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生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年鉴.2005》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30002818
颗粒名称: 社会生活
分类号: C913
页数: 11
页码: 279-289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4年九江市人口与计划生育、老龄工作、劳动和和社会保障、劳动关系等情况。
关键词: 九江市 社会生活 人口 计划生育

内容

人口与计划生育
  【概况】 2004年,九江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抓基层基础建设和依法管理两个重点,主攻出生人口性别比专项整治、流动人口等特殊人群计划生育管理和后进转化三个难点,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共获国家和省各类奖励27项,出生人口性别比整治和基层基础建设两项工作位于全省前列,综合工作获得三等奖,实现“争先进位”的既定目标。2004年九江市人口出生率为13.90‰,自然增长率为7.95‰,分别比省里任务值低0.14和0.2个千分点。计划生育率为91.14%,出生人口性别比超常值下降35.2%,完成省下达的人口计划和各项工作任务。
  【基层基础建设】 开展全市计划生育“基础建设年”活动。一是基层工作队伍进一步调整和充实。通过面向社会招考、从大中专学校选拔等形式,县站乡所增配执业医师等技术服务人员63名。按新时期工作需要,全面调整配备村级专干,其中40岁以下、初中以上文化的女性专干占73%。全系统加强行风和思想作风建设,70%的县级计生委被评为行风建设先进单位,武宁县被评为全国计生系统行风建设先进单位。二是计生管理全面纳入法制轨道。按照《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行政许可法》和《江西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对计划生育合同管理等项目进行统一规范。举办各级、各类计划生育法制培训班302期,培训各级党政干部、计生专干近万人。依法加大社会抚养费征收力度,协调法院重点对计划生育违法违规人员强制执行。修水县、星子县、庐山区等地定期开展“计划生育案件执行月”活动,较好地解决计划生育案件执行难的问题。全市执行计划生育案件140余起。三是技术服务网络基本建立并完善。通过争取国家和省人口计生委的支持,建立市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有效解决长期以来市级技术服务空白问题,为基层服务机构提供技术培训等支持。县级计生服务站进行装修改造、设备更新、人才引进,服务环境得到改善,技术力量得到充实提高,建成17个优质服务示范所。四是强化信息网络建设。九江市人口和计划生育政务网全面建成并成功运行,市计生委和修水、永修等6个县区计生委机关的局域网建成,并接入政府网。全市计生系统基本实现政务电子化,数据传输网络化。五是计划生育村民自治迅速发展。全市实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村达1842个,自治率达84%,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增强。创建计划生育合格村1762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77%。
  【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 一是各地党委政府重视,相关部门支持,制定出台一系列落实计划生育国家优惠奖励政策的实施办法。九江县围绕帮助计划生育家庭发展生产、子女就学就医等方面,出台20项优惠政策;瑞昌市为独女户和二女户家庭实施“十优先、十减免”政策。二是在落实计划生育奖励帮扶政策方面做实事,见实效。市计生协与沿海发达地区联系,为全市5000多名育龄群众在上海、广州、温州等地找工作牵线搭桥;修水县以养老保险、老建扶贫、干部担保为主要措施,帮助2411户贫困计生家庭走上脱贫致富路,脱贫率达80%;德安、永修县实施“计生双百工程”,每年100户计生家庭由机关干部提供担保贷款,每年为100名计生困难家庭的子女提供助学金。全市年度二女户养老保险率为98.7%,独生子女领证率城区和农村分别达71.9%和32%,计划生育“三结合”帮扶任务落实率达100%。三是落实全省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子女中考加分政策,给全市2875个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的子女中考优惠加10分,在全社会产生积极影响。
  【整治出生人口性别比】 2004年,全市集中力量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问题。市委、市政府、市计生领导小组8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9月,市县成立出生人口性别比专项整治攻坚战办公室,抽调纪检监察、宣传、卫生、计生、药监、公安等部门的领导和干部,集中办公,开展为期3个月的专项整治攻坚活动。组织开展6次工作督查,共检查乡镇79个、医疗单位128家,暗访药店65家,使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和医药市场得到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排查案件线索71件,立案查处23件,开除公职4人,吊销医疗许可证2个,罚款22.46万元。通过集中整治,各相关部门建立出生人口性别比专项治理联席会制度、B超使用管理、终止妊娠审批、婴儿出生死亡通报、孕情监测等9项管理制度,初步建立综合治理出生性别比的新机制。同时,在全市全面推开“关爱女孩行动”。市政府拨款20万元作为市“关爱女孩行动”基金的启动资金。市计生委、妇联、农业局等7家“关爱女孩”募捐活动,接收捐款24万元。全市有8个县(区)建立“关爱女孩基金”,并由财政拨款解决启动资金,有647名贫困女童在活动中受益。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江西日报》等媒体对九江市出生人口性别比整治工作作了报道。
  【优质服务水平】 一是宣传服务活动富有特色,培育出一批工作亮点。计生协的浔阳区“艾滋病预防宣传教育”、庐山区“艾滋病预防青少年宣传教育”两个项目点被中国计生协授予先进项目县(区)称号。永修县把生育文化同旅游文化相结合,在柘林湖旅游点上建起生育文化教育基地。都昌县在乡村宗族祠堂建立生育文化大院,树新风,除陋俗。全市组织260余场生育文艺节目进村入户巡回演出,开展集中性的宣传服务活动达100多场次。全年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新闻2条、《中国人口报》用稿18篇,省级以上报刊、电视台发表文章25篇,播出新闻信息10条。二是“创建优质服务县”活动成果显著。全市各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坚持以人为本,开展优质服务。“三大工程”(避孕方法知情选择、出生缺陷干预、生殖道感染干预)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避孕方法知情选择推广面达80%。利用流动服务车,深入乡村,为育龄群众提供优惠或免费的生殖保健服务。全市免费为50万名育龄妇女做生殖健康检查。三是流动人口、下岗职工等特殊人群计划生育管理试点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浔阳区改革创新,建立综合治理网络,公安、计生、教育、工商、劳动等部门集中办公,对流动人口实行一个窗口服务、一站式管理;修水县对外出务工人员,建立流动人口计生协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湖口县在工业园建立计划生育服务分站,利用育龄妇女信息管理系统对流动人口进行属地式管理。四是“抓大促后”工作成效明显。通过调查研究、定期通报、限期整改、挂点指导等措施,计生工作相对后进地区采用超常措施,加速转化。修水县投入大,措施实,进步快;星子县不甘后进,实施计划生育“百日攻坚”战略,奋力追赶,工作面貌发生明显变化,取得历史上最好成绩。武宁县、德安县、浔阳区被省政府表彰为“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区)”。
