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年鉴.2006》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30002068
颗粒名称: 卫生
分类号: R199
页数: 5
页码: 290-294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九江市2005年卫生事业的发展概况,包括卫生机构、医疗资源、疾控体系、医疗救治体系的建设,以及三项教育活动的开展和17件惠民实事的落实情况。九江市卫生事业呈现出生机勃勃、富有活力的发展态势。
关键词: 九江市 卫生事业 卫生机构

内容

【概况】 2005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342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76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5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24个。医院和卫生院床位9377张。医疗机构诊疗6470951人次。卫生技术人员11079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4769人,注册护士3591人。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5个,卫生技术人员509人;卫生监督所2个,卫生技术人员21人;乡镇卫生院191个,床位2547张,卫生技术人员2589人。截至12月底,修水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中,有558054名农民参加了合作医疗。2005年,全市卫生改革与发展步伐逐步加快,医疗服务质量不断改善,卫生应急能力不断提升,行风建设继续深入,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有所缓解,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和满意度进一步提高。全市卫生事业呈现出生机勃勃、富有活力的发展态势。
  【三项教育活动扎实有效开展】 2005年,按照市委部署,认真组织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双新大讨论”、“两个规范教育”等活动,广泛开展“为人民健康、树先锋形象”主题实践活动,全系统干部职工的政治素质全面提高,为进一步加强卫生系统行风建设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1~7月,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在全市卫生系统认真组织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先后召开先进性教育大会、领导讲党课、党组分析评议情况反馈会、全市卫生系统党员先进事迹报告会等会议18次,在全市卫生系统开展向柯瑞新学习活动,参加市委组织部、宣传部、市直工委举办的“我身边的共产党员”演讲比赛并获第一名,汇编全市卫生系统党员先进事迹材料《先锋风采》。同时,全市卫生系统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把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党员干部冲锋在前,不畏艰险,深入到抗震救灾第一线,充分展示了党员的先进性。“11·26”地震发生后的较短时间内,市卫生系统各级领导和干部职工在通讯基本中断的情况下,不约而同地赶到各自的工作岗位,在灾情发生后的20分钟内就组织2支医疗救援队赶赴灾区进行医疗急救;市妇幼保健院派出的医疗防疫小分队短短4天就接诊400多人次,得到市领导的高度评价;九江县港口中心卫生院长曾宏伟在地震致其双脚跟骨骨折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坐在轮椅上指挥全院职工开展抗震自救。
  开展“新阶段、新发展”大讨论活动。在先进性教育活动方兴未艾之时,市委又及时在全市组织了为期两个月的“新阶段、新发展”大讨论活动。全市卫生系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分析形势理思路,集思广益献良策,把“双新”大讨论与落实年度工作目标任务相结合,与落实17件惠民实事相结合,与落实医院管理年、创建“群众满意医院”相结合,使全市卫生系统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信心,提升和谐促发展的理念,营造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氛围。在活动中,市直卫生系统共收到建言献策268条,群众意见和建议76条,专家意见32条,处级干部理论文章17篇,编印了《九江市卫生局“新阶段、新发展”大讨论建言献策汇编》。
