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产值与劳动生产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彭泽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30003438
颗粒名称: 第三节 产值与劳动生产率
分类号: F406.2
页数: 3
页码: 196-198
摘要: 本文介绍了彭泽县工业总产值在不同阶段都有明显的增长,劳动生产率也不断提高。1956年至1985年间,工业总产值经历了8.7倍至11倍的增长,达到8806.3万元,劳动生产率从1954年的591.46元增加到1985年的8165元,取得了显著进步。
关键词: 工业总产值 劳动生产率 彭泽县

内容

产值 1949年,手工业总产值31.1万元,私营厂矿工业总产值43.14万元。1956年,国营企业扩大订货和收购产品,扶助私营工业,实行公私合营,全县工业总产值729.61万元,比1949年增长8.7倍,其中
  国营工业产值122.09万元,占工业总产值的16.73%,集体工业产值601.26万元,占82.41%,公私合营工业总产值6.26万元,占0.86%。1958至1960年,先是“大炼钢铁”消耗大,成本高,后又刮“共产风”、“浮夸风”,表面数字增长,实际产值减少,工业专损严重乎1961至1963年,调整工业布局,单位撤并收缩,产值下降。1962年全县工业总产值721.56万元,比1960年减少634.7万元。
  1965年,经济情况好转,工业产值开始回升,全县工业总产值1149.7万元,其中国营工业产值1035.74万元,占工业总产值的90.09%;集体工业产值113.96万元,占9.91%。
  “文化大革命”初期,工厂停产“闹革命”,1967年,全县工业总产值1043.41万元,比1966年下降37.1%。1972年,全县工业总产值2019.02万元,首次突破2000万元。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工业生产得以迅速发展。1978年全县工业总产值2774.28万元,比1975年增长41.7%。其中国营工业产值2132.68万元,比1975年增长44.6%。
  1981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为3844.77万元。1982年全县工业总产值首次跨过4000万元大关,达4250.04万元。1984年增至5925.34万元。
  1985年,乡镇集体工业异军突起,县属集体工业急起直追,工业产值上升,全县工业总产值实际完成8806.3万元,比1956年增长11倍,比1965年增加6.7倍,比1978年增加2.2倍,比上年增长48.6%;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产值2932.3万元,占总产值的33.3%,县属集体企业产值3650.8万元,占41.45%,乡镇集体工业(含村及村以下工业)产值2223.2万元,占25.25%。
  劳动生产率 建国初期,手工业生产为主,劳动生产率年人均不足300元。1954年人均产值591.46元。60年代,机械生产程度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相对提高,1962年人均1995.39元,1969年人均3090元以上。70年代基本实现机械化或半机械化,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1972年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7441元。1980年全县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7370元(1970年不变价),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人均8684元,县办集体企业人均4080元。在全员劳动生产率中,重工行业低,为2177元;轻工行业高,为13778元。1985年全县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8165元,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人均8332元,县办集体企业人均17605元,乡办工业企业人均为3579元。重工业仍低,为4067元,比1980年增长0.87倍,轻工行业为24906元,比1980年增长0.81倍。

知识出处

彭泽县志

《彭泽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出版

本书记述全县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除卷首概述、大事记和卷末附录外,全志设23卷,计69章236节,上限一般起于1840年,下限为1985年。

阅读

相关地名

彭泽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