  (何剑锋)
  老龄工作
  【概况】 九江市2004年有60岁以上老年人口43.7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9.5%。市老龄委贯彻“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工作方针,扎实工作,被省老龄委评为先进单位。
  【领导重视】 市委副书记、市老龄委主任林兴富对老龄工作悉心指导,多次主持专题会研究市老龄委、市委老干局“关于筹建九江市大型老年活动中心”报告,并成立以林兴富为组长,副市长张华、卢天锡为副组长,市委副秘书长魏立平为秘书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筹建领导小组,以进一步完善老年服务设施。老领导王华、杜宏鉴、王佐良、余水河、胡绍生、史松明等始终热心老龄事业,给予参谋指导。为加强基层工作,市老龄委提出《关于进一步健全基层老龄工作机构建设的意见》,市委、市政府两办予以转发。瑞昌市委、市政府将老龄工作列入党政机关目标管理考评,并规定瑞昌市级老龄工作经费按全市老年人口总数每人1元的标准列入财政预算安排。
  【老年维权】 市老龄办全年办理老年信访162件,接待上访老人1800多人,通过调解督办,老年人普遍满意。7月22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孙用和到九江市进行《江西省实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办法》执法检查,检查组认为九江老龄工作在全省处领先水平,特别是老年优待办法在全省落实最好,值得学习和推广。
  【创建活动】 按照全国老龄委《关于在全国开展老龄工作先进县(市、区)创建活动的通知》精神,市老龄委研究制定《创建实施意见》,并于3月召开会议进行部署。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分别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庐山区、瑞昌市召开动员大会。9月23日,全国老龄办副主任曹炳良到九江市检查验收,对九江老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对庐山区创建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宣传教育】 6月,市老龄办举办为期2天的老龄工作干部培训班。重阳节散发《老年法》2000册、宣传画2200张。开展评选表彰孝亲敬老先进等活动,全市共表彰先进120多个。《光明日报》、《中国老年报》、《江西日报》分别报导九江市老龄工作。
  【重阳节活动】 10月23日,市老龄委联合市委老干局、市老年体协、老年科协,浔阳区、庐山区老龄委,举办九江市“凝聚老年合力,服务九江发展”第二届老年艺术节。刘积福、蔡晓明、林兴富、卢天锡等市领导以及老领导们到会。省老龄委副主任刘煌榜到会讲话。10月22日,市老龄委联合《浔阳晚报》社举办“十对钻石婚、金婚老人共度重阳佳节”活动。各地、各单位开展多种活动,庐山管理局规定重阳节所在星期为“庐山敬老周”。
  【对外交流】 8月,市老龄委顾问胡绍生、副主任金长水专程到全国老龄办汇报创建工作;组织干部赴浙江、哈尔滨、长春、大连等地考察,参加在马鞍山举办的长江沿岸城市老龄工作友好协作会。接待全国老龄办领导和山东、浙江、福建等地老龄工作干部。
  【走访慰问】 1月,由市委、市政府领导带队,走访慰问一批高龄和特困老人。庐山区海会镇为90岁以上、80岁以上和70岁以上的老党员每人每月分别发放40元、30元和20元生活补助金;星子县老龄办在重阳节拿出4000元走访慰问;九江县老龄办与县领导共同为百岁老人祝寿,并订做石碑“寿星坊”树立在村头以示纪念。
  【敬老服务】 市老龄委抓好老年康复站管理,11月将药品价格下调5%~10%。两次联系厂商在市区和周边县(市)开展敬老优惠购买花生油活动。全年共办理敬老优待证4980个。
  (曹荣品)
  劳动和和社会保障
  就业和再就业
  【年度各项目标任务超额完成】 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9272人,完成年目标的116%,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1030人,困难群体再就业7064人,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17%和122%。城镇登记失业率3.8%,低于4%的控制目标。同期,全市新增国有企业下岗职工10782人,继续保持当期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人数大于新增下岗职工人数的良好势头。全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60.64万人,增长1.2%,实现自1998年以来城镇就业岗位和单位从业人员总量由负增长转为正增长的根本性变化,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和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的释放效应发挥重要作用。
  【政府促进就业责任机制日趋健全】 2004年初,市政府与各县(市、区、山)签订2004年扩大就业目标责任书,目标责任体系和目标考核办法不断得到完善和强化:市再就业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实行对口挂点制度;市政府对各地就业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按季度进行3次检查;市劳动保障局对各县(市、区、山)实行目标责任督查制度,跟踪落实工作进度;市再就业联席会议组织开展对19个成员单位再就业政策落实情况的评议评价活动。九江市再就业政策落实获得下岗失业人员和用人单位赞誉,就业和再就业的主要目标达到预期效果。
  【各项优惠政策进一步落实】 全市共核发《再就业优惠证》15994本(累计发放55261本),8942(累计32452人)名下岗失业人员享受到优惠政策的扶持。共筹集小额贷款担保基金426万元,发放小额贷款2368.2万元(累计发放3444.5万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118%,回收到期贷款246.44万元。直接扶持创业人员2513人,带动就业9345人;免费职业介绍22127人,免费就业培训17405人,累计发放社会保险补贴760万元,减免税收894万元,减免行政性事业收费1042万元。
  【就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全市建立劳动保障事务所24个,建立再就业培训基地16个,再就业基地53个;发展非正规劳动组织49个,吸纳下岗失业人员9758人。全市建立劳务输出基地21个,跨省劳务输出62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5%,其中有组织输出7.29万人。
  【困难群体就业帮扶工作成效明显】 不断扩大范围,加大力度,全力推进再就业援助。实行“4050”人员“不挑不拣、72小时推荐就业”的即时服务,开发“4050”项目70个,开展市县联动的春冬两季就业和再就业招聘活动,全市共举办万人以上就业和再就业招聘洽谈会25场,其中“4050”人员专场招聘会6场。针对困难企业军转干部的再就业问题,举办3场招聘大会。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安置工作,配合省劳动保障厅在都昌县开展“心连心,送岗位上门活动”。继续推进困难企业职工的子女免费创业培训,实现“培训一个、就业一人、脱困一家”。
