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环境保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彭泽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30003496
颗粒名称: 第四章 环境保护
分类号: X321
页数: 3
页码: 296-298
摘要: 本文描述了彭泽县城及农村环境污染的情况以及保护措施。县城存在17个污染源,废气和废水排放量大,导致环境污染。农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也破坏了生态平衡,污染水体和土壤。为了保护环境,采取了植树造林、改善下水道、限制噪音等措施。建立了环境保护部门和监测站,推行排污费征收制度,投资治理污染源。农村进行绿化、退耕还湖、推广高效农药、建沼气池等措施,保护生态平衡。
关键词: 环境污染 环境保护 治理污染

内容

第一节 污染
  4.5平方公里的县城,污染源有17个,根据1983年不完全测算,向大气排放的废气年总量达39000万标准立方米,废气中的污染物总重量达5057吨;向水体排放的废水年总量为72万吨,其中工业废水28.8万吨,工业“三废”(即废水、废气、废渣)绝大部分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大气、水体,污染环境。又据1985年初步测算,县城每天排放燃料废气达39万标准立方米,每天生活污水排放量1200吨,工业废水800吨,这些未经处理的污(废)水,排入马湖、长江,导致水质恶化,给渔业、园林、旅游业造成隐患。长江(特别是自来水厂吸水口处)水质已受到微生物、病原菌、有机物的污染。马湖湖水受垃圾和印染、医疗、生活废水的污染,发臭变黑。林业局门前回塘已成臭水垃圾坑。县水泥厂向空中排放的烟尘、粉尘几乎复盖半个县城。目前,年生产水泥3.5万吨,按生产1吨水泥排放80公斤水泥粉尘(全国水泥行业抽样调查结果的平均值)计算,全年有2500多吨水泥粉尘排入大气,污染县城环境。散落物污染大田蔬菜、商店食品,废气直接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水泥厂附近居民粉尘飘扬,不能晒衣,不能开窗。其次,车辆排放的烟尘,废气亦对县城环境发生污染。各厂机器轰呜,马路机车滚动,以及商店、饭馆、旅社招徕顾客的高音喇叭,汇成强烈的噪音。县城居民在山上开基建房,造成水土流失,淤塞下水道的情况亦时有发生。
  在农村,农药、化肥的应用,促使农业增产,但破坏生态平衡,导致环境污染,施用低效、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平均利用率只有30%左右,其残留成份随水流入塘、堰、湖、水库、江河、毒杀鱼虾和其他生物。据在棉船乡夹江的调查,60年代亩产鲜鱼35-40公斤,现在不到5公斤。一些野生动物,特别是有害生物的天敌,如原有的猫头鹰、鹞鹰、黄鼠狼、喜鹊、松鼠、啄木鸟等濒于绝种。燕子、青蛙、蛇类、家猫也越来越少。乡镇企业的发展,芙蓉、泉山、马当、红光、瀼溪等乡亦有工业“三废”污染,且有与日俱增之势。如,芙蓉农场油化厂的污水排入芙蓉乡五联村的江套内,曾使6万尾鱼泛头。
  全县公路连成的网络,虽方便交通,但路面均为沙石土,车辆奔驰,尘土飞扬,已成为公路沿线村镇一大公害。人群来往,车驰如棱,整天灰尘弥漫,污染空气,影响农作物,妨碍身体健康。
  第二节 保护
  50年代开始,每年春季,机关干部、工人、学生均义务参加城区环山植树,各单位门前屋后栽树种花,环城荒山上经过多年的植树造林,如今松杉成林,郁郁葱葱,减轻水土流失,净化城区空气。
  历年来,共整修下水道主干线5条,计3800米,次干道5200米,疏通污水沟80多条。1982年后,新建宿舍、旅馆等建筑物,均同时建化粪池,已建的无化粪池者进行补建。改建或新建地下水道要采用雨、污水分流的排水系统,使雨水能及时排除,污水能集中处理。
  城区范围内播放广播及其它音响设备,音量控制在60分贝以内。机动车辆通过城区鸣高音喇叭作违章处理。在城区放炮炸石已完全制止。
  1983年,县城建局成立环境保护股及环境监测站,对全县城乡环境进行监测、保护。至1985年,全县有环保组织11个(包括企事业单位),环保工作人员近50名,县环保部门每年对下属环保人员进行培训,提高环保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
  1985年8月,县人民政府下达《关于颁发彭泽县征收超标排污费暂行实施办法的通知》,明确规定排污费的收、管、用,征收排污费的工作落到实处。全县年征收排污费17.35万元,还原企事业单位治理污染13.93万元,有污染源的单位自筹资金39.07万元,共投资53万元用于治理污染。县水泥厂投资30多万元,安装一套静电除尘设备,减轻粉尘污染程度。县供销社和农业局所属的轧花厂也投资20多万元,添置设备,回收棉尘。
  同年,县环保部门,会同劳动人事局对工矿企业锅炉使用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模底,检查取消烟除尘及潦雾除尘措施的落实。年末,全县80%蒸气锅炉安有消烟除尘设备。使用烟窗排烟的企业进行了煤烟脱硫治理,废气治理总投资7.54万元。对有污染的单位实行限期治理,逐年下达限期治理项目和任务,定期督促与验收,达到标准数量和浓度的,减免征收排污费,未按期治理的加倍征收排污费。对新建、改建、扩建的工程填写《环境影响报告书》,按“三同时”(治理环境污染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控制,避免新的污染。
  农村年年搞植树造林,绿化荒山、荒坡;严禁无计划地采伐,扩大森林复盖率,增加植被面积,提高大气自净能力。修水库,挖塘泥,疏堰渠,扩大蓄水量,减轻地表径流。在沿江沙丘地带,兴修拦沙坝,种草、栽芭茅,在沿江低洼地带植杨柳树,防止沙、土流失。在湖区退耕还湖几十万亩,为畜牧业提供草场和野生禽类的生息场所。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逐步取代低效、高毒、高残留的有机氯农药。组织农民广积农家肥料,提高土壤地力、肥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每年选择一个地区,帮助农民建沼气池,改变农村能源结构,至1985年,有使用价值的沼气池700多个。严禁捕猎益鸟、珍禽益兽,捕食青蛙,鼓励家家养猫,维护生态平衡。逐年改变公路质量结构,在公路旁培植树木。严禁将有毒有害的产品,转移给没有防治能力的乡镇企业生产,防止工业污染向农村扩散。这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正作用于城乡环境的治理。

知识出处

彭泽县志

《彭泽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出版

本书记述全县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除卷首概述、大事记和卷末附录外,全志设23卷,计69章236节,上限一般起于1840年,下限为1985年。

阅读

相关地名

彭泽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