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自然资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彭泽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30003338
颗粒名称: 第四章 自然资源
分类号: P942.57
页数: 8
页码: 58-65
摘要: 本文记述了彭泽县自然资源的情况,其中包括了土地资源、水资源、草场资源、植物资源、动物资源等。
关键词: 彭泽县 自然资源

内容

第一节 土地资源
  据1985年调查,全县土地总面积为231.961万亩,其中耕地面积36.349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5.67%;林业用地120.308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51.87%;牧草地15.844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6.83%,水面27.015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11.64%,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7.766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7.66%,其它用地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6.33%。详见下表:
  1985年,全县按农业人口计算人均耕地1.36亩,劳动力负担耕地3.9亩。全县仍有3.495万亩土地尚未开发利用,其中0.557万亩宜林,2.655万亩宜牧,只有0.283万亩为石头山。
  全县自然条件复杂,土壤类型繁多。据1981年土壤普查结果表明,县内共有8个土壤类型、14个亚类、27个土属。
  潮土主要分布在北部沿江平原洲地,海拔12.7—20米之间的棉船、马当、泉山、芙蓉、红光、芙蓉农场等乡(场),总面积6.78万亩,系由长江冲积物旱耕熟化直接发育而成,地势平坦,富含钙质,耕层有机质含量1.4—1.8%,PH7.5—8.1,土层深厚,质地适中,水性好,潜在肥力高,速效磷5—10ppm,速效钾40—80ppm,适宜棉花生长,是棉花高产稳产地区。但所处地势低,内洪外涝威胁大,长江涨水季节常有过埂潮影响棉花生长。还有15%的砂包土、断锹砂、死粘土,土体构型不良,耕作困难,漏水漏肥严重,急需改良。
  还有在东南部浩山、东升、乐观等地的谷地平原上,分布一种不含钙质、土层夹石的潮土,面积28000多亩。附近山地为泥质岩类风化物,潮土母质来源深受影响,富含磷、钾,质地适中,山青肥源丰富,水利灌溉方便,现已成为肥力水平较高的棉地。
  马肝土主要在海拔20—60米的低残丘岗地上,分布在太平、湖西、黄岭、黄花,定山、泉山、马当、瀼溪、和团等乡之全部或一部,面积约96749亩,占耕地面积30%。由于两湖切割和湖港深入,垄埂相间,地形十分破碎,大部分耕层浅,一般在15公分以下,土色棕灰或棕红,质地粘重。有机质含量0.8—1.34%,速效磷5—8ppm,速效钾50—80ppm,PH值5.5—6.5,呈微酸性,是全县主要低产棉地土壤。因地处岗坡,凸凹不平,土肥流失严重,旱年难以灌溉。这类土壤,面积大,产量低。