  【就业和再就业基础工作进一步夯实】 建立健全非正规劳动组织和密集型企业吸纳劳动力证明台账,对政府购岗、下岗职工进中心人数按月记载。建立民营企业基本情况、用工需求等相关资料档案。注重宣传报道,主动为群众释难解疑。全国“两会”期间,中央电视台《声音》栏目对九江市再就业主要做法进行点评,反响强烈。
  (刘军)
  社会保险
  【“两个确保”工作成果继续巩固】 进一步健全“两个确保”的监控机制,加强养老保险资金和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的筹措、平衡和调剂力度,继续实施对重点企业和重点县的直接监控与动态管理,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确保发放。全市共为7228名在中心的下岗职工发放基本生活费和代缴社会保险费5761.32万元,为10.41万名离退休人员发放基本养老金52913万元,同比增发养老金6580万元,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按照规范劳动关系、接续社会保险、落实再就业政策的要求,因地制宜,先易后难,积极探索推进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工作,积极参与和支持国有企业改制,以人为本,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公益,做到生活补偿能兑现,社会保险能接续,全市没有发生一起因“两个确保”不到位引发的上访事件,确保社会稳定。
  【社会保险扩面征缴有新突破】 坚持扩大覆盖面和接续社会保险关系并举,扩大参保队伍和增加缴费人数并重,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参加养老保险和下岗失业人员续保为重点,推动事业单位及非公有制企业参加失业保险,落实社会保险补贴和个人预缴专户政策。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达26.97万人,其中缴费人数23.29万人,全年收缴养老保险费38688万元,发放养老金52913万元。农垦企业新参保18927人,收缴养老保险费1936万元,发放养老金3200万元。全市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27.05万人,失业保险基金征缴首次突破3000万元大关,达到3639.41万元。
  【完善社会保险政策新举措】 贯彻落实江西省养老保险基金事前调剂制度,县市平衡养老保险基金的责任得到增强,定额补助、责任分担、缺口自筹的基金平衡机制逐步形成,进一步加强各类退休人员审批的管理,全市共审核报批退休8229人次,批准退休7719人,其中提前退休1282人。对特殊工种和从事特殊工种的人员实行年度检测制度和“公示制”,对难点、热点、敏感等问题实行联审制度。建立困难企业职工和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医疗保险办法,截至2004年底,共有18家单位8600人参加困难企业医疗保险,4200名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共支出医疗保险费89万元。经市政府同意,与人保公司合作承办职工大病统筹医疗保险完成前期论证和商谈。工伤保险前期工作准备就绪,制定“五保合一”的社保基金征缴试点方案并上报省厅,“金保工程”建设提上议事日程。
  【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取得新成效】 围绕“加强基金管理、完善操作办法、积极改革探索、整体协调推进”的工作思路,稳步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组织开展医疗保险基金监督检查,适时调整医保药品使用范围,按要求对部分特殊病种纳入医疗保险。全市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31.42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参保职工13.51万人)。共收缴医疗保险基金20936万元(社会统筹基金9765万元,个人账户基金11171万元),收缴大病统筹基金1554万元;支付医疗保险待遇16858万元(社会统筹基金支付7674万元,个人账户基金支付9184万元),大病统筹基金支付466万元。实现个人账户、社会统筹和大病统筹基金“三结余”,达到参保对象、医疗机构和医保部门“三满意”目标。
  (刘军)
  职业技能培训
  【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全面启动】 贯彻落实中共九江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意见》,制定5年2300名新技师培养计划,不断深化青年岗位能手及“导师带徒”活动,广泛开展“青工技能振兴计划”,全面推进以市技工学校为龙头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建设。市技工学校在2003年高起点的基础上,2004年再次取得跨越式发展,当年招生847人,在校学生突破1500人,列入全省重点发展规划。全市5所技工学校招生2364人,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
  【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进展明显】 开展再就业和创业培训,规范培训管理运作,通过向社会和培训机构发布培训信息,进一步整合职业培训资源,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就业再就业培训工作。全年参加就业培训21205人,再就业培训14849人,参加创业培训1340人;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劳动预备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培养一大批适应经济建设需要的技能型劳动者。至2004年底,全市建立职业鉴定机构9个,共有7000多人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社会力量办职业培训机构29个,再就业培训基地26家,省级创业示范基地1个。
  (刘军)
   劳动关系
  【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不断加强劳动合同的订立、变更、续订、解除、终止等基础管理工作,提高劳动合同的签订率,加强和规范劳动合同鉴证工作,全市新订立劳动合同821份,续订2212份,为5247劳动合同进行鉴证工作。
  【劳动保障监察和劳动争议仲裁取得实效】 围绕劳动保障中心工作,在做好举报专查、劳动保障年检、日常巡视检查的同时,组织开展民工工资支付及劳动保障权益保护、禁止使用童工、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劳动力市场清理整顿、技术工种持证上岗等专项执法检查活动。全年共检查用人单位2028户,督促533户用人单位缴纳社会保险费2241.7万元,检查职业介绍机构和职业培训机构59户,取缔非法职介机构11户;接受群众举报246件,立案查处192件;清退童工9人;督促1596名从事技术工种的劳动者接受培训并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全市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58起,2003年遗留未结案件16件,当年结案60件,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清理拖欠民工工资成绩显著】 制订并经市政府批准《关于专项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损害农民工利益问题的实施方案》,成立专门的工作机构,公布投诉举报电话,加大宣传力度,开展清理欠薪工作。全市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4584万元,涉及人数21870人,清欠率为99.89%,清欠总量超过前三年总和。通过清理欠薪工作,不仅使农民工得到应得的工资,而且摸清实情、震摄恶意拖欠行为、提高农民工动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主动性,确立薪酬保障的长效机制。全市没有发生因拖欠问题而引发的影响社会稳定的恶性事件,维护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刘军)
