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彭泽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30003501
颗粒名称: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
分类号: D630.1
页数: 18
页码: 299-316
摘要: 本文讲述彭泽县中国共产党包括解放前的党组织及活动、解放后的党组织建设、县委机关情况。
关键词: 彭泽县 政党 概况

内容

解放前的党组织及活动
  民国16年(1927)初,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彭泽县国民党县党部成,各区分部、县总工会及各行业工会,县农民协会及各区农民协会、青年社、妇女解放协会、儿童团、商民协会、工人纠察队等党群组织,亦相继成立。3月,刘明生、周静轩、王泽春等人发动了工人罢工、全县掀起游斗士豪劣绅、退押金、减租减息、罚款、罚谷的高潮5月、在特派员共产党员肖韶的支持区、反击国民党右派势力,夺了国民党县党部的权。“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召开了了人声讨大会举行示威游行,张贴标语,翻印《请看今日之蒋介石》,揭露蒋介石反革命阴谋。为建立党组织作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同年5月,中共九江地委秘书桂家鸿、丁灿烈介绍刘明生、刘文元、刘某等三人加人中国共产党,6月、中共九江地委批准,成立中共彭泽党小组,党员三人,刘明生任、7月,成立了中共彭泽支部,党员8人,书记刘明牛。隶属九江地委。
  民国17年8月,中共彭泽特支成立, 隶属中共九江中心县委。下辖太平、马当、尖山黄村、东岭高等小学等四个支部。
  民国19年,方志敏、邵式平领导的红十军活动干彭泽杨梓、庙前和鄱阳箫家岭(今波阳地)交界处。是年,彭泽党组属赣东北特委。
  民国20年10月、中共浮梁县委派2宛驮子、彭小鬼来浩山与李庚庆、曾道初接上关系,发展中共党员、12月,在浩山乔亭伍龙庵,成立中共彭泽小组,后改为支部,党员9人。隶属中共浮梁县委。
  民国21年4月,中共彭泽支部改为中共彭泽特支,党员12人。李庚庆任书记下辖下凌、乔亭、黄荆桥3个支部、建立雇农工会与贫农团。
  民国22年11月,中共闽浙赣省委在浩山乔亭伍龙庵成立中共彭泽区委,曾道初任书记,下辖城关区和港下凌、乔亭、黄荆桥、小浩山、岚陵等支部,组建游击队。隶属赣北特委。
  民国23年3月,曾道初在去南昌的途中被国民党当局捕获,病死狱中。4月闽浙赣省委派陈开运接替工作,将区委改为中共彭泽县委,下设城关区委和港下凌等5个支部。6月中旬赣北特委批准,在浩山乔亭村公开成立中共彭泽七县中心县委(彭泽、湖口、鄱阳、都昌、秋浦、东流、望江)。陈开运、徐永鉴、陈守华先后任书记。下辖彭泽、秋浦(没有另成立县委,由中心县委直辖4个区)、中共鄱阳县委、都昌县委、东流县委、望江特区、湖口新三区、秋浦两个区、彭都湖特区委。中心县委活动范围,彭泽除彭湖公路以北沿长江之间一级的地区外,另有鄱阳、都昌、湖口、秋浦、东流靠彭泽的山区,望江靠长江一带。9月中心县委迁到岚陵,11月迁到兆吉沟,24年元旦迁到小浩山。领导反围剿,打土豪分田地,坚持到4月后转入地下。田英、宣丹菊、陈守华等领导人转移到彭泽、都昌、湖口、鄱阳交界的武山、老山一带活动。不久成立都、湖、鄱、彭四县中心县委,彭泽地区改建为县委,下辖严家山、陈家岗两个区委和一个支部,活动在今天红乡、乐观乡、老山阳、武山、老屋饶一带。26年8月,因陈守华叛变,县委暂停活动。
  民国27年2月,周静轩从外地回县以中共东南分局的组织关系,在瀼溪成立中共彭泽特区委。3月,在县城成立青年学会宣传中共“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次年2月和5月,周静轩通过统战关系分别在瀼溪、郭桥担任彭泽县自卫大队第二中队指导员和第三战区皖赣边区抗敌自卫总队第五大队大队长,为党组织武装。
  民国28年11月,中共彭泽特区委改称中共彭泽江南特支。周静轩任书记。活动地区在小孤山至马当一段的长江两岸,下辖三个支部,党员15人。隶属赣北特委。29年5月,赣北特委指示成立中共彭泽江边特支,活动地区扩大到宿松、望江湖区,党员25人。10月9日,周静轩牺牲,中共彭泽江边特支改为支部,米济群任书记。
  民国30年9月,黄先等与前来的新四军七师挺进团党组织,共同组建赣东北特委,李丰平任书记,黄先任副书记,隶属皖中区党委,统辖七师挺进团、独立团(黄湖游击大队改称)。独立大队和12个地方党支部,党员140名。
  民国31年1月,七师挺进团与独立团因遭敌围攻后,主力向东转移去皖无为,部分干部留下。2月成立中共彭泽沿江工委,沈清之任书记,党员50人,隶属皖中区党委。8月沈清之去无为汇报工作未归,工委停止活动。