  水稻土 母质来源主要有下蜀系黄棕壤,河积物,湖积物,砂丘土,红棕壤等,是经过人为长期水耕熟化,改变了自然土壤成土过程,产生独特的土壤属性的耕作土壤。根据水型可分为潜育型水稻土,潴育型水稻土和淹育型水稻土三个亚类。潴育型约占水稻土总面积60%左右,分布在河湖平原和低丘岗地垄畈,结构面上有黄棕、灰棕的胶膜,地下水位适中,土层中氧化还原作用交替进行,铁锰淋溶淀积现明显,为凌柱状或凌块状结构,是全县双季稻高产区。淹育型水稻土约占总面积的30%,主要分布在丘陵岗地高塝田或高排田,土层分化不明显,地下水位深,肥力较低,但生产潜力大,宜种一季早稻或中稻。潜育型水稻土,面积约占10%,主要分布在太泊湖、方湖沿岸,海拔14—16米以及山垄的低洼地段。土色呈青灰、灰蓝,一般有机含量为2—2.5%,土壤潜在肥力高,地下水位高,要注意开沟排水。
  红色石灰石土 主要分布在黄岭到县城、钓鱼台到马当矶头、沿江地带以及天红、乐观等丘陵山地上,面积约30000亩。成土母质为石灰岩风化物的破残积物,盐基饱和度较高,土体呈红色,PH值为6—8,石灰反映强烈,表土砾石较多,保水保肥能力差,肥力不高,是低产棉地之一。
  砂丘土 分布于红光、芙蓉沿江一带有由浅黄、黄白色的中细石英砂组成的海拔50—90米的砂丘上。由于长江水的顶托,赣、抚、修、饶、信五大河带来的泥沙,在鄱阳湖口和长江附近地带沉积下来,后受风力吹扬而形成的,面积约有16000多亩。此类土壤为浅灰黄色,质地属砂壤,漏水漏肥,抗旱力差,养分缺乏,是一种低产土壤。
  酸性紫土色 主要分布在黄岭、浩山、黄花、上十岭、和团等部分中低丘上,成土母质为紫色石英砂岩或紫色长石石英砂岩风化物,常与砂质岩棕红壤呈复区分布。质地松脆,易风化,抗蚀力弱,土层浅,砾含量高,现状植被多为草灌丛,只有在山坞平缓处,土层深厚。是油桐、油茶生长的场所。
  山地红壤 广泛分布于中部丘陵和东南部低山地带,是县境面积最大的林地土壤。依照海拔高度分成两个亚类,海拔400—500米以上为棕红壤,以下为黄红壤。成土母质为泥质岩类风化物和硅质岩类风化物。泥质岩类发育的棕红壤,成土块,土层较厚,矿质养分丰富,潜在肥力高,植被生长茂盛,覆盖度大,是经济林和松杉用材林的重要基地。
  草甸土 分布于方湖、太泊湖、油店湖和河流低洼沼泽地带。成土母质是湖积物。有浅色草甸土和暗色草甸土两个亚类,排水好的发育成潴育型水稻土,排水不良的发育成潜育型水稻土。旱耕熟化种植棉花杂粮发育成潮土。现大部人已围垦种植水稻。
  第二节 水资源
  地表水资源 地表水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山区河网较密,且河弯曲大,河道坡陡,不便于蕴藏,加上溪流量随季节变化,不便于利用。平原圩区有长江过境水,水源取之不尽。降雨量充沛,但区域间、年际间、年内不同时期分配不均。整体占有水平,低于全省,高于全国。除长江在境内江面不计外,不同水文年产水量是枯水年,产水量有3.68亿立方,人平1330立方,亩平1150立方。偏枯年,产水量有6.45亿立方,人平2332立方,亩平2015立方。平水年,产水量有8.78亿立方,人平3174亿立方,亩平4302立方。建国后,兴建了水利工程,至1985年止,这些工程控制流域面积462.8平方公里,具备了1.77亿立方蓄水能力和77.44秒立方提引流量。用每天每亩需6立方和一个流量灌1万亩这一定额算帐,农田用水充足有余。但县境内水系破碎,河床降缓,长年径流小,已建水库大多坝低,蓄水能力有限,虽有少数条件尚好的,淹没损失又大,经济价值不大。全县有40条大小河流,长年开发理论蕴藏量计有4546千瓦,实际可开发量只有1466.3千瓦,是开发利用系数的0.32。水能储藏和开发受到极大限制。
  地下水资源 县内地下水面积共有966平方公里,总储积量每年是4196万立方,约占地表水偏枯年水量的6.5%,分布在全县40%以上的范围内,县内地下水分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及基岩裂隙水三大类型。
