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改水与输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彭泽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30003491
颗粒名称: 第四节 改水与输电
分类号: TU991
页数: 1
页码: 293
摘要: 本文描述了彭泽县农村饮水和电力供应情况。文章提到,在50年代初进行“三移三改”后,农村饮用水质得到改善。随后进行了新建和修整水井的工作,并在杨梓进行了“卫生村”试点。80年代建起了几座自来水厂,提供符合卫生标准的自来水。关于电力供应,全县建设了小水电站和农村变电站,并铺设了高压电网,为农村提供了电力供应。
关键词: 农村饮水 自来水 农村电力供应

内容

本县历来农村饮用塘、堰、河、港的自流水,极少村庄饮用天然涌泉的井水。
  50年代初,组织群众进行“三移三改”(移厕所,移猪栏,移厨房,改水,改灶,改沟),农村饮用水质开始改善。60年代,在搞“卫生村”试点的同时,兴建新井,修整旧井继续改水。1965年4月,九江地区派人在杨梓搞“卫生村”试点,进行“三移三改”。全县以杨梓为榜样大搞“卫生村”,新建水井150余口,修整旧井100口,改造公共厕所5600个。有180个村庄还建起了沼气池,减少了污水浸流,提高饮用水质。乐观公社的近山村庄,依山就势,用土办法安装了简易自来水。80年代,红光建材厂、芙蓉乡的五联村、棉船乡的光明村、金星村、朝阳村先后建起了自来水厂,水质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至1985年止,全县新建和修整水井1015口,22988人饮用自来水,占全县总人口9.3%。饮用井水103840人,占全县总人数41.6%。
  输电,到1985年,全县有小水电站26处,总装机2120.5千瓦,年发电228万度。农村变电站三座(马当、太平、棉船)。年末,全县高压网路总长350公里,安装配电变压器300台,计20000千伏安。已通电150个村。
  除照明外,工业生产、食品加工、抗旱、排涝、部分生活设施,均使用电力。

知识出处

彭泽县志

《彭泽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出版

本书记述全县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除卷首概述、大事记和卷末附录外,全志设23卷,计69章236节,上限一般起于1840年,下限为1985年。

阅读

相关地名

彭泽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