  基础工作
  【基础建设取得新进展】 结合行风评议,开展创建文明窗口活动,简化办事程序,直接面向企业职工,提供“一站式”服务。加大劳动保障政策法规工作宣传力度。年内先后两次走入九江人民广播电台直播厅,采取连线直播形式,接受市民的提问和咨询,直接回答所提问题。在《九江日报》开辟专版,宣传劳动保障改革成就,收到很好效果。不断建立健全三级信访网络,实行信访工作领导分管到位、职能科室主抓到位、相关部门协办到位的“三位一体”机制,加强对重点地区和企业的动态监控,及时处理群众举报、投诉和来信来访,加大对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不稳定因素的排查力度。全年共受理市直单位来访1.46万人次,处理信访案件948件。受理人大代表建议5件,政协提案20件,是历年来最多的一年。市劳动局的答复函规范化率、按时办结率和代表委员满意率均达到100%。注重做好基础工作,不断加强劳动保障基础资料收集、管理,结合局办公大楼的整修,建立资料、档案室和仲裁庭,对各项业务流程和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整理,并编印成册。建立各类业务账表卡册和工作台账,规范统计工作。
  (刘军)
  民政
  社会福利
  【全省社会福利工作会议在九江召开】 6月7~9日,全省社会福利工作会议在九江召开,各设区市共130余人参会。省民政厅厅长罗筱玉出席并讲话。与会代表参观九江市社会福利院、市老年护理中心、庐山区东城“星光之家”、永修县社会福利院,其中市社会福利院老年公寓的建设,赢得会议代表的一致好评。
  【福利企业申报和年检工作】 2004年申报和确认修水县兴达福利耐磨材料有限公司等3家社会福利企业。全市共兴办社会福利企业30家,安置残疾人就业385人。市民政局会同市国税局对九江市长江汽车修理厂等27家企业进行年检,对符合条件的27家企业下达《关于下发增值税先征后返福利企业名单的通知》。
  【第三批“星光计划”项目和“明天计划”的实施】 2003年9月,省民政厅批准九江市22所福利院、敬老院为第三批“星光计划”建设项目,2004年该批项目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
  “残疾孤儿手术明天计划”是国家民政部在全国开展的一项爱心工程,九江市民政局制定详细的“明天计划”三年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成立“明天计划”工作领导小组,确立具有三级医疗卫生资质的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为实施“明天计划”手术医院。2004年12月1日,来自修水县福利院的两岁残疾儿童荣明花,在市第一人民医院成功接受六指切除手术,标志着“明天计划”在九江市正式实施。
  【福利机构年检工作】 截至2004年底,九江市有公办社会福利机构232所,其中福利院12所、乡(镇)农村社会敬老院207所、光荣院13所,管理工作人员919人,占地面积136.98公顷,建筑面积256957平方米,服务对象10681人;民办福利机构8家,工作人员170人,占地面积4.6公顷,建筑面积10840平方米,建设床位460张,服务对象367人;批准筹建“九江市三叠泉老年福利休养中心”民办福利机构1家。根据省民政厅《关于对全省社会福利机构进行2004年度检查的通知》(赣民字〔2004〕207号)精神,九江市民政局逐一对公办社会福利机构进行检查。
  【民政福利企业改制工作】 完成市民政塑料厂、市民政工业公司、市长江蓄电池有限公司、市民泰房地产开发公司4家企业的改制任务,采取分步分块推进,关闭企业;实行一厂一策;采取土地变现,重点保障职工分流安置所需资金,尽力兼顾偿还剥离债务。计划分流安置职工164人,已分流职工158人,占计划的96.34%。
  (向李军)
  最低生活保障与救助
  【再次提高低保标准】 2004年九江市城区再次提高低保标准。实行分类施保分类提标:常补对象由2003年的130元提高到180元,非常补对象提高到160元,新标准从2004年11月1日起实行。各县(市、区)也相应提高标准,由104元提高到120元至140元。至2004年12月底,全市累计发放保障金5563万元,月人均补助由2003年的42.7元提高到55.11元。
  【低保金地方配套预算落实】 各县(市、区)将低保工作列入政府目标管理,按人均15元的标准将低保金列入地方财政预算,2004年全市共列入地方财政预算2205万元,其中市本级500万元。同时,2004年争取上级补助资金达到5428万元。
  【加强动态管理监督力度】 加强低保对象动态管理。对常补对象一年审核一次,按月通过银行发放低保金;非常补对象一季审核一次,按月到社区居委会领取低保金,保障对象的人数月月有进出。至2004年12月底,全市有低保对象94768人,其中常补对象1.26万余人,新纳入保障的有2409户6414人,正常取消的有3278户10059人。
  加强监督力度。坚持入户调查和三榜公布,建立民主评议制度。全市各县(市、区)、街道、社区居委会和有条件的乡镇成立评议小组和评审委员会,申请低保的对象要经过三级集体评议(审)。为进一步加强社会监督,2004年全市聘请983名由社区党员、复员退伍军人、教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各界人士组成低保工作监督员队伍。
  【争创低保工作先进县活动】 2004年有6个县(区)申报争创全省低保工作先进县,湖口县和德安县荣获全省先进县称号。争创低保工作先进县活动的开展,进一步促进九江市低保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黄子城)
  慈善募捐
  【全方位募集善款】 建立和募集创始基金145余万元。动员和组织第三次“慈善一日捐”,募集款物(折价)75万元。与市红十字会联合发起向印度洋海啸灾区捐款活动,接受和募集资金42余万元。募集定向认捐兴教助学170万元。
  【大规模开展救助】 开展“爱心助学子”活动,资助品学兼优、家庭特困的初升高学生,资助善款10万元,救助200人;免费为贫困唇腭裂患者手术矫治28例,支出善款5万元;资助贫困孤寡“三无”老人,中秋节开展“慈善温暖孤老心”活动,资助3万元,受益500人,重阳节开展“爱满人间星光灿烂”慈善敬老活动,受益200人;信访特困户及特殊原因临时救助,资助5万元,救助57人;春节开展“迎新春送温暖”慈善进万家活动,发放物资70余万元,受益1万余人;安老工程,资助威家镇敬老院改造10万元,受益22人,丰林镇敬老院“三改”工程2万元,受益13人。
  【举全力规范组织】 征集会徽、会歌、会旗,征集创始人、招募义工;进行宣传造势,新闻用稿15篇,报道7次;策划企业家恳谈会,募集创始基金;健全、完善组织制度建设,草拟文本,规范名称,归口管理捐赠市场。
  【多方面学习取经】 做好中华慈善总会《慈善年鉴》及“微笑列车”项目工作会议的安排;参加浙赣两省慈善工作者联谊会;与香港慈善总会、香港慧福慈善基金会、美国殷氏基金会进行工作交流和会谈;与市直有关部门进行工作联络,获取资料信息。
  (王小军)
  福利彩票发行
  【组织发行即开型彩票】 在“五一“期间组织大奖组销售活动,共销售彩票74.768万元,筹集公益金26.1684万元,为市本级筹集公益金14.9536万元,完成发行工作。庐山管理局民政处销售彩票8.6554万元,完成目标任务数432.77%。2004年1~5月,全市共销售即开型彩票103.4234万元,筹集公益金36.1981万元,为市本级筹集公益金20.6847万元。
  【规范电脑彩票管理】 从2004年8月1日起,由省福彩中心组织重新组建各设区市电脑福利彩票管理站,按照“垂直管理,全员聘用,按需设站,功效挂钩”的原则进行管理。通过考核竞聘,同日正式成立九江电脑福利彩票管理站。该站成立后,举办3次彩票知识讲座;对全市138台投注机进行全面清理和保养,排除隐患;彩票销量稳定上升。全年共销售电脑彩票2538.8894万元,筹集公益金888.6113万元,为市本级筹集公益金507.7779万元。