  民国32年3月,新四军五师第五军分区挺进18团政委郑重,带领20多名骨干到达本县辰字号商群家,11日在辰字号成立中共彭泽工委和宿望工委。隶属鄂皖边地委(五地委)。同时恢复江南、江北两个党支部和“抗十团”,党员12人。5月在瀼溪操家垄将中共彭泽工委改为县委。6月改为鄂皖边中心县委,辖长江支队和地方上的4个党支部,党员22人。活动地区扩大到本县太泊湖周围。郑重任书记。7月中共彭泽县委在张岭阳村改为中共彭泽工委,辖长江支队和地方4个党支部,党员22人。活动地区扩大到与东流交界,西达湖口边境,南抵太泊湖、方湖周围,北临长江,从湖口流泗至皖省东流香口段两岸,商群任书记兼长江支队长,郑重任政委。9月,在辰字号、朱家凹成立赣北大工委。
  民国33年2月,改称彭泽大工委,辖原彭泽工委、宿望工委和同时成立的彭鄱湖工委、彭南工委、(9月改称彭至工委)。活动地区西起黄梅段窑、湖口流泗,东达东流香口,南抵至德、波阳边境,北至黄梅下新、芭茅山、龙感湖北岸、望江华阳。大工委常驻地本县的浩山、瀼溪操家垄一带、隶属鄂皖边中心县委。33年3月17日郑重牺牲,吴光治接任大工委书记。34年4月隶属鄂皖边地委。大工委直至同年9月率部队600余人,地方干部400余人,北渡长江去湖北集结编入新四军独立二旅。
  民国38年4月22日全县解放,26日成立中共彭泽县委、隶属赣东北区党委、鄱阳地委,赵振邦任书记。8月13日,中共彭泽县委,划归中共九江地委,9月10日移交结束。
  解放后的党组织建设
  县委与历次党代会 民国38年(1949)9月10日至1956年5月,中共彭泽县委书记先后由孔洁光、万全、李文桂、李增春担任。
  1956年5月16日至23日,中共彭泽县第一届党员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145人,列席代表18人。会议的主要议程是;(一)中共彭泽县委建国后七年来的工作报告;(二)关于知识分子工作的报告;(三)关于今后几项主要任务的报告;(四)关于发展国民经济计划12年远景规划的报告;(五)选举中共彭泽县委员会、监察委员会。大会通过了关于县委七年来工作报告的决议和关于《发展国民经济12年远景规划》的决议;选举产生了18名县委委员和5名县委候补委员,王寒影任书记、宁福山任第二书记、王凤阁任副书记。
  1958年8月,成立中共彭泽县委书记处。第一书记王寒影、书记宁福山、李才,副书记赵德福、李斌、李处坤、欧阳甦。
  1959年2月20日至26日,第二届党员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参加大会的代表274人,候补代表335人。会议通过3项重要决议;(一)《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入开展整顿人民公社的决议》;(二)《关于在1958年工业大跃进的基础上,迅速掀起县、社办工业更大高潮的报告的决议》;(三)《关于全党全民团结一致、高举胜利红旗、为实现更大、更好、更全面的跃进而奋斗的报告的决议》。大会选举县委委员29名,候补委员9名,常务委员13名。王寒影任书记处第一书记,宁福山、李才任书记,赵德福、李斌、李处坤、高加保任副书记。
  1963年8月,撤销县委书记处,王寒影继任县委书记,宁福山、李才、赵德福、欧阳甦、汪国安任副书记。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县委受冲击,逐步瘫痪。
  1968年6月20日,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实行一元化领导,党政权力统归“革命委员会”。1969年6月,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党的核心小组,孙文泮任组长,核心小组至1970年3月撤销。
  1970年3月25日至28日,第三届党员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出席代表491人。孙文泮作题为《突出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为实现党的“九大”提出的战斗任务而奋斗》的工作报告。大会选出县委委员25名,候补委员4名,孙文泮任书记,苏新田任副书记。
  1972年3月,孙文泮调离,刘俭接任书记。
  1978年4月,刘俭调离,赵德福接任县委书记。1980年4月,赵德福调离彭泽,万瑞世来彭任县委书记。第三届委员会期间,任副书记的还有汪国安、高加保、赵德福、刘思奇、沈孝渭。
  1981年8月23日至26日,第四届党员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到会代表315人。大会的主要议程是:(一)听取和审查中国共产党彭泽县委会的工作报告;(二)听取和审查中国共产党彭泽县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报告;(三)选举中国共产党彭泽县第四届委员会,选出县委委员35人,候补委员5人,常务委员9人,万瑞世任县委书记。张凤翥、宋占山、汪汉庆任副书记。
