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财政支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市财政志(2001~2010)》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30003165
颗粒名称: 第三篇 财政支出
分类号: F812.45
页数: 52
页码: 47-96
摘要: 本篇介绍了九江市财政支出主要用于经济建设、社会保障、三农支出和教育、医疗卫生等,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基本建设支出是财政支持的重点,以改善城市公共事业和市政建设,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心城区建设是财政和外资投入的重点,市城投公司发挥投融资平台作用,促进了城市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
关键词: 九江市 地方财政 财政支出

内容

财政支出是国家行使权力,对征集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与使用。九江市财政按照“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社会主义财政本质和“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财经工作总方针,以及国家在各个时期的方针政策安排财政资金,用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不断完善生产手段和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与文化生活需要。
  2001~2010年,全市财政支出累计7200354万元,除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外,主要用于经济建设,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用于社会保障支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用于三农支出,推进农业基础建设;用于人员经费按时足额发放及教育、医疗卫生经费开支,确保社会稳定。其中:2010年支出1665230万元,是2000年207506万元的8.02倍,后五年(即“十一五”)支出5413990万元,是前五年(即“十五”)1786364万元的3.03倍。2010年九江市财政供养人员167935人,供养经费395784万元(不包括其他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财政供养系数3.55。
  第一章 基本建设支出
  2001年后,为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全市坚持“两区互动、强工兴城”战略,更加注重城市公共事业和市政建设,支持经济建设的力度加大,投入的资金更多,并按照“结构清新,环境优美,交通发达,功能完善”的规划要求,不断扩大城市框架,构建城镇网络,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2001~2006年,全市基本建设支出238289万元。从2007年起,财政预算科目调整,不再设基本建设支出科目。据有关资料统计,2007~2010年,全市基本建设支出327667万元(只是中央转移支付与市本级部分资金),其中:2010年基本建设支出126916万元,是2005年26393万元的4.81倍。另外,2001~2006年城市维护费支出108734万元,从2007年起,此项支出归并城乡社区事务,原城市维护费中用于中小学维护补助的归并教育支出。
  “十五”以来,积极整合城市公共资源,建立投融资平台,经营城市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建设投入明显加大。建设的重点放在基础性、功能性、公益性项目上,加快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城市发展规模日趋壮大,建成区面积由2005年的72平方公里扩展到120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基本覆盖地区面积约100平方公里,积极构建中心城区、四县一山卫星城、重点乡镇中心村的全市域、多层次、更科学的规划和建设体系。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有效提升,为构建“大九江”发展格局奠定了基础。
  第一节 中心城区建设
  中心城区建设在财政和外资投入的基础上,市城投公司利用政府提供的资源,发挥投融资平台作用,向金融机构融通资金,仅在2009年就为市城建融资16.4亿元,促进了大量城建项目的顺利实施,夯实新城区建设基础,老城区功能欠账得到了有效解决。
  扩大城市框架,加快道路建设 按照“控制老城,拓展新区”的思路,推进城市道路建设。2001年以来,市区已建成了育才、南海、金凤、滨江、德化、陆家垄、鹤问湖、青年、前进、怡康、天马以及琴湖、濂溪等道路,有效地拉动了道路周边的项目开发建设。2009年,投资5亿元,建设长虹西大道,是老城区通向八里湖新区的一条便捷通道,是对接跨湖大桥和九江长江二桥的一条景观大道,是从“两湖时代”走向“八里湖时代”的宏伟大道。
  市财政全力支持八里湖新区开发建设,与市规划,市政、园林、设计、质监、造价、收费、监理、检测等部门配合,根据“六个一”(即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责任人、一套工作班子、一个实施方案、一支好的施工队伍)的推进机制,继续发扬“5+2(即星期一至星期五5个工作日,再加双休2个工作日)、白加黑(即白天加晚上)”工作精神,对所有城建项目进行统一调度、统一管理、高效推进。在续建兴城大道,体育西路、体育北路的基础上,投资约13.8亿元开工建设八里湖大桥,规划展示馆、八里湖公园、八里湖东路、陶侃路、周访路、兴城大道延伸线、环湖三路等十大项目;以机关单位为主体,续投约7.2亿元建设八里湖大道,环湖西路、新区医院、新区学校、博物馆等项目,中心城市发展格局已经展现。
  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
  1.污水处理设施建设。2008年投资1.13亿元,建设日处理污水10万吨的鹤问湖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使市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0%以上。
  2.供水工程建设。自1994年新建第三水厂生产流水线和综合调度楼后,投资1400余万元建成长度达8.3公里,管径200~800毫米的城西港区供水工程;投资600万元新建长度4.1公里,管径600毫米的滨江东路供水工程;启动庐山新城供水工程和滨江东路二期供水工程。仅2008年完成供水量8804万吨,售水量5203万吨,城区供水管网总里程超过7000千米,实现生产自动化,提高市区水压,改善水质、缓解供水紧张矛盾。
  3.公共服务设施建设。2008年以来,投资600多万元建成了浔阳东路、塔岭路人行地下通道,实施了庾亮南北路与浔阳路人行地下通道工程,改变了市区无地下通道的历史。完成了和中广场、白水明珠、前进西路立交桥、老年活动中心、少年活动中心、体育中心、十里河综合整治、南山公园、滨江生态公园等一大批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锁江楼公园2004年1月16日正式对外开放,公园占地4.1万平方米,其中绿化面积达3万平方米。
  4.园林绿化建设。结合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推进园林绿化建设。在胜利公园,长虹大道绿化和城区绿化补植等工程中,因地制宜成片增植地方枇杷、香泡等果树及观花观叶植物,丰富了植物色彩;沿江景观带规模种植芙蓉树1.12万株,形成秋季芙蓉花开十里的景观;八角石、交通绿岛、民俗园、南湖公园、塔岭绿园等公共绿地进行了升级改造;还完成拆墙建绿工程13处,计5400平方米。特别是2007年2月25日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全市5万多名机关干部、部队官兵参加昌九绿色长廊植树团拜活动,为绿色生态九江增添一片新绿,陈安众、王萍、刘德意等党政军领导参加。
  在道路绿化中,创新种植模式,注重“一路一景”,增强韵律感和景观寓意。南海路、金凤路,滨江东路等七条新建道路的绿化,累计更换种植土11600平方米,种植乔木7943株、灌木12.3万株;环庐公路二期绿化工程,两侧各15米绿化带种植果树、景观树和本地特色树(乔木1250株,灌木2万株),累计租赁土地1366亩;并还投资1300万元,在环庐公路安装了953盏太阳能灯,既节约了能源又为庐山营造了一条亮丽风景线。
  在“三区”开展十大园林亮点工程,十大社区工程,十大园林单位创建活动,投资1000余万元,完成园林亮点工程20个,社区工程16个,园林单位23个。
  市政管养改善,生活环境优化市政管养沿着制度化、督查化、精细化、科学化道路前进。市政公司2001年以来,增添了电缆报警器、电缆照度仪、节能沥青罐等先进设备,冰冻雨雪灾害的道路、桥梁、路灯等公共设施管养修复率和稳固率均达99.5%以上,实现了路平、沟通、灯明、景美的管养效果。在日常市政管理工作中,2008~2010年,整治背街小巷186条,维修沥清路面12万平方米,砼路面1.5万平方米,人行道1.8万平方米,新建下水管道1530米,新建检查井、雨水井312座,清掏雨水井1689座,铺设盲道2274平方米,维修下水道252米,疏通下水道8590米,清理840米管道里的杂物,铺设电缆1800米,城市安装路灯和景观灯各20000盏,使社区居民夜行灯更明,日行路更畅,生活环境得到了优化。
