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土地资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彭泽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30003339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土地资源
分类号: F323.211
页数: 3
页码: 58-60
摘要: 本文记述了彭泽县的土地类型非常丰富,包括耕地、林地、牧草地、水面、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以及其他用地。耕地面积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5.67%,林业用地占51.87%,牧草地占6.83%,水面占11.64%,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占7.66%,其他用地占6.33%。土壤类型包括潮土、马肝土、水稻土、红色石灰石土、砂丘土、酸性紫土色、山地红壤和草甸土等。
关键词: 彭泽县 土地资源

内容

据1985年调查,全县土地总面积为231.961万亩,其中耕地面积36.349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5.67%;林业用地120.308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51.87%;牧草地15.844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6.83%,水面27.015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11.64%,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7.766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7.66%,其它用地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6.33%。详见下表:
  1985年,全县按农业人口计算人均耕地1.36亩,劳动力负担耕地3.9亩。全县仍有3.495万亩土地尚未开发利用,其中0.557万亩宜林,2.655万亩宜牧,只有0.283万亩为石头山。
  全县自然条件复杂,土壤类型繁多。据1981年土壤普查结果表明,县内共有8个土壤类型、14个亚类、27个土属。
  潮土主要分布在北部沿江平原洲地,海拔12.7—20米之间的棉船、马当、泉山、芙蓉、红光、芙蓉农场等乡(场),总面积6.78万亩,系由长江冲积物旱耕熟化直接发育而成,地势平坦,富含钙质,耕层有机质含量1.4—1.8%,PH7.5—8.1,土层深厚,质地适中,水性好,潜在肥力高,速效磷5—10ppm,速效钾40—80ppm,适宜棉花生长,是棉花高产稳产地区。但所处地势低,内洪外涝威胁大,长江涨水季节常有过埂潮影响棉花生长。还有15%的砂包土、断锹砂、死粘土,土体构型不良,耕作困难,漏水漏肥严重,急需改良。
  还有在东南部浩山、东升、乐观等地的谷地平原上,分布一种不含钙质、土层夹石的潮土,面积28000多亩。附近山地为泥质岩类风化物,潮土母质来源深受影响,富含磷、钾,质地适中,山青肥源丰富,水利灌溉方便,现已成为肥力水平较高的棉地。
  马肝土主要在海拔20—60米的低残丘岗地上,分布在太平、湖西、黄岭、黄花,定山、泉山、马当、瀼溪、和团等乡之全部或一部,面积约96749亩,占耕地面积30%。由于两湖切割和湖港深入,垄埂相间,地形十分破碎,大部分耕层浅,一般在15公分以下,土色棕灰或棕红,质地粘重。有机质含量0.8—1.34%,速效磷5—8ppm,速效钾50—80ppm,PH值5.5—6.5,呈微酸性,是全县主要低产棉地土壤。因地处岗坡,凸凹不平,土肥流失严重,旱年难以灌溉。这类土壤,面积大,产量低。
  水稻土 母质来源主要有下蜀系黄棕壤,河积物,湖积物,砂丘土,红棕壤等,是经过人为长期水耕熟化,改变了自然土壤成土过程,产生独特的土壤属性的耕作土壤。根据水型可分为潜育型水稻土,潴育型水稻土和淹育型水稻土三个亚类。潴育型约占水稻土总面积60%左右,分布在河湖平原和低丘岗地垄畈,结构面上有黄棕、灰棕的胶膜,地下水位适中,土层中氧化还原作用交替进行,铁锰淋溶淀积现明显,为凌柱状或凌块状结构,是全县双季稻高产区。淹育型水稻土约占总面积的30%,主要分布在丘陵岗地高塝田或高排田,土层分化不明显,地下水位深,肥力较低,但生产潜力大,宜种一季早稻或中稻。潜育型水稻土,面积约占10%,主要分布在太泊湖、方湖沿岸,海拔14—16米以及山垄的低洼地段。土色呈青灰、灰蓝,一般有机含量为2—2.5%,土壤潜在肥力高,地下水位高,要注意开沟排水。
  红色石灰石土 主要分布在黄岭到县城、钓鱼台到马当矶头、沿江地带以及天红、乐观等丘陵山地上,面积约30000亩。成土母质为石灰岩风化物的破残积物,盐基饱和度较高,土体呈红色,PH值为6—8,石灰反映强烈,表土砾石较多,保水保肥能力差,肥力不高,是低产棉地之一。
  砂丘土 分布于红光、芙蓉沿江一带有由浅黄、黄白色的中细石英砂组成的海拔50—90米的砂丘上。由于长江水的顶托,赣、抚、修、饶、信五大河带来的泥沙,在鄱阳湖口和长江附近地带沉积下来,后受风力吹扬而形成的,面积约有16000多亩。此类土壤为浅灰黄色,质地属砂壤,漏水漏肥,抗旱力差,养分缺乏,是一种低产土壤。
  酸性紫土色 主要分布在黄岭、浩山、黄花、上十岭、和团等部分中低丘上,成土母质为紫色石英砂岩或紫色长石石英砂岩风化物,常与砂质岩棕红壤呈复区分布。质地松脆,易风化,抗蚀力弱,土层浅,砾含量高,现状植被多为草灌丛,只有在山坞平缓处,土层深厚。是油桐、油茶生长的场所。
  山地红壤 广泛分布于中部丘陵和东南部低山地带,是县境面积最大的林地土壤。依照海拔高度分成两个亚类,海拔400—500米以上为棕红壤,以下为黄红壤。成土母质为泥质岩类风化物和硅质岩类风化物。泥质岩类发育的棕红壤,成土块,土层较厚,矿质养分丰富,潜在肥力高,植被生长茂盛,覆盖度大,是经济林和松杉用材林的重要基地。
  草甸土 分布于方湖、太泊湖、油店湖和河流低洼沼泽地带。成土母质是湖积物。有浅色草甸土和暗色草甸土两个亚类,排水好的发育成潴育型水稻土,排水不良的发育成潜育型水稻土。旱耕熟化种植棉花杂粮发育成潮土。现大部人已围垦种植水稻。

知识出处

彭泽县志

《彭泽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出版

本书记述全县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除卷首概述、大事记和卷末附录外,全志设23卷,计69章236节,上限一般起于1840年,下限为1985年。

阅读

相关地名

彭泽县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潮土
相关专题
马肝土
相关专题
水稻土
相关专题
红色石灰石土
相关专题
砂丘土
相关专题
酸性紫土色
相关专题
山地红壤
相关专题
草甸土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