  1985年2月9日,召开第五届党员代表大会,到会代表293人。大会议程:(一)听取和审查中国共产党彭泽县委员会的工作报告;(二)听取和审查中国共产党彭泽县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报告;(三)选举中国共产党彭泽县第五届委员会;(四)选举中国共产党彭泽县纪律检查委员会。大会通过《关于全面深入改革,大胆开拓前进,为我县振兴经济,提前翻番而努力奋斗》的报告的决议;选举产生第五届县委委员33名,候补委员4名,常务委员8名,沈振铭任书记,汪汉庆、林耀兴、吴宣友任副书记。
  县委机关
  办公室 民国38年9月设秘书室,1957年改称办公室,“文革”中机构瘫痪,1977年11月恢复办公室。负责处理县委机关的政务和事务。
  组织部 民国38年9月设置。1968年6月,县革委设组织组。隶属政治部。1977年11月复名组织部。负责党的组织建设和中共党员干部的管理工作,并配合有关部门抓好党的思想建设。
  宣传部 民国38年9月设置。1957年10月与文教部合并改称宣教部。1958年仍称宣传部。1968年6月,县革委设宣传组,隶属政治部。1977年11月恢复宣传部,负责抓好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教育,按照党在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抓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学习。
  统一战线工作部 1953年2月设置。1966年撤销。1980年12月恢复。负责对统战对象的教育,贯彻执行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团结党外民主人士,调动各界人士为社会主义建设、祖国统一服务的积极性。
  纪律检查委员会 1953年4月设置,1955年10月改称监察委员会,1972年县革委设纪检组,隶属政治部。1976年6月恢复纪律检查委员会。1984年2月成立中共彭泽县纪律检查委员会,下设办公室、纪律检查科、案件审理科,成为独立机构,负责党的纪律教育和检查,受理党员的控告和申诉。
  农村工作部 1954年9月设置。1966年6月撤销。1984年4月恢复。负责对农村工作的调查研究,党的农村政策的贯彻落实,人民公社(后改乡人民政府)的经营管理。
  党校 1955年11月为训练班,1958年3月改名干部学校,1960年2月正式成立县委党校。1970年称毛泽东思想学习班,1973年复称党校至今。负责轮训党员和干部,培训理论学习骨干。
  直属机关党委会 1959年8月设置,1966年5月撤销,1977年4月恢复。负责县属机关党组织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
  民运部 1950年设置,土地改革完成后撤销,未复设。
  文化教育部 1956年6月设。1957牟10月与宣传部合并,后未复设。
  财贸政治部 1956年4月设财政贸易部。1964年改称财贸政治部。1966年5月撤销,后未复设。
  工业交通部 1956年8月设置,1962年7月被撤销,后未复设。
  基层组织建设 民国38年5月,中共江西省委从南下工作团中派人来县,其中有党员21人。是本县党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中的基本力量。同年9月成立5个区委。1949年底又成立2个区委,在7个区委中建立了6个支部,在县城机关建立3个支部。至1950年有党员45人。
  1952年,开始了农村建党工作,首建21个支部,有党员105人,占党员总人数的55%。
  1953年1月,县委先后举办3期建党训练班,398名建党对象参加训练。其中233名积极分子吸收为中共党员(农村176名,机关57名)。至年底,全县有党员371名,其中正式党员284名,预备党员87名。农村新建26个党支部,机关新建8个党支部。建党面复盖46个乡,占全县68个乡、镇的67.6%。
  1954年始,在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利用暑假举办了多期知识分子建党训练班,参加人员为中小学教师和医护人员中的积极分子。至1957年,在知识发子中发展党员22人。
  1958年,13个公社(镇)成立党委会。党员人数达1976人,其中,女党员159人。有支部203个,其中,农村支部153个。
