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耕作工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彭泽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30003391
颗粒名称: 第四章 耕作工具
分类号: S22
页数: 3
页码: 121-123
摘要: 本文记述了彭泽县在建国前和建国后使用畜力和农具的情况。在建国前,农家多使用黄牛作为耕作动力,建国后逐渐改用水牛。1985年,全县拥有16180头畜养耕牛,5067头母牛。主要农具有犁、耙、耖、锄、镰、水车和掼桶等。在农业机械方面,1951年建立排灌站,1955年建立马拉农具站,1956年建立国营县拖拉机站,1969年撤销县拖拉机站。1985年,全县农机总动力为68640马力,拥有各种型号的拖拉机、手扶拖拉机和动力机械等。
关键词: 彭泽县 耕作工具

内容

第一节 畜力和农具
  畜力役使 世代以牛为耕作动力。民国以前,农家多畜黄牛,后来,平原地区和丘陵地带多改用水牛,山区仍以黄牛为主。建国前,贫苦农民无力购买耕牛,农忙时租用,或以二个人工换一个牛工,甚至有以人代牛套犁耕田者。建国后的高级社时期,耕牛入股。公社化以后,耕牛作为生产队财产,统一饲养和役使。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耕牛又属私人所有,仍视为农家一
  宝。
  1985年,全县畜养耕牛16180头,其中能役使的有12203头、黄牛1444头,水牛14736头;能繁殖的母牛5067头。
  主要农具有犁、耙、耖、锄、镰、水车、掼桶。
  犁 多用木制步犁,犁头、犁弯是生铁浇铸而成,其余犁脚、犁辕、犁手均是木制,轻巧灵便,适用于小块土地耕作。虽有铁制的双铧犁出现,但稍嫌笨重,且易锈烂,故在本县农村尚不如木制犁普遍。
  耙 一种长方形木制农具,长约2米,宽1米,木制框架,两排嵌入铁齿,一边七齿,一边八齿,交错排列。耙齿有熟铁和生铁二种,熟铁耙齿用熟铁锻打,用于耙水田和旱地,生铁耙齿则用生铁浇铸,用于耙板田和荒地。
  耖 有木齿和铁齿两种,用于平整土地。
  锄 分条锄、阔咀锄、二用锄、鹅颈锄、扒锄、巴锄,草锄多种,根据不同农活,使用不同锄头。
  镰 分镰子和镰刀2种。镰子形如弯月,刃有锯齿,为割禾利器。镰刀则为割柴割草工具。
  水车 有人力、畜力、水力、风力4种。人力水车又分手摇脚踏两种,全系木制,车身长约.3米,以人力旋转车头,车身内的多块小板循环提水。山区杨梓、浩山一带,多用水力筒车(又名天车),利用溪涧水流冲力,冲击汲水筒大转轮使之旋转,汲水筒连续不断提水注入水槽,周而复始,旋转不已,利用水力,颇为流行。
  掼桶 又名禾戽,禾桶,脱粒工具。木制方桶,桶底有两根光滑扁木做成的横脚,便于在稻田中拖动,同时可容4人打稻脱粒,脱粒的稻谷,不混杂砂石泥土,较在稻场上掼打者为优,各地农村仍习惯使用。
  第二节 农业机械
  民国34年(1945),中国农业机械有限公司代表国民政府向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申请支援农业机械。次年,本县由江西救济分署分拨了两台美产轮式中型拖拉机给芙蓉棉花试验场。但这两台拖拉机,从未发挥机耕作用,仅作为参观摆设而已。
  1951年,在江北区(今棉船乡)的北套、江心二区建立排灌站。是为本县使用农业机械之始。
  1955年,建立一个马拉农具站,当时只有两台中型万国、福特轮式拖拉机,44马力,小型汽油机、煤气机15台,470马力,主要是搞圩区排灌和拖拉机田间作业示范。
  1956年,建立国营县拖拉机站,引进国外中型拖拉机7台,175马力,机耕面积5.78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16%。
  1969年,县拖拉机站撤销,拖拉机由公社、大队经营。农机总动力2万余马力。到1980年发展到6.86万马力,10年平均以每年增加24.3%的速度发展。其中大、中型拖拉机由1969年2599马力发展到1979年的14641马力。
  本县使用农业机械1955—1967年以排灌机械、农副加工机械为主,1967—1979年以耕作机械、运输机械为主,发展速度快,但未能充分发挥农机效益。
  1980年,全县农机总动力68640马力,农业机械总投资1277.3万元,占全县农村人民公社三级固定资产总额的49.9%。全县平均每亩耕地农机投资39.8元。至1985年,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05502马力,拥有大中型拖拉机213台,7089马力;手扶拖拉机1166台,13760马力;动力机械2847台,65339马力。全县大、中、小型拖拉机,每马力平均负担耕地15.3亩。与拖拉机配套的犁、耙、旋耕机、农具拖车等机引农具1703台,拖拉机和农机配套的比例是1:1.2。
  1985年,实现机耕面积126000亩,但机播、机插、机收等农田作业机械尚属空白。农用动力2847台,65339马力,占农用总动力61.9%,用于农田排灌800多台,2.3万马力,占农用动力65%。有效灌溉面积25.48万亩,占耕地面积的80%。全县有动力脱粒机1122台。小麦脱粒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半机械化。水稻在杨梓、天红二乡全都使用脱粒机。全县有碾米机1198台,轧花机385台,榨油机104台,磨粉机388台,饲料粉碎机56台,制茶机116台,基本上实现了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化。全县有农用载重汽车143辆,11167马力。四轮拖车173台,二轮拖车517台,手推胶轮车15728辆。平均每个生产队8.6辆,基本上实现了较长距离的运输机械化。但农田运输仍靠肩挑背驮。
  农机具的制造、供应、修理、经营管理、使用推广、技术培训已具备一定的规模。1985年,有县农机管理站、农机学校、农机修造厂、药械厂、电机厂、农机公司及四个供应网点,下伸农村的有一个县办拖拉机站、二个乡农机站和18个乡农机管理站及农机修理网点。

知识出处

彭泽县志

《彭泽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出版

本书记述全县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除卷首概述、大事记和卷末附录外,全志设23卷,计69章236节,上限一般起于1840年,下限为1985年。

阅读

相关地名

彭泽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