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昌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年鉴.2005》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30002846
颗粒名称: 瑞昌市
分类号: K295.6
页数: 2
页码: 292-293
摘要: 本文记述了瑞昌市2004年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3.2%,农业和工业总产值分别增长26%和21%。招商引资稳步推进,民营经济发展提速,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关键词: 九江市 地方史 瑞昌市

内容

【概况】 位于江西省北部偏西,介于北纬29°23′~29°51′、东经115。6′~116°43′之间,辖2街道8镇9乡3场,总面积1423平方千米,其中城区面积10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65万公顷,林地面积7.4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54%。全市户籍人口42万,其中农业人口30.5万,人口自然增长率7.80‰。200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81亿元,比上年增长23.20%,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26.0%、27.5%、12.0%。工农业总产值33.6亿元,增长21.0%。其中农业总产值7.24亿元,增长19.0%。主要农产品有稻谷6.8万吨、蔬菜7.4万吨、苎麻0.37万吨、棉花0.2万吨、油菜0.87万吨、肉类1.3万吨、水产品2.3万吨。工业总产值19.7亿元,增长26.2%。主要工业产品有水泥、纱、原煤、服装、纺织品、壁炉、钢质无缝气瓶、船舶、油泵、油嘴铜。全市固定资产投资15.34亿元,增长17.6%。财政总收入23565万元,增长37.3%,其中地方收入13505万元,增长21.5%,财政支出24562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81元,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3069元,增长20.1%。年末各项存款余额19.5亿元,增长13.6%。
  【开放型经济继续推进】 始终坚持以招商引资为总抓手,全方位抓开放,全社会抓招商,全过程抓服务,全身心抓落实,招商引资工作稳步推进。在巩固产业招商、资源招商、以商招商等传统招商方式的同时,大力实施捆绑式组团招商、培训劳动力招商、利用园区存量土地招商、网络招商、中介招商等新方式,吸引大批海内外客商。加大环境整治力度,落实服务,健全行政中心职能,不断改善政务环境、人文环境、治安环境。加大劳动力资源整合力度,提高劳动力素质,协助外商搞好招工,全年培训各类熟练工3340名。成立全省首家县级商业银行,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优化资本来源结构,找准重点招商区域,做到盯紧沿海,对接“长珠闽”;拓展海外,突出欧美日。完善重大信息和落户项目管理办法,提高了项目履约率、开工率和投产率。全年引进内资项目179个,滚动增资项目61个,实际进资29.38亿元,增长189%,占全年目标任务的267%;外资项目19个,增资项目5个,实际进资1605万美元,增长7%,占目标任务的107%。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个,1千万元以上项目34个。
  【民营经济发展提速】 民营经济总量扩大。2004年,全市民营企业达361户,新增82户;个体工商户发展到7460户,新增1458户。民营经济从业人员达33275人。民营经济效益提高。健全民营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政府注入资金903万元,有效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全市民营经济上交税收1.38亿元,增长55.4%,占财政收入的58.8%,占目标任务的115%。规模企业优势明显。销售收入1千万元以上民营企业达15户,纳税100万元以上民营企业达14户,新增6户。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引导民营经济“退商进工”、“退街进园”,鼓励民营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制,做大做强,基本形成以建材、矿冶、纺织、服装、机械、电器、食品加工为主的支柱产业。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粮食实行保护价收购,发放国家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专项资金500余万元,减收农业税580余万元,粮食生产出现恢复性增长,全市粮食种植面积达1.4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600公顷,总产达7.79万吨,增加2.37万吨。苎麻、蔬菜、特种水产、特色林果四大产业稳中有扩,全市苎麻种植面积达3533.3公顷,蔬菜种植面积达3733.3公顷,以小山竹、水果、药材、香椿为主的特色林果,以螃蟹、鳗鱼为主的特种水产,以南片乡镇为主的生猪养殖,以中片乡镇为主的牛羊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效益随市攀升。退耕还林完成补植和新造林3133.3公顷。争取国家专项资金,启动农业部山药良种工程。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教育事业成绩喜人。通过省级“两基”复查验收,小学、初中入学率分别达100%和99.6%;九江学院附属中学暨瑞昌一中如期开学,全市高中阶段学生达13234人,在全省率先实现基本普及高中教育;高考录取人数2218人,录取率达55.2%,上线率位居九江市各县区第一;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幼儿教育发展迅速,职业中学晋升为省级重点职业学校;争取上级危房改造资金,完成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1.4万平方米。文化事业有新发展。群众文化、文艺创作更加活跃,采茶戏《春锣》荣获山东博兴国际小戏艺术节银奖;广播电视事业再上新台阶,荣获全省广电事业建设先进县市称号,广电网络公司进入全省十强,肇陈、乐园、洪一等17个乡镇联通有线电视光缆。卫生事业有新进步。码头镇、南义镇被评为“江西省卫生镇”,各类传染病、地方病、妇女儿童疾病防治取得明显成效。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常抓不懈,计划生育率达9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1‰。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市民文明程度不断提高。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完善政务村务公开、村民自治、基层组织民主管理和民主决策制度,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防控体系建设,“星级创安”活动和青少年“免疫工程”扎实推进。
  【城乡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81元,比上年增加58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69元,增加513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4.7亿元,增长16.6%。全市家庭固定电话发展到6.48万户,增加5900户;移动电话发展到4.4万部,增加1.1万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加强,社保覆盖面不断扩大,赛湖农场3210名职工进入社会统筹,全市养老保险参保对象达19126人,社会化发放养老金3976万元,增加467万元,发放率达100%;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达9690人,发放低保金511万元;安置困难群众就业361人,下岗职工再就业1349人。
  【乡村公路建设步伐加快】 立肇线、316国道瑞昌段改造工程全面完工,“国债、通达、通村”公路完成180千米,全市157个行政村有77个铺通油路或水泥路,码头、流庄等乡镇率先实现村村通水泥路,8个行政村实现组组通水泥路。
  【殡葬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 开展殡改宣传活动。按照一乡一团、一村一队的要求,组建殡改宣传团队,奔赴各乡、镇、场、街道,深入乡、村、组,层层召开动员会,利用报纸、电视、宣传车、横幅标语、音像资料等多种形式,宣传殡葬改革重要性和有关政策法规,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自5月1日零时起,实施“殡葬零点行动”,全市除少数民族人员依其自愿外,所有亡故人员一律实行火化,全年实现亡故人员火化率达100%。

知识出处

九江年鉴.2005

《九江年鉴.2005》

本年鉴设有:大事记、九江概貌、中国共产党九江市委员会、九江市人民政府、人民团体、农业·水利、工业、教育·科技、卫生·体育等类目,全面记载了九江市各项事业的发展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郭国胜
责任者
何明风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九江市
相关地名
瑞昌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