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图书馆
九江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九江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三节 建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彭泽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30003433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建材
分类号:
F426.91
页数:
4
页码:
187-190
摘要:
本文介绍了建筑材料资源丰富,砖瓦和石灰业生产历史悠久。砖瓦业在建国前需求量较小,但1951年后逐渐发展,特别是在70年代得以兴旺。县内砖瓦厂数量逐步增加,机砖、机瓦产量大幅提高。石灰业也有所发展,生产量大幅增长。县内建筑材料厂和砖瓦厂成为产值较高的重要企业,产品畅销多个省市。
关键词:
建筑材料资源
砖瓦业
石灰业
内容
县境内建筑材料资源极为丰富,砖瓦和石灰业生产历史悠久。建国前,民间窑工自建土窑,用木制瓦模子,手工制坯,煅烧而成,生产青砖土瓦。供兴建祠堂、庙宇、公房及豪富之家建房使用。贫苦百姓大都用自制的土砖、茅草盖房,因需求量小,砖瓦业生产不太景气。1949年,全年仅生产青砖35万块,土瓦110万片。石灰业历来是通晓煅烧技术的农民就地生产,就地销售。1949年,全县有小石灰窑6座,分布在泉山、马当、瀼溪、东升等地,年产石灰300多吨。
1951年后,建材工业逐步发展。1956年生产砖282万块,瓦330万片,石灰1734吨,建材工业总产值5.08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0.7%。60年代发展仍然缓慢,70年代,建设事业迅猛发展,建材业得以兴旺。1971年产值首次突破百万元大关。1973年产值猛增到206.19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13.5%。
1981年,全县建材工业13个,其中全民所有制的3个,县属集体所有制的2个,社办企业8个。建材工业总产值557.3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14.38%,比1978年增长67.16%,比1965年增长72倍。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252.88万元,占当年建材工业总产值的45.36%。集体企业(含农村社办)304.42万元,占54.64%,生产机砖4963.57万块,机瓦172.43万片,型砂37.63万吨,石灰1823吨,块石7万吨、水泥16702吨,普通水泥涵管1051平方米,农房水泥预制板460.7立方米。与1951年相比,砖增长64倍,石灰增长12倍。
1985年,建材工业有26个,其中国营5个,集体21个(含乡办18个)。全县建材工业总产值1098.7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12.48%。其中国营549.8万元,集体548.9万元。砖产量提高到17961万块,瓦产量由120.92万片提高到1760万片,石灰产量由1564吨提高到3175吨,水泥产量提高到35200吨,型砂产量提高到52万吨,块石产量提高到16.5万吨。1973年开始生产水泥预制件,当年生产空心水泥预制板7.76立方米。1980年生产普通涵管4088平方米,空心水泥预制板534立方米。1984年生产水泥预制构件35400件,比上年增长26%。
建材工业主要分布在自红光至马当、棉船的建材生产基地上,这一带有大量的石灰石和型砂,水陆交通方便。主要企业有县水泥厂、县建筑材料厂、县砖瓦厂、马当砖瓦厂。 县水泥厂属县办国营企业,隶属县经济委员会。位于县城北郊。创建于1968年11月,1970年1月正式投产,当年生产水泥1605吨,产值26.22万元,固定资产16.23万元,主要机械设备有直径1.2×5型立窑1座,直径1.2×1.2米生熟料磨机2台。1972年该厂有职工230人,年产水泥5100吨,产值46.83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为2045元,定额流动资金27.32万元,设备有车床2台、钻床1台、台钻2台、液压机1台,固定资产原值30.08万元。是年,产量虽翻了2倍,仍亏损7.09万元。1975年后,技术改造,设备更新,生产稳步上升。当年生产水泥10334吨,涵管1901只,年创产值60.41万元,固定资产原值72.81万元,企业流动资金增至40.08万元,首创利润8000元。