  开展“两个规范”教育活动。10月21日~12月底,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规范党务工作行为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为的“两个规范”教育活动的部署,市卫生局积极认真地组织实施。成立由局党组书记、局长柳国发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召开市直卫生系统工作人员行为规范教育动员大会,部署开展“两个规范”教育活动工作;认真组织在职工作人员学习活动,每周安排2个下午集中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九江市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为规范》、《九江市党的机关工作人员行为规范》、《九江市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行政过错责任追究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等;组织对照检查、民主评议工作,将公务员的民主测评与年终考核相结合。通过开展“两个规范”教育活动,增强了广大卫生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提高了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
  【17件惠民实事全面落实】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和全市卫生工作会议的部署,市卫生局将17件惠民实事列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明确责任领导、责任单位和时间要求,全年进行3次全面督查,惠民实事得到全面的落实。
  疾控体系建设日臻完善。2005年,12个疾控体系建设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其中湖口县、九江县峻工并投入使用,都昌县、永修县、瑞昌市、庐山区主体工程完工。全市疾控建设项目资金落实到位2594万元,完成投资1571万元,其中地方配套资金落实到位984万元。
  医疗救治体系建设有序推进。全市11个传染病院(区)建设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其中都昌县、永修县峻工并投入使用。建设项目资金落实到位993万元,其中配套资金到位240万
  元。
  免费治疗传染性肺结核和重症涂阴肺结核患者。截至2005年11月20日,全市免费治疗传染性肺结核病人2241例,免费治疗重症初治涂阴病人111例,提前完成年初1759例的任务。
  血吸虫病疫区改厕全面完成。2005年争取到国家和省财政专项资金678万元,进行农村三格式改厕22600户,整个项目覆盖星子、都昌等7县53个疫区乡镇、142个行政村、245个村民小组,农村受益人口近10万人。同时,争取改水资金58万元,完成16个农村改水项目,近10万农民能够饮用上安全卫生水。
  免费治疗晚期血吸虫病人落实到位。至2005年12月20日,落实治疗经费153.3万元,免费治疗晚血病人463例。同时,对12万多疫区人群免费发放防治药片。
  全民健康促进行动成效显著。市、县两级学校健康教育开课率100%;获得全国卫生村2个、全国卫生先进单位9个、省级卫生乡镇5个、省级卫生村20个、市级卫生乡镇8个、市级卫生村41个、市级卫生庭院33个;市、县两级行政机关、事业单位、重点企业职工健康体检和健康档案建立率达60%;近20个乡镇达到卫生乡镇目标;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教育部门为当地居民提供健康促进服务达到60%。
  城乡特困户医疗救助卓有成效。继续实行对城市特困户“二免、八减收”的优惠政策。 1~10月,共向城区517户特困家庭发放医疗救助证,惠及人口1056人。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减免城乡特困户各项医疗费用113万余元。
  九江开发区2005年血吸虫病防治达到传播阻断标准。共调查螺情892公顷,对钉螺滋生的可疑地区进行灭螺,对14个行政村6~65岁居民进行普查,对晚血病人进行化疗,对耕牛进行查治。10月,开发区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工作通过省政府和省卫生厅专家组的考核验收,成为全省五年血防中长期规划第一个达标地区。
  修水县新型合作医疗效果初显。2005年,全县合作医疗参合人数558054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82.03%。农民人均筹资13元,其中10元用于家庭门诊账户,3元用于住院统筹。全年住院补偿10214人次,补偿金额达456.9万元,平均每例获得补偿446元。试点工作启动期间,农民看病人数有所上升,医疗机构医药费用明显下降,农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一定的缓解,达到农民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的良好效果,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成为政府得民心、农民得实惠、卫生得发展的德政工程。
  市妇幼保健住院大楼建设启动。该工程是2005年市政府的100个重大项目之一,争取国债资金150万元。
  既往有偿献血(浆)人群艾滋病抗体初筛工作全部结束。原登记3761人,外辖区转入人数43人,线索调查人数222人。全市有偿献血(浆)人群HIV抗体需初筛总数为4026人,重复登记人数561人,查无此人731人,失访人数534人,转到外辖区人数546人,无法转出170人,外辖区转入无法查实31人,拒绝调查142人,拒绝采血51人。全市共采血样1260人份,初筛检测1260人份,未发现HIV检测阳性人员。
