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旱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彭泽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30003347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旱灾
分类号: P429
页数: 1
页码: 67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中国历史上自明代至20世纪的多次旱灾,详细描述了干旱对农田、粮食产量和生活的影响,以及导致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关键词: 彭泽县 自然灾害 旱灾

内容

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和二十五年均旱,民无收获。万历十六(1588)大旱又大疫。崇祯九年(1636)和十三年均大旱,民掘石粉食之。粉出陶王山、马王山等处,久食,四肢乏力,且便闭。崇祯十四年四至六月大旱,秋蝗食粟尽,饥殍载道。
  清顺治三年(1646)夏和九年夏均大旱,米价昂贵,稻谷一石,价银六两,饥殍甚众。康熙十年(1671)大旱。自五月至十二月不雨,民食草根。康熙四十六年大旱,民饥。康熙四十九年夏旱。康熙五十五年秋,大旱,民多饥殍,至八月乃雨。乾隆四十六年(1781)五、六月大旱,禾稻、棉花欠收。嘉庆七年(1802)大旱,自五月中旬不雨,至七月下旬下雨,枯禾复生。嘉庆十八年秋冬不雨,塘堰俱涸,有掘地丈余不得水者。同治三年(1864)大旱,斗米钱七百,城乡群豺食人,尤嗜小儿。光绪二十四年(1898)五月至冬月,未下过大雨,大片土地,颗粒无收,饮水亦缺。
  民国14年(1925)夏,两月未雨,禾苗枯萎。23年自端午节至中秋节未下雨,田地龟裂,禾枯。民食蕨、观音土,饿殍载道,受灾面积245800亩,受灾人数102000人。
  1958年5月至10月,从伏到秋,持续干旱,未下透雨,其中68天滴雨未下,受灾面积257496亩,受灾人口117044人,粮食减产5430万斤,皮棉减产21900担。1968年5—9月,持续干旱102天,从伏到秋,高温少雨,降雨量只有137.2毫米。1978年6—12月,199天降雨量为337.7毫米,其中80天持续干旱。山塘、水库干涸,无水种晚稻,受灾面积107000亩,其中46000亩颗粒无收,58000亩减产五成。受灾生产队224个,灾民35000人,粮食减产1136万斤,皮棉减产25000担。

知识出处

彭泽县志

《彭泽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出版

本书记述全县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除卷首概述、大事记和卷末附录外,全志设23卷,计69章236节,上限一般起于1840年,下限为1985年。

阅读

相关地名

彭泽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