1980年,职工增至297人,年产水泥13125吨,年产值80.79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3271元,年末固定资产原值166.35万元,比1975年增长1.3倍,产品销售税金8.09万元,盈利4.08万元,百元产值税利率15.06%。
1985年,有职工346人,其中工人258人,徒工9人,工程技术人员2人,管理人员59人,服务及其他人员18人。已安装设备价值244.7万元。自建厂至1985年底固定资产投资计473万元,其中1981至1985年投资305.6万元(含工业生产投资284.6万元)。年末固定资产原值469.5万元,其中房屋建筑物为159.5万元,机器设备222.6万元,非生产用固定资产57.3万元,年生产水泥4.4万吨,比1979年增长2.4倍,出厂水泥合格率100%。立窑小时产量4.54吨/小时,立窑企业工人水泥实物劳动生产率人均108.64吨,年产值348.8万元,净产值139.1万元,分别比1980年增长2倍和3.2倍。自建厂至1985年,实现利润税金165.4万元。上交利税165.4万元,1985年利税总额为61.6万元,比1980年增长4倍。单位成本1980年立窑水泥75.57元/吨,1984年56.36元/吨,1985年60.78元/吨。产品除供本县需要外,还销往上海、江苏、安徽等地。目前,正扩建一条8.8万吨水泥生产线。
县建筑材料厂 创办于1959年,厂址设县境红光,北濒长江,东连定山上祠堂。隶属县经济委员会。建厂初期,以生产型砂为主,厂名彭泽县型砂厂。1969年9月改名为彭泽县红光型砂厂。之后,产品增多,1981年更名为彭泽县建筑材料厂。1959年,建厂初期,设备简陋,仅有一台10马力柴油机、100部板车,流动资金仅2.55万元,运砂靠肩挑。当年销售型砂4.38万吨,实现利润11.1万元。1962年运砂使用板车。1970年兴建红光码头,有趸船一艘。次年,开始采用短途皮带机送砂上船。1971年该厂利用12型柴油机改装三轮车,因砂路行驶困难,不能使用,损失5万余元。1978年,试制矿车运输,因铁轨和车轮质量差而失败,耗资11万元。1980年着手试制皮带运输机。1981年,贷款30万元,购制机头、机尾,自制大小滚筒,添制35千瓦电动机5台,于8月试制成功,投入生产,可直接运输型砂上船,日产量400吨,相当于建厂初期100个劳力全天的总和,每吨降低成本0.47元。实现运输机械化。年底,型砂产量24.16万吨,比1970年翻了2番,比建厂初期翻了5番。1967年始建水洗砂池1座,至1985年已建水洗砂池3座,实现型砂筛选化,质量合格率达100%。自建厂至1985年累计出港型砂385.88万吨,上缴税金利润共613.6万元,创产值累计达2018.05万元。
该厂砖瓦生产始于1974年,7月建成隧道窑一座,当年投产,隧道窑全长95米,宽1.8米,高1.42米,可容窑车50部。从原材料到成品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现有职工82名,内设机砖、机瓦、成品、后勤4个班组,最高年产机砖900万块,机瓦50万片。机砖合格率达98%,机瓦合格率达85%。1975至1985年机砖产量7808.9万块,机瓦产量438.3万片。
釉面砖分厂,1981年4月生产出首批产品。素烧合格率93.3%,釉烧合格率84.7%,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达到规定的工艺要求。填补九江地区的一项空白。5月经县批准,动工扩建。12月初,建成投产,年产釉面砖10万平方米。建有厂房2655平方米,配有球磨机3台、交流电动机33台、空气压缩机4台、挤泥机1台、双缸泵1台、压坯机5台、喷釉机1台、顶车机1台、成份分析仪1套,兴建院墙、铺路及其他开支,总投资50万元。1985年2月再次扩建,10月竣工投产,年产釉面砖20万平方米,共投资115万元,当年收益13.3万元。建厂厂6年来,累计生产釉面砖676073平方米,创产值743.7万元,上缴税金利润116.6万元。其产品有152型白色、彩色釉面砖,200×100型外墙砖、108型各色釉面砖及大型彩色壁画等。产品销广东、深圳、上海、南京等12省、市。