  医疗市场整治成效明显。全年共出动卫生执法人员2548人次,出动车辆375台次,实地检查各级各类医疗机构2818家,查处违规、无证行医120余人,查违规行为200余起,取缔非法行医154起,没收违法所得15万元,行政处罚金额24.38万元。经巡查后移送工商部门、抄告有关单位的违法、违规广告96件。
  卫生支农力度加大。5月24日举行首批支农医务人员下乡欢送仪式,86名医务人员到各指定县(市、区)乡镇支农。
  向乡村医生免费技术推广工作顺利开展。2005年免费对全市乡镇卫生院长进行管理知识培训,免费对193名乡镇卫生院传染病主检医师培训和2000名乡村医生传染病理论知识培训;向乡村医生免费推广中医技术。各县(市、区)卫生局都向每个乡镇卫生院发放适宜农村推广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光盘,由乡镇卫生院组织有关人员观看,并从县中医院派出2名以上老中医到现场对乡村医生进行现场培训指导,共培训乡村医生3023人次。
  卫生行风大家评工作促进卫生行风明显好转。活动开展以来,先后向市直12家医疗卫生单位的服务对象、本单位职工、行风监督员和社会各界发放医德医风评议表2000余份,收到反映的意见和建议257条;6月,对市直医院卫生行风进行暗访检查,发现问题和收集意见113条;9月,抽调人员组成两个督查组,对市直6家医院进行督查。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市卫生局组织人员对市直12家医疗卫生单位的卫生行风情况进行专项检查。1~10月,全市医务人员退回或上交“红包”10万余元,查处医务人员各种违纪违规行为10起,分别给予了经济处罚、待岗和组织处理。由于教育、监督力度加大,全市卫生系统行业风气有了明显好转。
  创建示范村卫生所、放心诊所工作深入开展。各地、各部门按照《九江市“示范诊所”标准(暂行)》,扎实开展创建工作。修水县卫生局对个体行医规范管理、健全制度、要求一律使用双处方、佩戴统一制作的胸牌等,村卫生所十有标准齐全:即看病有登记、用药有处方、传染病有报告、查漏补种有记录、购药有发票、财务有账目、合作医疗有公示、慢性病有档案、孕产妇有信息、一次性用品毁形有登记,其中走马村卫生所三室分开,诊所标志、举报监督电话、各种制度、宣传栏等均上墙。湖口县王强中西医结合诊所三室分开,诊疗室设有紫外线消毒,各种制度、工作人员信息、医疗范围、主要服务项目、监督部门和电话等均上墙。彭泽县马当镇荆桥村示范卫生所是由原几个个体诊所整合资源后创建的,其医疗质量、服务功能明显改善,两个效益显著提高,基本上做到村民普通病、常见病就诊不出村。瑞昌市王能治中医诊所在严格按示范诊所标准创建的同时,还优化诊所环境,为顾客提供人性化服务,并以纯中医有效的治疗,吸引了瑞昌市及周边的广大患者。
  【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初步缓解】 全市各级卫生部门通过加强农村卫生、社区卫生、医院建设的投入,不断探索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新途径新方法,为建设美而富、和而强的社会主义新九江提供健康保障。
  农村卫生有新突破。创建“农村卫生工作先进县”活动不断深入,都昌、永修两县通过市级评审;全市乡镇卫生院上划县管工作全部完成,所有乡镇卫生院都建立了乡镇防保所;9个县(区)对乡村医生的防保补贴到位;农村卫生队伍得到恢复性增长,乡镇卫生院在编人员已达到3339人;乡镇卫生院管理
  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不断深入,有82名乡镇卫生院长实行竞争上岗,占全市乡镇卫生院长总数的44%;农村卫生投入不断增加,2005年新增投入1600万元,比2004年增长20.7%。
  社区卫生取得新进展。按照市卫生、民政、财政、工商、税务、人事等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快发展我市城镇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和《九江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计划(2005~2007)》的要求,市卫生局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进行专题调研,提出“宏观调控、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分级管理,分步实施、完善功能”的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指导原则,出台《关于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上级医疗机构间双向转诊制度的指导意见(试行)》。2005年4月,全市社区卫生工作会议召开,作出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为重点,加强网络建设,加快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步伐的决定。为进一步推进全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市卫生局在铁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召开首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会议。到2005年底,全市拥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60所,城区40所,各县城镇社区卫生服务站20所,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增至6所。
