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彭泽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30003324
颗粒名称: 概述
分类号: K295.6
页数: 7
页码: 11-17
摘要: 本文记述了彭泽是一个位于中国江西省的古老城市,历史悠久。它地处赣皖之交,被称为“七省扼塞”、“赣北大门”。彭泽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具有战略意义。县境横跨彭蠡泽,地处长江之滨,拥有丰富的山川和水资源。彭泽以种植棉花和水稻为主,是全国重要的棉花种植基地之一。此外,彭泽还拥有丰富的山林资源和水产资源。彭泽也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铜、银、石英砂、石灰岩、石煤、锌、钒、铀等。彭泽拥有古老的革命传统,曾经是太平天国和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略地点。建国后,彭泽的农业和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江西省重要的农业和工业基地之一。
关键词: 彭泽县 地方史

内容


  江南古邑彭泽,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建县,地跨今彭泽、湖口县之全境,都昌县及皖属宿松、望江、东至之一部,以“彭蠡泽(今鄱阳湖)在西”而得名。
  建县之初,属豫章郡,嗣后历史递嬗,朝代更易,先后属武昌郡、浩州、江州、九江府。民国改元属浔阳道,民国23年(1934)属江西省第三行政区,24年属江西省第五行政区。38年4月,属赣东北鄱阳专区,同年9月属九江专区,1983年7月属九江市。
  唐代以前,县治设于今湖口县境的小凰山,唐武德五年(622)置浩州,以彭泽为附郭县,县治由小凰山迁今彭泽的黄岭乡,南唐升元二年(938)以西境析置湖口县,于是再迁县治于今址龙城镇。
  县境位于省境北陲,长江之滨,介于北纬29°35′—30°06′和东经116°22′—116°53′之间。素有“七省扼塞”、“赣北大门”之称。扼杀太平天国的清军主帅曾国藩曾向其清廷主子奏言:“不拔彭泽,不可以克九江,不克九江,不可以复江南,一邑而系天下。”寥寥数语,可以概见彭泽的战略地位。县境东北与安徽交界,南与波阳、都昌接壤,西与湖口毗连。东西最宽处约48公里,南北最长处约57公里,总面积1544.35平方公里。地势南高北低,由东南逐渐向西北倾斜,东南为山区,中部为丘陵,西北为沿江冲积洲和滨湖平原。全县地貌,概括为“五山二水两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
  1985年,全县辖18个乡、1个镇、205个村民委员会、1796个村民小组、4个街道居民委员会、4个场、1个厂。共有60219户,294963人,其中农业人口266447人。除104人为少数民族外,余均为汉族。侨居国外的61人,旅居香港的33人。全县各族人民共有172姓,较建国前增加了57姓。
  县治龙城镇,位于县境北端,滨临长江,雄涛万里,群山环绕,翠拥双峰。西距九江市水路67公里,陆路70公里,南距省会南昌市205公里。1985年,全镇面积为11平方公里,辖4个街道居民委员会、1个村、5个居民小组,计5990户,20241人,其中农业人口4961人。县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均设置于此,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
  二
  境内群山属安徽黄山向西南的余脉,主要山脉有五条:一、大浩山山脉,位于东南部,为赣皖两省天然分界线,主峰海拔859.4米,为县内第一高峰。二、武山山脉,位于西南部,矗立于彭、湖、都三县之间,主峰海拔675米。三、马当山脉,位于西北部的长江南岸,标高100—150米,矶头突入江中,为历代江防重地,举世闻名的马当要塞即构筑于此。四、桃红山山脉,位于中部,主峰海拔536.6米,1981年划为省属“桃红岭梅花鹿保护区”。五、狗头山山脉,位于县城南郊,海拔283米,为县城天然屏障。
  境内水系发育,主要由溪流、湖泊、江河组成,总水面为270150亩。大小河流共有40条,其中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瀼溪河、新桥河、七里洪、杨梓河4条。大小河流汇集地表溪流后,分别汇成太泊湖、方湖两大水系,由东南向西北注入长江。长江流经县境北部沿7个乡(场)过境,过境长度47公里。
