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气候特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彭泽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30003334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气候特征
分类号: P463.3
页数: 3
页码: 51-53
摘要: 本文记述了彭泽县地处中亚热带过渡带,气候湿润,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适宜亚热带作物生长。冬季受冷空气影响,春季偏北风多,夏季梅雨多发,秋季进入干旱期。年平均气温在14℃—17℃之间,降水量在1100—1500毫米,蒸发量年平均1587.2毫米。风向具有明显的交替变化过程,常见的大风有冬季偏北大风、春末夏初的偏南大风和夏季的雷雨大风。
关键词: 彭泽县 气候特征

内容

县境地处中亚热带的过渡带,湿润季节风气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长,适宜于亚热带作物的正常生长。
  季节 季节转换,气候有变化,春、夏、秋、冬四季分明。
  冬季(12—2月)受北方冷空气影响,猛刮偏北大风,气温低,雨水少,湿度小,当冷空气南下时,常伴有8级以上偏北大风、雨雪冰冻,气温显著下降。本县谣谚:“一九、二九,霜风刺手,三九、四九,冻死猪狗”。又说“大寒小寒、滴水成团”。1月中旬至2月中旬,是本县全年最冷时节,大雪、冻雨多发生在这个时期。
  春季(3—5月)前期低温阴雨,仍受北方较强的冷空气影响,寒气较重。俗语说:“清明谷雨,冻死老虎”。后春,夏季风力大增,与较强的北方冷空气交锋,造成连绵阴雨,有“春雨连绵”、“春无三日晴”之说,但气温渐升。
  夏季(6—8月)初夏,风向处于过渡性季节,冷暖空气时相激荡,天气反复无常,这个时期为彭泽梅雨季节,常有洪涝发生。汛期过后,进入盛夏,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常刮偏南风,天气多晴,温度增高,日照强烈,时有伏旱出现。
  秋季(9—11月)处暑过后,夏季风减弱,气温仍高,俗称“秋老虎”。白天虽热,入夜转凉,秋意渐浓。九月中旬是夏季风转换的过渡时期,有强冷空气入侵(即寒露风危害)。后期,气候稳定度大,又容易形成云雨,气温适中,天气晴朗。晚秋时节,气温转高,出现“小阳春”天气,为时不长,即转入冬季。
  日照 彭泽县日照时数的变化是夏长冬短,全年日照2043.6小时,日照百分率为46%。大于10℃期间的日照为1513.4小时,占全年日照时数的74%,二月份日照时数最少,为112.6小时,日照百分率为36%,7—8两个月日照时数最高,分别为262.8小时和261.1小时,日照百分率为61%和64%,平均每天有日照8.5小时。太阳辐射的年总量为112.54千卡/厘米2,年生理辐射总量平均值为56.3千卡/厘米2,稳定通过10℃的年总辐射平均值为35.7千卡/厘米2,生理辐射为42.9千卡/厘米2。
  气温 据气象部门25年(1955—1980年)资料。全县年平均气温在14℃—17℃之间。武山、浩山山区年平均气温要比江湖平原低3℃左右。一月平均气温为3℃—4℃,为最冷月,七月平均气温一般为28℃—29℃,为最热月。平均气温年较差为25℃。极端最高气温达40℃(1961年7月23日);极端最低气温为-18.9℃(1969年2月6日)。日平均气温通过5℃初日,县城为3月1日,而海形、浩山、杨梓等地要推迟2天为3月3日,雷峰尖为3月12日要推迟11天。大于10℃的开始日期:县城为3月26日,海形、浩山要推迟5天为3月31日,雷峰尖为4月7日要推迟12天。小于10度结束期:县城为11月20日,海形11月11日,浩山11月8日。
  本县大于0℃的积温25年平均达6000℃以上,大于10℃积温的平均值县城为5200℃,海形、浩山4700℃。
  降水 据气象资料:彭泽县1956—1980年25年平均降水量为1100—1500毫米之间,县城1300毫米,东南山区1500毫米,平原、丘陵区为1300毫米。由于天气系统强弱不同以及季风转换迟早各异,因此年间的降水量相差较大,最多年降水量达1844.5毫米(1973年),最少年只有898.2毫米(1963年),相差一倍。雨量的季节分配亦不均匀,二季度雨量集中,为本县汛期,多年平均为595毫米,占年降水量的44.2%;一季度为274.9毫米,占年降水量的20.4%;三季度为316.2毫米,占年降水量的23.5%;四季度为160.6毫米,占年降水量的11.9%。3至6月为春雨、梅雨季节,雨多,但雨量稳定,降水变率均小于20—30%,7月至次年2月雨量少而不稳定,故变率较大,在45—65%之间。
  全年平均蒸发量1587.2毫米,蒸发量最大的是1956年1809.8毫米,最小的是1975年1295.9毫米。年内7—8月蒸发量最大,占全年29.3%,比同期降水量大1.9倍。年平均干燥度为0.6K,属湿润地区。第二季度为雨季干燥度是0.39K,为最湿;第三季度除局部地区雷雨或偶有台风影响外,多晴热天气,降水量少于蒸发量,土壤水分含量减少,是土壤层损失水分的时期,比较干燥,干燥度为1.36K;第四季度是本县少雨季节,干燥度达1.54K;春回大地,太阳辐射逐渐增强,气温普遍回升,降水也开始增多,第一季度干燥仅次于二季度为0.46K,比较湿润[干燥度(K)小于1为湿润,大于1为干燥1。
  风向 具有东亚季风的特色,随副热带高压的节气转换,风向有明显的交替变化过程。全年最多的为偏北风,东南风。平均风速4米/秒,偏北风和东南风极大风速大于30米/秒。40%的大风出现在3、4两个月,25年(1956—1980)来几乎平均每年一次,大风的年际差异也十分明显,最多的1966年17次,而1957年为零次。大风基本类型有:冬季偏北大风,11月份起冷空气频频南下,当寒潮冷风过境时,经常出现偏北大风;春末夏初的偏南大风。每年4—6月常出现偏南大风,对棉花保苗十分有害;夏季的雷雨大风,猛烈的雷雨,多伴有强劲的大风,虽时间短暂,然风力甚猛,破坏力极大,常使作物倒伏而减产。

知识出处

彭泽县志

《彭泽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出版

本书记述全县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除卷首概述、大事记和卷末附录外,全志设23卷,计69章236节,上限一般起于1840年,下限为1985年。

阅读

相关地名

彭泽县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彭泽县季节特征
相关专题
彭泽县日照特征
相关专题
彭泽县气温特征
相关专题
彭泽县降水特征
相关专题
彭泽县风向特征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