  1962年始,根据《农村支部工作条例》的精神,健全支部工作制度,调整党的基层组织。至1964年,公社(镇、场)党委22个,大队党支部220个。1963、1964年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主要是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党的战斗力。对发展新党员,要求较高,两年仅发展党员19人。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党的基层组织瘫痪,广大党员被迫停止组织生活。
  1969年,党的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后,县革委党的核心小组成立,公社、大队两级建立临时党组织。
  1970年,按照党的“九大”党章要求,由点到面开展整党建党,各级党组织逐渐恢复。95%以上的党员恢复组织生活。在此期间,出现突击入党的现象。
  1971年,全县党员增至4928名,支部291个,总支132个。
  1978年以后,中共党组织建设稳步发展。
  重视在知识分子和青年、妇女中发展党员。至1980年,有党员7969人,其中女党员753名,大学文化程度的79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648人,吸收435名从事各类专业技术工作的知识分子入党,其中文教卫生系统196名,占吸收总人数的30%。
  1985年6月始,县、乡、村分三批进行整党,历时一年半。参加整党的有24个党委,5个党组,32个总支,561个支部,党员8825名,其中农民党员5332名,预备党员266名。准予党员登记的8528名,占党员总数的99.6%,缓登或暂不登记的15人,占0.18%,不予登记的3人,占0.04%,未定性的13人,占0.17%。整党结束进行验收,搞得好的占37%,一般的占51%,较差的占12%。在整党过程中,都注重发展优秀分子入党,全县共发展新党员634名。
  党员教育 理论培训 除历年选送党的负责干部和理论干部,进中央、省、市(地)三级党校培训外,主要由县委宣传部、组织部及县委党校,对党员进行短期轮训和有计划的培训。
  建国初期,理论培训的教材,主要有中共中央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制定的党员八条标准,艾寒松的《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1956年至“文化大革命”前,以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修养》为教材。“文化大革命”后期,学习毛泽东著作、《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红旗》杂志重要文章等。中国共产党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改草案)、《关于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党的基本知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邓小平文选》、《政治经济学》中国社会主义问题的有关理论及中国共产党十二大文件。
  1953年1月,县委组织部、宣传部先后举办3期建党训练班,训练建党对象398名。
  1955年8月至1957年期间,县委干部训练班办3期,每期半月左右,训练对象为新党员、支部书记及基层骨干,计300余人。
  1961至1964年,县委党校开办大队支部书记、大队长、公社副社长一级的党员干部培训班9期,培训750余人。
  1965至1966年4月,县委党校举办3期公社党委委员、大队支部书记及中小学的党员教师培训班,毎期1-2个月,有170余人参加学习。
  1969至1971年,县委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分期分批地组织社队革委会成员、中小学教师及机关、团体、工厂、部队的干部、工人、战士党员500余人,学习毛泽东主席著作。
  1972至1975年12月,县委党校开办大队党支部书记,乡党委委员、团干、妇干及股长一级的党员培训班。共10期,计800人。
  1979年6月至1984年5月,县委党校轮训乡党委委员、副局长、副股长级的党员干部15期,每期20天,有1000人参加学习。
  1984年下半年始,党校的教育工作以短期轮训逐步转到以正规化学习为主。1985年5月,经上级批准中共彭泽县委党校举办中专培训班,学制二年,学习期满经考试合格者,发给中专文凭。9月1日正式开学,招收46名在职干部。
  普通党员的培训由基层党组织举办短期培训班,学习内容主要是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时事政治和党的基本知识。县委组织部、宣传部有负责党员学习的专职人员,根据不同时期的中心任务,提出学习内容,安排学习计划,提供学习材料,采取上门辅导和举行辅导报告等形式和健全“三会一课”制度。机关的党员干部一般每星期二、五下午集中学习,农村党员集中进行冬训,工人党员利用“三会一课”或职工学校进行集体学习。