  彭泽属中亚带与北亚带的过渡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17℃之间,最冷为1月,平均气温为3℃—4℃,最热为7月,平均气温为28℃—29℃。平均气温年较差为25℃,极端最高气温是1961年7月25日达40℃,极端最低气温是1969年2月6日达—18.9℃。初霜期平均在11月22日,终霜期平均在3月20日,年无霜期平均为247天。年平均日照为2048.6小时,太阳辐射年总量为每平方厘米12.54千卡,年平均降雨量为1374毫米,年平均蒸发量为1587.2毫米。
  境内土壤类型复杂多样。大致是东南山区400米以上为黄红壤,400米以下为棕红壤,中部丘陵地区为马肝土和黄壤水稻土,北部沿江滨湖平原为石灰性潮土和冲积水稻土。
  水资源:地表水,枯水年为3.68亿立方,丰水年为8.78亿立方。地下水分布范围共966平方公里,总储量年4196万立方。全县河流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4546千瓦,实际可开发量为1466.3千瓦,利用系数为0.32。
  山林资源:全县林业用地120.308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51.6%,其中有林地26.54万亩,占林业用地22.06%,森林覆盖率12.68%。主要树种有杉、松、槠、栎、枫等,木材总蓄积量506152立方米。毛竹2万亩,蓄毛竹约400万棵。1949—1985年35年中,共向国家和民用提供木材250261立方米,毛竹1986147根。还盛产油桐、桑、茶、猕猴桃、山苍子、香菇、木耳。另有品种优良,被商业部和全国供销总社定名的“彭泽小漆树”80—100万株。珍稀动物有白雉、相思鸟、长尾山鸡、豹、狼、大山羊、穿山甲、五步蛇等,桃红山有近百头野生鹿群。此外尚有珍贵药材140余种,遍布境内大小山头。
  水产资源:长江内有世界罕见的白鳍豚和中华鲟。太泊湖、方湖两大水系的主要鱼类有鲢、青、草、鲤、鲫、鳊、鳙、鳜、鳇等20余种,年产量稳定在2万担左右。彭泽毛蟹(中华绒螫蟹)由自然生长发展到人工投放蟹苗,1982年产鲜蟹15吨,创历史最高纪录。此外如鲥鱼、石鱼、银鱼、龟、鳖和莲子、白藕、红菱、芦苇等水产品,均较饶富。
  矿产资源:现已探明,境内蕴藏铜、银、石英砂、石灰岩、石煤、煤、锌、钒、铀等矿产。其中县城西南、长江南岸的石英砂储量达19764万吨。东升乡东风垄铀矿点,可见铜铀云母、钙铀云母,铀含量最高达0.84%,局部矿化稳定,品位较高。
  三
  彭泽地处赣皖之交,古称“吴楚门户”。明清之际,境内有东西大道,为驿传通衢,又以滨临长江,素得舟楫之便。民国5年(1916),九江至安庆小火轮中途在县城停靠,是为本县轮船运输之始。民国25年因抗日战争需要,修筑全长53公里的湖(口)马(当)公路,专事军事运输,是为本县公路之始。
  建国后,在境内先后修筑公路320公里,公路桥梁99座,网络全县各个乡镇(场)。原湖马公路经延伸扩宽,成为二级公路,改名为九(江)牛(矶)公路,每日均有班车往来,为赣皖交通孔道,已被交通部定为国道。1985年全县客运量96.4万人次,货运量5.87万吨,行程483.9万吨公里。
  水路有九江至安庆的小轮和九江至南京的中轮停靠;还有九江至彭泽的班轮;县城至江北的棉船、小孤山、套口、复兴镇,均有轮渡可通。县城、红光、马当三处,已建成平整轩敞年吞吐量分别为100、40、30万吨的码头4座。
  县内邮电局共辖支所24个,邮路遍及乡村。农村电话杆路长427.27公里,明线线条长1068.61对/公里,县境内外邮电畅通无阻。
  四
  彭泽山川灵秀,风物宜人。于山则有浩岳崔巍,武山雄峻,桃红鹿影,马当风来;于水则有万里长江,惊涛似雪,方湖太泊,明镜双辉。宋诗人王十朋,明戏剧家汤显祖,先后有“青山好处惟彭泽”、“经知彭泽天多水”的名句,昔贤歌咏,足以概括彭泽山水之清韵奇姿。
  闻名遐尔的龙宫洞,全长2000余米,在全世界已开放的800多个溶洞中是规模较大的一个,1982年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对外开放。洞内溶岩景观,千姿百态,定海神针之壮丽,金钟宝塔之雄奇,龙宫大厅之轩敞,游龙入宫之气势,均令人叹为观止。至龙女出巡,衣飘带举;仙山楼客,云海翻腾;海鸟多情,回眸一盼;仙翁跨鹤,飞越天河,皆维妙维肖,栩栩如生,鬼斧神工,莫可名状。其邻近之玉壶洞中有水洞350米,为国内溶洞所未有,轻舟荡浆,欸乃声柔,人影波光,天然图画。
  澎浪矶,三面临江,倒映水中,与北岸小孤山隔江相望,“亦占一山之胜”。宋大诗人苏东坡曾漫兴写道:“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名贤手笔,遂成小姑彭郎的千秋佳话。顺流而下30里,则有马当山,横枕大江,状如奔马,回风撼浪,峻险异常,为历代江防要地。唐代诗人李白、王昌龄均有描绘马当的吟咏;陆龟蒙曾于马当山之北面建“鲁望亭”为讲学之所。王勃“马当风送滕王阁”故事,烩灸人口,千古流传。