  第二节 县域城镇建设
  2001年以来,各县(市)不断加大城建投入,城市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城市面貌大为改观。武宁县投入基础建设资金3亿元,完成湖滨南路,园林路等道路工程和朝阳湖综合治理等城建重点项目。修水县完成武吉高速修水连接线工程和城南新区幕阜大道,廉溪路等道路建设,完成山谷公园、马家洲休闲公园等项目建设。德安县投资0.2亿元,建成“引柘入德源水改造”工程,完成曾家洼路网及沿街景观建设等工程,被评为全省十大魅力新城。永修县按照“一河两岸,一湖三区”的总体格局,投入城建资金0.42亿元,新建和改扩建城市道路31万平方米,完成环湖景观公园,永昌大道与新祺周连接段工程,跨城际铁路,京九铁路高架桥拓宽工程及景观建设等工程,新增绿化面积14.9万平方米。星子县投资2.35亿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湖滨景观大道,神灵湖大道和紫阳广场、东篱公园、神灵湖大桥等工程项目建设全面完成;瑞昌市进行火车站广场、圣门路、柳湖公园和安定湖等改造,以及市民休闲广场的完善,正式申报省级园林城市。九江县建成新区城市公园,完成柴桑大道“穿衣戴帽”美化工程和庐山北路、庐山大道转盘、庐山东路和柳林路的改造工程,以及沙河河道的治理工程,新增及改造道路面积12万平方米,还是全省首个引进管道天然气的县。都昌县建设东湖和南山文化广场,打造迎宾大道至县三中的绿色走廊,完成了东湖大道拓宽工程和环湖南路等项目建设。彭泽县围绕建设“滨江山水园林城市”总体目标,基础建设投资3亿元,完成渊明湖公园升级改造和环城西路,铁路以南至黄花高速公路口等十几个项目建设。湖口县投入5.26亿元,完成台山新区“三横四纵”总长8千米的路网硬化,启动行政服务大楼、艺术中心、石钟公园、台山公园等项目建设。九江开发区完成九园路、泰山路等道路建设和柴桑饮食一条街改造。浔阳区、庐山区积极开展“百巷整治”和中心城区绿化工作,共青城完成共青大道的维修改造。庐山局积极做好景区环境优化推进工作。整治美化汉口峡道路沿线和长冲河沿线水体景观。11个县(市)投资5.69亿元全面开展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建设,铺设管网139.1公里。
  第三节 公共交通建设
  为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健康发展,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事业。从2009年开始,市政府对综合换乘枢纽和场站建设,车辆和设施的配置,更新以及政策性经营给予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市财政每年从市政设施配套费,物价调节基金,城市维护费等专项资金中统筹安排用于补贴市公共交通集团公司的基础建设和政策性亏损。
  一、对公交公司价格倒挂所造成的政策性亏损,每年从价格调节基金中安排300万元,给予弥补;
  二、对公交公司承担大量的社会公益性服务和政府指令性任务,如老年人、残疾人、退役军人免费乘车等,在继续给予公交公司营业税等额外税收优惠政策的同时,每年从城市维护费中安排100万元用于公益性补贴和车辆保险;
  三、对中心城区公交枢纽,首末站、公交综合场站的建设,市财政每年从市政设施配套费中安排200万元用于支付;
  四、对公共交通企业建设智能调度系统和公交营运信息多媒体综合查询系统,从市政设施配套费中,采取一次性安排100万元用于补贴;
  五、对新购车辆,购车资金是由公交集团公司贷款解决的,市财政从工业发展基金中安排资金贴息三年,贴息资金按实际贷款数额、时间和同期贷款利率据实计算。
  2009~2010年,市财政实际拨付资金1701.5万元(2009年700万元,2010年1001.5万元),其中补贴2008~2010年新购173辆公交车的贴息资金401.5万元。另外,2001~2008年市财政每年安排10万元,专项用于老年人免费乘坐公交和公交车辆保险。
  第二章 农林水事务支出
  农林水事务支出,具体包括农业、林业、水利、扶贫、农业综合开发等项支出。2001~2010年,全市农林水事务支出累计893956万元。其中:“十一五”期间75亿元,比“十五”期间14.4亿元增加60.6亿元,增长420.8%,仅2010年,全市农林水事务支出221972万元,比“十五”期间总支出还要多出77974万元,是2000年13731万元的16.2倍。财政支农支出的大幅增长,符合“三农”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基本要求,体现了统筹城乡的基本方略和“多予、少取、放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基本方针。中央连续七个一号文件的强农惠农政策,进一步促进了“三农”工作的发展。
  第一节 农业支出
  农业支出反映财政用于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兽医、农机、农垦、农场、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农村和垦区公益事业,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支出。2001~2002年,此项支出包含在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事业费中,2003~2010年,全市农业支出381866万元。其中:2003~2006年农业支出65161万元(包含行政管理费44454万元,自然灾害救助792万元,农资补贴9755万元,农业资源和环境保护490万元等,不包括农业综合开发支出),2007~2010年农业支出316705万元(明细支出情况见附表)。2009年农业支出一年突破10亿大关,比2005年17936万元增加83088万元,增长463.2%,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
  财政惠农补贴2004年开始,中央陆续出台对种粮农民进行补贴政策。2004~2010年,全市农业生产资料补贴资金45639万元。其中:2010年11870万元,是2004年3173万元的3.74倍。
  1.2004~2010年全市农作物良种补贴支出31806万元。2004~2006年仅对水稻实行良种补贴,补贴标准为早稻10元/亩、中稻15元/亩、晚稻7元/亩;2007年扩大到油菜,补贴标准为10元/亩。以后逐步扩大补贴范围,到2010年涵盖了棉花、玉米、小麦。2010年各农作物良种补贴标准为:早稻、玉米、小麦、油菜10元/亩,中、晚稻、棉花15元/亩。仅2010年农作物良种补贴7696万元,是2004年3152万元的2.44倍。
  2.2010年,全市对农机购置补贴支出2946万元,惠及1.73万户,农业机械总动力达361.88万千瓦,农业排灌机械动力达107.18万千瓦。规定补贴机具种类有12大类,39个小类,116个品目,补贴标准不高于30%和“以机代牛”的不高于50%的补贴政策,单机补贴最高不超过5万元,100马力以上大型单机可提高到12万元,200马力以上单机可提高到20万元。补贴对象为从事农机作业的经营组织、农机大户和其他符合补贴条件的个人、专业合作社。
  通过对农业生产资料,农作物和农机购置等项补贴,减轻了农民负担,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有效地促进了农作物播种面积及产量的稳步增长,粮食生产迅速止跌回升。仅2010年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09.7万亩,产量153.5万吨;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91.4万亩,产量19.1万吨;棉花播种面积88.5万亩,产量9.6万吨。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1.农村公路建设。2004年起,市级对农村公路建设补贴标准为油(水泥)路按2万元/公里,砂石路按1万元/公里。2004—2009年,全市累计国改和续建农村公路里程9041.2公里,共计拨付补贴资金15610.37万元,其中:油(水泥)路6569.17公里,补贴13138.34万元;砂石路2472.03公里,补贴2472.03万元。
  2.农村改渡建桥。全市共有改渡建桥项目73座,其中:有16座桥梁已于2007年由省全额补助到位,需市级配套的桥梁57座。市对农村改渡建桥的补助标准是按照100米以上(含100米)的公路桥梁按不低于520元/平方米给予补助;100米以下的公路桥梁不低于440元/平方米给予补助。渡改桥桥梁宽度不得小于4.5米,计算补助的桥梁宽度不超过9米,超过9米的按9米计算,到2009年底,已完工24座,市级拨付补贴资金122.36万元。另有33座在建,经测算需配套资金2686.48万元。