  松散岩类孔隙水在长江边及太泊湖和芙蓉地区以及郭桥、天红、乐观的山间盆地。其岩性上部为灰—灰褐色亚粘土、砂质粘土,山间盆地厚约4—8米。芙蓉地区厚约20—30米,下部为浅黄褐色砂层或砂砾石层,以粉砂、细砂为主,含少量泥质,砂石磨园度较好,多呈扁平状,作定向排列,一般砾径1—2厘米,个别大的超过5厘米,层厚10—20米,最厚56.67米。水位埋深0.61—4.75米,超出含水层项板,具有承压性能。单井涌水量13.97—79.57吨/日。在红光——芙蓉一带,面积11平方公里,一套浅黄褐色、黄白色中一细粒石英砂,无胶结,堆积成“砂山”,“砂山”脚下,泉水出露较多,从七个泉水点统计,流量一般为0.7公升/秒,单井涌水量为29.8—77.76吨/日。垄岗地区及近河湖的高地,属冲积、残积成因的中上更新统地层,厚度0.5—30米,单井涌水量仅2.68—8.29吨/日。
  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主要分布在天红、乐观、黄岭和县城到马当一带,岩溶发育各异,形态多种,其中以溶洞、落水洞、凹地为常见。有裸露型水量中等裂隙溶洞水,一般流量为1—4.5公升/秒,大者达28公升/秒。钻孔资料变化大,富水程度差异大,单位涌水量0.0024—0.603公升/秒·米。芙蓉、太平、湖西及天红一带,为覆盖型水量中等裂隙溶洞水,面积约91平方公里,芙容覆盖22—68米,其他地区均为浅覆盖。含水性以芙容为最好,钻孔单位涌水量1.61公升/秒·米。
  基岩裂隙水在境内灯影组地层中,包括陡山陀岩层,赋存水量中等的层间构造裂隙水,以层次、带状展布,沿北东延伸,中间有构造错断和变宽现象。地下水径流模数2.38公升/秒·平方公里。泉流量大于1公升/秒,个别大的达25公升/秒。小的单位涌水量0.29公升/秒·米。该含水类型分布最广,在南东部山区,有水量较少的裂隙水,由一套岩性为砂页岩和浅变质板岩所组成,一般流量为0.14—0.54公升/秒,最大1.003公升/秒,径流模数0.403公升/秒·平方公里。
  县内地下水以潜水为主,仅天红盆地中部和石灰岩覆盖区,有承压性能。山区地下水受季节影响明显,HA109泉雨季流量达10公升/秒以上,ZK009孔雨季自流,下半年泉水断流,井孔水位下降十几米。地下水补给主要来自于大气降水,在江湖低平片区,除降雨下渗外,洪期地表水补给地下水,枯期相反,二者为互补关系。
  水质,按照《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规定,县内地下水基本符合人畜饮用水标准,矿化度普遍很低,所有结果都小于1克/升,多数是0.025—0.38克/升。PH值一般为6.4—7.2,灌溉系数大于18,没有盐害和碱害问题,灌溉系数、钠吸附比和其他与农业有关的离子也符合要求。适用于县乡工业,城乡生活和地表缺水区灌溉等专用开发。
  第三节 草场资源
  县内草山草坡、湖洲滩地面积大,分布较广。据调查,各类草场面积计158336亩。其中林间隙地103716亩,湖洲滩地3万亩,农田隙地24620亩;天然草场鲜草年总产可达16000-35000万公斤。
  林间隙地草场 主要分布在和团、马当、泉山、太泊湖等四个公社。植物群落主要由丝茅加小灌木组成。草质中等,属三等六级,适口性中,牛喜食,亩产鲜草250公斤(不包括再生数)。坡度8。左右,宜牧面积12589亩。此类草场利用率低,社员开荒、割草沤肥,破坏严重。湖西、太平、定山、黄岭、黄花等公社,草场植被群落主要以丝茅草、狗尾草为主。亩产鲜草560公斤,草质良好,属二等三级,牛羊喜吃。坡度8—15°。宜牧面积28589亩,此类草场切割零星,不宜群养放牧。东升、瀼溪等公社,草场植被群落以灌木、丝茅为主,面积33967亩,坡度16—25°,宜牧面积32268亩。亩产鲜草200公斤,草质低,属四等六级,适口性差。林间灌木丛生,利用率低。但该区人类活动影响小,利于草场保护。天红、乐观等乡有石灌林草丛宜牧面积24132.9亩,坡度25—30°,植被群落以丝茅加小灌木为主,亩产鲜草300公斤,草质适中,属三等四级,适口性良好,牛喜食,常年无人割草,草场原始保护尚好。