  座落在黄岭乡的唐代“旧县古塔”,久经风雨,饱历沧桑,迄今仍傲指苍穹,巍然屹立。桃红岭梅花鹿保护区,涧曲云深,粮丰林茂,上有“渊明醉石”,时有白云缭绕,民间传为酒气蒸溽。浩山之“船石”,状如巨舟;武山之“云峰”,云出则雨。此皆造化之神奇,自然之妙笔。至于陶渊明、狄仁杰、朱元璋等人在县内的遗闻轶事中所留下的名胜古迹,如“五柳书院”、“二云楼”、“纵囚墩”、“升冠岭”……,或湮没于荒烟蔓草之中,或毁坏于战火纷飞之际,现在拟逐步开发,均可作为旅游资源,使彭泽山川愈增丰采。
  五
  彭泽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晚清太平天国曾天养、黄文金部,转战彭泽多年,彭泽人民揭竿响应,多次配合攻克县城、太平关、小孤洑等处,重创清军。中日甲午海战中,邑人高善继以“仁”字军帮办身分,指挥“高升号”官兵,奋击日舰,壮烈殉国。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篡权卖国,邑人时倚方参加李烈钧领导的“湖口起义”,讨伐袁世凯,后因刺杀勾结袁世凯的黎元洪而英勇牺牲。
  “五四”运动中爱国青年学生周天麟、欧阳英等人自发地组织“日货检查队”抵制日货。北伐期间,组织“向导队”协助北伐军。并在北伐军第六军政治部主任林祖涵(林伯渠)的积极支持下,夺取了国共合作时期县党部的领导权,成立了县总工会和县农民协会,播下了革命火种。民国16年(1927),彭泽就成立了第一个中共党支部,领导彭泽人民的革命斗争。
  民国19年9月26日,彭泽工农群众配合方志敏、邵式平领导的红十军,一举攻克县城,并乘胜建立了县苏维埃政府,开辟浩山、武山两处革命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县委军事部长李庚庆夜袭瀼溪地主武装团防,首战告捷。旋由县游击大队会同赣皖分区游击大队,全歼盘踞柳墅下国民党汪慕苏部,战果辉煌,声威大振。23年6月在境内浩山乔亭的兆吉沟,成立了彭泽、湖口、都昌、鄱阳及皖属之东流、至德、望江七县中心县委。
  抗日战争中,彭泽受日军蹂躏极为惨重。据资料载:日军占领县境的七年中,直接屠杀彭泽人民达5344人,其中男3145人,女2077人,儿童121人,情况不明者1人。遭日军酷刑致死的547人,伤残的593人。烧毁房屋、抢劫财物的经济损失136亿元(旧人民币)。
  在此期间,共产党员周静轩、商群、曾晓春等领导人民坚持敌后斗争。民国32年3月,新四军第五师挺进十八团政委郑重、团长张海彪率部来彭,与商群等人会合,成立中共彭泽工委和长江游击队,先后肃清帮匪10余股,粉碎国民党当局的三路“围剿”,全歼望夫山上的日军,民族抗日大旗,飘扬在皖赣边区的大江南北。
  解放战争中,彭泽人民多次向国民政府掀起抗粮、抗税、抗丁的斗争,积极支援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渡江战斗,终于在民国38年4月22日凌晨,迎来了解放。
  六
  彭泽人民,世代以农为本。1985年全县耕地面积363490亩,人均耕地1.23亩。但在旧中国,全县80%的土地为地主所有,农民倍受剥削和压迫,加以战乱频仍,灾荒迭至,农村破产,民不聊生。建国后,经过35年来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科学种田技术的应用,使农作物产量逐年上升。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调整了农村产业结构,农业生产,发展更快。
  本县农业以植棉为主,种植面积、总产、单产均居全省之首,素有“赣北棉乡”之称,被列为全国72个优质棉基地县之一。是经济发展的一大优势。1985年皮棉总产量为14205吨,比1950年增长19.6倍,亩产皮棉94.7公斤,35年平均年产量递增9.8%。并先后培育出“彭泽一号”、“彭泽二号”、“彭泽四号”等优良棉种,均列为全国优良品种,被巴西、古巴、南斯拉夫、罗马尼亚等10余国引种,均获好评。
  粮食以水稻为主,自改一季为二季之后,亩产在千斤以上。1985年粮食总产1.38亿斤,比1950年增长2.5倍。油料、茶叶、水果、甘蔗、黄麻、苎麻等经济作物和林、牧、副、渔各业,均大幅度增产,出现五业兴旺局面。1985年农业总产值11904.24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56.85%。
  建国后,农业生产条件大为改善,至1985年,先后建成大小堤防105座,总堤线长度256.5公里。大小水库126座,控制流域面积462.8平方公里,蓄水能力0.15亿立方米。灌溉工程4400座,有效灌溉面积25.48万亩,占全县总耕地面积49.7%。全县拥有农业机械动力105502马力,机耕面积12.6万亩。全县有农村小水电站15个,发电量1287千瓦,农村用电量542.17万度,农业人口人均用电20.3度。农业正朝着机械化、电气化发展。