县建筑材料厂经多年建设,占地面积282728平方米,建筑面积46315平方米。现有职工821人,其中固定职工368人,建厂至1985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514.6万元,其中1981至1985年263.5万元(含工业生产投资235.4万元)。1985年末,固定资产原值470.5万元,其中机器设备222.4万元,房屋建筑155.6万元,非生产用固定资产79.9万元。年生产硅砂33万吨,机砖932万块,机瓦76万片,釉面砖17万平方米。年产值328.8万元,净产值185.4万元,分别比1980年增长1.7倍和2倍。实现利润税金累计达692.4万元,已上交384.7万元。1985年利润税金总额101.4万元,比1980年增长3.5倍。在县办国营企业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县砖瓦厂 属县二轻工业企业。前身是国营大众砖瓦厂,1970年三线建设需要,由6301厂(今名朝阳机械厂)帮助扩建,改名战备砖瓦厂。新建24门轮窑1座,新建砖机2台,螺旋瓦机1台,职工增至104人,年产机砖1800万块。1972年改名彭泽县砖瓦厂,年末有职工188人,年创产值31.81万元,创利润0.52万元,固定资产原值76.21万元。至1980年全厂有职工371人,其中固定职工207人,辅助工164人,年产机砖2024万块,机瓦25万片,年创产值62.39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1625元。年末固定资产原值124.22万元,产品销售税金9.79万元,全年盈利2.07万元,百元产值税利率19.01%。
自建厂至1985年,固定资产投资176.9万元,其中1981至1985年投资52.7万元(含工业生产投资48.2万元)。1985年末已安装设备价值合计76.1万元。企业占地面积24万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16341平方米,其中职工住宅5845平方米。年末有职工229人,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2917元,比1981年的1734元增长68.2%。年产红机砖1752万块,机瓦29万片,石灰696吨,产值105.8万元,净产值40.8万元,利润税金总额8.9万元,固定资产原值173.2万元,其中生产用固定资产124.8万元。目前,砖瓦厂土源枯竭,生产受影响。
马当砖瓦厂 属乡办集体企业,隶属马当乡人民政府。1963年创办于马当镇。1972年有职工32人,年产值4.54万元,创利润1.02万元,固定资产原值6.8万元。1975年职工增至61人,年产值5.6万元。此后,该厂规模不断扩大,设备不断更新,企业管理更趋正规化、科学化。建厂至1985年,固定资产原值为76.4万元,已安装设备价值量计34.5万元。生产设备有B360型制砖机3台,自动制瓦机2台,2250KW电动机10台,500马力柴油机8台,“丰收27型”拖拉机1台,水泥浇灌的码头2座;全厂占地面积5平方公里,厂房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年生产机砖2960万块,机瓦75万片,年产值149.6万元,净产值103.3万元,完成利润税金总额36.6万元,在全县乡镇企业中名列榜首。该厂生产的红机砖,单位面积承受压力达200公斤,机砖样品送西安砖瓦研究所检验,抗折抗压标号均达到部颁标准200号,外观质量棱角完整,火色均匀。从1983年起“马当牌”红机砖连续4年在全省砖瓦质量评比中获第一名。1984年,被农牧渔业部评为优胜企业。产品远销上海、南京、湖北、安徽等省市。
知识出处
《彭泽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出版
本书记述全县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除卷首概述、大事记和卷末附录外,全志设23卷,计69章236节,上限一般起于1840年,下限为1985年。
阅读
相关机构
马当砖瓦厂
相关机构
彭泽县建筑材料厂
相关机构
彭泽县红光型砂厂
相关机构
彭泽县砖瓦厂
相关机构
朝阳机械厂
相关机构
战备砖瓦厂
相关机构
彭泽县水泥厂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彭泽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