  纪律检査 1956年以前,党员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发扬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大部分党员克己奉公,严于律己,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1958年大跃进期间,党内违纪现象以及“五风”(共产风、浮夸风、命令风、 瞎指挥风、干部特殊化风)、“三害”(官僚主义、贪污、浪费)较为严重,给党带来严重损害。1960年5月至1961年,县城机关开展了三反(解决三害),农村进行整风整社(解决五风)的活动,对犯有各种错误的党员,在进行教育的基础上给予组织处分。有472名党员犯有各种错误,其中,给予纪律处分的116人(开除党籍的29人,留党察看的11人,撤职的19人,严重警告的31人,警告和其他处分的26人),占党员总数的3.54%。
  1961年下半年,对在1958年7月至1961年6月,受到批判与处分的513名党团员和干部进行一次全面的甄别。至1962年11月底,共甄别结案的507人,占总数的98.8%。其中加重处分的1人,占0.2%,维持原结论的338人,占结案数的66.67%,减轻处分的79人,占15.58%,撤销处分的90人,占17.75%。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文化大革命”中和历史上遗留的冤假错案,进行复查,共复查案件118起。平反、改正冤假错案54件,其中恢复党籍和工作的1人,恢复党籍的9人,恢复工作的21人,重新安排工作的1人,改变处分、撤销原处分的21人,修改结论维持原处分的1人,维持原处分不予改变的64人。对1959年“反右倾”斗争中的案件进行了清理,计有142人,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给予改变结论,撤销处分,恢复原工资的决定。
  1980年,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对党员干部以权谋私的不正之风和经济犯罪行为进行清查和处理。合计清查党员干部子女不符合政策招工的9人,家属不符合政策由农业粮转为商品粮的30人。清查党员干部建私房,挪用、侵占公款、公物的2户,金额为880多元,均给以党纪处分和经济上的退赔。清查全县机关干部、职工长期借欠公款377479元,至1984年止,已收回309800元,占欠款的82%。清查经济犯罪案97件(其中个人违法所得万元以上的1件,千元以上的39件),涉及167人,实际惩处46人,其中党员11人,县团级以上干部1人。8人受到党纪处分,14人受到政纪处分,17人被依法判刑。
  自1952年起,县纪委建立人民来信来访接待工作制度,有专人负责。据不完全统计,从1950至1984年,县纪委收到和处理群众来信2506件,其中申诉的729件,控诉的1624件,其他153件。来信来访对维护党纪国法,处理违法党员,起监督作用。县纪委对来信来访中涉及到的人和事,分别进行调查或立案检查,给予适时的处理。
  统战工作党组织建立不久即开展统战工作。民国28年(1939),特区委负责人周静轩通过统战关系,担任县自卫大队和抗敌自卫总队第五大队长职务,为党组织武装。32年8月,中共彭泽县工委在乔亭曾村(今浩山乡)召开第一次统战工作会议与会者有国民党当局政府官员、地方士绅、民主人士及青红帮头目等100余人。会上工委书记郑重讲话,阐明国民党与共产党合作有利于抗日和共同对敌的重要性,分析国内外形势,阐述抗日必胜的道理。
  建国初期,统一战线工作,由县人民政府秘书室兼办。1953年2月,县委设立了统一战线工作部后,主办全县的统战工作。其主要工作有:
  组织政治学习建国初期,县人民政府组织党外各界人士政治学习。宣传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号召各界人士积极参加土地改革、清匪反霸、减租减息、三反五反的斗争,为建立人民政权、抗美援朝献计献力。
  1954年,全县各机关党支部设统战委员,开展机关统战工作。4月,召开全县工商业代表大会,宣传贯彻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澄清私营工商业者的各种混乱思想,激发大家“积极经营、争取利用、爱国守法、接受限制、努力学习、欢迎改造”的积极性。
  1957年,县举办政治讲习班,工商界参加学习的有46人。输送7名党外人士和私营工商业者参加省、地政治讲习班学习。
  1958年后,县委统战部组织工商联委员和其他民主人士学习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
  1959年,县开办政治讲习班,工商界、知识界和民主人士分期分批地参加学习。继而又于1960年增设政治学校,安排民主人士学习。共开办4期,学员200余人次。