  彭泽历代只有手工业。五金匠属“老君会”,石木匠属“鲁班会”,纺织缝纫属“轩辕会”,世代师承,延续不断。
  建国后,近现代工业从无到有。至1985年,已发展为电力、煤炭、机械、造纸、建材、造船、化工、食品、纺织、印刷等10多个门类的工矿企业131个,其中全民企业41个,县属集体企业17个,城镇街道集体企业2个,乡办集体企业71个。共有职工9511人,拥有固定资产原值2819.9万元,净值2266.2万元。工业总产值9035.92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43.15%。
  工业主要产品有28种,其中县水泥厂生产的“双峰牌”425#矿渣硅酸盐水泥,获江西省优质产品称号。五金厂生产的“钻石牌”奶子锤,先后获省和轻工业部优质产品称号,远销欧亚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马当砖瓦厂生产的“马当牌”红机砖,获省优质产品称号。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现已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行业有工业企业(含加工、采矿、建材、纺织、陶瓷、造纸、饲料、日用品、化工等)、养殖业、种植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商业等,1985年总收入为2223.2万元,比1978年前增长2.5倍。
  彭泽工业,较之解放前是非常之可观,然而,在全县经济发展中还是薄弱环节。境内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工业发展远不止这样的速度和效益。
  七
  彭泽自古以来,商业多为私人经营。民国18年,城乡有大小私营商店400多家,行业门类较齐全。27年,日军进犯,商店骤减至139家,被日军占据的县城、马当等处,全部商业均为日军垄断,日商的“东亚土特产洋行”、“田中五金电料洋行”、“大同公司”、“大庆洋行”等商号,对本县各项物资进行疯狂的掠夺,以遂其“以战养战”的阴谋。
  建国初,人民政府保护私营工商业,全县私营商店、摊贩共307户,从业人员669人。1956年,对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之后,私营商业有248户先后转入公私合营、代销、经销和合作店组。“文化大革命”期间,公私合营商业全部撤并,从业人员下放农村,商业网点一度骤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多种经济成份、多渠道的商业体制,本县商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兴隆景象。1985年,全县商业网点增至1711个,从业人员有5332人。商业纯购进总额9560.16万元,纯销售总额12284.89万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0192万元,比建国初期的1950年增长25.5倍。外贸出口总额168万元,主要出口商品有棉花、饲料、奶子锤、瘦肉型生猪、苎麻、棉籽、多维油、珍珠等产品。
  “文化大革命”期间被封闭的集市贸易市场,自1980年开放以来购销两旺,空前繁荣。1985年,成交总额1550.7万元,每天参加交易的群众达22000余人次。此外,个体商业与集体商业也发展很快,1985年有证个体商业1669户,从业人员2539人,13个劳动服务公司,均开设了门市部,为本县商业的发展起了很好的补充作用。
  八
  彭泽为文章节义之邦,元代以后,历建靖忠、陶狄、共学、春衣、敬业、五柳等书院,为全县士子习业之所,春风化雨,孕育英才,陶狄遗风,泽及千载。明清两代,文武进士、举人、贡生共有758人,可谓济济多士。明永乐十三年(1415)由成祖朱棣亲自典试,全国录取进士351人,邑人刘铎、周泰亨、刘昱、曹逊四人同时入榜,一时惊服士林,震动朝野。清道光十三年(1833)汪鸣相殿试状元及第,主考官阮元赞为“辟浔江未有之奇”。欧阳云、欧阳熙、许振祥、许业笏二家父子翰林,均为当时所艳称。及至民国26年以后,日军侵凌,政治腐败,教育事业遂呈衰退现象。建国前夕,仅有初中1所,小学77所(含私塾),中小学在校学生仅3305人。