  湖洲草场据统计面积在万亩左右,主要分布在太泊湖、方湖及长江沿岸一带。草场利用随汛期涨落而定,一般汛期每年只有3—4个月可放牧。植被为蛾子草群落,尤以尖苔群落为主,草质优良,适口性佳,宜放牛,亩产鲜草440多公斤。
  农田隙地草场 全县农用耕牛放牧采食主要场所,由田间地角、撂荒地构成,计有隙地草场24620亩,占农田面积2.6%。亩产鲜草320公斤,草质优良,属三等四级,适口性好,轮牧利用时间长。草种类别多,是农区牧畜主要青绿饲料。但由于放牧过度,铲草积肥,农药污染,草场有退化趋势,影响耕牛及牲畜的发展。
  第四节 植物资源
  珍贵乡土树种 本县乡土树种,主要有马尾松、杉针叶树和栎、栲、槠阔叶树。珍贵树种有樟树、银杏、杜仲、栓皮栎、白玉兰、茶花、辛夷、漆树、白乳木、粗排、桂花、罗汉松、臭椿等经济树种和用材树种及观赏花木等。
  樟树 县内栽植樟树历史悠久,百年古樟在县境浩山、杨梓、海形、上十岭等地可见。目前,县马路口苗圃正培育樟树苗,县城街道,公路两侧及机关、企业、学校、庭院均有栽植。
  银杏 县境东南山区尚存百年以上的古老银杏数百株。目前,少数住宅隙地仍有栽植。
  白玉兰 本县马路口苗圃培植该树树苗。
  杜仲 本县东南山区多有分布,县园艺场、黄花乡林场大面积培植该树苗。
  漆树 本县产漆历史悠久,天红、乐观一带山坡、低丘山地均有漆树分布,如今浩山、杨梓、上十岭建立了漆树林场,引种栽培漆树,生长良好。根据本县漆树产量高、耐割、寿命长的特点,全国漆树普查后,全国供销总社、商业部、林业部对本县漆树命名为“彭泽小木漆树”,在国内享有盛名。
  桂花 栽植桂花历史悠久,建国前,祠堂、庙宇、豪富庭院皆有栽植。县境东南山区,丘陵尚存百年前的桂花树数百株,尤以太平乡大路柯村的古庙前,浩山乡浩山村委会门前及海形盘谷的桂花树为最老,棵高数丈,树干直径0.5米,花时香飘数里。现马路口苗圃培植桂花苗,供庭院栽植之用。
  臭椿 县境东南山区有分布,上十岭畜牧场有臭椿林一片。
  野生果类 君迁子本县大部分山区均有出产。
  猕猴桃 上十岭、东升、瀼溪、杨梓、乐观、海形、天红等山区及部分丘陵地区均有分布,年产量在25万公斤以上。尤以东升乡曾山村猕猴桃分布最广,年产量近15万公斤。1981年开始,该村兴建一果品加工厂,将猕猴桃加工成果脯、桃晶、桃酒等产品,年生产能力为125吨。从1983年开始,用人工嫁接法,改变猕猴桃野生习性,现人工栽培300亩。
  山楂 又名“红果”。本县山区和丘陵地区分布极广。伞房花序,花白色,果实近球形。
  杨梅 县境东南山区分布最广。5月上、中旬农民采摘上市。
  板栗 县境东南山区分布较广,少数林场、家庭果园亦有栽植。
  另有50年代引进金钱松、水松、钻天杨、加拿大杨。60年代引进马桂木、柳杉。70年代引进水杉、池杉、冷杉、湿地松、火烛松、欧美杨、云杉、香柏、木兰等。均在本县落户繁衍,县苗圃已有栽植。
  野生药用植物县内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分布广、品种多,蕴藏量大。据1986年《中药资源普查资料汇编》载,县境内中药资源面积约12万亩,蕴藏量约为3.4万吨,分布品种有146个。其中根茎类55个、果类21个、草类41个、叶类5个、花类9个、皮类4个、根藤类11个。主要产地在浩山、海形、上十岭、杨梓、乐观、东升、瀼溪、天红等乡(场)。
  根茎类 贯仲、金粉蕨、骨碎补、青木香、首乌、土大黄、土牛夕、商陆、威灵仙、紫背天葵、粉防杞、八角连、乌药、地榆、葛根、白蔹、柴胡、明党参、白前、徐长卿、胆草、丹参、玄参、茜草、天花粉、桔梗、沙参、羊奶党、苍术、白茅根、芦根、香附子、天南星、半夏、菖蒲、百合、彭贝母、麦冬、大叶麦冬、万年青、紫萼、黄精、玉竹、七叶一枝花、天冬、土茯苓、薤白、黄药脂、射干、白芨、百部、人参、野药、藕节、虎枝等。
