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财政职能 促进科学发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市财政志(2001~2010)》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30003310
颗粒名称: 强化财政职能 促进科学发展
分类号: F812.45
页数: 4
页码: 239-242
摘要: 本文探讨了九江市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如何更好地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财政工作,促进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文章提出,财政部门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工作目标,提升理财能力,提高管理水平,为九江的发展发挥好财政的职能作用。具体措施包括抓住机遇,把积极的财政政策落到实处、调整支出结构、强化职能,增强财政综合实力等。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助于推动九江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九江市 财政体制 财政职能

内容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就是要更好地运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财政作为政府的宏观调控部门,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这个最大的实践主题和市委九届七次会议提出的“两区互动,强工兴城,科学发展,奋起赶超,三年财政收入翻番,五年实现全面进位”的工作目标,在“提升理财能力,提高管理水平,促进科学发展”上下功夫,为加快九江发展,争得应有地位,切实发挥好财政的职能作用。
  一、抓住机遇,把积极的财政政策落到实处
  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央财政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出台了10项有利拉动内需的措施,采取了“结构性减税”和增加“基建与民生”两大领域投资的措施,达到减轻企业和居民的税负,提高收入和消费形成合力效率。我们财政部门,应密切关注财税政策调整方向,认真实施结构性减免税费,提高财政收入质量,做大财政蛋糕;努力争取中央在基础设施、民生、环保和社会事业方面的投资,把积极的财政政策用足用活,用出效益。
  一要有效整合资金。在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下,要善于变危机为生机,变经济波动期为发展机遇期,科学把握财政投入方向,把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项目建设有机对接。运用财政贴息、奖励、构建融资平台等方式,发挥财政资金引导、集聚和乘数效应,突出九江特色,积极培养财源。重点扶持沿江工业,促进临港特色产业集聚;积极扶持沿湖产业,推进生态经济发展;大力扶持文化旅游产业,推进构建旅游经济新格局;加大扶持园区内能够带动产业集聚的龙头企业和有利于延长产业链的配套项目,通过政策支持、多元化投资、引导和加强服务等手段,促进物流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发展,培育和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九江跨越式发展。
  二要调整支出结构。按照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要求,把改善民生作为促进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好群众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发展的成果惠及普通百姓。重点是:加大教育投入,继续做好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改革和城市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工作,落实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各项扶助政策;积极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扩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大力支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着力支持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通过建立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二、强化职能,增强财政综合实力
  财政在积极筹措资金,运用财政政策支持经济发展、夯实经济运行基础、强化增长后劲的同时,注重分析研究当前财政工作状况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找准切入点,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做大财政蛋糕,显得十分重要。
  (一)完善城区财政体制
  从进入2000年以来的八年间财政收入增长趋势看,市本级财政收入增长严重滞后。全市财政收入,2000年为20.5亿元,2008年为66.1亿元,平均每年增长15.8%;而市本级财政收入,2000年是10.6亿元,到2008年也只有18.6亿元,平均每年增幅只有7.2%,不到全市平均增幅的一半;市本级财政收入占全市财政收入份额也由2000年的51.7%下降到2008年的28.1%。究其原因:虽有财源结构单一、工业经济发展滞后的影响,但市、区间企业税收多头征管,争抢税源和收入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长此以往,不仅扰乱了收入征管秩序,更大程度上是直接影响了投资环境,削弱了市级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因此,应从有利于调动市、区两级抓经济、促发展、组织收入的积极性和增强财政实力入手,改革调整市、区财政体制。这项工作涉及两级政府利益格局的调整,应遵循财权与事权相统一的财力分配原则和税收属地征管原则,进一步完善“分税制”管理,科学确定市、区征管范围,合理测算市、区固定收入基数、共享收入和分成比例,充分发挥市、区两级政府的职能作用,兴利除弊,极大调动市、区政府培养财源、发展经济、加强征收管理的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快速增长。
  (二)规范非税收入管理
  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的主体,非税收入是财政收入的补充。多年来,非税收入的改革和管理工作在逐步推进和完善,从目前运行情况来看,在非税收入项目与标准的确定,非税收入的收缴、使用、监督等环节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非税收入成本的核定、暂存资金的定性、非税收入纳入预算管理与专户管理并存、单位多收多用、多罚多返,贫富不均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降低了非税收入的征收效果,增加了工作的难度,更主要的是影响了财政收入规模,削弱了政府资金的统筹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共财政职能的发挥。由此可见,严格按照“所有权属国家,使用权归政府,管理权在财政”的原则,规范和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对做大财政蛋糕,增强财政实力有着积极意义。具体做法:一是完善非税收入征管相关制度。进一步明确细化征管项目;规范暂存性质资金管理;制定不同收费项目的成本核定办法和标准,以减少工作中推诿扯皮现象,确保收入的规范化和完整性;二是完善非税收入项目库。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项目库建设工作,并在清理整顿非税收入的基础上,将保留的收费、基金逐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三是进一步加强部门预算管理。根据财力情况,测算确定支出定额标准,实现政府资金统筹安排使用,从单纯预算内收支平衡转为对整个政府财力统筹管理,综合平衡。
