师师长薛蔚英畏缩不前,拒不率部赴县担任沿江警戒。国民政府军武器,曾经顾问团检査,机枪、迫击炮全如废铁,步枪能用者仅半数。
  反攻定山 民国29年3月16日,国民政府军147师878团向盘锯在定山的日军进行反攻(当时师部驻鄱阳县谢家滩,团部驻本县湖西乡许家坝)。在民众的支援下,国民政府军英勇杀敌。一举攻上定山,日军伤亡惨重,3名日军被活捉。18 日黎明,日军纠集陆海空三军向定山反扑,国民政府军坚 持至下午4时许,始撤离定山。
  杵山防御战 民国29年3月27日晚7时许,天气阴雨,日军趁机偷渡太泊湖,袭击国民政府军杵山防地,经防守的县自卫大队第二中队发觉,开枪阻击。激战约两小时,将敌击退。
  黄土港阻击战 民国29年5月21日, 日军步骑炮兵联合部队,藉飞机掩护,分3路进攻黄土港。事先,县自卫大队副大队长率第二中队之二分队于清晨4时即赴升冠岭防堵,第二中队长率一分队赴傅家店防堵。至5时,敌步骑500余名向升冠岭进犯,以小钢炮猛攻,副大队长率部任山还击,奋勇抵抗。敌机以机枪扫时,因众寡悬殊,伤亡过重,遂退守豪猪垄。第二中队长所率士兵因敌机低飞掩护,三面受敌,突围时仅剩士兵13名。6月 20日日军千余再向黄土岭进扰。21日,陷县府所在地黄士港,折向庙前街。22日,敌退驻太平关,花尖山一 线,另一路日军300人由方家店、经上土岭,项家山退往县城,国田政府军147师在项家山伏击日军,毙敌50余名,俘敌2名。同年,所经之处,一片焦土。
  攻打望夫山 民国29年6月30日晚, 国民政府军147师439旅,会同148师887团2营向太平关望夫山的日军据点袭击,击毙敌中队长高桥一名,敌兵50名,伤敌100余名。日军不甘心失败,再度攻陷庙前街,以图报复,焚烧屠掠,更达疯狂地步。
  黄土岭两歼敌酋 民国29年12月2日,日军驻以城的浮村部队长率队进犯在黄土岭前沿阵地被击毙,由塔本大尉代理,继续进犯。是日,在原地遭歼,塔本阵亡。继由塔下大尉代理,不敢再犯。
  智取望夫山 民国34年4月3日,新四军江南挺进支队长商群,派机智勇敢的农民王火印上望夫山侦探敌情,得悉山上日军人数不多,但与湖口花尖山、县境芙蓉墩、
  石涧桥等据点的日伪军,互为椅角,联系密切,不可力攻,只能智取。
  商群抓住日军强派附近村庄民众上山修筑工事之机,组织十几个健壮战士扮作“苦力”,由王火印带领上山。l在此之前,商群派一连人控制花尖山、芙蓉墩、石涧桥等处日伪军,切断他们的援路。并命令上山“苦 力”先把电话线剪断,听王火印喊:“挖深些” 的口令,即动手歼敌。
  山上6名日军,3名在外面监工,1名在炮楼电看守机枪,2名在厨房里洗澡。少顷,王火印发现炮楼里看守机枪的日军离去,即喊:“挖深些”,几个战士挥锄挖倒了3个监工的日军,王火印纵身跃进炮楼,夺取机枪。日军奔窜上楼,王火印忙用机枪将敌击毙。厨房里两个洗澡的日军,被事先安排好的“苦力”打死一个;另一个负伤逃窜下山,躲在大塘魏村的一个老白一姓家里。新四军跟踪追捕,群众献计说:“鬼子还是要来的,不如止他逃走,做个假人情哄骗他们。” 第二天,大批日军来了,负伤逃击的日军向敌酋报告说:“良民的,顶好!顶好!”村民遂免遭屠杀。
  日机触山坠落 民国32年11月14日上午8时,安徽方向窜来敌机一架(其番号系五七受信机),在本县第四区复兴乡的柳墅下一盘旋数次后,即窜往该乡第七保的鸡笼王村,因雾迷触山坠落,敌驾驶员1名,当场毙命。县府派员将敌驾驶员皮衣1套,相片1张,机枪1挺,收音机1架,子弹数百发,连同敌机残骸及各种要件运回县府,转交第三战区司令部。
  盟机炸机日舰 民国33年2月14日,盟军飞机军太机乡八号坪上空,炸毁停泊在该处江中舰-艘。舰上满载汪伪储备银行纸币,除烧毁外,由当地人民配合新四军全部取去补给军需。8月16日下午3时许, 盟机3架在城内投硫磺弹11枚,毀敌占房屋数间。又在江边投弹1枚、炸毁日舰1艘,民船2只,船内装载的敌武器弹药全被炸沉。
  盟机击落日机 民国33年9月2日,日机4架,在城郊上空与盟机2架发生空战,日机1架被击落,跳伞降落的2名日军被小孤山附近居民击毙。次日,敌兵25名来附近捜索,寻找机骸。
  附:日军暴行
  日军陷县7年,实行“三光”政策,暴行亘古未闻。为使千秋万代,不忘此痛,特附“日军暴行”。
  轰炸 自民国27年(1938) 6月20日轰炸马当起,至民国29年止,先后大规模轰炸彭泽境内马当、县城、黄岭、老湾汪村、高屋陶村、太平关、庙前街、郭家桥等处共16次,炸毀房屋2000余栋,炸死老弱妇女儿童800余口。
  屠杀 民国27年6月26日,日军攻陷马当后,先后在附近村庄(以柯、毕、高、詹四姓为主),进行过两次集体大屠杀,死亡千余人。妇女遭受蹂蹒者不可胜数。
  火烧 日军在本县境内先后烧毁民房3644栋。马当镇、太平关、庙前街、黄土港、郭家桥、黄土岭、马路口等农村集镇,全被烧成焦土。
  放毒 民国27年6月,敌在南垄阳村一带,向抗日军民施放毒瓦斯,死伤惨重。
  酷刑民国31年3月27日,农民朱维祯、朱连科、朱子谦、朱正明、朱咏甫、朱兴泰等6人,潜在陷区搬运粮食,被敌发觉,施以酷刑,先挖耳目,继刖手足,后以
