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历代人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彭泽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30003364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历代人口
分类号: C922
页数: 3
页码: 89-91
摘要: 本文记述了彭泽县的人口在历史上经历了波动,明代中后期由于战乱和徭役赋税的影响人口减少,清代有人口记录,民国时期人口稳定增长,但受自然灾害和战争影响出现人口锐减,建国后人口逐渐回升并快速增长。
关键词: 彭泽县 人口变化

内容

元代以前,本县人口情况,无从稽考。明代前期,生产发展,徭役减轻,社会秩序安定,人口渐增。明代中后期,屡见兵燹,徭役赋税名目繁多,故编造户籍,实行“摊丁入亩”,以防黎民逃避徭役赋税。后来,地方官吏营私舞弊,隐报人口,从中渔利。从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至天启三年(1623)年的232年中,人口没有增加,而且减少10062人。明天启三年,本县人口为10408人,至清顺治十三年(1656)为6195人,33年中,减少4213人。锐减的原因有二:(1)明崇祯九年(1636)、十三年、十四年和清顺治三年、十年之中,连续大旱,饿死及被迫出外逃荒者甚多;(2)清兵入关后,在江南地区实行屠杀政策,加之顺治二年左良玉军队自武昌开赴南京,“途经彭泽,杀伤颇多。”
  清代按征收赋税及服徭役计丁口数额,清同治版县志载:“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人丁共有8281丁,每丁编银一钱五分四厘四毫”;又载“同治九年(1870)稽查保甲实户共计27238户,实丁49963丁。”
  民国5年(1916),全县人口总数为98230人。17年为117281人,12年中净增19051人,年均增长1587人。24年为110475人,与17年相比,7年之间人口锐减6806人。其原因是:民国23年大旱,接着24年又大水为灾,人民以观音土、树皮草根充饥,饿殍载道,逃荒外出者甚众;加上浩山、杨梓等乡,先后成立苏维埃政府,县自卫大队及地方武装,配合江西省保安团,经常对苏区进行“围剿”,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成批地惨遭屠杀。
  民国29年,全县人口66000人,较之民国24年的110475人,锐减了44475人。这次人口锐减的原因是由于日本侵略者于27年入侵县境之后,大量屠杀人民。据《江西省抗战损失总报告》载称:彭泽被日军直接屠杀5344人,重伤593人。而遭战祸牵连,无家可归,因冻饿、疾病、惊惧间接死亡者,则数以万计。
  抗战末期(1944—1945)长江以北如河南、湖北、安徽等省大批逃避日军的难民,相继来本县天红、乐观、杨梓、东升等处定居,人口有回升。
  建国后,社会秩序安定,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普遍提高,加上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人民身心健康,因而人口迅速增长。1949年全县总人口为82957人,1970年猛增到225391人,到1985年末实有人口达294963人。

知识出处

彭泽县志

《彭泽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出版

本书记述全县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除卷首概述、大事记和卷末附录外,全志设23卷,计69章236节,上限一般起于1840年,下限为1985年。

阅读

相关地名

彭泽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