  (三)加强国有资产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一直是财政管理的一个薄弱环节。自2006年财政部35号、36号“两令”颁布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财政都相应制定了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相关办法和规定。但从执行中看,仍有职责不清,监管执行难以到位的缺憾。特别是2007年从中央到地方用了半年多的时间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进行了整理,但清理后的整顿处理、完善制度工作没有跟进,制约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整体推进。一是资产管理职责不清,管理主体各地不统一。国家财政部门明确规定财政部门是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监管主体。但目前我市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在国资委管理。由于监管职责交叉,难免形成监管真空,出现国有资产游离于监管之外现象。二是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脱节。资产不入账,资金体外循环,账实不符,前清后乱,资产处置随意性大,处置收入变成部门单位的“小金库”,缺乏监管制约手段。三是资产配置不均等。资产重复购置,闲置浪费、超标配置现象均有不同程度的存在,造成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低下和单位占有资产不均而产生的收益不平衡问题。
  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一方面是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不能及时足额入库造成财政收入的流失,另一方面是资产的配置、调剂、管理不到位,增加了不必要的财政支出。因此强化职能,加强监管对增加财政收入,节俭财政资金,十分有益。具体措施:
  一是完善制度。必须加快完善资产配置、使用、处置、评价、收益和定期报告等相关的具体规定和操作程序及责任追究管理办法,建立完整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制度体系。
  二是统一管理。按照“国家所有,政府监管,单位使用”原则,实行“统一管理、统一配置、统一处置、统一缴库”的四统一管理。从根本上解决单位资产占有不均、使用效益低下、资产收益流失等问题。2007年全市行政事业单位清产核资结果显示:截至2006年底,全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达123亿元,其中市本级55.1亿元,(市国资委清查统管的市本级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5900多万元),通过资产清理,获取了资产存量、结构、分布、来源及使用状况等信息,并建立了国有资产数据库,为统一管理打下了良好基础。具体做法是:根据上述资产情况,首先实行分类统管。对土地房屋等不动产统一过户,政府集中管理,建立融资平台;对经营性资产由实行授权经营逐步转变到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经营管理;对单位履行职能必备办公用品等资产实行标准配备、动态管理。其次,统一配置、调剂和处置。单位新购资产,实行与预算管理、政府集中采购管理相结合;行政事业单位闲置资产,单位不能随意处置,由政府集中调剂使用,规范处置程序、盘活存量、提高资产使用效益。第三,要统一资产收益管理。各单位的资产经营收益和处置收益应全部缴入国库作为政府财政收入。通过完善操作程序,加强职能部门的协作,实行责任追究,多管齐下,形成合力,确保执行到位。
  三、加强管理,提升科学理财水平
  财政管理的过程实质上是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的过程。财政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发挥财政职能的效果。加强财政管理,实现科学理财,完善专业化、系统化和制度管理至关重要。
  (一)降低政府行政成本
  中央去年十一月提出实施以“减税和增支”为特征的积极财政政策,增加了财政收支平衡的压力。从财政运行情况来看,优化支出结构,压缩行政成本,既利当前又利长远,意义重大。一是强化预算管理与约束。建立控制财政供养人员增长机制,严格控制超编人员和基本支出过快增长。二是严肃财经纪律,加强支出管理。严格按照中央要求,在做到“五个确保”(工资、机构正常运转、社保资金、维护稳定、法定增长)情况下,实行四个零增长(出国经费、公务用车、接待费、会议经费),并力争压缩10~20%,集中财力办大事。三是积极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将非公益性事业单位退出财政供给范围,鼓励其走向市场,实行自收自支企业化管理。
  (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省财政已明确提出2012年全省所有大宗专项资金的使用全部实行绩效考评,并安排专项奖励资金对资金整合和使用绩效明显的地方给予奖励。这对加强支出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有着积极意义。因此,必须加大工作力度,向支出管理要效益。一是创新资金分配方式。充分引入竞争机制、市场机制优化配置财政资金,努力提高财政资金投向的针对性和科学性。二是健全财政监管机制。围绕财政资金“分配、使用、评价”全过程,找准财政监督、改革和管理的结合点,把监督管理贯穿于财政运行的各个环节,阻止和减少低效支出,防范违纪活动和财政风险,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三是建立绩效考评奖惩机制。在积极争取省财政奖励资金的同时,加快建立市级财政支出绩效考评奖惩机制,以绩效评价引导事前资金分配,通过监控考评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确保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三)提升财政管理水平
  财政部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重在提升科学理财水平,推动财政工作。一是建立完整的财政经济形势预测机制。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关注国家产业政策和财政政策调整对本地经济运行的影响,做到早预测、早分析,早防范、早应对。二是加强财政运行情况分析。密切关注重点税源,重点企业动态,深入分析财政收支增减变化原因及对预算执行和财政经济运行质量的影响,当好政府的参谋助手,积极建言献策。三是坚持科学管理。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到依法办事,科学理财。积极探索和掌握财政工作规律,健全管理制度,提高干部素质,切实提升财政管理效能和财政管理水平。

知识出处

九江市财政志(2001~2010)

《九江市财政志(2001~2010)》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本志包括财政机构、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管理、财政监督与监察、党群组织与社会团体、十年大事记、荣誉录等内容,客观、系统地记述了2001~2010年间九江市的财政状况。

阅读

相关人物

蔡璐珠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九江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