  建国后,教育事业发展迅速。1985年全县有小学394所,完中7所,初中31所,农中1所,职业高中3个班,中小学在校学生共71040人,教师3037人(含民师1589人);幼儿园66所,、入托幼儿2839人;成人业余教育,包括电大教学班和粮食、供销、卫生、农机、教师等进修学校6所,在校学生2641人,专职教师23人。中小学入学率91.5%。建国35年的教育经费总额为2748.4万元。1985年达269.9万元,较1953年的4.9万元,增长了55倍。自招生制度改革至1985年,向高等院校输送学生1367人,向中等专业学校输送学生1417人。1984、1985两年,太平关乡14岁的骆小春和县一中15岁的段云先后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黄岭乡留学比利时攻读博士学位的曾毅,于1984年、1985年先后荣获国际“诺特斯坦”和“汤姆斯”奖学金,成为国际人口学的知名学者,现已成为北京大学年轻的副教授。
  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影(剧)院、放映队、俱乐部、文化馆(站)、图书馆(室)、广播站、电视室、专业及业余剧团遍布城乡。近年在全国报刊上发表各类科技论文203篇,其中1985年有52篇,自1978年以来,荣获县以上科技成果奖120项。全县被授予职称的科技人员计529人,有专业科技机构4个,各级科学普及协会23个,各专业研究会50个。
  九
  建国前,全县仅有1所设备十分简陋的县卫生院和散处民间的60余名中医,境内天花、霍乱、疟疾、血吸虫病猖獗流行。日军入侵之后,由于残酷地屠杀焚掠所引起的疾病死亡,更是伤心惨目。抗日战争胜利后,疮痍未复,医药卫生,几乎空白。
  建国后,逐步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医疗网。1985年有县级医院、站、所38个,病床555张,卫生技术人员668人,其中取得“师”级以上医务职称的134人。此外,还有村民委员会医疗点254个,乡村医生及卫生员485人,经卫生局考核合格批准个体开业行医者19人。县人民医院1985年被省市授予“六好文明医院”的光荣称号。天花、鼠疫、霍乱已告绝迹。15种烈性传染病中的白喉、灰质炎、勾体病、猩红热四种,未再发现,头癣、地甲病、地克病、血丝虫病基本消灭,已由省市卫生部门正式验收,发给合格证书。
  本县是血吸虫病的重疫区,建国前,有1.5万余人被“瘟神”夺去了生命,4200多家断烟绝户。建国后,经积极防治,结合水利建设、围湖垦田大规模进行了消灭寄生钉螺的大会战。到1985年止,治愈血吸虫病患者51202人,灭螺面积9946971平方米,长期危害人民健康的血吸虫病,得到有效的控制。
  建国后,人口迅速增长。1979年以后,本县认真贯彻执行计划生育政策,除大力提倡晚婚外,还大力推行绝育、节育的各项措施,使人口出生率由1962年的41.3‰,下降到1985年的12.8‰。
  十
  旧中国时期,彭泽水旱连年,盗贼蜂起,战祸不息,政治腐败,饿殍载途。建国后,特别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政策,各行各业发展迅速,人民的物质生活均有极大的改善。198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66元,职工人均收入814元,比1956年分别增长3.8倍和2.1倍,城乡储蓄总额2735.2万元,比1978年增长12倍。人民收入增加,社会购买力随之增强。1985年全县社会商品零售额为10192万元,人均339.7元,比1950年的人均58元,增长5.9倍。消费结构由低档向中、高档发展。1985年底,每百户有自行车10辆,手表85块,电风扇6.5台,收音机27.7台,录音机1.7台,缝纫机2.03架,黑白电视机3.8台,彩色电视机0.5台。
  住房亦有明显改善。1985年农村住宅面积为4263152平方米,人均16平方米。农房模式,由过去的砖木平房结构,开始向钢筋混凝土高层结构发展。
  到目前为止,城乡人民的温饱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正稳步向小康之境迈进。随着岁月的流逝,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社会主义新彭泽的城乡,必将愈来愈繁荣昌盛,彭泽人民的生活,也将愈来愈富裕幸福。

知识出处

彭泽县志

《彭泽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出版

本书记述全县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除卷首概述、大事记和卷末附录外,全志设23卷,计69章236节,上限一般起于1840年,下限为1985年。

阅读

相关地名

彭泽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