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少儿组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彭泽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30003508
颗粒名称: 第五节 少儿组织
分类号: D432.6
页数: 1
页码: 325
摘要: 本文描述了彭泽县儿童组织的发展历程,包括民国时期成立的儿童团和建国后成立的中国少年儿童队(后改为少先队)。儿童团在民国时期担任各种宣传和协助工作,而少先队在建国后逐渐纳入学校教育体系,并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暂停活动。1978年后,少先队组织逐渐恢复,并开展各种活动来培养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 彭泽县 儿童团 学校教育

内容

儿童团 民国16年(1927)3月,在北伐胜利的形势下,彭泽青年社,领导成立儿童团,团长邹志皋,团员20余名,佩戴红布条标志,手执红缨枪,担任警察、站岗、放哨、张贴标语、散发传单,配合党的中心工作开展宣传。曾协助动员妇女剪发、放脚,在各项工作中,成为青年社的助手。
  中国少年先锋队 1949年10月,根据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的决议,建立中国少年儿童队。行政村设大队或中队部,自然村设小队部。当时正值解放初期,主要任务是站岗放哨、侦察敌情、监视坏分子。
  1950年,少年儿童组织纳入学校教育。全县先后有城关、安复、石涧、湖西、庙前、杨梓、瀼溪、马路、旧县、马当、江北等11所完全小学组建中国少年儿童队。
  1953年,中国少年儿童队改称中国少年先锋队(简称少先队)。各完全小学均组建了少先大队或中队,村小组建了小队。
  “文化大革命”期间,少先队活动中断,中学成立红卫兵组织,小学成立红小兵组织。
  1978年,各校恢复少先队组织。是年,有少年儿童54695人,其中25695人加入了少先队,约占适龄儿童的54%。有大队部31个,中队部234个,小队部1484个,配有校外辅导员718名。
  1985年,有少年儿童53867名,入队儿童52948名,约占少年儿童总数的98%。组建大队部27个,中队部221个,小队部1830个。配有辅导员1321人。
  少先队组织一般以中队为单位每星期开展一次活动,大队部每学期组织2至3次活动。活动形式多样,以增进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培养“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新人为主要内容。

知识出处

彭泽县志

《彭泽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出版

本书记述全县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除卷首概述、大事记和卷末附录外,全志设23卷,计69章236节,上限一般起于1840年,下限为1985年。

阅读

相关人物

邹志皋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中国少年先锋队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彭泽县
相关地名
安复
相关地名
城关区
相关地名
石涧镇
相关地名
湖西乡
相关地名
庙前街道
相关地名
杨梓镇
相关地名
瀼溪
相关地名
马路
相关地名
旧县镇
相关地名
马当
相关地名
江北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