  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2月21日,市一医院、市五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和德安县人民医院、武宁县人民医院、修水县人民医院等7家医院首批获得省卫生厅颁发的“全省群众满意医院”称号。在继续抓好“群众满意医院”创建活动的同时,全力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召开“医院管理年”动员大会,下发《关于在全市医疗机构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以“群众满意医院”建设活动为载体的医院管理年活动的通知》,制定《九江市“医院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将“医疗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和“卫生行风大家评”活动、“医院管理年”紧密结合,组织医务人员认真学习卫生部有关文件,结合“群众满意医院”建设标准,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加强舆论宣传,营造注重患者、注重管理、注重质量、注重安全的浓厚氛围。6月,结合全市卫生工作实际,制定下发《九江市卫生局关于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实施意见》。按照《江西省医疗机构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办法》,组织制定《九江市医疗机构合理用药考核办法》,通过建立制度、合理使用、评价分析、监督考核、公示通报等,每季一自查,每半年一考核,切实做好临床合理用药的管理工作。
  合作医疗惠泽60万农民。加强对试点工作的指导,成立合作医疗办公室,由财政安排5万元工作经费。从市直卫生系统抽调领导和业务骨干组成合作医疗试点驻县工作小组,对修水县合作医疗工作进行具体指导。开展对口支援,市直11所医疗卫生单位对口支援修水县乡镇卫生院,修水县也组织县直医疗卫生单位对口支援1所乡镇卫生院和1所村卫生所。2005年,市直医疗卫生单位共派出15名医护骨干下乡驻点,派出11支医疗队为农民义诊3000余人次,支援设备、药品金额20余万元,培训农村卫技人员150余人。开展扶贫济困,对农村特困人群和五保户,采取民政、财政、残联、卫生部门各补一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商业医疗保险并举,确保以上人群患病时自己不掏一分钱就可以就医。进一步扩大试点,在修水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从12月开始,永修县、德安县、九江县、瑞昌市开始进行2006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筹备工作,各扩大试点县已完成落实人员机构、制订方案和送审。
  行风建设措施得力。市卫生局制定《关于开展“保持先进性、牢记五不许”党风廉政主题教育活动的意见》、《2005年度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考核方案》等文件,召开局党组专题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认真落实节日期间廉洁自律有关规定,向全市卫生系统领导干部家属发出《致全市卫生系统处级领导干部家属的公开信》和《致全市卫生系统科级领导干部家属的公开信》,对市直医疗卫生单位领导班子成员进行述职述廉测评。制订下发《2005年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实施方案》、《2005年纪检监察暨纠风工作计划要点》、《关于深入开展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活动的意见》和《关于对医务活动中收受“红包”或“回扣”行为的处理规定》,成立以局长柳国发为组长的九江市卫生局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领导小组,与各县区卫生局和市直医疗卫生单位主要领导签订卫生纠风工作责任状,实行卫生纠风工作责任追究制,在全市卫生系统中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带头纠正卫生行业不正之风”和“弘扬白求恩精神,做白求恩式医务工作者”教育活动。举行全市卫生系统先进事迹报告会,深入县区开展巡回报告,认真开展“行风大家评”活动,抓好群众反映的意见和建议的落实、整改工作,全面促进卫生行风的好转。
  【医疗卫生市场监管进一步加强】 2005年,按照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的统一要求,全市全面强化医疗卫生市场的监管,医疗卫生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有序,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得到有效保障。
