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志略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彭泽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30003322
颗粒名称: 修志略记
页数: 2
页码: 7-8

内容

彭泽自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建县至1985年,历时2186年。县志修纂工作,有资料可稽考者,从明成化二十一年至清光绪二年(1485——1876)的391年中,共修志八次,其中明代三次,清代五次。而清代最后一次的光绪二年至1985年,间隔了109年没有修志。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拨乱反正,政通人和,全国各地先后出现了盛世修志的可喜局面。当时中共彭泽县委决定由县委常委兼办公室主任张凤翥主持,聘请退休教师汪鹏图以旧志为底本,摘录资料,完成《彭泽县志简编》。虽非新修,实属一个良好开端。
  1980年,中共彭泽县委遵照中共中央、国务院(1980)16号文件中提出的“编史修志”的要求,在县委办公室下设一个“县志编写小组”,并以彭党字(80)4号文件发出《关于搞好县志编写工作的通知》。
  1982年,成立“彭泽县编史修志委员会”,统一领导,分工合作,要求党史县志齐头并进,双管齐下。实则由于人力不济,在保编史的前提下,修志工作进展迟缓。
  为了加强修志工作,1984年下半年将县志、党史机构分设,各司其事,以专责成。同年,成立“彭泽县志编纂委员会”,由政府领导。1987年12月,重新调整了编纂委员会的组成人员,由县志办公室主持日常行政事务,另设正、副主编,负责编纂工作。经过这次调整,健全了机构,加强了领导,修志工作进展加快。
  在编写过程中,编写人员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针,坚持辨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尊重历史,实事求是,溯其渊源,探其本末,还其真面。广泛征集资料,查阅县档案馆储存的历史档案和近年档案共4850卷,摘录卡片近400万字;先后派员赴上海、北京、南京、武汉、重庆、成都、湖北、湖南、吉林等省市及省内都昌、武宁、瑞昌、九江各地的图书馆、档案馆,摘抄有关彭泽资料20余万字;又在本县境内各乡镇访贤问老,请教知情人士达百余人次,记录整理有价值的谈话资料近10万字,其中包括前省委统战部副部长周明正、前九江专区副专员商群二同志的谈话录音(均经整理入档);还向附近各县学习和交流了修志经验。编写人员边摸索、边试写,先后四次修订编写方案。
  1984年,完成概述、自然、社会、人物四卷,计13万字,分发各单位后,反映颇佳;1985年11月结合修志完成20多万字的简明式的《彭泽史话》,反响强烈,深获好评。与此同时,发动各有关单位共组织了84人编写了43本专业志,为丰富县志的内容起了很好的作用。
  1987年上半年,完成了90万字的县志第一稿,下半年修改成80万字的第二稿,1988年上半年根据“全国地方志1988年度工作会议纪要”的精神,改成75万字的第三稿,下半年增补了部份资料,成为第四稿。
  1989年6月2日至5日,在县城举行了“新编《彭泽县志》稿评审会”,到会的有省、市编志机构的领导、省内外专家学者及市属各县志办主编、副主编共40余人。县委、人大、政府、政协的主要负责人,自始至终参加会议,听取意见。
  会议一致认为新编《彭泽县志》稿观点正确,史料丰富,篇目合理,文字流畅,是一部较好的志稿。同时也指出缺点及应增应减之处70余条,经6个月的时间,逐一修改,终审鉴定,遂成定本付印
  由于编写人员的水平有限,人手短缺、舛谬之处,自知不免,望读者予以指正,即一事之教、一字之师,均当拜谢!

知识出处

彭泽县志

《彭泽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出版

本书记述全县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除卷首概述、大事记和卷末附录外,全志设23卷,计69章236节,上限一般起于1840年,下限为1985年。

阅读

相关人物

徐鹤龄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