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年鉴.2006》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30002036
颗粒名称: 教育·科技
分类号: G527;G322.7
页数: 14
页码: 265-278
摘要: 本文记述了九江市2005年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 九江市 教育 科技

内容

教育
  综述
  基础教育扎实推进。2005年,市教育局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把巩固和提高“普九”工作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全市范围内“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加强,全市各县(市、区)基本做到了“经费统筹、工资统发、人事统管”;全市各地各校推行“一费制”工作平稳顺利;全年共发放“两免一补”专项资金2282.59万元,共有贫困学生37.5万人次受益。进一步调整了农村中小学网点布局,加强了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对口帮扶工作,有效地整合了教育资源,使优质的教育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和共享;全市义务教育阶段“五三”制向“六三”制过渡顺利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铺开,整体推进,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校本研究、考试改革等交流活动,巩固和提高了课改成果。自主开发的地方教材《山水家园》在全市范围内发行并投入使用,进一步增进了学生对九江人文历史以及九江故园的了解和热爱。进一步加强了中、高考教学质量的发展性评价,尤其是中小学课改年级逐步建立和完善了过程评价与终端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继续关注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依法接受义务教育,全市全年共安置1.25万名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全市现有小学在校生40.35万人,初中在校生23.72万人,小学和初中适龄儿童与少年的入学率分别为99.9%和97.7%,辍学率分别控制在0.01%和2.3%。高中教育阶段在校生15.48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60.8%万人比为333人,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万人比、毛入学率三项指标均处于全省领先水平。2005年高考录取人数2.8万人,录取率比2004年增加了12.51个百分点。
  职业教育迅速壮大。围绕建设美而富、和而强的社会主义新九江的中心,进一步强化了政府职能,加大了统筹力度,积极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和调整。打破行业、部门界限,加大职业教育资源的整合力度,修水职业中专、永修职教中心、瑞昌现代职业中专、江西庐山旅游中专均先后成功地实现了多校组合,办学实力迅速增强。办学指导思想明显转变,办学模式更加开放灵活,专业设置更加贴近市场。全市各职校十分注重培养自己的强势专业,全市现有省级重点专业1个,市级重点专业11个,其中空乘、家政、电子电工、机械加工、数控机床、装潢、旅游、幼师等专业均成为热门专业。进一步加大开放力度,有23所职业学校分别采用不同形式进行校企合作和引进企业办学。进一步放开招生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招生工作的领导,全市职业学校今年招生首次突破万人大关,招生数达1.24万人,比2004年增长42.4%,当年招生职普比为23.6:76.4,在校生规模达到2.79万人。全市现有高职院校3所,在校生2.3万人;中等职业学校28所,在校生2.79万人。同时,充分发挥职教资源优势,主动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职业学校的职业技术培训功能增强,全年全市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培训人数达12.39万人。
  民办教育强劲发展。为改善民办教育投资环境,2005年成立了九江市民办教育协会,进一步规范了办学行为,为民办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平台。全市现有民办学校999所,在校生达10.61万人,累积资产达5.36亿元,校舍建筑面积达91.92万平方米,学校占地面积达241.21公顷,仪器设备合计达3574.96万元,图书69.78万册。其中,2005年吸收社会力量发展民办教育资金数额达3533.9万元。
  学校干部和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以新课程师资培训为核心,积极开展中小学教师培训,先后组织了522名教师参加国家和省级培训,组织市本级中学13个学科、小学11个学科的2400余名教师进行基础教育新课程免费培训。在全市范围内进一步落实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完成了市教育系统人事人才摸底、预测、问卷调查等工作,对市直830名高级教师和813名中级教师职称聘任实行三年一聘,择优聘任。采取逢进必考的原则,面向社会实行了引进教师的公开招聘。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先后调入和选聘了300多名教师,充实了教师队伍,提高了教师整体素质。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了以“端正师德、廉洁从教”的师德师风教育月活动。开展了“千名教师访万家”的教师走访家长活动和“百名校长访千企”的校长上门纳谏活动,进一步推动了教育风气的好转。同时,紧紧结合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和“两个规范”教育活动,在广大党员干部教师中大力倡导依法执教,辛苦耕耘,严谨治学,积极奉献的精神,进一步规范了学校的办学行为和从教行为,加强了工作作风建设,优化了教育发展的环境。
  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争取了中央、省市专项资金和县级配套资金9300万元,实施危房改造项目166个,完成危改面积16.7万平方米。同时,竣工农村寄宿制学校校舍建筑面积5.52万平方米。筹措资金1575.12万元,共采购安排课桌椅22.09万套,完成了全市总任务41.3万套课桌椅任务的53.5%。优质高中建设得到扎实推进,在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首批6所学校已通过省审核批准,总投资达3.9亿元,其中彭泽一中、湖口一中、星子一中已与省开发银行签定了贷款协议,贷款总额是1.05亿元,三所学校均已开工建设,完成总投资4100万元。市外国语学校已顺利完成了房屋拆迁、地址征用、“三通一平”、总体规划设计、施工图设审、招投标工作,教学楼、实验楼进入土建施工阶段,完成总投资2000余万元。争取了中央和省里的专项资金2600万元,市、县两级配套资金1300万元,按三种模式在全市农村2195所中小学进行远程教育工程建设,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校的教育信息化程度。采取四轮驱动的方式,启动了全市城市教师支教的四项工作,即市直学校中层以上干部下乡支教,城乡学校结对帮扶,优秀教师送教下乡,县城教师下乡任教。同时,市直学校在财力和人力等方面对农村支教学校给予了大力支持,据统计,迄今为止,共为支教的农村学校办理诸如修路、建升旗台、捐赠电脑、投影仪、书籍、课桌椅、学生宿舍用的高低床等教学设备和学习生活用品价值29.8万元,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