  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和财政支农资金的大幅增加,大大促进了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一是农业生产条件改善。2001年以来,进行了以治理水渍田和渗漏沙脚田为重点的中低产田的改造工程,通过改土改水,生产条件明显改善。二是渔牧业生产加快发展。全市有近500万亩水面,水产养植是九江的优势产业,2001年全市水产品产量23.03万吨,2010年达36.94万吨,增长60%。积极扶持家畜、家禽的发展,重点扶持生猪、山羊、麻鸡、肉(蛋)鸡生产,如彭泽县建成上十岭万头养猪场。2010年肉类产量18.97万吨(生猪出栏198.94万头、存栏118.48万头)比2001年13.06万吨,增长45%。三是产业结构得到优化。(一)扶持国有和乡镇集体单位开垦荒山荒地、开发果业生产,除种植原有的柑橘、桃李外,引进板栗、草莓、猕猴桃、柰李和甜橙等品种。德安县园艺场,现已有万亩果园;瑞昌市引进庐山香猕猴桃,已成片开发。(二)发展蔬菜生产,先后在九江县永安乡、浔阳区和庐山区的城郊扩建蔬菜基地,同时,还积极扶持反季节蔬菜的生产,使市场蔬菜供应不受季节影响。(三)2004年选定九江县大棚蔬菜,武宁黄姜、都昌青虾繁育基地,彭泽鲫、星子早熟梨5个优势产业项目,得到省财政253万元的扶持。四是农业产业化进程加速。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农业企业302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44家,市级龙头企业133家,企业固定资产89.29亿元,销售收入285.29亿元,上缴税金5.03亿元,带动农户119万户次,全市农户从事农业产生化经营增加收入16.92亿元,户均收入2000元。五是现代农业发展强劲。从2008年起,中央财政加大了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扶持,2008年,全市粮食、水产两大产业6个县被省确定为现代农业试点县,得到中央财政扶持资金1345万元,其中都昌县的现代农业水产项目被评为第一名。2009年,全市有4个县批准实施现代农业水稻生产发展项目,6个县批准实施环鄱阳湖区水产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2个县被批准实施中央财政现代农业发展油茶产业示范县建设项目,共得到中央财政扶持资金3495万元,建成高标准农田4万亩,标准鱼池6900亩,新增油茶林2万亩。2010年,全市现代农业试点县项目达到15个,共下达扶持资金5680万元,其中:水稻2460万元(5个县实施标准粮田建设)。水产2700万元(6个县实施标准池场建设),油茶520万元(4个县实施示范建设)。
  第二节 林业支出
  林业支出包括用于林业行政、事业单位基本支出,森林培育,技术推广,资源管理监测与生态补偿,动植物、湿地保护,执法与监督,森林防火及林业救灾等项支出。2001、2002年,此项支出包含在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事业费中。2003~2010年,全市林业支出98862万元。其中:2010年22521万元,比2003年4111万元增加18410万元,增长447.8%。
  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 2001~2010年,全市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共投入资金10442.45万元,其中:国家专项补贴资金715.6万元,地方配套资金9726.85万元(省级849.26万元,市级661.18万元,县级5112.58万元,其他3103.83万元)。
  1.瞭望通讯设施投资520.28万元。建瞭望台14座、购置望远镜41台、专用电话线86公里、电话机87部、传真机18部、计算机34台、数据终端机2台、无线电台592部。
  2.防火隔离带建设投资2522.68万元。建防火林带2011公里、机耕带1264公里、防火公路538公里。
  3.交通扑火工具购置投资2208.8万元。购置指挥车14辆、宣传车4辆、运输车160辆,摩托车135辆,其他车7辆,防火储备库51座1138平方米,扑火机具70792件,其中风力灭火机1201台。
  4.其他项目5190.69万元。
  森林防火工程建设 2001~2010年,全市完成庐山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建设。此项工程于2004年经国家林业局批准,2005年6月启动,治理辖区(包括:九江县、星子县、庐山区、庐山管理局)森林重点火险区,估算投资704万元,实际完成投资667万元,其中:国家投资422万元,地方配套资金245万元。治理重点防火险区林地面积7.1万公顷,完善火险预测预报系统,火情瞭望监测系统,林火信息及指挥系统,添置扑火机具装备。新建气象站1座80平方米,物资库、车库4座400平方米,维修专业森林消防队营房4200平方米,还购置了必要的防火储备物资、交通工具、通讯器材及信息设备等。
  第三节 水利支出
  水利支出包括水利行政及附属事业单位基本支出,业务管理,工程建设、维护,执法监督,水土保持,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水质监测,水文测报,防汛抗旱,农田水利等项支出。2001~2002年,此项支出含在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事业费中。2003~2006年,全市水利支出27806万元。其中:水利行政、管理费9480万元,防汛、岁修、抗旱10177万元,水文测报、水质监测、水资源管理和保护495万元,水利建设6783万元,气象支出871万元。2007~2010年,水利支出180400万元。仅2010年水利支出50333万元,是2003年3201万元的15.7倍。
  从2005年起,水利支出大幅增加,主要用于对大江大河的治理、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大中型机电排灌站更新改造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等。
  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2003年《江西省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实施意见》,要求2007年前全面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全市列入规划的有527座,主要是对坝体,涵闸和溢洪道三大主体工程进行除险加固。2004—2008年35座重点小(I)型病险水库,省下拨4238万元,市配套2644万元。70座一般小(I)型病险水库,省下拨840万元,市配套1513万元。390座小(Ⅱ)型病险水库市安排780万元“以奖代补”资金。在新一轮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中,市财政分次下达配套资金368万元,618万元、348万元。2003~2010年,市财政用于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的资金达6271万元。
  大中型机电排灌站更新改造2005年,全市有12处、2006年有5处中型泵站列入省更新改造计划。省财政按泵站原有装机容量每千瓦920元标准,补助更新改造所需的水泵、电动机、变压器及安装等费用2257万元。
  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2009年,国家启动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项目,修水、都昌两县被列入,获得中央和省财政各1900万元的补助资金;2010年增加湖口、星子、德安、永修四县共6个小农水重点县,共获得中央和省财政各4950万元补助资金,加上县财政配套资金,小农水建设资金超过1亿元。
  第四节 扶贫支出
  扶贫支出反映用于农村(包括国有农场、国有林场)扶贫开发等方面的支出。从1980年国家预算设立“支援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支出”,对贫困县、乡、村进行重点扶持。2001~2006年,全市支援不发达地区支出34590万元。2007年起,此项支出改设在农林水事务中列扶贫支出。2007~2010年,全市扶贫支出45807万元。
  “十五”期间,一是投入扶贫资金14600万元,加强134个扶贫开发重点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修路1792.69公里,建桥402座,建小水电站32座,水利设施574处,建饮水工程1735处,建校92所,建村卫生所34个,建沼气池507个,共有62186户,279837人受益;二是安排扶贫资金1754万元扶持228个自然村开展“三清三改”(即清路障、清垃圾、清污水、改水、改厕、改陋习)工作,42994人受益;三是通过扶贫贷款支持和政策优惠,进一步发展壮大产业化,扶持龙头企业和一批能带动贫困群众增产增收项目,蚕桑、药材、水梨、水产等扶贫支柱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日渐成为贫困群众增收的重要途径。
  “十一五”期间,共投入扶贫资金59239万元(其中:财政11807万元,农民自筹18652万元,社会各界28780万元),357个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1027个自然村实施绿化美化环境工作;九江水梨生产得到发展,种植面积5万亩;还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重点打造14个扶贫开发示范村,促进贫困村向村庄美化、道路硬化、环境绿化、卫生洁化方面发展。
  在深山移民扶贫搬迁方面,2003年3月23日,市人民政府向省人民政府呈报《修水县2003年移民扶贫试点工作规划》,修水县成为全省三个山区移民扶贫试点县之一,此后,先后在修水、武宁、瑞昌、德安四县(市)进行了深山移民搬迁扶贫工作试点,到2010年,共投入资金87663万元,其中,省财政扶贫资金17262万元,市财政配套资金2264万元,共搬迁移民57501人。九江移民搬迁扶贫主要以修水为代表,探索了“政府主导、群众自愿、整体搬迁、多样安置、政策支持、共建共享”的新路子。
  第五节 农业综合开发支出