  【树立诚信公益形象】 经市民政局公益金使用评审委员会和市财政局同意,从市本级福利资金中拿出27.9万元在全市范围内举行福利资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宣传活动,购置3000套全棉床单和被套,捐赠给敬老院、福利院、光荣院和老年公寓。
  (李军)
  优抚安置
  【双拥工作】 1月15日,市委、市政府举行军地迎春座谈会,市四套班子领导和驻市部队团以上军政主官100余人参加。座谈会通报2003年九江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传达全国双拥工作会议精神。
  3月9日,武警九江支队五中队上等兵谭守文在星子县温泉镇山林灭火战斗中牺牲,年仅22岁。被武警江西总队批准为革命烈士,追认中国共产党党员,追记一等功。
  “八一”期间,市委、市政府举办庆“八一”电影招待晚会,并拨专款62万元慰问驻市部队官兵。
  【优待抚恤工作】 2004年全市投入优抚事业经费2157.37万元,比2003年度增加285.37万元,增长13.7%,其中中央和省拨经费1193万元、市拨经费44.02万元、县拨经费920.35万元。全市享受国家抚恤补助的人数为9996人,其中三属1458人(烈属1204人、牺牲军人家属122人、病故军人家属132人),伤残人员1536人(军人1429人、工作人员66人、警察33人、民兵8人),在乡复员军人4636人(其中抗美援朝2813人),红军失散人员212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2154人。
  全市建立完善在乡重点优扶对象“三个层面”的医疗保障体系。对在乡重点优抚对象普遍实行医疗减免,全市减免医疗费161.46万元;各地财政均落实医疗补助经费,由2003年的每人150元/年增加到每人200元/年,计入个人账户,实行年度包干,超支自理,结余转存;各地均建立大病救助基金,设立专户。全市共有大病救助资金605万元,2004年度对231人实施大病救助,支付医疗补助资金60余万元。
  根据《江西省军人抚恤优待办法》中“农村义务兵家属按不低于当地上一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的标准发给优待金”的规定,2004年全市各县(市、区)共兑现优待金920多万元,除上级转移支付562万元外,县级财政列支360多万元,其中修水县、庐山区分别按当地上半年农民纯收入的91%、72%的标准兑现优待金。
  3月12~14日,国家民政部调研组到九江市及都昌、九江、星子等县调查重点优抚对象(含在企业工作的伤残军人)生活、医疗、住房等方面情况。
  (伍烽)
  【退役士兵安置工作】 2003年度全市共接收退役士兵2634人,需由政府统一安排工作的1157人,安置比例44%。2004年基本完成政府规定的安置任务,同时推行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安置工作改革取得成效。市财政足额列支45名退役士兵自谋职业补助金78.1万元;县级财政列支256名退役士兵自谋职业补助金189.2万元。全市自谋职业率26.2%,完成省政府下达的20%的目标任务,其中修水县、都昌县自谋职业率分别为48%和87%。
  2004年度九江市共接收退役士兵2779人,其中回农村的退役士兵1754人,转业士官125人,需统一安排工作的退役士兵1048人,安置比例为37.7%。2004年度安置工作以政府指令性计划分配为原则,继续实行按系统、按比例包干安置的办法,由政府统一下达指令性安置计划。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推进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的工作,全市退役士兵自谋职业率的目标为30%以上。
  (李华)
   救灾救济
  【农村五保供养工作】 2004年,全市共有五保对象24389人,全市上级转移支付的五保资金总计1960万元,地方配套292万元,全市五保资金达2252万元,五保对象的人均生活水平由2003年不足200元/年上升到923元/年;全市共新建、改(扩)建112所敬老院,新增床位近7000张,新增入院10000多人,全市集中供养人数达15023人,供养比率由2003年18.8%提高到61.6%,基本达到江西省民政厅2004年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须达到60%以上、集中供养标准不低于1200元/年人、分散供养标准不低于800元/年人的要求。
  【自然灾害紧急救助体系建设】 成立“九江市救灾指挥中心”,购置必要的救灾装备。全面贯彻落实自然灾害灾情统计制度,建立灾情信息员队伍,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人员素质。构筑预灾、防灾、报灾、救灾工作体系,提高自然灾害紧急救助能力。全年共计争取上级救灾救济款1462万元、农村特困群众救助款772万元,市、县财政列支救灾及农村特困资金580万元。春荒、冬令期间对全市30多万灾民实施口粮衣被救济,确保灾民安全度荒,维护灾区社会稳定。全市共派出慰问组900多个,发放慰问金190余万元,慰问物品折价130余万元,共计走访慰问各类困难家庭8600余户。
  【农村特困群众社会救助制度落实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试点】
  根据《九江市农村特困群众社会救助工作实施意见》,4月安排救助对象重审工作,各县(市、区)民政部门对农村特困救助对象进行新一轮调查;市民政局两次组织工作组深入各地督导。7月重新确定救助对象11.2万余人,全年发放救助资金1149万元。
  按照江西省民政厅统一部署,2004年九江市在都昌、德安两县进行农村医疗试点,德安县将15万元的农村困难群众医疗救助资金列入政府财政预算,都昌县按全县农业人口64万每人每年1元列入财政预算。经过试点,两县共有342名五保对象和农村特困常救对象享受首批医疗救助。德安县的经验作法受到省民政厅好评,其经验在民政部农村医疗救助会议上重点推荐和交流。
  (吴周良 郭仙林)
  婚姻与收养
  【婚姻登记】 按照国务院《婚姻登记条例》要求,2004年对全市婚姻登记机关进行重新设置。全市有县级婚姻登记机关15个,乡镇级5个,基本实现婚姻登记县(市、区)民政部门集中办理,统一启用新的婚姻登记专用章,并从7月1日起使用新的婚姻证书。全市32名专职婚姻登记员全部参加全省培训学习,实行婚姻登记员持证上岗制度。庐山区民政局被民政部命名为“全国先进婚姻登记机关”,湖口县民政局涂建英荣获“全国优秀婚姻登记员”称号。
  (肖伍祥)
  【收养登记】 建立全市收养登记及涉外送养统计上报制度,要求各地民政部门严格执行民政部颁布的《收养登记档案管理暂行办法》,做好收养登记工作。2004年,全市共办理收养登记60人,其中台湾居民收养3人;共上报涉外送养材料124人,实际涉外送养168人。收养登记工作未出现一例差错。
  (石江)
  行政区划与地名管理
  【地名管理】 全市启动地名数据库建设,各县(市、区)将本辖区内的行政区、居民点、建筑物、单位、道路、河流、湖泊、山峰、山脉、旅游景点共10个主要类别的地名属性信息录入地名数据库。
  南昌铁路局对车务系统生产布局进行调整,在征得九江市政府同意后,将沙河街北直属站、九江车务段合并,组建南昌铁路局九江直属站,直属站地址设在九江。沙河街北站更名为九江西站,原九江西站更名为九江北站。
  【边界管理】 根据国务院《行政区域管理条例》,勘界工作结束后,行政区域界线毗邻的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行政区域界线联合检查制度,每5年联合检查一次。2004年印发《九江市县级行政区域界线联合检查工作的实施意见》(九府厅发〔2004〕35号),对设区市间的修(水)奉(新)线、都(昌)鄱(阳)线和设区市内的武(宁)修(水)线、九(江)德(安)线、永(修)星(子)线、九(江)瑞(昌)线、庐(山)湖(口)线、都(昌)彭(泽)线共8条进行联合检查。
  (袁松青)
  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
