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作物产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彭泽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30003385
颗粒名称: 第三节 作物产量
分类号: F326.1
页数: 4
页码: 109-11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彭泽县农业收入主要依赖农业生产,但产量很低,受到自然灾害和政治因素的影响,农作物产量逐年下降。建国后,农作物产量大幅增加,尤其是粮食和棉花产量取得显著增长,农业生产逐步恢复并迅速发展,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又遭受到重大影响。1978年后,实施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作物产量持续上升,1985年粮食总产达到新高。
关键词: 彭泽县 农业经济 作物产量

内容

建国前,人民收入和官府的经济来源主要靠农业生产。但千百年来,年成丰歉,产量多寡,悉听天命。清代和民国年间,农作物产量极低,水田一年只种一季中稻(或糯稻),亩产最高400斤,一般300斤,最低的只有几十斤。皮棉亩产仅有20—25斤。其他作物也是广种薄收,地力未尽。民国15年(1926)以后,水旱频仍,战乱不息,加以国民政府,政治腐败,壮丁逃亡,田地荒废,各种作物面积大为减少,单位面积产量逐年下降,农业生产遭受严重破坏,根据民国江西省政府的统计资料,将本县各类农作物产量列表如下:
  建国后,农作物产量大幅度增加,三十多年来,中间虽有波折起伏,但总的趋势是向前发展的。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到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最后一年,八年间,农作物产量逐年上升。1957年粮食总产达到37673.8吨比民国23年增长了1.5倍,比1949年增长1.06倍。其中稻谷总产33353.6吨,比民国23年增长1.8倍,比1949年增长1.52倍,棉花总产4087.3吨,比民国23年增长了8倍,比1949年增长了13倍,其他农作物也都大幅度增长。1959年至1961年受浮夸风、瞎指挥的影响,加上严重自然灾害,全县农作物产量普遍下降。1962年贯彻执行中央颁布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即“六十条”,纠正了“左”的错误,经过三年的努力,农作物产量又迅速回升。1963年棉花生产,首次突破亩产皮棉50公斤大关。1965年全县粮食总产超110万担,棉花亩产皮棉54公斤,受到国务院嘉奖。
  “文化大革命”期间,农作物产量又趋下降,十年间,粮食总产徘徊在4—5.5万吨之间,皮棉生产降落在50公斤以下,其他作物产量也同样下降。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农作物产量持续上升。到1985年,全县粮食总产达到69029.3吨,为1934年的3.6倍,为1949年的2.8倍。皮棉总产达14291吨,为1934年的32.2倍,为1949年的48倍。油菜籽总产8511.85吨,为1934年的6.3倍,为1949年的10.3倍,其他作物也同样增长。

知识出处

彭泽县志

《彭泽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出版

本书记述全县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除卷首概述、大事记和卷末附录外,全志设23卷,计69章236节,上限一般起于1840年,下限为1985年。

阅读

相关地名

彭泽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