  果实、种子、孢子类海金沙、薜荔果、女贞子、青箱子、枸橘、吴茱萸、山楂、金樱子、乌梅、大皂角、蔓京子、瓜娄仁、栀子、苍耳子、野苡米、马兜铃、黄荆子、蓖麻仁、白果、充玉子、桃仁等。
  草类凤尾草、石苇、金鸡脚、水龙骨、鱼腥草、土细辛、扁蓄、淫羊合、瞿麦、马齿苋、牛前草、仙合草、透骨草、枸骨、元宝草、犁头草、朱砂根、积雪草、马鞭草、短脚樟、薄荷、牛至、白花蛇舌草、六月雪、陆芙、半枝连、败酱草、半边莲、白芙、苣菜、菁蒿、旱连草、千里光、马兰、淡竹叶、辣蓼、三白菜、臭牡丹、益母草、鹅不食草、茵陈等。
  叶类 扁柏、桑叶、大青叶、艾叶、枇杷叶等。
  花类 鸡冠花、辛夷花、金银花、旋复花、菊花、野菊花、木芙蓉、木槿花、夏枯草等。
  皮类 桑白皮、杜仲、丹皮、陈皮等。
  根藤类桑枝、盐夫木、结石藤、夜交藤、灵仙藤、山木通、大血藤、忍冬藤、天丁、桑寄生、天仙长等。
  第五节 动物资源
  鸟类 县境内鸟类达40多种,有羽用鸟、食用鸟、观赏鸟、保护农林益鸟等四大类。常见鸟类有:
  白颈长尾雉 又名“横纹背鸡”、“地花鸡”。县境内山区、丘陵均有分布。因猎捕严重,日见减少。毛具白缘,形成鱼鳞状斑。尾长约50厘米。
  白冠长尾雉 又名“山鸡”。常栖于山区丛林中。
  黑鹳 又名“老鹳”,我国北方繁殖,至长江中下游地区越冬。本县滨湖地区有少量分布。
  杜鹃 俗称“布谷鸟”。本县常见是四声杜鹃,每至初夏,成群结队地飞来县境传报稼穑信息。
  啄木鸟 森林中分布较广的种类有:斑啄木鸟和绿啄木鸟。
  本县鸟类资源丰富,除上述常见的鸟类外,尚有斑鸠、鹰雕、鸳鸯、相思鸟、猫头鹰、画眉等珍稀鸟类。60年代后期,普遍施用剧毒农药,加上大量人工捕杀,珍稀鸟类明显减少。
  兽类 梅花鹿 本县产梅花鹿历史悠久,旧县志有“山有文禽奇兽,美鹿争鸣”之记。集居最多地区为东升桃红岭四周约一万多亩的林区中,60年代以来,捕杀过甚,设立梅花鹿自然保护区后,鹿群数量大有增加。上十岭垦殖场试用人工饲养,但效果不佳。
  虎 50年代以前,本县东南山区和部分丘陵地带,常有“华南虎”出现。60年代后,虎已避徙他处,杳无踪迹。
  獾 县境山区、丘陵均有分布。
  灵猫 本县东南山区及丘陵均有分布。
  穿山甲 本县各地均有分布。
  刺猬 本县各地均有分布,山区尤多。
  珍贵兽类还有麋、狼、野猪、黄鼬、水獭以及山羊等。60年代后期,因捕猎和森林山火影响,珍贵兽类数量减少,有的几乎绝迹。政府采取保护措施后,捕猎减少。
  爬行类 蝮蛇别称“土公蛇”、“草上飞”。本县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乌梢蛇 亦称“乌风蛇”。本县山区、平原广为分布。
  五步蛇 亦称“蕲蛇”、“回吻蝮”。浩山、岚陵、岷山至海形一带均有分布,年收购量150至200条。
  银环蛇 亦称“守白蛇”。县境山区、平原均有分布,年收购约200条。
  石鸡 本县浩山、乐观、海形高山岩石间均有分布、尤以上十岭为多。
  此外本县还有竹叶蛇(又名“竹青”)、金环蛇、菜子花、赤眼蛇、水蛇、眼镜蛇等蛇类,和青蛙、蝎、晰蜴、壁虎、蜈蚣等分布于全境。尤以青蛙为多。前数年捕食过甚,蛙类日减。县人民政府明令禁捕后,此风稍戢。
  第六节 矿藏资源
  县境内矿藏资源主要有铜、银、石英砂、石灰岩、石煤及煤等。其次尚有一些铅锌、铀及金的矿化点。
  铜、银矿 郭桥铜、银矿:位于县城南东26公里的郭桥附近,早在明、清年代即为当地群众发现挖掘;1958年至1959年,江西省铜矿大队和和九江专区地质勘探大队进行过深部钻探控制;1976年,九一六地质大队进行了详查,获铜储量C1+C2级2900.65吨,属众小型规模。矿体裸露地表,埋藏浅,上富下贫,地表出露长500—800米,向下至100米标高以下变薄尖灭,平均厚度1.80米,平均品位0.92%,矿石矿物以辉铜矿为主,黄铜矿、斑铜次之。可供小型开采。