  【农村村落社区建设】 至2004年底,全市共创办村落社区2062个,村落社区志愿者队伍发展到5万多名,实现村村都建有一个以上村落社区示范点的目标。2004年9月,全省农村村落社区建设现场经验交流暨理论研讨会在都昌县召开,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领导、国内著名专家学者以及省直有关部门领导,全省辖区市、县(区、市)民政局长等260多人出席会议。与会代表对九江市村落社区建设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2004年九江市在全省率先进行城乡社区间对接的尝试。都昌县、浔阳区、庐山区三地首批22个城市和村落社区成功开展联谊结对互动活动,通过城乡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社区经济、社区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构建九江市城乡社区互动的新机制,对促进全市乃至全省城乡社区建设协调发展起到示范作用。
  【推动城区和城镇社区建设向纵深发展】 2004年,通过开展争创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市、示范区活动,全市城区和城镇社区建设进入提速阶段。从城市社区到城镇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观,组织和制度建设得到健全,社区服务功能逐步完善。在2004年开展的全市创建社区建设示范街(镇)、示范社区活动中,全市有12个街(镇)、115个社区被授予“社区建设示范街(镇)”和“示范社区”。2004年7月,浔阳区、庐山区通过省级验收,荣获“全省社区建设示范区”称号。
  创建学习型社区活动蓬勃开展。以创建村落社区为载体,九江市创建学习型社区由城市向农村覆盖和延伸。至2004年底,全市城乡社区创办村(居)民夜校1600多所,兴办城乡社区图书阅览室1520多个;建起一批城乡社区活动室、健身室及室外健身活动场所。
  【农村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不断健全和完善】 在实际工作中突出“三个重点”,即完善制度建设、完善程序和健全机制。抓好培训学习。2004年初,各地民政部门会同司法部门,对全市1700多个村委会主任或委员进行集中培训学习,统一考试,颁发结业证书。组织选派全市100多名乡镇分管领导和民政助理员以及300多名村委会主任参加全省中欧村务管理培训学习。完成全国村务公开督导组和中欧村务管理项目办专家调研组督察调研任务。按照《江西省村民自治示范单位检查验收标准》,开展创建村民自治示范乡(镇)、示范村的活动。通过市、县检查验收,2004年有13个乡镇被命名“村民自治模范乡(镇)”,全市“村民自治模范乡(镇)”总数达到126个,716个村委会达到“村民自治示范村”标准,都昌县、永修县、瑞昌市、庐山区先后被授予“全省村民自治模范县(区)”,庐山区被国家民政部授予“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区”。都昌县汪墩乡古岭村被国家司法部、民政部授予“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
  (肖伍祥)
  殡葬事业
  【殡葬基础设施建设加快】 经江西省殡葬协会评审,九江市殡仪馆于2004年5月被定为国家二级殡仪馆。星子县殡仪馆和公墓区于2004年7月建成并投入使用。都昌县殡仪馆和公墓区基建完成,于2004年底交付试运行。全市70%的县(市、区)建成火化殡仪馆和公墓区。
  【进一步加强丧葬管理】 市民政局在3月底出台《关于加强市城区丧葬管理的通告》,将国家和省殡葬法规在操作上具体化,以控制随意乱葬,使合法公墓区的入墓率比过去提高36%。截至2004年12月,市城区火化遗体1883具,其中浔阳区824具,庐山区421具,庐山56具,九江开发区193具,其他389具。
  启动农村公益性墓地建设试点工作,制定《九江市农村公益性墓地管理暂行规定》,以此作为综合治理乱埋乱葬和防范山林火灾的突破口。至2004年底,全市农村公益性墓地建成64个。
  加强与九江市德昌公司协商合作,双方协定办理由市德昌公司投资的840万元市殡仪馆建设资产和2.33公顷土地的移交手续,其资产和土地证正式转到市殡管处名下。征得市德昌公司同意,在市公墓区开辟十多公顷1000元~3000元的低档墓位及草坪葬、树葬等低价墓区,解决低收入家庭安葬难的问题。
  【规范殡仪服务】 坚持“丧户至上,服务第一”的宗旨,开展全天候遗体接运、遗体整容、火化、安葬等服务,公开了殡仪服务电话(0792-8318380),根据丧户意愿,提供多项目的殡仪服务。
  (石江)
  民间组织管理
  【农村专业经济协会试点工作】 江西省民政厅确定都昌县周溪镇珍珠协会、永修县易家河柑桔协会为省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示范点。为抓好试点工作,市民政局召开专门会议进行布置,深入乡村进行宣传,督促指导示范点工作,提高群众办会的积极性。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全市共有20个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办理登记手续,其中都昌县3个,永修县1个,九江县4个,修水县4个,湖口县3个,彭泽县2个,瑞昌市1个,星子县2个,超额完成省民政厅下达的定量目标任务。
  【民间组织的登记工作】 规范处级以上干部担任社团领导一职的审批手续,经与市委组织部协商,统一由市委组织部审批,改变审批手续不规范的弊端。编制《社会团体登记须知》、《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须知》,使咨询登记的申办人详细了解办证登记程序。2004年依法登记全市性社团12个,民办非企业单位7个,办理各项变更40个,并将登记情况在报刊上公告2期。
  【民间组织年检工作】 下发《关于对全市性民间组织进行2003年度检查的通知》,全市参检的社团有125个,民办非企业单位20个。经审查,社团合格的有105个,不合格的16个,撤销的2个,注销的2个;民办非企业单位合格的有18个,不合格的1个,注销的1个。此结果在《九江日报》上公告。
  (赵敏健)
  居民生活
  收入与消费
  【城市居民收入继续提高,消费稳步攀升】 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19元,增长10.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
  收入渠道多样化 一是工薪收入仍是居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2004年市区居民家庭工资性收入增长势头良好,对城市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的较快增长起到决定性作用。全年居民人均工薪收入5735元,增长9.4%,高于全省平均0.9个百分点,占总收入的比重达71.0%。二是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经营净收入增长迅速。近年来,九江市各级政府部门积极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创造条件,大力扶持私营个体经济发展,使私营个体经济成为扩大就业的重要渠道,经营净收入增长迅速。2004年人均经营净收入达297元,增长122.6%。三是转移性收入快速增长。在城市居民家庭收入构成中,转移性收入一直保持快速增长态势。2004年,九江市市区居民家庭人均转移性收入为2004元,增长11.3%。
