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轧花 纺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彭泽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30003432
颗粒名称: 第二节 轧花 纺织
分类号: F426.81
页数: 3
页码: 185-187
摘要: 本文介绍了彭泽县的轧花纺织工业得到了发展,轧花工业发展早、基础好,在全县工业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此期间,轧花厂数量逐渐增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较大。此外,纺织工业也得到了发展,生产棉袜、床单等纺织产品。
关键词: 彭泽县 轧花工业 纺织工业

内容

境内丰厚的棉花原料为轧花、纺织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轧花工业发展早,基础好,历年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大,举足轻重。
  解放前,县城设有一家私营轧花厂——永泰轧花厂。固定资产约1200元,生产工人20名,年产皮棉123吨,总产值24.6万元。农村一般富裕农户则自备轧车(人力踏动轧花机),自产自轧。
  1950年,省农业厅在县城创办彭泽轧花厂,固定资产5万元,有职工80人,年产皮棉60吨,产值18万元。有办公楼1栋,车间2栋,大小仓库4栋,木炭动力机2部,轧花车16部及其它生产器具。1951年7月移交县,更名为县人民政府城关轧花厂。同年春,在江北区(今棉船乡)创办良洲轧花厂。县供销合作社也于同年秋,在马当镇创办马当轧花厂。1952年初,将城关、良洲两厂经营权下放给县供销社,这3个轧花厂承担了全县棉花加工任务,年末共加工皮棉1374吨。纺织工业(含轧花工业,下同)创产值304.43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72.68%。
  1954年,县供销社下辖的城关、粮洲、马当3个轧花厂共有皮辊轧花机109台,动力设备有144匹马力引擎6部,双箱打包机1部,单箱打包机4部,铁质清籽机2部,木质清籽机3部。1956年加工皮棉2175吨,纺织工业创产值464.14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63.61%。1958年棉花加工业增加短绒生产,年末生产短绒195吨。同年,县供销社在瀼溪创办瀼溪轧花厂。
  1963年,在棉船乡东边河创办东边河轧花厂。次年,又在定山乡上祠堂和芙蓉乡芙蓉墩创办了2个轧花厂。1965年县农牧局种籽公司在棉船江心创办江心良种轧花厂,基建投资10万元,占地面积1250平方米,安装轧花机20部。年末,轧花工业加工皮棉4435吨,比1956年增长1倍,短绒189.2吨,纺织工业年产值高达928.15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80.73%。
  1971年,县农牧局种籽公司在乐观畈创办乐观良种轧花厂。至1978年县供销社辖轧花厂7个,农牧局辖良种轧花厂2个。年末加工短绒634.69吨,分别比1958年、1971年增长2.3倍和1.25倍,创产值1366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49.24%。产值分别比1956年、1965年增长2倍和0.5倍。
  1981年,县农牧局种籽公司在郭家桥创办东升良种轧花厂,至此良种轧花厂有3个,年创产值226.32万元;县供销系统7个轧花厂,年创产值1140.53万元。这10个轧花厂年末加工皮棉6703吨,短绒987吨,年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42.31%。轧花行业共有职工1441人,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19189.5元,最高的是马当轧花厂,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29069元。年末固定资产原值251.16万元,产品销售税金3.38万元,全年盈利计15.46万元。
  到1985年底,轧花工业历年投资计416.7万元,其中1981年至1985年投资155.2万元。县供销社所属的7个轧花厂,年末企业占地面积69376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42848平方米,动力机械总能力2261千瓦。轧花行业有职工2425人,其中固定职工371人,在职工合计中有工人2176人,徒工31人,服务及其他人员84人,管理人员134人。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28976.4元,最高的是东边河轧花厂,人均39109元。年末加工皮棉13327吨,比1981年增长1倍,短绒1569吨。创年产值5057.2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57.43%,利润税金总额61.5万元,固定资产原值383.4万元。
  纺织工业在民间兴起历史悠久。解放前和解放后初期,小车纺纱遍及城乡,成为农妇的主要副业,农闲和夜晚,家家摇车纺纱,劳作一天仅能纺纱絮2斤左右。合伙并机织布或以纱换布。土布织造业则有专门工匠。1950年,全县有织布匠158人,人手一机,用木制脚踏或手拉织布机,为农家来料加工,一人一天仅能织布20余市尺。土布生产一般以家庭为单位,自产自用。70年代后期,纺织工业飞速发展,土布织造业被逐渐淘汰。
  历史上纺织工业发展缓慢,且门类单一,规模小,1949年全县仅有袜店8户,袜机10台,从业人员14人,从事棉纱织袜业。年产棉纱袜2.4万双。1956年县城14名织袜女工,组建彭泽针织生产合作社。1958年,针织、服装两社合并,成立县针织被服厂,棉袜年产量增至50多万双。1968年,正式成立县针织厂,厂址设县城老街,主要产品是棉袜,时有袜机18台,职工48人,年产棉袜86300双。1971年扩建,使用电动圆盘花袜机,新增锦纶丝夹底袜和棉纱手套两个新产品。职工增至102人,年产棉袜28.34万双,锦纶夹底袜11.92万双,袜子总产量比1968年增长3.7倍。年产白纱手套10.03万双。1973年又新增卡丝袜,年产1.01万双,袜子总产量75.67万双,比1971年增长87.9%。
  1976年,县针织厂固定资产原值37.1万元,年末流动资金40.1万元,织袜机增至124台,其中电动袜机发展到58台,职工发展到258人(含固定职工250人),当年新增尼龙袜品种,年产3800双,年末生产各种袜计95.44万双,年总产值112万元,占县属二轻企业总产值的48.02%。当年实现利润4.2万元,税金6.4万元。
  1980年,省地县三级财政贷款1116.61万元,在县城东郊闵家桥新建厂房,次年底竣工,企业占地面积34105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8935平方米,其中职工住宅3613平方米。1981年,该厂划归工业局。固定资产原值54.23万元,流动资金89.10万元。年产袜150.03万双,比1976年增长57.2%。年产值224.36万元,产品销售收入121.14万元,完成税金9.77万元,利润3.58万元。年末有职工370人,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6302元。
  1984年,该厂隶属县经济委员会。1985年,袜子一等品率60.7%,比上年提高6.3%;内衣一等品率73.71%,比上年提高64.9%。年末拥有3条自动生产线和较先进的自动控制定型机械及各式袜机等设备,安装设备价值分别为:60年代21.4万元,70年代32.9万元,已安装设备价值合计54.3万元,机械动力总能力244千瓦。自建厂至1985年底,固定资产额为173.9万元,其中1981至1985年投资119.7万元,占历年投资总额的68.83%。
  1985年,有职工316人,其中女性213人,在全部职工中有工人243人,学徒6人,工程技术人员3人,管理人员33人,服务及其他人员31人。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8723元,年产合纤长丝袜142万双,比1980年增长1.12倍。针织服装9万件,比上年增长2倍。年产值267.8万元,净产值61.1万元,完成利润税金总额22.9万元。
  乡办集体企业——太平关乡棉麻纺织厂1980年创办于太平关附近。该厂主要产棉包布,同时也生产床单等棉纺日用品。建厂至1985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0万元,已安装设备价值17.5万元。1985年末全厂有职工78人,年产棉包布40万米,年创产值28.2万元,净产值9.1万元,产品销售利润计0.6万元,全年盈利0.7万元,利润税金总额1万元。

知识出处

彭泽县志

《彭泽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出版

本书记述全县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除卷首概述、大事记和卷末附录外,全志设23卷,计69章236节,上限一般起于1840年,下限为1985年。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彭泽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