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水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彭泽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30003484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水电
分类号: F299.24
页数: 2
页码: 286-287
摘要: 本文描述了彭泽县城供水、排水和供电的历史演变和现状。从1964年建立自来水厂开始,详细介绍了自来水生产的工艺和技术改进,包括供水管网、水塔建设等情况,并概述了供水范围和用水量的增长。同时论述了老城区和新城区的排水工程建设情况,以及供电设施的发展历程和供电情况。
关键词: 自来水 供电 管网建设

内容

供水 千百年来,县城居民都是直接饮用江(长江)湖(马湖)井(古井)水。
  1964年春,拨款集资建自来水厂,当年10月竣工投产。生产分抽水、混凝澄清、过滤、消毒、输配水等环节,初设计日产供水最高量600吨,总装机容量27千瓦,供水管网总长1300米,供水面积0.4平方公里,厂房总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生产的水质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供水方式分用户水表计量和街道售水两种。1981年环城管网竣工,总长增至3700米,总装机容量80千瓦,年总销水量达68万吨。1982年改名彭泽县自来水公司。同年,镜子山水塔竣工,容水量700吨。1985年日产能力3000吨,总装机容量162千瓦,供水管网总长为4.6Km(管径100mm以上),年总销水量达100万吨,供水范围135公顷。厂房总建筑面积增至3800平方米,已有职工20人,固定资产84.2万元,年产值40万元,完成利润9.2万元。县城用户单位349个,居民800户。为购置钢引桥和吸水船,将水泵伸离江岸15米,避免水质污染,提高清洁度。随着住宅层次向空间扩伸,县自来水公司从1980年起,还担负多层建筑供排水设施的安装。
  排水 老城区在改造的同时,修整下水道主干线5条,计3800米,次干道5200米,但未形成排水系统,遇大雨,排流不畅,低处严重积水。新城区建设,先建排水工程,采用雨、污分流制,水能及时排除,污水能集中处理。雨、污水管道,顺道路埋设。
  供电 自古以来,县城居民均用植物油或煤油照明。1951年,县人民政府筹资万余元,在县城南岭山下(今武装部),兴建第一座小型火力发电厂,始名彭泽县人民电厂。一台25千瓦发电机,以燃烧木炭的煤汽机为动力,所发电仅供县城机关及邻近部分居民照明。机组容量小,设备陈旧,电压不稳,经常是上挂电灯下点油灯。1956年始,电厂先后与县第一联合厂、机械厂、米厂、水厂合并,设备有增添,机组容量有增加,能普及县城照明,尚不能供县城企业单位生产用电。
  1973年始,瀼溪水电站向县城供电,仍不能满足生产和生活用电的需要。1980年,与南昌电网并网,城内有10KV开关站一座,调配全县用电。从此,县城的用电由九江输供。1985年,县城用电1086.63万度,占全县总用电的55%,其中照明用电159.63万度。城内主要街道均安装了路灯,有专人负责管理,保证彻夜通明。

知识出处

彭泽县志

《彭泽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出版

本书记述全县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除卷首概述、大事记和卷末附录外,全志设23卷,计69章236节,上限一般起于1840年,下限为1985年。

阅读

相关地名

彭泽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