  农业综合开发支出是反映政府用于农业综合开发方面的支出,包括中央和地方立项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主要有土地治理和产业化经营等。2001~2010年,全市农业综合开发支出58200万元。其中:2010年11438万元,是2001年2958万元的3.87倍。
  中央立项的农业综合开发是从1988年开始,国务院设立农业综合开发专项基金,1992年永修县被国家批准立项,成为九江市第一个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县,随后星子、德安、九江、修水、彭泽、都昌、湖口、武宁等县相继被批准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县。1992~2010年,中央财政投入全市农业综合开发资金42049万元(其中无偿资金32860万元)、省配套资金14354万元(其中无偿资金10484万元),市配套无偿资金2210万元,三级财政投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共58704万元(其中:无偿资金47050万元),建设高标准园田化工程101处,总面积25.65万亩,建设“双用田”3.77万亩,新建和维修小型水库90座,电排站33座(装机容量4433千瓦),新建提灌站322座(装机容量7840.5千瓦),新开和疏竣排灌渠道2705千米,其中:块石及“U”型槽衬砌538千米,共完成土石方2662万方。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180多个,农业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产业经营水平不断提升。另外,市财政从1996年起,每年安排400万元统筹用于地方立项的农业综合开发,主要是扶持地方产业化发展。
  通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农田排灌条件得到了改善,中低产田得到了有效改造,农业生产能力明显提高,项目区人均年纯收入比非项目区高出200元以上。
  第六节 农村综合改革支出
  2002年,全市启动农村综合改革,2002~2005年,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围绕全面取消农业税,规范涉农收费,优化农村义务教育网点,进行乡镇机构改革展开。2005年后,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上,围绕推行国有农场税费改革,减轻鄱阳湖区农民负担,化解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开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进行。通过改革,农民减轻了负担,财政加大了投入。2002~2006年,全市在其他支出(类)中补助村委会,村党支部支出27955万元;2007~2009年在农业事务支出中对村级的一事一议补助支出463万元,对村委会村支部补助34145万元;2010年农业综合改革支出27222万元,其中:减轻农业用水负担补助900万元,对村委会,村支部补助13267万元,对村级一事一议补助11587万元,对国有农场分离办社会职能改革补助864万元,其他农村综合改革支出604万元。
  第三章 教科文支出
  第一节 教育支出
  教育支出包括教育行政管理,普通教育(含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含初等职业、中专、技校、高中职业和高等职业教育),广播电视教育,留学生教育,特殊教育,教师进修和干部继续教育,教育机关服务等方面的支出。2001~2010年,全市教育支出累计1254943万元(包括教育附加支出),其中:2001~2005年支出328739万元,2006~2010年支出926204万元,后五年比前五年增支597465万元,增长182%。另外,党群干部培训事业费从2007年开始并入教育支出,2001~2006年此项支出4447万元。
  确保教育经费稳步增长 中央和省先后出台了征集教育经费的政策法规,多渠道筹集资金,保证教育经费有较多增加。全市“十一五”期间教育费支出是“八五”期间75505万元的12.27倍,分别占同期财政总支出(“十一五”为5413990万元,“八五”为1204996万元)的17.1%和6.3%,提高10.8个百分点。
  保障义务教育经费支出 为构建和谐社会夯实基础,促进免费义务教育公平、全面、快速、均衡发展,自2006年起,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开始实行“两免一补”(即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江西省自费对城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同步到位。全市保障义务教育经费资金投入,2007年1.9亿元、2010年达到3.82亿元。2007~2010年,“两免一补”资金120444.7万元,受益学生391.86万人/次。全市义务教育在“十一五”期间得到飞速发展。
  增加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九江学院自组建以来,省财政解决经费基数1400万元,市财政增加经费700万元,基本解决了创办初期的经费困难。为解决其生均经费全省偏低问题,省财政按生均200元的标准年增加经费投入760万元,市财政按1∶1配套安排760万元。同时该学院重点学科建设、重点实验室建设、科研经费均得到中央、省、市财政的全力支持,2010年,该院财政投入由2005年的2000余万元,增加到17205万元。九江学院已顺利通过教育部复查验收。九江职业大学与原九江师范、九江旅游中专(农校)合并创办全省示范性高职院校,省财政在实训基地建设,生均经费提高等方面给予支持,市财政安排170万元贷款贴息资金和提高学校经费供给标准,2010年,该校财政投入由2005年的855万元,增加到4921万元。九江职业大学已顺利进入全省示范性高职院校行列。
  实施教育民生工程建设 2007~2010年,全市发放贫困家庭学生高考入学政府资助金5053万元,省、县财政8∶2比例分担,发放资助金标准每生一次性5000元,受益学生数10106人;2007~2010年全市发放高中政府助学金3221.04万元,省、县财政8∶2比例分担,发放助学金标准每生每学年800元,受益学生数40263人次。2006~2010年,全市发放贫困家庭中职生助学金19704.9万元,受益学生数132684人次。
  加大教育基础设施投入 2001~2010年,全市教育附加费支出60554万元,主要是用于建教学大楼,建新校区,建学生教师生活用房,建运动场和运动设施,添置教学设备等,从而改善了办学条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10年来,以完善教育功能,提高教育质量入手,教育事业蓬勃发展。2010年,全市各类幼儿园1297所(在园儿童137710人),特殊教育学校11所(在校生2259人),普通小学1430所(在校生425290人),普通初中288所(在校生190935人),普通高中59所(在校生104763人),普通高校7所(在校生89604人),在校学生累计950561人。还有各类职业学校42所,在校生61434人。
  第二节 科学技术支出
  科学技术支出的前身是1987年从文卫体事业费中划出单设类级科目——科学事业费,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科协事业费。2003~2006年,增加科学技术普及和其他科学事业费二个款级支出科目,科学技术支出是从2007年开始设立的,反映用于科学技术方面的支出,包括科技管理费,科学技术普及、技术研究与开发,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科技条件与服务和其他支出。
  2001~2010年,全市科学技术支出30061万元。其中:“十一五”期间25285万元,是“十五”期间4776万元的5.3倍。另外,原“科技三项费用”,2007年分类调整并入科学技术支出。2001~2006年,科技三项费用支出5845万元。
  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投入。市财政每年安排50万元专项经费设立专利基金,用于资助专利项目申报保护,2010年首次安排科技孵化器建设经费40万元,用于市科技孵化器基地建设。
  第三节 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
  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反映用于文化、文物、体育、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方面的支出。2001~2006年,含在文体广播事业费支出中。为了准确反映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将其中文化,出版、文物、体育、广播电影电视等事业费和相关其他支出并入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001~2010年,全市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共计89903万元。其中:2010年支出20314万元,是2001年3291万元的6.17倍。
  2005年,启动“农村文化事业专项资金”,解决农村文化生活单调疲乏问题,繁荣农村文化生活。实施“送电影下乡、送戏下乡、乡镇自办活动”。搞好广播电视“村村通”,推进基层两馆及乡镇文化站建设。2005~2010年,支付农村文化建设资金6966.84万元。
