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工人组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彭泽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30003504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工人组织
分类号: D412.8
页数: 3
页码: 319-321
摘要: 本文详细描述了彭泽县在民国时期和建国后工会组织的历史与发展情况。其中包括在民国时期的工人代表大会成立彭泽县总工会,展示了工会在反对土豪劣绅、减租减息等事务中的斗争,但后来被右派篡夺领导权并解散。随着抗战胜利,县总工会再次成立,并开展了各项工作,如劳动生产竞赛、宣传教育、文化体育活动、劳保福利等。建国后,工会组织的工作主要围绕党的任务展开,开展职工教育、劳动生产竞赛、文化体育活动以及劳保福利等。
关键词: 彭泽县 工会 斗争

内容

民国16年(1927)初,国民党县党部成立后,继而在武庙召开工人代表大会,成立彭泽县总工会,王泽春任主席,下设店员分会、缝纫分会、石木分会。并组织工人纠察队。总工会成立后,发动各行业工人向剥削阶级斗争,张贴标语,提出“打倒土豪劣绅”、“实行减租减息”、“改善工人生活”等口号。同时成立房屋减租委员会,开展房屋减租工作。3月,刘明生、周静轩、王泽春等人发动了县城工人以增加工资、实行劳动时间“三八”制等为条件的罢工,坚持了3天,取得了增加30%工资的胜利。4月,国民党右派篡夺工会领导权,县总工会被迫解散。工会干部和骨干分子多数加入了地方游击队,坚持与国民党反动派继续斗争。
  民国35年4月8日,县总工会重新成立,理事长丁铸九、监事长丁仓良,会址初设杨梓乡的开山彭村。抗战胜利后,随县政府迁回城内孤山巷16号。有会员535人。该会每月向会员征收会务费7万余元(法币)。承办会员储蓄、生产、消费、职业教育等有关工作。
  1950年5月,县工会联合会筹备委员会成立,至1951年,共建立12个基层和产业工会,有会员500余人。1952年底,工会会员发展到11300余人。
  1953年10月29日至11月1日,县工会联合会召开全县首届工人代表大会,出席代表49人,特邀代表8人。正式成立县工会联合会,下辖基层工会18个,产业工会4个,工会小组77个,有会员1495人。1958年,县工会联合会更名为县总工会。1959年,县总工会并入工交政治部。
  1961年,全县共有基层工会49个,会员2118人。至1964年,工会基层组织发展到171个,是年召开了第二次工人代表大会。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县总工会工作陷于瘫痪。
  1973年8月21日,召开县第七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恢复县总工会。这次大会后,县总工会进行基层工会组织的恢复和整顿工作。至1978年,建立16个基层工会,98个工会小组,会员共计1732人。
  1982年,全县有工会工作委员会21个,工会委员会120个,工会小组769个。工厂及公司级以上单位,都配有专职工会主席,有专人从事工会工作。
  建国后,工会工作主要是围绕党在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开展,向职工进行时事政策、宣传教育、文化教育及体育锻炼、技术革命和技术革新教育,劳动保护和福利等工作。
  宣传教育 根据党在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采取办夜校、职工学校和职工文化业余学校、短训班、专修班等形式进行。组织基层工会在职工中进行扫盲识字教育,开展读报活动,办黑板报、宣传栏,学习时事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经常召开职工大会,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定期不定期的选送工会干部和职工中的积极分子到上级有关单位进修、培训。至1985年,全县工人业余教育共办566期(校、班),培训工人近3万人次。
  组织劳动生产竞赛 全县各级工会组织,以增产节约技术革新为主要内容,组织职工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生产竞赛和调动职工劳动生产积极性。1958年,百货公司、米厂、供销合作社等8个单位的职工,提出合理化建议62件,被采纳实施的有52件,其中改进生产设备的有10件,节约人民币3万多元。1950至1959年,全县采纳职工合理化建议,节约开支近500万元。建国后,职工创造发明千余项,获县以上科技部门奖励的近百项。推广先进经验近万条,年创造价值近百万元。
  文化体育活动 1951年,成立工人业余剧团,有团员45人,至1953年,排演了20多个节目,演出40多场,观众达8万人次。1955年,县搬运公司工会成立职工业余剧团,团员30余人,设备齐全,演出深受欢迎。
  1953年,县总工会开办工人俱乐部,设游艺室、文娱室和图书室,每天对外开放,全县基层工会还设有5个图书室,藏书2500册。同年“五一”节,县工会举行以工矿企业工人为主的小型运动会,比赛项目有田径和球类。8月,县教育工会组织全县教工篮球比赛。
  1982年,县工会在马湖湖畔兴建了一栋三层楼房的工人文化宫,使用面积达1千平方米,10月为庆祝文化宫落成,举行了文艺演出,有奖猜谜、象棋、乒乓球比赛、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展览等活动。同年,成立工人业余剧团、象棋协会、灯谜协会和摄影协会,在全县开展文体活动。10月,举办全县工人田径运动会。
  1983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县工会、体委联合举办工人运动会。
  1984年,县工会、体委筹办三省二市六县象棋赛。
  1985年,县工会、体委从上海特邀象棋大师柳大华来县为职工群众作盲棋表演。
  劳保福利 1954年,县工会成立劳动保险委员会,基层工会相继设置劳保委员,全县有专职劳保委员22人,劳保干事9人。厂矿、企业制定了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制度,组织检查组,坚持自查与抽查相结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防患于未然。厂矿均设立医疗室,坚持24小时值班。新工人上班作业,先接受培训。工会组织还协同行政搞好职工福利,深入职工家庭问寒问暖,办好职工食堂、浴室、托儿所。劳保经费专款专用,真正用在工人劳保福利上,对生活特别困难的职工,每年均给予临时补助,为职工排忧解难。1950年至今,多数单位均实行互助储金制度,金额近20万元,解决部分职工的临时困难。建国后历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概况见下表:

知识出处

彭泽县志

《彭泽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出版

本书记述全县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除卷首概述、大事记和卷末附录外,全志设23卷,计69章236节,上限一般起于1840年,下限为1985年。

阅读

相关人物

王泽春
相关人物
刘明生
相关人物
周静轩
相关人物
丁仓良
相关人物
丁铸九
相关人物
柳大华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彭泽县总工会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彭泽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