  居民消费稳步攀升 2004年市区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5379元,增长7.3%。一是娱乐休闲、旅游消费成为热点。全年人均旅游消费支出135元,是上年的3.5倍;人均文化娱乐服务支出110元,增长70.9%。二是食品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全年人均肉禽蛋及水产品类消费603元,增长10.2%;蔬菜人均消费283元,增长2.7%。三是信息消费继续走高。2004年百户居民家庭拥有移动电话89部,增长9.90%。信息消费还带动了家用电脑拥有量快速增加,市区百户家用电脑拥有量为21台,增长40.0%。四是服务消费成为亮点。全年居民在外用餐消费支出人均为389元,增长35.5%;雇请保姆、钟点工等家政服务支出是上年的2倍。五是居住消费快速增长。截至2004年末,市区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4.17平方米,增长5.0%;用于归还住房贷款的支出增长90.1%;居住服务费支出增长13.5%。
  【农村居民收入迅猛增长,费用支出同样加大】 2004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2901元,比上年增加528元,增长22.2%,是1995年以来近十年中的最高增幅。
  农村居民收入迅猛增长 一是工资性收入大幅增长。2004年全市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达到1465元,增长25.4%。其中:在非企业组织中劳动所到的收入人均126元,增长1.2%;在本地劳动得到的收入人均477元,增长40.3%;常住人口外出从业得到的收入人均862元,增长22.5%。二是家庭经营人均纯入增长较快。2004年全市农民家庭经营人均纯收入1306元,增长16.5%。农副产品价格上扬是农民收入增加的主要因素,全年农民家庭经营中第一产业纯收入1101元,增长25.2%。三是转移性收入持续增长。2004年全市人均转移性收入75元,增长30.9%。主要原因是:在中央“1号”文件下发后,国家连续出台了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惠农政策,尤其是深受广大农民拥护和赞扬的粮食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减免农业税的“三补一减”政策,最有效促进粮食生产的恢复,最直接的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费用支出两增一减 2004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54元,增长12.9%。一是家庭经营费用支出增加。2004年全市人均家庭经营费用支出530元,增长33.0%,其中第一产业支出为463元,增长46.5%。二是税费支出减少。农村税费改革政策到位,使农民税费支出大幅下降。全年人均税费支出40元,同比减少19元,下降32.8%,其中农业税27元,同比减少20元,下降42.2%。三是生活消费支出加大。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生活消费支出加大。2004年全市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954元,增长12.9%。在生活消费支出中,食品消费支出为954元,增长13.2%;医疗保健支出为103元,增长35.2%;交通通讯支为出183元,增长17.2%;文化娱乐用品服务支出为266元,增长15.1%。
  (李英雄)
  住宅
  【概况】 2004年九江市的商品房开发继续保持购销两旺的态势。年内商品房开发完成投资14.1亿元,其中住宅10.53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7.5%和25%;在建规模191.11万平方米,其中住宅162.44万平方米,分别增长10%和10%;商品房竣工面积135.29万平方米,住宅竣工面积115万平方米,分别增长10.75%和10.2%;商品房销售面积111.32万平方米,住宅销售面积87.94万平方米,全市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28.44平方米。住宅建设改变以往零打碎敲的状况,形成成片开发、配套建设、科学管理的住宅开发理念,规划设计水平和功能环境质量明显提高。以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三位一体的住房供应体系进一步完善。
  【综合开发】 2004年,市房管局加强实施《九江市房地产开发合同实施暂行办法》、《九江市房地产开发项目实行资本金制度暂行办法》、《九江市房地产开发项目手册备案管理规定》。建立开发企业诚信档案,健全《住宅质量保证书》、《住宅使用说明书》制度,全年发放《住宅质量保证书》、《住宅使用说明书》5000多套。
  【经济适用房】 2004年,九江市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在各县(市)得到发展,修水和武宁两县经济适用房完成投资4600万元,竣工面积4万平方米,其他县市如星子县、瑞昌市等正在积极申报经济适用房项目。各县(市)根据国家有关移民建镇政策,开展移民建房,并纳入经济适用房建设当中,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
  【廉租房建设】 廉租住房建设是根据国家和建设部的要求,为切实解决住房困难户的民心工程。市政府成立九江市廉租住房建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市房产局。市房产局完成8万平方米的选址、规划、立项等工作,2004年底首期2.5万平方米廉租房动工兴建;做好《九江市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建设方案》、《九江市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管理办法》等文件起草工作,使九江市廉租住房建设、管理走向规范化。
  (章世华 干利华)
  消费者权益与保护
  【概况】 2004年,九江市消费者协会围绕“诚信·维权”年主题,坚持以人为本,履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赋予的职能,加大维权力度,全年受理消费者投诉1100余起,调处1098起,解决率99.7%,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50余万元,其中属欺诈行为消费者得到加倍赔偿的38件。受理调解重大投诉10余起,其中因劣质种子、农药等农资伤农案件6起,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8万余元。
  从投诉性质看,商品和服务质量问题居首位,达759件,占受理投诉总数的79.6%;其次是价格问题59件,占5.24%。
  从商品分类看,日用百货类和家用电子电器占居前两位,分别为430件占42.96%和226件占22.68%;服务类126件,占12.59%,较2003年有所增加,主要集中在通信方面,特别是手机短信投诉较多。
  【“3·15”消费者权益日】 2004年3月14~16日,市消协在市烟水亭广场举行以“诚信·维权”为主题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大型宣传咨询活动,市领导张华东、程来安、冯静、安珍清等参加市区“3·15”活动开幕式,冯静发表讲话,各县(区)党政领导共65人次参加当地的“3·15”活动。全市共设宣传点98个,其中在农村设宣传点76个,散发宣传材料28万份,发布宣传广告200余条,召开座谈会15次。接待消费者咨询近千人次,受理消费者投诉112起,现场处理30余起。“3·15”活动期间,对24家“消费者喜爱品牌”企业、“十佳诚信企业”和“十佳诚信职工”进行表彰,公开披露九江市昌平房地产公司、星华房地产公司等单位对涉及本公司商品房质量的投诉拒不配合、推诿拖延的不良行为,都昌蔡岭农技站“二优培九”假晚稻种、修水县施大壮复合肥直销处卖假“施大壮”劣质农药致使农作物、桑园、药材减产甚至绝收的坑农事件。
  【纪念中消协成立二十周年】 2004年10月1~3日,市消协联合市区主要新闻媒体在烟水亭广场开展“纪念中消协成立20周年”活动,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及有关单位领导出席。活动对九江市消协成立十余年来的维权成果进行总结,表彰一批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先进单位和个人。九江市消费者协会原名誉会长张金林和九江市消费者协会分别荣获中消协授予的个人和集体“3·15”荣誉奖章。
