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电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彭泽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30003431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电力
分类号: F426.61
页数: 3
页码: 183-185
摘要: 本文介绍了彭泽县的电力工业始于1951年创办的电厂,起初只能满足县党政机关和部分居民的照明用电需求。随后发展了水电和火电,满足了工农业用电需求。到1985年,全县电力工业发展迅速,电力设施不断完善,供电总量不断增加。
关键词: 彭泽县 电力工业 发电量

内容

1951年,在县城南岭脚下卜(今人武部住址)创办电厂,为本县电力工业之始。从上海购进一台25千瓦的发电机,由燃木炭的煤汽机带动,仅4名职工。设备陈旧,电压不稳,只能供县党政机关及部分居民照明用。年发电量0.5万度。1956年与县第一联合厂合并,当年发电量为3.4万度。1970年,发电量53.2万度,仍不能满足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1970年兴建澆溪水电站,至1973年底竣工投产,安装了2台320千瓦、1台450千瓦的发电机,总装机容量1090千瓦,力发电146.39万度。加上火力发电118.62万度,基本缓解了县城用电的紧张状况。在这前后,各公社(场)也先后办起了小型火力发电厂,水利条件好的地方还兴建了小型水电站,至1978年底,全县发电量484.04
  万度,其中水电152.82万度,火电331.22万度,在总计中,农村社队电产量170.84万度,占全县电总产量的35.29%。中、小型水库等水利工程的兴修,小水电站得以不断兴建,至1985年,全县共有水电站26处,机组29台,总装机容量2120.5千瓦,年发电228万度,比1978年增长49.2%。
  1980年后,需电量逐渐增大,依靠县内的水、火发电电力已不能适应工农业生产的需要,经申请,南昌电网于6月开始与本县电网并网送电。各神输、变电设备也相应地增加。至1985年,全县共架设10千伏线路386公里,35千伏线路46.9公里,各种变压器容一量达22500千伏安。供电总量1825.75万度,比1980年增98.5%,“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递增率为14.7%,其中工业用电810.78万度,比1980年增
  286.1%,5年间递增率31.1%;农业用电746.03万度,比1980年增250%,照明用电268.94万度,比1980年增240%。1981年,在马当镇兴建马当变电站,次年竣工投入运行,总投资70万元,主变容量4000千伏安,设有35千伏进线1回,出线2回,10千伏出线3回。1983年,架设马当至棉船35千伏线路跨越长江工程竣工。继后,又建成了太平、棉船变电站。其电压等级、主变容量均与马当电站相等。1985年底,全线高压网路总长350公里,安装配电变压器300台,20000千伏安。全县各乡政府所在地都通了高压电,通电的村已达150个。基本形成农村供电网络。
  县供电公司(局),是县人民政府下设的政企合一的工作部门,内设人事秘书、生产技术、用电管理3股和物资站。其主要职责和业务范围是:制订全县范围供电的发展规划,负责技术改造,线路维修维护,安全供用电和抄表收费等项工作。至1985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67.1万元,其中1981至1985年工业生产投资141.3万元。工业设备拥有价值量分年代为:60年代1.2万元,70年代42万元,80年代79.3万元。1985年末已安装设备价值合计122.5万元。有职工86人,其中工人52人,工程技术人员4人,管理人员28人,服务人员2人。年末该公司产值63万元,工业净产值40.6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6920元。1949年至1985年完成利润税金总额89.7万元,已交利润税金总额28.9万元;1985年完成利润税金25.7万元,上交利润税金10.5万元。

知识出处

彭泽县志

《彭泽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出版

本书记述全县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除卷首概述、大事记和卷末附录外,全志设23卷,计69章236节,上限一般起于1840年,下限为1985年。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彭泽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