  全力打造竞争有序的医疗服务市场。4月下旬,对浔阳区、庐山区、开发区的50家口腔医疗机构进行专项检查,带动和规范医疗市场秩序的整治。7月26~8月26日,开展全市医疗市场秩序专项整治月活动,坚决清理公立医疗机构的承包、外租科室。2005年,全市共取缔瑞昌市卫生防疫站和血防站的性病门诊,德安县中医院口腔科,德安县人民医院性病科,九江县人民医院的“性病、肝病科”,修水县人民医院的“皮肤性病治疗中心”、“乙肝治疗中心”,修水县中医院的“皮肤性病中心”、“乙肝专科”,修水县计生服务站的“皮肤性病治疗中心”,彭泽县人民医院、中医院、防疫站三个单位的“皮肤、泌尿专科门诊”等25个外租科室。按照《九江市血液专项整治三年规划》要求,对市中心血站,修水、武宁和都昌县中心血库开展三次专项整治工作督导检查,并报请省卫生厅批准,取消都昌县中心血库的设置。
  努力创建安全的食品卫生市场。2005年,全市351家大型餐饮业单位实行餐饮业量化分级管理,九江学院本部食堂、九江师专食堂、九江一中食堂、九江宾馆通过量化分级标准最高级别A级的验收。采取重大节假日及重要活动期间重点打假和日常监管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整顿食品市场。据不完全统计,全年出动卫生监督执法人员近4000人次,检查生产经营单位近10000户次,限期整改近1000户,责令停业整顿近20户,收缴违禁食品近20000公斤,罚没款近50000元。积极落实职业卫生监督执法,对13家厂矿企业进行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对112个单位进行放射卫生监督检查,对6个医疗单位实施放射防护审查,对101个单位进行放射防护监测。开展职业病危害
  因素普查建档工作,全市建档单位212个,待建单位122个。全面整治化妆品市场,先后开展“蓝顿EX薰衣草精华油”、“蓝顿薰衣草祛疤组合”产品和祛斑、美白类化妆品专项检查,出动监督人员50余人次,抽查化妆品经营生产使用单位406家,收缴不合格化妆品93件,采取卫生行政控制封存可疑化妆品33件,行政处罚3家。强化学校及学校周边食品卫生监督管理。严格学校食堂卫生许可证的发放,进一步加强学校及学校周边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对520名食堂从业人员进行健康体检,调离职业禁忌人员13人,培训从业人员508人。
  积极推进妇幼保健工作。加强对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的监督管理。9~10月,依法对市、县、乡三级已批准开展助产技术的单位进行全面核查,对不符合条件的单位坚决予以取缔;对新版“出生医学证明”的管理工作开展一次全市性的专项检查,促使各单位做到有专人管理“出生医学证明”和专用章。
  【重大传染病防治成效显著】 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是各级政府在公共卫生领域的一项重要责任,也是卫生工作的一项基本职责。全市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切实加大对艾滋病、肝炎、结核病、血吸虫病等重大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效。
  继续抓好艾滋病防治工作。加大HIV抗体初筛实验室建设力度,认真做好既往有偿供血(浆)人群艾滋病抗体筛查工作。2005年,全市建有HIV抗体初筛中心实验室1个,HIV抗体初筛实验室9个,全面完成全市既往有偿供血(浆)人群艾滋病筛查工作,未发现HIV检测阳性人员。做好对劳教人员的艾滋病筛查工作。6月,完成对市劳教所收教人员的艾滋病筛查,共开展流行病学调查556人,采集血样647份。全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艾滋病防治宣传活动。12月1日,市政府副市长彭泽洲出席“12·1”世界艾滋病宣传日活动,并看望艾滋病患者。
  落实血吸虫病防治。市政府成立血防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常务会议专题研究血防工作,制定下发《九江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决定》、《九江市血吸虫病防治中长期规划(2005~2015)》。8月18日,全市血防工作现场会在都昌县召开。会议对全市血防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各部门齐抓共管综合治理血吸虫病。卫生部门在认真做人群查、治病和查螺工作的同时,重点抓好血防疫区的改水改厕工作;农业部门重点抓好耕牛的查治和疫情监测;水利部门及时制订《九江市2005~2006年水利血防规划及小流域治理结合灭螺工程规划》,积极争取上级支持,落实水利工程项目;林业部门认真制定血防林规划,2005年共规划防林2527公顷;教育部门全力配合开展血防健康教育,编印血防知识课本。全力抓好血吸虫病防治项目的落实,中央下达的血防专项资金410.64万元全部用于血防人员查灭螺和县、乡、村三级干部培训及覆盖70%疫区查、治病工作。到12月底,全市共完成人群查病33.99万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02.84%;查螺11505万平方米,完成全年任务的117.34%;药物灭螺3891万平方米,完成全年任务的108.06%;发放健康教育宣传画23.4万张,完成全年任务的100%;树立警示牌4528个。按国务院血防办和省血防办的要求,九江市与湖北省阳新县、安徽省东至县开展血防工作联防联控,同步开展查灭螺、人群查治病、家畜查治病、血防健康教育、疾病监测、流动人畜查治应急疫情处理等,有效地遏制了血吸虫病的蔓延,没有发生一起人、畜跨区域感染事件,受到国务院五省血吸虫病联防联控检查组的表扬。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得当】 在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卫生系统全体医务工作者充分发扬“救死扶伤”的白求恩精神,不畏艰险,不顾自身安危,全力投入到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第一线,开展医疗救助,为保障全市人民身体健康作出贡献。