  【农资质量和售后服务调查】 市消协于2004年5~8月就农资质量和售后服务状况,会同市农业局在全市范围开展调查。发挥消协分会及农业“三站”的作用,在285个乡(镇)就农资质量和售后服务状况进行调查,共召开座谈会56次,调查分析会18次。对种子、农药、农机及农机零配件、化肥等农资产品质量、售后服务、流通渠道等存在的问题、表现形式,农村消费者因农资的质量问题、售后服务问题等造成具体损失的情况,导致农资生产经营中损害消费者权益的主要原因,农村消费者及社会各方面对解决农资消费问题的意见、建议及对策等进行调查,听取农村消费者和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将情况向政府及有关部门进行反映,使农村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到更好的保护。
  【消费指导消费警示】 按照《中国消费者协会消费警示发布制度实施规范》要求,建立和完善消费警示制度,2004年根据手机短信陷井和粮食市场的陈化粮问题,有针对性地发布“别轻易搭理手机网站短信,慎防短信陷阱”、“正确辨别粮油食品,确保身体健康安全”和“不要轻信消费储值”等消费警示。全年各级消协共发布各类消费警示75条。
  宣传贯彻“诚信·维权”年主题,揭露消费领域中存在的不平等格式条款,抨击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违法行为,九江市各级消费者协会对商场及超市服务、商品房销售及物业管理、金融及保险、旅游及餐饮格式条款开展点评,公开征集和收集消费者反映的不平等格式条款及显失公平的行业惯例50余条,对16种情形的不平等的格式条款组织专家、学者和消费者进行认证和点评,并将点评情况向有关企业反馈,劝喻改正。
  【披露侵权行为,推进诚信建设】 市消协建立投诉披露制度,对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原则相悖的行业规定、霸王条款;被投诉方故意推诿、拖延的、拒不配合,阻挠及干扰消协依法履行“受理消费者投诉,并对投诉事项进行调查、调解”职能等行为,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向社会披露。2004年通过《九江日报》等媒体向社会通报十大维权案例。
  【抓好组织建设,完善基层网络】 在整顿和完善基层组织,规范分会、投诉站、监督站职责的同时,市消协推进“消协维权工作进社区”工作,在社区建立消费者联络点,此项工作在修水和浔阳区全面展开,社区成为消协的基本维权单元,形成以市消协为龙头,县(区)消协组织为支点,遍布全市各乡镇、街道的基层组织为触角的四级监督网络,为宣传咨询和开展消费维权工作奠定基础。
  (柯於祥 郭建斌)
  库区移民工作
  【《中央直属的柘林水库移民和浙江新安江、富春江水库移民遗留问题处理(2002~2007年)规划》实施】 2004年,九江市成立以副市长陈晖为组长的“九江市中央直属水库移民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关于加快解决中央直属水库移民遗留问题的意见》,落实市级和部分县级财政配套资金,全面实施移民项目建设资金县级报账,中央直属水库移民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2004年计划项目1150个,计划国家库区建设基金投资3216.2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132.8万元,总共计划投资3349万元。实际到位资金1560.8万元,其中:国家库区建设基金到位1428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到位132.8万元。扶持移民新建人畜饮水工程137处。其中:新建机井81眼,铺设自来水管网24630米,解决6400余移民的饮水困难问题;扶持移民新建排灌站16个、渠道29条52.85千米、涵闸14座、堤坝11条、山塘水库47个,新增灌溉面积591.2公顷,改善灌溉面积820.67公顷,新增除涝面积33.33公顷,改善除涝面积122.67公顷,受益移民17815人;扶持移民修建乡村级公路46条182.6千米、村组机耕道80条121.7千米,受益移民44466人;扶持移民发展果业162公顷、发展养鱼51公顷,受益移民493人。
  【接受安置三峡移民】 永修县接受安置第三期400名三峡移民的任务,2004年8月底前移民迁入,在移民迁入前建好房、建好相应的基础设施、调整好耕地,确保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2004年8月13日永修县作为全省2004年第一批接受安置三峡移民的县,接受安置来自重庆市万州区五桥移民开发区燕山乡的三峡移民106户412人,途中无一人一物损伤,确保三峡移民人身及财产的安全。具体安置在:白槎镇双丰点12户46人、塘上点10户42人、郭坂点13户44人;八角岭垦殖场茶林点18户73人;江上乡蕉冲点15户65人;滩溪镇东山点20户70人;马口乡城山点9户40人、山丰点9户36人。8个安置点共调出47.15公顷耕地给三峡移民耕种,其中:水田38.83公顷,人均0.09公顷;旱地8.32公顷,人均0.02公顷。提供宅基地31800平方米,为移民建房12640平方米,建一层住房的7户,建二层住房的92户,建三层住房的7户,人均住房面积31平方米,总造价367.4万元。为移民安置点新建水泥路1.09千米、生活供水管网1910米、输变电线路5640米、通讯线路3100米、大口井1眼、压水井53眼、绿化植树666株,总投资643.5104万元。三峡移民安置点全部实现通水、通电、通电话、通水泥路、通有线电视五通。
  【修水抱子石电站移民安置】 抱子石电站2004年1月16日关闸试蓄水至92米高程,2004年2月28日第一台机组发电。移民安置的任务,一是将正常蓄水位淹没线以下的移民全部迁出,确保电站正常蓄水发电;二是对设计时遗漏的淹没及影响项目争取补偿;三是对设计时补偿标准偏低的项目争取提高补偿标准。2004年共搬迁22户100人,分别安置在县城15户70人、三都镇2户10人、四都镇5户20人。经与电站投资方赣能公司反复协商,最终争取追加遗漏及影响项目资金307.81万元,其中:南岩电站复建项目125万元、黄庭坚纪念馆文物保护工程113.81万元、自来水管道39万元、桥路复建30万元。争取提高移民搬迁和土地补偿标准,追加移民搬迁和土地补偿资金600万元。至2004年底,库内淹没线以下的人口已全部迁出,专项设施复建已经完成,移民生产生活已经恢复,库区社会秩序稳定。
  【修水东津水库移民后期扶持】 2004年投入东津电站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120万元,扶持移民危房改造项目314栋,投资22.64万元;扶持移民安置区学校危房改造项目8处,修建学校危910平方米,投资4.09万元;扶持移民生产开发投资79.26万元,其中扶持移民发展果业生产80.6公顷,发展养猪11480头;扶持其他项目4个,投资14.01万元。
  修水东津电站水库因移民多发电少,造成移民后期扶持标准偏低,按一度电一分钱提取后期扶持基金,仍达不到国家规定的人均后期扶持最低标准,经修水县政府和市、县两级移民办的积极努力,省政府两次出面协调,确定东津电站移民后期扶持资金由一度电一分钱提高到一度电二分钱,不足部分由省移民办连续5年每年调配30万元,用于东津电站移民后期扶持,终于使东津电站移民后期人均扶持标准接近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
  (沈顺生)

知识出处

九江年鉴.2005

《九江年鉴.2005》

本年鉴设有:大事记、九江概貌、中国共产党九江市委员会、九江市人民政府、人民团体、农业·水利、工业、教育·科技、卫生·体育等类目,全面记载了九江市各项事业的发展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马利群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九江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