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生产经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彭泽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30003435
颗粒名称: 第三章 生产经营
分类号: F406.2
页数: 6
页码: 193-198
摘要: 本文介绍了彭泽县工业设施逐步改善,自建工场发展为建筑面积较大的厂房和仓库,动力设备和机械化程度也不断增加。产量和质量得到提升,工业产值不断增长,劳动生产率也逐步提高。
关键词: 彭泽县工业 设施设备 产量质量

内容

第一节 设施与设备
  厂房建国前,县内工业生产设施简陋,只有自建简易工场,和以住宅或租赁民房作工场。
  1956年末,厂房建筑面积950平方米,仓库建筑面积5394平方米。1961年,基本建设投资减少,厂房、仓库年末完成590平方米,1965年仓库建筑面积完成1236平方米。70年代,工业生产基本建设投资比重增大,1972年,仅机械、工业两局的基本建设就完成投资17.34万元,占总投资额的21.32%。1978年以后,厂房建筑面积成倍增长,质量越来越高。全县除少数个体或联户手工业者以民房为工场外,国营、集体工厂都建有生产厂房、材料仓库、成品仓库、职工宿舍、职工食堂、办公用房。经济效益好的工厂还建有幼儿园、浴室及文娱活动场所。
  1980年竣工厂房面积2528平方米,仓库1866平方米。次年,厂房竣工面积3960平方米,总造价34.27万元。仓库竣工面积2941平方米,总造价23.23万元。1984年,厂房竣工面积3028平方米,总造价32.78万元,仓库竣工面积1804平方米,总造价20.72万元。至1985年,城区范围内的工业生产用房总建筑面积76105.07平方米。
  动力设备 1949年以前,县内工业生产主要靠手工。1957年县办工厂有发电机5台69千瓦,内燃机7台244千瓦,及煤气机7台244千瓦。60年代,普通机床开始用于工业生产,工业企业机器设备逐步增添。1965年全民所有制企业有原动机35台1506千瓦,发电机14台548千瓦,电动机50台236千瓦,汽油机31台73千瓦,柴油机29台1394马力,煤汽机3台39千瓦,动力机械设备总能力比1957年增长6.5倍。手工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也有提高,60年代初,车床3台、刨床1台、发电机4台110千瓦、电动机5台22千瓦、手摇钻11台、锯板机4台、缝纫机70台、烘炉51台、柴油机3台89马力、煤气机5台2000千瓦。
  70年代,各工矿企业单位,生产设备比较齐全,机械化程度提高。1975年,全县工业企业有各类金属切削机床167台、台钻38台、砂轮机及抛光机25台、简易机床16台、锻压设备23台。其它工业设备也有所改进。1978年以后,不断更新机械设备。1981年全县原动机能力为12306千瓦,比1961年增长14.2倍,其中水轮机组1590千瓦,柴油机组10716千瓦。原动机中发电用6794千瓦。动力机械总能力15970千瓦,比1961年增长32倍,比1957年增长104倍。
  1985年,二轻局工业企业有金属切削机床15台(其中电脉冲压机床和万能铣床机各1台),冲压机床20台,空气锤4台,锯切断机床5台,轮窑2座,制砖机组2套,推土机4台315马力,电焊机4台,编织机130台,缝纫机124部,其它机械设备25台。年末,县属集体所有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已安装设备价值计278.2万元,分别比70年代、60年代、50年代增长0.94倍、12.31倍和29.57倍。全民所有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已安装设备价值108.31万元,分别比70年代、60年代、50年代增长1.8倍、24.67倍、和601倍。
  第二节 产量与质量
  主要产品产量 建国初期,工业产品每年仅有铁制工具3.68万件,竹木制农具1.51万件,铁锅2千口,菜刀2千把,加工皮棉115吨,袜子2.4万双,加工大米200吨、饮料酒10吨,食用植物油120吨,生产石灰95吨,土砖35万块,土瓦110万片。60年代,品种增多,产量增加。80年代,都有较大发展,工业品种和产量大幅度增加。1985年,全县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电动工具201台,水泥3.52万吨,釉面砖17.33万平方米,型砂52万吨,机瓦17961万块,饮用酒698吨,加工大米8041吨,饲料8868吨,石煤5100吨,原煤8千吨,加工皮棉13327吨,短绒1569吨,食用植物油4756吨,中小农具11.02万件,锤子27万把,袜子142万双。详见主要工业产品部份年度产量统计表:
  优质产品 建国初期,简陋的手工业作坊,产品产量低,质量差。之后,在党和政府的“以工业为主导”的方针指引下,地方工业迅速发展,产品质量不断提高。“文化大革命”期间,工业产品粗制滥造只求数量,不顾质量,库存积压损失严重。1978年后,企业加强管理,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机构和制度,开展检査评比和验收,产品质量提高,并不断涌现优质产品。
