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地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彭泽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30003329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地貌
分类号: P931
页数: 2
页码: 41-4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彭泽县地貌主要由中低山丘陵区、残丘垄岗和江岸湖滨平原组成。中低山丘陵区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地势陡峭,形成许多冲沟和溪流,植被茂盛。残丘垄岗分布在黄花、黄岭、湖西和江边,地形起伏较大,覆盖较厚。江岸湖滨平原主要是通过冲淤积作用形成的小片平原,位于长江岸边和湖泊周围,地势低平,由砂质粘土和砂砾石组成。
关键词: 彭泽县 自然地理 地貌

内容

县境内地貌形态,深受地质构造、岩性、气候、江河溪流等内外营力作用的控制和影响,地势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倾斜,南东高,北西低,主要由山区和平原岗地所组成。东南部为一长形中低山区,中部是低山丘陵岗地,北部沿长江一带为冲积平原。山区占陆地面积的58.4%,丘陵占36.1%,平原占5.5%。根据地表调查资料,将其地貌景观,按形态和成因,可分为三种地貌类型。
  以侵蚀作用为主的中低山丘陵区 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占全县面积的一半以上。其特性是,山坡较陡,切割较厉害,形成许多“V”字形冲沟及溪流。植被发育,残坡积层很薄,特别是天红、乐观两地的岩溶地貌区,有利于降水的补给和地下径流。著名的龙宫洞就位于天红岩溶区的中部。
  以剥蚀堆积作用为主的残丘垄岗 也可谓是山前台地,分布在黄花、黄岭、湖西及江边一带。地形高低起伏,一般标高在50—60米左右,其中少数不连续的孤丘,标高可达200余米。丘顶和丘脊园滑,坡度缓,一般10°—25°。地表复盖较厚,均为粘土物质;砂页岩组成残丘,对降雨下渗和地下径流不利。
  以堆积作用为主的江岸及湖滨平原 主要是冲淤积作用形成的小片平原,分布在长江岸边和湖泊周围,如芙蓉、马当、棉船等地。地势低平,一般标高15—25米左右,由砂质粘土和砂砾石组成,是地表水系的汇集之地。

知识出处

彭泽县志

《彭泽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出版

本书记述全县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除卷首概述、大事记和卷末附录外,全志设23卷,计69章236节,上限一般起于1840年,下限为1985年。

阅读

相关地名

彭泽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