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其它组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彭泽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30003510
颗粒名称: 第七节 其它组织
分类号: D638
页数: 2
页码: 326-327
摘要: 本文描述了彭泽县科学技术协会、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抗美援朝分会和中苏友好协会的成立和发展历程。科学技术协会于1956年成立,经历了解散和再次恢复的过程。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于1956年成立,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未能开展工作,直到1983年恢复活动。抗美援朝分会于1950年成立,通过各种行动表达对抗美援朝斗争的支持。中苏友好协会于1951年成立,但在1959年停止了活动。
关键词: 彭泽县 组织成立 社会发展

内容

科学技术协会 1956年5月成立县科学技术协会,配专职干部1人,工作由县委宣传部兼管。1959年与县科委、县科学院合署办公。“文化大革命”期间,机构瘫痪,各级科协组织解散。1981年12月召开首届科协代表大会,审议并通过彭泽科技工作报告和彭泽科学技术协会章程。选举科协主席1人、副主席5人、秘书长1人、副秘书长2人,设专职干部3人。至1985年,成立13个县级学会,有会员971人。各乡(镇、场)均成立了科学普及协会,有会员2500人。各协会均召开了年会,先后评选出优秀论文100多篇。
  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1956年,成立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张济世兼主席。1964年12月4日,召开第二次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选举委员7人,设兼职副主席1人,兼职秘书长、副秘书长各1人。机构设在文化馆内。“文化大革命”期间,未开展工作。1983年5月14日召开第三次文代会,恢复机构并单独办公。选举委员14人,主席1人,兼职副主席2人,秘书长、副秘书长各1人。1984年8月,召开第四次文代会,选举委员10人,配有专职干部4人。下设文学工作协会,设主席1人,副主席2人,理事7人;戏剧工作协会(小组)设组长1人;音乐舞蹈工作者协会(小组),设组长、副组长各1人。
  县文联下属文艺社团有:澎浪诗社,县文化馆主办的五柳文学社,6301厂主办的神剑文学研究会,棉船乡主办的文学协会,县总工会主办的职工书画社。
  1983年以来,本县被接纳为江西省文联会员的有12人。被接纳为九江市文联会员的有104人,其中理事7人。
  至1985年底,本县文艺工作者被省级以上学术团体吸收为会员的有有10人;九江市各学术团体吸收为会员的有49人,其中7人任理事。
  抗美援朝分会 1950年8月,声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斗争,成立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反对美帝侵略委员会彭泽县分会。主任由县长方述才兼、副主主任江善讲(全国劳模)。后改称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彭泽分会。在县抗美援朝分会领导下,城乡举行反对美帝武装日本的游行大示威,全县65%的人参加,64%的人受到抗美援朝教育,有56831人参加爱好和平签名,占全县人口59.7%,投票反对美帝重新武装日本的有36137人,占全县人口37.9%,召开控拆美帝大小会议240次,参加控诉的有3万余人。适龄青年报名参军的有57人,城乡各户普遍订立爱国公约。6月,全县人民响应“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捐献飞机大炮、做好拥军优属工作的号召,捐献旧人民币9亿元。救济朝鲜难民和慰劳中朝部队的金额300余万元(旧人民币)。写慰问信200余封,做军鞋2700双,送慰问袋486件。
  中苏友好协会 1951年11月,县中苏友好协会成立。县城各机关单位也分别成立中苏友协分会。县以下各区设中苏友好协会工作委员会,乡成立友协支会,村成立友协分支会。次年3月,全县中苏友协会员发展到26000余人。1952年11月7日至12日,举行“中苏友好月”活动。1959年停止活动。

知识出处

彭泽县志

《彭泽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出版

本书记述全县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除卷首概述、大事记和卷末附录外,全志设23卷,计69章236节,上限一般起于1840年,下限为1985年。

阅读

相关人物

张济世
相关人物
江善讲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彭泽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