  1980年11月,县五金工具厂生产的“钻石牌”奶子锤荣获江西省优质产品称号,1981年9月经全国同类产品检验评比名列第一,荣获轻工部优质产品称号,1983年12月,荣获对外经贸部颁发的出口产品“荣誉证书”。1985年11月,经全国工具五金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测试,确认各项质量指标
  符合国家标准,再度荣获江西省优质产品和轻工部优质产品称号。
  1981年,县服装厂生产的涤纶女西装裤,获九江地区优质产品奖。
  1982年,棉船乡新洲造纸厂生产的“云龙”牌高级卫生纸,在全国三类物资产品展览会上评为二等优质奖。
  1983年,马当乡砖瓦厂生产的“马当牌”红机砖,在全省乡镇企业砖瓦质量检査评比中获第一名。1985年获江西省优质产品称号。
  1984年,县五金工具厂生产的套装锤(电工、木工、F型钳工三种锤子配套),获江西省优质产品称号。县水泥厂生产的“双峰”牌325#矿渣硅酸盐水泥,获江西省优质产品称号。1985年,县建筑材料广生产的152型白色釉面砖获江西省优质产品称号。详见下表:
  第三节 产值与劳动生产率
  产值 1949年,手工业总产值31.1万元,私营厂矿工业总产值43.14万元。1956年,国营企业扩大订货和收购产品,扶助私营工业,实行公私合营,全县工业总产值729.61万元,比1949年增长8.7倍,其中
  国营工业产值122.09万元,占工业总产值的16.73%,集体工业产值601.26万元,占82.41%,公私合营工业总产值6.26万元,占0.86%。1958至1960年,先是“大炼钢铁”消耗大,成本高,后又刮“共产风”、“浮夸风”,表面数字增长,实际产值减少,工业专损严重乎1961至1963年,调整工业布局,单位撤并收缩,产值下降。1962年全县工业总产值721.56万元,比1960年减少634.7万元。
  1965年,经济情况好转,工业产值开始回升,全县工业总产值1149.7万元,其中国营工业产值1035.74万元,占工业总产值的90.09%;集体工业产值113.96万元,占9.91%。
  “文化大革命”初期,工厂停产“闹革命”,1967年,全县工业总产值1043.41万元,比1966年下降37.1%。1972年,全县工业总产值2019.02万元,首次突破2000万元。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工业生产得以迅速发展。1978年全县工业总产值2774.28万元,比1975年增长41.7%。其中国营工业产值2132.68万元,比1975年增长44.6%。
  1981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为3844.77万元。1982年全县工业总产值首次跨过4000万元大关,达4250.04万元。1984年增至5925.34万元。
  1985年,乡镇集体工业异军突起,县属集体工业急起直追,工业产值上升,全县工业总产值实际完成8806.3万元,比1956年增长11倍,比1965年增加6.7倍,比1978年增加2.2倍,比上年增长48.6%;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产值2932.3万元,占总产值的33.3%,县属集体企业产值3650.8万元,占41.45%,乡镇集体工业(含村及村以下工业)产值2223.2万元,占25.25%。
  劳动生产率 建国初期,手工业生产为主,劳动生产率年人均不足300元。1954年人均产值591.46元。60年代,机械生产程度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相对提高,1962年人均1995.39元,1969年人均3090元以上。70年代基本实现机械化或半机械化,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1972年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7441元。1980年全县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7370元(1970年不变价),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人均8684元,县办集体企业人均4080元。在全员劳动生产率中,重工行业低,为2177元;轻工行业高,为13778元。1985年全县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8165元,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人均8332元,县办集体企业人均17605元,乡办工业企业人均为3579元。重工业仍低,为4067元,比1980年增长0.87倍,轻工行业为24906元,比1980年增长0.81倍。

知识出处

彭泽县志

《彭泽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出版

本书记述全县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除卷首概述、大事记和卷末附录外,全志设23卷,计69章236节,上限一般起于1840年,下限为1985年。

阅读

相关地名

彭泽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