  2008、2010年免费开放博物馆、纪念馆,分别得到中央、省财政经费补助919.34万元和994万元,市财政配套经费305万元。做到了两到位,即经费到位,免费开放到位。
  “十一五”期间,市财政重点加大文化体育场馆建设的投入,文化体育等公共活动场所得到极大的改善,拨款3.5亿建设市体育中心,投资1.2亿建设博物馆新馆,投资5000万元建设广播电视中心;投资1000万元建设市书画院搬迁改造工程,投资1亿多元建设文化艺术中心。加强现有场馆设施改造,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服务。市图书馆2008年投入30万元增设浔阳区、开发区、庐山区三个分馆。2010年起增加购书经费30万元(原每年50万元),投入38万元对市图书馆进行无障碍设施改造,设立盲人图书室,2010年投入400万元改造广播电视演播中心,增加七〇一电视台。
  第四章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是从2007年开始设置此类科目。1990年统一设置的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1997年单设的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费,1998年开始设置的社会保障补助全部并入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类。有关事项包括社会保障和就业管理事务、民政管理事务、财政对社会保险基金的补助、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费、企业改革补助、就业补助、抚恤、退役安置、社会福利、残疾人事业、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其他城镇社会救济、农村社会救济、农村自然灾害生活救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红十字事业等。2001~2010年,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共计1054864万元。其中:
  (一)2001~2006年,全市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支出133074万元;
  (二)2001~2006年,支付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费58030万元(2001年7270万元,2002年9344万元,2003年9892万元,2004年9144万元,2005年10491万元,2006年11889万元)。
  (三)2001~2006年,社会保障补助支出155022万元。
  (四)2003~2006年,其他部门基金(残疾人就业保障基金)支出686万元(2003年65万元, 2004 年 134 万元,2005 年 207 万元,2006 年 280万元)。
  (五)2007 - 2010年,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08052 万元。
  第一节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民政管理事务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管理事务 包括行政运行、业务管理、劳动保障监察、就业和社会保险事务、劳动关系和维权、公共就业和职业技能鉴定等。从2007年开始,在社会保障和就业类下列此项目,2007~2010年,全市共支出14548万元。
  民政管理事务 包括行政运行、机关服务、拥军优属、老龄事务、民间组织、行政区划和地名管理、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等。此项支出2007年以前在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支出类下列其他民政支出。2001~2006年,全市共支出4083万元;2007~2010年,全市民政管理事务支出13239万元。
  第二节 财政对社会保险基金的补助和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费
  财政对社会保险基金的补助 从1999年开始,财政对社会保险基金实行补助,1999、2000两年财政对社会保险基金的补助支出只有7630万元,其中养老保险6618万元,医疗保险1012万元。而2001~2010年累计支出377015万元。其中2010年为95043万元,是2001年6831万元的13.91倍。
  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费 从1997年开始单列反映,1997~2000年,全市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费支出14284万元,其中行政单位6312万元,事业单位7972万元。2001~2010年,全市行政事业单位离退费共支出141393万元。
  第三节 企业改革和就业补助
  企业改革补助反映财政用于国有企业关闭破产所需资金缺口的补助、厂办大集体改革方面的补助和企业改革发展方面的补助。从2002~2010年,财政用于企业改革补助5009万元。其中:2002~2006年1995万元,2007~2010年为3014万元。
  就业补助 反映财政用于扶持公共就业服务支出和职业培训、职业介绍、就业和社会保险、公益性岗位职业技能鉴定等项补贴,以及财政用于符合条件的人员从事微利项目小额担保贷款的贴息支出、补充小额贷款担保基金支出等。从1999年启动就业补助,1999、2000两年支付就业补助支出18万元,2001~2010年,就业补助支出达91176万元。其中:2001~2006年为15314万元,2007~2010年达75862万元,后四年是前六年的4.95倍。
  第四节 抚恤和退役安置
  抚恤 反映用于死亡、伤残抚恤金、补助费,在乡复员、退伍军人生活补助,优抚事业单位的开支、补助和义务兵优待等方面的支出。2001~2010年,抚恤费共支出55410万元。
  退役安置 反映用于对住房确有困难的当年退伍回乡义务兵的一次性建房补助,对符合条件的城镇退役士兵、转业士官的安置费,对军队移交政府的离退休人员的安置支出和管理机构的经费开支。2001~2010年,全市退役安置支出20446万元。(即退伍军人安置5709万元,军队移交政府离退休人员安置11343万元,军队移交政府离退休干部管理机构经费1209万元,其他退役安置支出2185万元)其中:2010年为4160万元,是2001年477万元的8.72倍。
  第五节 社会福利和残疾人事业
  社会福利 反映社会福利事务方面的支出,包括对儿童、老年提供福利服务,假肢矫形支出,财政对殡仪事业单位的补助和社会福利事业单位的支出及补助。2001~2010年,全市社会福利支出8184万元。其中:社会福利事业单位支出3618万元,殡葬事业补助1199万元,老年人福利901万元,儿童福利865万元和其他社会福利支出等。2010年九江社会福利支出1873万元是2001年421万元的4.45倍。
  残疾人事业支出 包括行政运行、管理、服务和残疾人康复、就业以及残疾人扶贫等方面的支出。2003~2006年,全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支出686万元;2001~2010年,残疾人事业支出5345万元,其中:行政运行、管理、服务支出2989万元,残疾人康复支出1076万元,残疾人就业和扶贫144万元,其他残疾事业支出1136万元。
  第六节 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
  其他城镇社会救济
  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反映财政对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救济支出。2001~2010年,全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96914万元。其中:2010年支出19942万元是2001年893万元的22.33倍,全市城市低保对象2010年为47134户96105人,人均月补助172.92元。
  其他城镇社会救济 反映救助管理机构经费开支,对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的救助和用于城镇临时救济,归侨、外侨人员生活救济等方面支出。2007~2010年,全市其他城镇社会救济支出3393万元,其中:对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的救助支出789万元,其他城镇社会救济支出2604万元。
  第七节 自然灾害生活救助
  自然灾害生活救助反映解决灾民吃、穿、住等困难的救济费和发生自然灾害时的抢救、转移、安置、治病等支出,以及为抵御自然灾害而设立的救灾物资储备采购资金和用于自然灾害恢复重建的补助支出。九江自然灾害时有发生,例如:2005年“11.26”地震,2009年特大干旱等。各级政府在灾害面前,全力解决灾民吃穿住医等基本问题。救灾款全市实施专户管理,确保专款专用,确保及时足额发放到灾民手中。2001~2010年,全市用于自然灾害救助支出为81291万元。在2007~2010年自然灾害救助支出中,中央自然灾害补助13946万元,地方自然灾害生活补助4485万元,自然灾害后重建补贴7537万元,其他自然灾害生活救助支出1258万元。
