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邮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彭泽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30003447
颗粒名称: 第二节 邮政
分类号: F616
页数: 3
页码: 211-213
摘要: 本文介绍了彭泽县在清雍正年间设立了驿站传递邮件,后来发展成为邮政局。在1949年后,邮电事业蓬勃发展,建立了县邮电局。邮递业务的发展也随着交通线路和邮政业务的变化而变动。邮政和电信在彭泽县有着长期的发展历史。
关键词: 驿站 邮政局 邮电事业

内容

邮递 清雍正年间,本县设立驿站(道),传递邮件。县站,在城南5公里,设县城前土地祠左。有通往湖口、东流的站铺。
  通往湖口的站铺:杨梓马站,位于城北20公里的新兴乡。高塘马铺,位于城南25公里的五柳乡。罡老店,位于六都境新兴乡。瓦店,古为乐城县官道。白杨铺,位于城南5公里。新桥铺,位于城南15公里。太平铺,位于城南20公里。
  通往东流的站铺:新兴铺,位于城北6公里。洪山铺,位于城北10公里。走马铺,位于城北17.5公里。
  清咸丰年间(1851—1861),设有腰站(中转站):
  陆路:棠山(今湖口县境)、老店、马当、香口(今安徽省东至县境)。
  水路:流泗桥(今湖口县境)、小孤山(今安徽省宿松县境)、香口(今安徽省东至县境)。
  清末民初仍沿原有驿道邮传,尔后,根据交通线路的更变和邮政业务发展的需要,邮路亦随之变动。
  民国27至34年(1938—1945),邮路分日伪区、国统区。
  日伪区(日军及汪伪政权占领区)邮路:
  安庆←→望江华阳←→江北(今棉船乡东边河)←→马当←→县城←→芙蓉←→湖口←→流泗←→湖口县县城←→九江。
  国统区(国民政府统治区)有3条邮路:
  鄱阳石门街←→至德铁炉港←→红旗界←→彭泽杨梓桥。
  杨梓桥←→段家店←→庙前街←→太平关。
  杨梓桥←→方家店←→芦峰口←→郭家桥←→瀼溪港←→浩山。
  民国34至38年,全县邮路,以县城为起点,主要干线有3条:
  县城←→马当←→瀼溪<→郭桥。
  县城←→芙蓉←→太平关←→庙前街←→段家店←→鄱阳县石门街。
  家岭←→都昌
  县城←→杨梓〈→波阳萧家岭←→大港←→都昌蔡家岭。
  1950至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本县根据城乡各业俱兴的发展趋势,对全县邮路作了新的调整和规划。县内穿插循环往返的邮路分为4条:
  县城←→芙蓉←→上祠堂←→石涧桥←→段家店(住宿)←→杨梓桥←→上十岭←→黄土岭←→县城。
  县城←→大庙←→马当←→瀼溪←→太泊湖←→南垄←→马当←→县城。
  县城←→马路口←→东升←→浩山(住宿)←→瀼溪←→西垄←→南垄←→马当←→泉山←→县城。
  县城←→芙蓉←→定山←→太平关←→天红←→段家店(住宿)←→乐观←→杨梓桥←→上十岭←→黄岭←→县城。
  1965年,全县17个农村人民公社和公路附近的生产大队都能通邮,通邮面比1952年增长61%。之后,通邮面不断扩大,除山区一些行政村不能通邮外,全县乡以下各基层行政单位都能通邮。1980年,全县步班自行车及委办汽车邮路单程计1062.7公里,平均日行程1311.2公里。1985年,计有送邮自行车31部,接送邮件三轮自行车5辆,摩托车3辆,邮政汽车及吉普车各1辆,委办汽车邮路273公里,机动船邮路15公里,步班及自行车邮路近1千公里。
  建国前,进出口邮件,均由邮递员步班接送和投递,业务量较少。建国初期,进出邮件由1人专程往返湖口县城接送。农村邮件投递全靠肩挑背驮,每4天步班接送1次。
  1958年始,改步班为自行车投递。当年函件进出口量为330615件,比1949至1957年函件总量103878件,增长2.18倍。函件业务收入达28454元,占当年邮政业务总收入的61.8%;包件进出口14858件,业务收入3101元。
  1963年,乡村邮政投递,至公社为双日班,至公社以下行政单位为三日班,记录邮件投递到户,普通邮件投递到生产大队。第三个五年计划时期(1963—1967)邮政业务总收入134693元,比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7)增长74.37%,函件业务总量达2133338件,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110倍;包件业务量27164件,年平均5432.8件,比1956年增长58.89%。
  1970年,业务总量287140件,业务总收入274301元。函件业务总量为1972690件。包件业务总量为33807件。
  1974年,邮政、电信二局合并后,邮电事业发展较快,至1980年邮电业务总量达1559759件,年均22.28万件;业务收入达150.99万元,年均21.57万元;函件业务总量为348490件,年均49.78万件;包件业务总量为69219件,年均9888件。
  城乡普遍设有邮票代售处和信筒。至1985年,有邮票代售处58处,其中在农村的55处;信筒、信箱59处,其中在农村的51处。邮政事业发展,农村邮政投递水平逐渐提高。当年每天通邮一次的行政村有137个,村民小组256个。乡政府及驻地的乡直各单位能看到隔日省报。
  报刊发行 建国前,县内发行的报纸有《中央日报》、《民国日报》(国民党江西省党部机关报)等5种,每种仅发行30余份。阅读对象大都是县党部、县政府官员。建国后,报刊发行量日增,至1957年,农村有报刊发行处16处,报纸期发份数为1920份,累计份数为371215份,比1951年增长近3倍;杂志期发3187份,累计份数为54201份,比1951年增长9.8倍。
  1979年后,报刊发行量大增。当年全县报纸累计发行2910301份,杂志121752份。
  1983年后,机构改革,农村推行生产责任制,公费订阅报刊的数量明显减少,报刊发行的重点转移到自费订户上门征订,做好传递工作。在县城和集镇设报刊发行门市部,零售书摊,扩大报刊零售数量。当年,订销报纸累计2805598份,订销杂志累计305355份,订销报刊延误差错率为0.72%,报刊流转额为171257元。
  机要通讯 解放前,遇有限期急件,由专人星夜兼程,飞马疾驰递送。抗日和解放战争时期,党的机要文件,由机要交通员秘密押运、投递,严格履行收发及递运手续。
  解放初期,机要文件仍由机要交通员负责传递。1957年4月,机要通讯工作,移交县邮电局,收寄人事档案,党政秘件。县邮电局内设有专门办理机要通讯机构。投递单位规定为县团级以上党、政、军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由政治可靠,责任心强的同志担任机要通讯员。县党、政、军机关亦设有专门的机要员,按严格交接制度,进行交接传递。1958年,收寄机要件570件,1965年1097件,1970年1198件。之后,开设机要电报、传真电报业务,邮电部门伟递的机要件相应减少。1975年582件,1980年502件,1985年389件。
  汇兑建国前,邮局汇兑情况不详。1949年开办汇兑业务,当年进出口汇票559张。1950至1957年进出口汇票36756张,年均4594张。1963至1967年进出口汇票34669张。1974至1980年办理进出口汇票161966张,年均23138张,比1965年增长2.1倍。1985年出口汇票33384张,进口汇票12627张,进出口汇票共46011张,比1965年增长4.5倍,比1978年增长0.96倍。

知识出处

彭泽县志

《彭泽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出版

本书记述全县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除卷首概述、大事记和卷末附录外,全志设23卷,计69章236节,上限一般起于1840年,下限为1985年。

阅读

相关地名

彭泽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