  1965年2月,改政治学校为社会主义教育学校,对中下层工商、宗教、医务、教育和民主党派等各界人士普遍轮训。至次年4月,共办5期,累计学习时间330天,受训人员149名。
  对各界民主人士,一般采取以政治思想教育为内容、实践和劳动为基础、不脱离工作岗位或企业基地的学习方法。通过学习,武装了思想,团结了同志,凝集了力量,鼓舞了斗志。
  1976年以后,统一战线工作除主要由中共彭泽县委统战部负责外,还设立县委对台工作办公室。每年定期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报告会,就党和政府工作征求意见和批评。开展对台宣传。
  落实各项政策 社会主义改造中,对私营工商业的从业人员均作安排。对城镇工商业者在公私合营时,已经失去劳动能力的从业人员和业主以及女雇工均安排了工作或给予生活照顾。公私合营企业工作人员的职务,原则上未变,对合营前的原负责人,按照各人的才能安排适当的企业领导职务。
  对民主人士,根据各个时期的方针政策,视其政治态度和工作能力,相应地安排了工作,确定了政治待遇。1962年以来,推荐16名民主人士为省政协委员候选人,安排了党外人士担任地(市)政协委员和县人大委员。历年来,安排非党知识分子担任县科(局)、医院、学校领导的计有53人,其中有41人担任副局(科)长以上的干部。
  1961年,县投资扩建、整顿小孤洑绳子加工厂,解决佛教徒生活自养问题。1964年又给49名佛教徒安排了生活出路。1982年秋,批准天红仙真岩、西山大觉庵、双峰集福寺3处为本县佛教活动点。历年来,恢复佛教徒商品粮7人,对17人定为“五保”或定期社会救济对象。
  1978至1984年,平反冤、假、错案中,为民主党派成员、爱国人士、起义投诚人员、原工商界人士计233人落实政策。其中平反错案或改变性质的28人,摘掉右派帽子的80人,复工复职67人,恢复党籍或撤销处分的20人,有104人(含受株连的家属)恢复商品粮。落实起义、投诚人员政策,15人得到安置,落实原下放从业人员政策,原下放的从业人员15人收回,补发工资45682.86元。对“文化大革命”中11户被占用的原工商业者、民主党派及台胞、台属私人房屋有的退回原主,有的折款赔偿,计33747.60元,对被查抄财物的37户退赔7893元。1980年,对参加公私合营的172户计198名小贩,从资产阶级工商业者中区别出来,恢复劳动人民成份。
  1984年机构改革,安排党外人士担任县级干部的2人(其中县人大常务委员会副主任1人,县政协副主席1人)。有12位党外人士(含僧人释演成)被选为县人大、县政协常务委员。
  1985年4月,办理芙蓉农场统战对象补发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扣发的51个月的工资187万元,安排非党知识分子住房面积达3000平方米。
  开展“三胞”工作 1977年以后,加强台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同祖籍亲属、朋友的通讯联系,帮助他们寻找大陆亲人、朋友。对其在县境的亲属给予多方照顾,帮助解决他们的困难,统战部门每年均会同有关部门召开“新春寄语”、“中秋思亲” 等形式的座谈会。
  据1982年统计,本县去台人员有178
  名,侨居外国分布在16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侨56人,在县内的侨胞、侨眷、港澳同胞眷属共100余户。

知识出处

彭泽县志

《彭泽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出版

本书记述全县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除卷首概述、大事记和卷末附录外,全志设23卷,计69章236节,上限一般起于1840年,下限为1985年。

阅读

相关人物

刘明生
相关人物
周静轩
相关人物
王泽春
相关人物
肖韶
相关人物
蒋介石
相关人物
桂家鸿
相关人物
丁灿烈
相关人物
刘文元
相关人物
刘明牛
相关人物
方志敏
相关人物
邵式平
相关人物
杨梓
相关人物
彭小鬼
相关人物
李庚庆
相关人物
曾道初
相关人物
陈开运
相关人物
徐永鉴
相关人物
陈守华
相关人物
田英
相关人物
宣丹菊
相关人物
米济群
相关人物
李丰平
相关人物
沈清之
相关人物
郑重
相关人物
李文桂
相关人物
孔洁光
相关人物
李增春
相关人物
王寒影
相关人物
宁福山
相关人物
赵德福
相关人物
李斌
相关人物
李处坤
相关人物
欧阳甦
相关人物
孙文泮
相关人物
苏新田
相关人物
万瑞世
相关人物
张凤翥
相关人物
宋占山
相关人物
汪汉庆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彭泽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