  第八节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其他农村社会救济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 反映财政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救济支出,2007~2010年,全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41432万元,其中2010年支出14579万元,是2007年3295万元的4.42倍,2010年全市农村低保对象68146户171155人,人均月补助71元。
  其他农村社会救济 反映用于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救济和其他农村社会救济方面的支出。2001~2010年,全市其他农村社会救济支出36275万元。2010年,全市五保供养对象23460人,集中供养对象19948人,发放五保供养资金3891万元。
  第九节 保障性住房支出及其他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保障性住房支出 反映用于购建、改建、租赁廉租住房和发放租赁补贴的支出,用于棚户改造,农村危房改造等方面的支出。仅2009年,全市支出15062万元。其中:廉租住房支出13076万元(市直6500万元、县<市区>6576万元),修水县农村危房改造738万元,其他保障性住房支出1248万元(修水200万元、德安310万元、瑞昌191万元、湖口195万元、庐山局352万元)。
  其他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反映上述项目以外其他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方面的支出。2001~2005年,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补助18962万元;2007~2010年,红十字事业支出265万元和其他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5849万元等。
  第五章 社会保险基金支出
  养老保险基金支出 1987年10月,九江市开始实行国有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统筹,截至2010年底,全市参加养老保险的职工达65.22万人,财政补贴养老保险基金352404万元,养老保险基金支出1060711万元,结余96992.72万元。基金纳入同级财政部门专户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封闭运行。
  失业保险基金支出 1986年10月,九江市开始建立国有企业职工失业保险制度,1995年3月制定《九江市职工失业保险基金收缴和审核实施办法》、《九江市失业职工管理实施办法》、《九江市失业救济金和生活补助费发放实施办法》,2001年4月制定《九江市失业保险实施细则》。截至2010年底,全市参加失业保险的单位3262家,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33万人,财政补贴失业保险基金1476万元,失业保险基金支出20504.55万元,结余26819.91万元。2010年失业保险金发放标准为每人每月280~340元。
  医疗保险基金支出 1994年12月,九江市列为全国职工医疗制度改革试点市,实施职工医疗保险改革,建立社会统筹医疗基金与个人医疗账户相结合的医疗社会保险制度。收取的医疗保险基金存入财政在银行开设的“医疗保险基金收入”账户,用款时向财政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核后,将款拨入医疗经办单位账户,予以支付医疗费。截至2010年底,全市参加医疗保险人数55.18万人,财政补贴医疗保险基金16041万元,支出319418万元,结余113201.3万元。
  工伤保险基金支出 2001年6月,在瑞昌、德安等六个县(市、区)进行工伤保险试点,2005年全面铺开,2005年5月25日,制定《九江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截至2010年底,全市参保职工29.17万人,财政补贴工伤保险基金320万元,工伤保险基金支出4447.02万元,结余6646.36万元。
  生育保险基金支出 2002年,在修水县、瑞昌市、德安县、庐山管理局进行生育保险试点,后逐渐铺开。截至2010年底,全市参保职工2.53万人,生育保险基金支出654.98万元,结余734.43万元。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支出 2005年,在修水县进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2006~2007年扩大试点,2008年全面铺开。在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中,不断探索农民邻近就医和直补模式,全市有13个独立统筹单位分别开展了相邻县乡“当地参加、异地住院、同等直报”工作。同时还开展农民工集中地定点、邻近就医和异地直补的门诊统筹试点。为了让农民更方便就医,治小病、治未病,从2008年6月开始在全省率先开展新农合门诊统筹试点,农民门诊医药费用也能报销。另外,开展“一卡通”服务和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等支付方式也在探索推行中。2005年筹资标准为每人每年30元,其中:财政补助20元,个人缴费10元。截至2010年底,财政补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108390万元,支出113398万元,结余21100万元。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 为了实施城镇医疗保险制度,逐步实现人人享受基本医疗保障,2007年6月4日,市政府印发了《九江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暂行办法》,并在浔阳区进行试点,2008年全面铺开,并制定《九江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偿规定》。截至2010年底,全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79.84万人,个人缴费9374万元,财政补助金额24363万元;医保基金支出15897万元,结余17840万元。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基金支出 为了解决农村居民老有所养的问题。根据《江西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实施办法》,于2009年在修水县进行试点,2010年,在庐山区扩大试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构成。2010年,个人缴费标准分为每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五个档次。省、县(市、区)对参保人每年定补30元/人,农村重度残疾人不缴费,由政府为其代缴100元/年·人的养老保险费,中央财政按每人每月55元支付新农保基础养老金,截至2010年底,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人数230975人,领取养老金人数75294人,支付金额5433万元,结余3058万元。
  第六章 医疗卫生支出
  医疗卫生支出包括医疗卫生管理、公立医院和基层卫生机构支出,及公共卫生、医疗保障、中医药、卫生监督等项支出。2001~2010年,全市医疗卫生支出576014万元,其中:2010年162057万元,是2001年13113万元的12.36倍,增支148944万元,主要是医疗保障支出增幅较大,2010年就达76421万元,从而保障了全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2009年6月,启动新医改,制定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和2009~2010年深化改革的目标任务。2010年,全市下拨医改补助资金99110.33万元,其中:上级财政补助78741.4万元,市财政配套6674万元,县财政配套13694.89万元,保障了医疗卫生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
  2009年12月18日,在11所中心卫生院,2010年1月30日,在63所中心卫生院,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2010年12月1日,在全市所有乡镇卫生院和政府举办的社区服务机构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第一节 医疗卫生管理和服务支出