  另据江西省地质科学研究所1985年资料,在郭桥三个铜矿体内均发现银矿化,银矿体一般厚约2米,检块采样一般品位120.27—240.10克/吨,主要矿物为脆银矿。预测银储量可望达到中小型规模。
  石英砂矿 位于县城南西14公里的长江南岸,1970年,江西省地质局区调大队进行过检查,估算石英砂储量19764万吨,规模巨大,已由地方小型开采,发展到销往长江流域各大中城市。石英砂沿江长达9000米,水平宽200—1500米。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其次有少量云母、长石、粘土和含量为92.6%左右的二氧化硅。
  石灰岩 县境内石灰岩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沿长江南岸一带,为石炭、二叠系灰岩,质量好,已有多处开采。做过地质检查的象山石灰岩矿,位于县城南郊,1965年经建工部非金属公司402队勘探,获B+C1+C2级石灰岩储量852万吨,为一小型矿床。矿层最大厚度76米,主要矿物成分为方解石,化学成分一般为:CaO54.31%(CaO>48%为一级标准),其他指标如MgO0.25%、SiO20.84—2.88%、Fe2O30.3—1.25%、AI2O30.41%、Na2O+K2O<0.02—0.02%、S0.02%均未超过允许要求,为优质水泥灰岩。
  石煤 县境内分布比较广泛,储量丰富,主要见于黄岭、岷山、项家山、乐观、瀼溪等地。1979年经九一六地质大队综合考察,获石煤储量8.6亿吨。其中:
  位于县城南西16公里的黄岭石煤矿,石煤储量2.5亿吨。该点石煤从下至上可分为三个煤组:A煤组,石煤厚10米,发热量1170大卡/公斤。B煤组,见石煤两层,第一层厚4.3米,发热量1210大卡/公斤;第二层厚4.3米,发热量1046大卡/公斤。C煤组,石煤厚4.78米,发热量1010大卡/公斤。以上石煤层倾角12°—35°,走向延长5500米。伴生矿产有钒,V2O5平均含量0.454%,可综合利用。
  位于彭泽县城南西33公里的上十岭石煤矿:煤储量6780万吨。该点石煤层呈似层状或不规则透镜状,倾角50°—75°,厚6米,发热量平均1941大卡/公斤。伴生矿产有钒,V2O5平均含量0.224%,其次有腐植酸,品位一般在17—27%之间。
  煤 位于县城北东16公里的马当煤矿,紧靠长江南岩。本点经九一六地质大队普查评价,认为煤层薄,变化大,属小型“鸡窝状”煤,煤质差(灰份47.53—88.88%)属劣质煤或高炭质页岩,局部煤质较好者,发热量可达5000—8500大卡/公斤。
  矿化点 位于浩山乡北东6公里的兆吉沟,据1/20万区调资料,金重砂异常面积14平方公里,采样18个,有9个含金。预测黄金来源于附近岩脉及矿化裂隙带中。
  位于杨梓乡南6.5公里的陈源山铅锌矿:含矿石英脉长30—325米,厚一般0.5米,主要矿物为方铅矿、闪锌矿。平方品位铅0.142%,锌3.15%。位于东升北东5公里的东风垄轴矿:矿层为似层状,长60—300米,厚1—3米,局部可见铜铀云母、钙铀云母。铀含量一般为0.02—0.025%,最高可达0.84%,局部矿化稳定,品位较富。

知识出处

彭泽县志

《彭泽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出版

本书记述全县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除卷首概述、大事记和卷末附录外,全志设23卷,计69章236节,上限一般起于1840年,下限为1985年。

阅读

相关地名

彭泽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