  乱刀戳死,置下水道中。几年中,死于日军酷刑的有547人,其中有腰斩、活埋、剥皮、淹死、闭死、吊死、强奸后再杀害等。
  民国36年《江西政府政务考察报告汇编》记载:“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战争中,实行了最野蛮、最疯狂、灭绝人性的光政策’,奸淫掳掠,无所不为。彭泽全境惨遭蹂蹒、县城一片瓦砾,农村残破不堪,城乡尽成废墟,死伤者不计其数。如双峰镇(今龙城镇)、陶狄、马路(今黄花、黄岭二乡),战前原有四、五百户之村落,仅存二、三茅椽。千万亩田地,尽成荒芜,流亡归返之人民,上无片瓦,下无插足之地、荒芜田地,亦无力复耕。哀鸿遍野,其状至惨。”
  据民国35年4月出版的《江西省抗战损失调査总报告》载:全县财产直接损失10523813千元(法币,下同),其中损毁房屋计3699栋,县属各机关建筑物、器具、现款、图书、仪器、医药用品等财产损失计币486320千元;各学校房屋、图书、仪器等折币167914千元;农林牧副渔各业包括房屋、粮油、禽畜、农具、渔具、水产品、木产品、器具、衣物等折币5632756千元;商业包括房屋、货物、现款、器具、运输匸具 等折人民币1036823千元。间接损失 3089054千元,其中医药埋葬费89055千元。共计损失13612867千元。
  全县抗战期间死亡5344人,其中男3145人,女2077人,儿童121人;下落不明者1人。重伤计593人,其中男330 人,女214人,儿童49人。
  第四节 解放彭泽县
  民国38年春,中国人民解放军以雷霆万钧之势直逼长江,国民党当局仍欲作垂死挣扎,即派68军119师、143师扼守县属的江心八保洲、马当、彭浪矶一线,妄图凭
  借长江天险,负隅顽抗,作垂死挣扎。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野战军命令第4兵团担任皖赣边境江面渡江任务。以13军为4兵团右纵队,以15军为4兵团左纵队。
  13军军长周希汉即派所属37师周学文部之109团(团长顾永武)为先遣队,任务是拿下江心阵地八保洲(今本县棉船乡)。
  109团以所属之1、2、3营,分别组成3个突击队于4月21日晚以隐蔽方式由望江县进入江心,占领八保洲,全歼守敌,夺得“渡江杀敌第一功”。
  与此同时,左纵队之15军,亦先后占领皖境之黄山、香口,右纵队之13军38师112团,又将马当、县城江面上顽抗之敌舰击溃,迫使残敌向九江方向逃窜,遂占领小孤山及马当要塞。
  22日黎明,本县人民自动组织木船数10条,开赴江北,欢迎解放军进驻县城。全县人民,欢欣鼓舞,张灯结彩,庆祝彭泽解放。
  第五节 清剿土匪
  民国38年4月22日县城解放,国民党县政权土崩瓦解。原依附国民党政权赖以生存的地主富农、军政官吏、地痞流氓、特务土匪以及不甘心于失败的残敌,呼朋引类,结党成群,纠集人枪,霸占山头,公开以武力与人民政权相对抗。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本县部队清剿土匪保卫新生的人民政权。
  扫荡帮匪 解放军驻县部队,依靠人民群众,摸清青红帮首领盘踞山头和拥有武器、匪徒等情况之后,执行“首恶必办、胁从不问、立功受奖”政策,采取分兵进击的办法,数月之间,盘踞境内的青、红帮匪首均先后就擒,惩以国法。收缴其武器,解散其匪众,将为害本县数十年的青红帮匪徒,一鼓荡平。
  镇压叛乱 建国初,原太平乡乡公所的乡丁及游兵散勇等百余人,被收编为“太平区中队”。原正气乡乡长刘汉生,利用旧属关系,策动其中乡丁进行暴动。解放军加强政治攻势,争取原乡丁陶遐龄坦白检举,接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生擒刘汉生,歼其余党。
  歼灭匪部 民国38年6月,原第五行政区保安副司令李花白盘踞彭鄱边境,招兵买马,收聚匪徒,拉起“九路军”旗号,活动区域遍及县境及鄱阳、东至、浮梁、都昌各县,明目张胆地以武力与解放军对抗。原彭泽永安区区长彭年、彭寿(均杨梓人)亦网罗旧部,并勾结女匪首胡月英与李花白合伙,一时间打家劫舍、杀人放火,反动气焰极为嚣张。复组织人枪,攻打新建立的杨梓区人民政府,派奸细混入杨梓区中队,杀害杨梓区农会主任田庆云,区中队排长侯某,恶迹累累。8月,解放军黄海部队进剿,一举捣毁匪巢,生擒匪首李花白、彭年、彭寿。女匪首胡月英潜逃至河南亦被通缉归案。至此,“九路军”武装匪部全部就歼。

知识出处

彭泽县志

《彭泽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出版

本书记述全县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除卷首概述、大事记和卷末附录外,全志设23卷,计69章236节,上限一般起于1840年,下限为1985年。

阅读

相关地名

彭泽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