  医疗卫生管理和服务支出包括医疗卫生机构的行政运行,一般行政管理和医疗服务(含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支出。全市现有医疗卫生机构342个。其中:县及县以上医院76个,乡镇卫生院195所(包括中心卫生院63个,一般卫生院132个),村卫生室2297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72个。从2006年开始,加大了对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十一五”期间,中央、省安排九江3.16亿元,其中:2010年,上级补助建设资金1.02亿元,扶持了1个市级医院,7个县级医院,1个县级血防站,9个乡镇中心卫生院,33个村卫生室,3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项目建设,房屋、设备、人员逐步配套完善,疾病防控和卫生监督体系得到加强。2001~2006年,全市医疗卫生管理和服务累计支出83784万元,从2007年起,此支出项目一分为三,即医疗卫生管理、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支出,2007~2010年,医疗卫生管理和服务支出147273万元,其中:医疗卫生管理支出13727万元,公立医院支出69078万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城市社区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和其他基层卫生机构)支出64468万元。2010年支出48580万元,是2001年8851万元的5.49倍,增支39729万元。
  第二节 公共卫生支出
  公共卫生支出反映卫生部门疾病防控、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应急救治、采供血和其他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支出,及公共卫生服务和应急处理等方面的支出。2009年5月,启动“光明微笑工程”,投入260万元购置手术设备60台(件),到2010年底完成白内障手术16937例,唇腭裂手术785例。同年在都昌、修水两县开展农村妇女宫颈癌、乳腺癌检查,截至年底,已完成宫颈癌免费检查30093名,乳腺癌免费检查2000名。2009年6月,开始对农村妇女住院分娩进行补助,当年已补助14457人次,补助资金433.98万元,2010年,农村妇女住院分娩率达到99.78%,对29444名农村妇女住院分娩给予了专项补助。2010年,瑞昌市、湖口县、星子县开展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9月底已完成全年下达的2.51万户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任务,10月又启动2万户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任务。2010年9月,实施“儿童两病”免费救治工作,截至2010年12月,全市筛查白血病疑似患儿41例,确诊23例,治疗19例,先天性心脏病疑似患儿392例,确诊106例。公共卫生支出是2007年开始设项至2010年,全市共支出82779万元,其中2010年支出32175万比2007年支出14546万元,增支17629万元,增长121.19%。
  第三节 医疗保障和其他医疗卫生支出
  医疗保障支出 2001~2006年,全市支付行政事业单位公费医疗费27823万元。2007年开始设医疗保障支出科目(将原行政事业单位公费医疗费归并在此项支出中),至2010年累计支出217076万元。其中:2010年支出76421万元比2007年24005万元增支52416万元,增长218.35%。
  中医药支出 中医药支出反映中医(民族医)药方面的专项支出。2001~2010年,共支出11748万元。其中:2010年支出2798万元,比2001年支出754万元增加2044万元,增长271.09%。
  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事务支出 1999年开始设此支出科目,2007年改为卫生监督。2001~2010年,累计支出3455万元。
  其他医疗卫生支出 2007~2010年,共支出2076万元。
  第七章 环境保护支出
  环境保护支出,具体包括:环境保护管理事务,环境监测与监察,污染治理,自然生态保护、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能源节约利用,风沙荒漠治理,污染减排,可再生能源和资源综合利用等项支出。此类科目是2007年新设立,原分散在各类科目中列支。2007~2010年环境保护支出131382万元,其中2010年46077万元是2007年8689万元的5.3倍。
  退耕还林 2002~2006年,全市退耕还林面积102.95万亩,其中:宜林荒山、荒地造林61.4万亩,退耕还林41.55万亩。苗种补贴按宜林荒山、荒地造林和退耕还林面积每亩50万元,共拨付苗种补贴资金5147.5万元;粮食补贴按退耕还林面积每亩210元(不含宜林荒山荒地造林面积),经济林补助5年,生态林补助8年。2002~2006年,累计拨付粮食补贴资金42830.5万元。2007~2010年,荒山荒地造林12.35万亩,封山造林12.9万亩,退耕还林补贴支出40713万元。
  污染减排 2002年开展油烟治理工作,2007年全面展开污染减排工作。到2010年12月,通过国家核查组污染减排工作核查核算核定。2007~2010年,污水处理厂项目减排化学需氧量7409.83吨,认可工业项目9个,减排工业化学需氧量228.52吨,电力减排二氧化硫26460吨。2010年全市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为4.08万吨和6.554万吨,较2005年4.48万吨和10.51万吨下降8.97%和37.64%,达到国家和省对九江市污染减排的基本要求。
  一是抓工程减排,提升环境基础建设。新建14座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和国电九江电厂2台350兆瓦燃煤机组脱硫治理工程。
  二是抓结构减排,加快产业优化升级。64个结构调整项目,16个工业污染源工程治理项目,35个生活工程治理项目得到国家认可。
  三是抓监管减排,确保环保设施正常运行。加快环境监察和监测能力建设,完善减排机制建设,严格实施“一票否决”、“责任追究”制、实行联合审核,巩固提高减排绩效。
  第八章 交通运输支出
  交通运输支出包括公路运输,水路运输、铁路运输,民用航空运输和邮政业支出。2004~2006年,反映公路、水路、运输支出3976万元。
  公路水路运输支出 公路水路运输支出反映与公路、水路相关的支出。2004年以前在预算外,2004~2006年,累计支出3976万元,其中:2004年1062万元、2005年1344万元、2006年1570万元。2007~2010年,支出117031万元(详细情况见上表)。从2009年起取消公路水路运输管理费,实行中央转移支付,2009~2010年,共支付6041万兀。
  公路规费支出 2003~2010年,公路规费支出93048万元,其中:主要用于公路局经费与国省道养护费70857万元,农村公路养护1082万元和县乡道路及农村公路建设10594万元。(即交通局超收分成支出,包含2007年1800万元用于农村公路建设贷款利息支出)
  2004~2010年,累计拨付虎山、黄段、三都、马当等四个二级收费站和威家、隘口二个一级收费站补贴资金16183万元。其中:2004年62万元,2005年290万元,2006年3021万元,2007年4345万元,2008年4730万元,2009年1827万元,2010年1908万元。从2009年起,取消政府还贷二级收费站,实行中央补助。2009~2010年,共拨付补助资金11189万元,其中:2009年5499万元,2010年5690万元。
  其他交通运输支出 2007~2010年,其他交通运输支出12411万元,其中:2007年铁路运输支出40万元;2008~2010年,民用航空运输支出4294万元;2009~2010年,石油价格放开对交通运输补贴支出5471万元;2010年邮政业支出143万元;其他杂项支出2463万元。
  第九章 粮油商业流通事务支出
  粮油商业流通事务支出,具体包括:粮油事务支出,商业流通事务支出、物资储备支出、旅游业和涉外发展支出等。1991~2006年,流通部门事业费17236万元。2007~2010年,粮油商业流通事务支出106725万元。
  第一节 粮油事务支出
  粮食财务分级管理的原则从1991年开始运行,调整了管理体制,增强了地方各级的责任,随后提高粮食定购、统销价格,实行粮食购销同价,取消粮食加价款补贴,粮食价格放开等改革措施,市财政在此期间配合其改革,拨付粮食简易建筑费和粮食多种经营资金1622万元,兴建了粮油商品的大型超市—食海商城(面积1200㎡f)和五丰宾馆,为粮食企业开展多种经营,发展第三产业注入了活力。粮油事务支出2006年以前含在流通事业费中。2007~2010年,粮油事务支出22356万元。
  储备粮油利息费用补贴 从2000年开始,对省级储备粮油利息费用进行补贴,到2008年共拨付补贴款11694万元。2008年后,省级储备粮油收归省管。分年拨付情况如下:
  2008年起,建立市级粮食储备制度,储备原粮1000万斤。2010年,又在原储备原粮基础上新增1000万斤。2008~2010年,共拨付市级储备粮利息费用补贴452.4万元,其中:2008年131.4万元、2009年111万元、2010年210万元。
  储备粮油差价补贴 2000~2001年,财政部门积极支持粮食企业推陈出新,加大大米出口,共拨付地方出口大米补贴7003万元,其中:2000年2537万元,2001年4466万元。
  20022004年,共拨付高价位周转粮销售补贴6301万元。其中:2002年3160万元、2003年2247万元,2004年894万元。
  储备粮油移库费用补贴 2002~2010年期间,共拨付储备粮油移库费用补贴3259.15万元,其中:2002年1439万元,2005年1374万元,2010年446.15万元。
  储备粮油库建设 从2002~2010年,拨付储备粮油库建设补贴款3877万元。分年拨付情况如下:
  粮食财务挂账利息补贴 2006年,省核定九江市(截至2004年12月31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政策性粮食财务挂账剥离控制数为139445万元,并于2006年3月将其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剥离到企业隶属的县(含县级)以上粮食行政管理部门。2005年1月1日以后发生的利息,由省财政直接拨付到省农业发展银行。但剥离的债务至2010年未开始消化。
  处理陈化粮补贴 2002~2004年,共拨付陈化粮补贴1048.5万元。其中:2002年196万元,2003年415万元,2004年437.5万元。
  粮食风险基金 2000~2003年,共拨付粮食风险基金18572万元,其中:2000年5744万元,2001年3999万元,2002年4452万元,2003年4377万元。2004年取消粮食风险基金包干。
  从2004年开始,实行粮食直补和2006年实行粮食综补政策,到2010年累计拨付粮食直补和粮食综合补贴资金86744万元。补贴标准:粮食直补早、中晚稻2004~2005年10元/亩,2006~2010年11.8元/亩。粮食综补早稻2001~2007年9.2元/亩,中晚稻2006年9.2元/亩,2007年19.2元/亩,早中晚稻2008~2010年为46.2元/亩。
  最低收购价政策支出 2005~2008年,共拨付最低收购价政策补贴支出265万元,其中:2005年158万元,2006年97万元,2008年10万元。
  国有粮食企业改制支出 2002、2005年,共拨付国有粮食企业改制补贴资金2520.6万元,其中:2002年185万元,2005年2335.6万元。
  第二节 商业流通事务支出
  2006年前,商业流通和物资储备支出含在流通部门事业费中。2007~2010年,共支出商业流通事务支出49868万元,物资储备支出1409万元。
  化肥储备支出 九江市县两级化肥储备体系从2004年开始建立,全市储备规模为20000实物吨。其中市级储备规划为8000实物吨,2004~2009年,市财政每年安排30万元,2010年安排60万元总共用于补贴资金240万元。
  处理供销社挂账利息补贴 2004年,对中央核实的1992年底以前老挂账和1993~1998年挂账金额分解落实到了每户供销合作社企业和基层供销合作社。其中:国家确认的中央政策性财务挂账为33284万元,地方政策性财务挂账为11371万元,供销合作社经营性财务挂账为44442万元,但至2010年底仍未开始消化。
  第三节 旅游业管理与服务支出
  2007年前旅游业管理与服务支出含在其他部门事业费中,2007~2010年,旅游业管理与服务支出共计24983万元。
  第四节 涉外发展服务支出
  涉外发展服务支出包括行政运行、管理和外经贸发展专项基金、外商投资环境建设补助资金、其他涉外发展等项支出,2007~2010年,涉外发展服务支出5290万元。
  第十章 行政管理支出
  行政管理支出是用于国家行使权力和实现管理职能的费用开支、虽属非生产性支出,但对人民政权建设,领导和组织各项政治经济及文化活动,保证社会主义事业顺利进行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财政部门严格按照“量入为出,量力而行,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认真落实各项经费投入政策,保障政权运行,促进事业发展,做到了机关单位的统一津贴、补贴列入年初预算,个人住房公积金逐步提高,公用经费标准2009年起在原有基础上每人增加500元。
  第一节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反映政府提供一般公共服务的支出,按用途分为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基本支出预算主要分为人员经费(工资和综合补贴)和公用经费(办公费、业务费、会议费、差旅费等)两大部分,按支出功能分类达28项之多,此类科目是2007年新设立的,以前的支出包含在行政管理费和其他部门事业费支出中。1991~2006年,全市行政管理支出454925万元,其他部门事业费支出149277万元。2007~2010年,全市一般公共服务支出645626万元(包括2010年分设的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支出12564万元,其中:国土资源事务12036万元,测绘事务35万元,地震事务147万元,气象事务346万元)。
  第二节 公共安全支出
  公共安全支出是2007年设立的,原公检法司支出对应公共安全支出。反映政府维护社会公共安全方面的支出。是为保障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和交通秩序及办理消防等事务而开支的经费,包括武装警察、公安、国家安全、检察院、法院、司法、劳教、国家保密等和其他公共安全支出。2001~2010年,全市公共安全支出453935万元。其中:2010年支出98726万元,比2001年16792万元增支81934万元,增长487.93%。
  第三节 城乡社区事务支出
  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具体包括城乡社区的管理事务,规划与管理、公共设施、住宅、环境卫生、建设市场管理与监督等支出。2007年,设置此类支出。2007~2010年,全市城乡社区事务支出320662万元。
  第十一章 财政基金支出
  财政基金支出,从1997年开始单列报表,当年,还将在一般预算支出中列报的教育附加费支出2446万元,排污费610万元,城市水资源费51万元,城市维护费70万元等专项支出,作财政基金列报了。2001~2010年,全市财政基金支出2244867万元。
  下面仅具体介绍其中土地有偿使用费和土地出让金,收益金支出情况。2000~2006年,土地有偿使用费(其中:2000年258万元)和2007~2010年,国有土地出让金,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国有土地收益金支出总共2085049万元,具体包括:耕地开发专项支出25805万元;征地拆迁补偿支出572864万元;城市建设支出479916万元;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支出64802万元;农业土地开发支出356507万元;补助被征地农民支出43501万元;廉租住房支出30752万元;基本农田建设和保护支出3266万元;土地出让业务支出9395万元;土地整理支出24256万元;其他项支出473985万元。
  第十二章 工业和信息产业等事务支出
  工业和信息产业等事务支出,包括采掘业、制造业、建筑业、金融业、电力监管、工业和信息产业监管、安全生产监管、国有资产监管,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和管理等事务支出。2007年前是含在工交部门事业费中,2007~2010年,全市工业和信息产业等事务支出150187万元。另外,2001~2006年,企业挖掘改造资金23591万元。
  第十三章 其他支出
  其他支出是财政支出中除上述各章支出数以外的支出。其中包括住房改革支出、简易建筑费、抗震加固补助、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军队供应站经费、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支出,兵役征集经费、对村委会村支部的补助等及其他杂项支出,另外,将2001~2006年的政策性价格补贴支出,2005、2006年车辆税费支出17189万元,2006年债务利息支出51万元,2009、2010年国债还本付息支出1243万元,2010年廉租住房和住房公积金支出并入此章反映。2001~2010年,其他支出累计392076万元,现就部分主要支出情况记述于后:
  政策性价格补贴支出 2001~2006年,政策性价格补贴支出18224万元(从2007年开始,未设此类支出项目)。
  住房改革支出 1998年4月,九江市启动房改工作,随着住房制度改革深化,住房资金收支逐步规范,1996年制定了《九江市住房资金筹集、使用和管理暂行办法》,1999年开始实施住房公积金制度,1998~2010年,在其他支出(类)列报的住房改革支出25498万元(其中:住房公积金支出23202万元,购房补贴150万元)。
  简易建筑费 此项支出1999年并入其他支出(类),1999~2006年,简易建筑费支出1221万元。
  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支出 2003年列入其他支出(类),2003~2006年,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支出6834万元。2007年开始在国防支出中列支。
  补助村委会、村党支部支出 2002年设立此项支出,并在其他支出(类)中列报,2002~2006年,全市共支出27955万元,从2007年起,在农林水事务中列支。
  石油调价财政补贴支出 2006~2010年,全市拨付石油调价财政补贴资金22010万元,其中:2006年1171万元,2008年5181万元,2009年7976万元,2010年5927万元。

知识出处

九江市财政志(2001~2010)

《九江市财政志(2001~2010)》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本志包括财政机构、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管理、财政监督与监察、党群组织与社会团体、十年大事记、荣誉录等内容,客观、系统地记述了2001~2010年间九江市的财政状况。

阅读

相关地名

九江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