  集中力量做好禽流感防治。2005年,组织开展流感IgG抗体检测和动物禽流感疫情调查,深入医疗机构主动搜索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开展禽流感疫情处理机动队演练,协调农业部门在接到可疑禽流感疫情报告的第一时间与卫生部门通报。10月,开展全市传染病执法检查,重点检查院内感染、肠道门诊、疫情报告及医疗机构预检分诊落实情况;11月初,派出检查组对浔阳区、永修县、星子县、都昌县、湖口县进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落实情况专门督导;11月17~18日,派出专家组对市直医院、浔阳区、庐山区、九江开发区、九江县、共青开发区等县(市)医疗机构传染科和预检分诊情况进行检查。为落实防控物资储备,准备应急物资优氯净1542公斤,0.5%碘伏400公斤,漂精片2620公斤,“84”消毒液180公斤,戊二醛2190公斤,隔离服30套,一次性防护服550套,口罩1500只,手套4000只,喷雾器69只。同时,报请市政府安排资金购置流感疫苗应急储备2万支、高危人群预防性用药金刚烷胺4件,金刚乙胺4件以及部分人禽流感防控物资。做好救治人禽流感病人的工作准备。在全市29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中成立人禽流感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救治应急预案,建立九江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专家库和专家咨询委员会,确定市第三人民医院为全市人禽流感医疗救治定点医院,加强医院感染科建设,落实预检分诊,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工作方针,认真开展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流感样病例的监测,做好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流感病例时的采样、登记、送检及配合疾病预防机构开展流调工作的准备。举办由各县、区卫生局分管领导、疾控股长、医政股长、市县防疫站分管站长、市县人民医院分管院长、医政科长参加的“九江市人禽流感防治技术培训班”。组织专家对市直各医疗单位96名医护人员进行一次全面的人禽流感防治知识培训。强化联合防控。2月,市卫生局与市农业局、市工商局联合下发《关于严格防范高致病性禽流感向人间传播的紧急通知》(九卫电发〔2005〕3号),建立防控联动机制。制定下发或转发《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实施文案》等一系列文件。
  迅速及时开展抗震救灾。11月26日,瑞昌市、九江县发生地震灾情。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指示,市直医疗卫生单位和瑞昌市、九江县医疗卫生单位全力投入到抗震救灾工作中。灾情发生后,市卫生局立即启动救灾预案,成立抗震救灾防病救治指挥部,实行24小时值班,局长柳国发当天就赶赴灾区现场指挥医疗救治及防疫消杀工作。分两批共派出12支医疗防疫巡回小分队到灾区开展巡回医疗,免费送医送药,开展医疗卫生知识咨询、宣传,指导当地灾后的饮用水、食品卫生监督和环境消杀工作。精心治疗伤员。及时将23名重伤员包括2名危
  重伤员从县级医院转入市直医院进行救治。及时筹集一批救灾帐篷和价值100余万元的药品运往灾区,有力地保障了受灾群众的身体健康。
  处理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做好各项工作的同时,2005年还妥善处理了浔阳区部分小学学生及教师集体发热、九江县岷山乡中学193名学生饮用被污染的井水中毒、都昌县汪墩中心小学73名学生群体性癔症、永修县虬津中心小学31名学生突发甲肝、五七二七厂附近疯狗伤19人、阳光家园食物中毒等数起公共卫生事件,组织力量救治台风“泰利”造成的受伤人员,派出防疫人员赴修水县洪涝灾区全丰镇开展卫生防疫工作。

知识出处

九江年鉴.2006

《九江年鉴.2006》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年鉴设有大事记、九江概貌、各级政府机构、人民团体、法治、经济管理与监督等32个类目,主要记载了2005年九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资料。

阅读

相关人物

郭国胜
责任者
王贤星
责任者
曾宏伟
相关人物
柳国发
相关人物
王强
相关人物
王能治
相关人物
彭泽洲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修水县
相关地名
九江县
相关地名
惠民县
相关地名
九江市
相关地名
湖口县
相关地名
永修县
相关地名
瑞昌市
相关地名
庐山区
相关地名
星子镇
相关地名
牛城乡
相关地名
旧城乡
相关地名
彭泽县
相关地名
马当镇
相关地名
九江市
相关地名
永修县
相关地名
江西省
相关地名
德安县
相关地名
浔阳区
相关地名
修水县
相关地名
武宁县
相关地名
湖北省
相关地名
阳新县
相关地名
安徽省
相关地名
星子县
相关地名
岷山乡
相关地名
全丰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