  国际教育交流渠道进一步拓宽。以友好城市为纽带,拓宽交流渠道,2005年澳大利亚波波郡友好学校师生代表团一行30余人到九江市友好学校进行为期两周的教育交流,九江市外校也组织学生前往卡尔罗市友好学校进行教育交流;以设立项目为依托,进一步创新交流内涵,2005年分别组织了师生代表团、职业学校校长代表团、教育代表团前往新西兰、欧洲、美国开展教育交流;选派高二学生赴新加坡留学;参与全国AFS项目,选派教师、学生前往美国、巴西进行为期一年的教育交流。以聘请外教为手段,加大师生培训力度,全市目前已有6所取得聘专资格的学校引进外教,暑期与美国鹤庐文化中心合作开展英语培训,共有200余名师生接受培训。
  基础教育
  【概况】 2005年,全市有各类幼儿园1050所,学前班1150个,在园(班)幼儿109983人,3~6岁儿童入园(班)率达68.5%;特殊教育学校9所,特教班40个,在校生1411人(含随班就读);小学1422所,教学点586个,在校生389075人,全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8%,辍学率下降到0.1%;普通初中217所,九年制学校52所,初中在校生224824人,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为95.93%,辍学率控制在2.13%;全市现有普通高(完)中76所,普通高中在校生113707人。
  【幼儿教育进一步巩固、提高和发展】 2005年,全市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进一步加强了对幼儿教育工作的领导,积极探索幼儿教育发展的新路子,继续坚持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为主体的方针,加强规范化管理,先后制订下发了《九江市幼儿园、学前班登记注册办法(试行)》、《九江市示范性幼儿园标准》等文件,加大了对各类幼儿园的管理力度。当年全市有5所幼儿园通过省级示范性幼儿园复评,有8所幼儿园通过市级示范性幼儿园复评,有2所幼儿园通过市级示范性幼儿园评估。通过年审及安全卫生检查,对一批不合格的幼儿园下达了整改通知书,限期改正。同时,审批了一批新办的幼儿园,取缔了一些非法幼儿园,纠正了“乱办园”的混乱现象。为提高幼师素质和保教质量,九江市举办了“更新教育观念,促进教育教学”幼师说课研讨活动,开展了专题讲座、教学观摩、教材培训、技能比赛、优质课比赛等系列活动,从而有效地拓宽了视野、活跃了思维,推动了全市幼教工作健康持续向前发展。
  【农村义务教育不断巩固和加强】 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及省、市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大力加强农村教育,努力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一是继续深化和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全面落实以政府投入为主的“三统”、“三保”运行机制。二是继续加大农村学校危房改造工程力度,争取各方面资金,启动第二轮危改工程,实施“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使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三是在各级党政强大推动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多方筹措资金,采购安排课桌椅20余万套,解决了大部分农村中小学生自带课桌椅问题。四是认真实施“两免一补”工程,解决贫困家庭子女就读困难,全年共发放专项资金2282.59万元,使37.5万人次贫困生受益;同时解决了1.2万名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在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免交借读费就学。五是广泛开展城乡学校结对帮扶、下乡支教、送课下乡等活动,帮助农村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形成了全社会关心帮助支援农村教育的良好局面。由于措施具体有力,九江市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有了新的提高,义务教育普及程度不断巩固和加强,在接受省政府“两基”年检复查中,湖口县、修水县、浔阳区顺利通过抽查,获得好评。
  【继续加快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步伐】 针对高中教育发展不平衡,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全市各级政府加大了调控力度,通过增加投入,调整结构,合理规划,资源重组等办法,重点解决一些薄弱地方、人口大县的高中规模不大,结构失衡,教师数量不足的矛盾。如修水、都昌、武宁等县,努力做大做强示范性普通高中,示范性职业高中,促进了高中整体实力的大幅度上升。九江市通过“优质高中工程”建设,争取到货款资金3.9亿元,使一批项目学校通过省级审核批准,一些学校已完成了前期准备工作。同时,十分注重高中发展走“内涵发展”道路,把提高普通高中、职业高中的教育教学质量放在重要位置,把加强高中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关键因素,注意发挥品牌效益和规模效益。经过不懈奋斗,高中阶段教育的毛入学率比上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达到60.8%,普通高中在校生和职业高中在校生分别比上年增长5.9%和17.9%,民办高中在校生达30762人,比上年增加5965人,增长24%。
  【推进和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全面完成了义务教育由“五三制”向“六三制”的过渡;全市所有小学和初中全面进入了义教课改的实施阶段。在加大培训、强化实施的同时,特别重视交流和总结实施课改的经验和成果,多次召开初中及小学课改现场会、观摩课、座谈会,在实践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执教水平,培养年轻教师。成立了各方代表组成的“九江市教材选用委员会”,指导、协调和规范了中小学教材的选订和征订工作。制订了《九江市初、高中教学质量发展性评估方案》,积极引导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质量,面向大多数,面向全体,及时纠正一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不按标准开齐开足课程,任意加班加点,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行为。自主开发和着力推广了地方教材《山水家园》,从而逐步完善了课改实验的课程体系。全市小学三年级以上开设英语课学校达690余所,占小学总数的52%;已开设信息技术课的小学990余所,占小学总数的74%。初中、高中已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还切实加强了学校的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和国防教育,组织和指导各地各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体育、艺术活动和各种校内外兴趣小组活动,举办了青少年学生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田径比赛及文艺汇演等,丰富了学生的第二课堂,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能力,促进了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还有针对性地在中小学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毒品预防、环境教育及预防和控制血吸虫病的专项教育,从地方课程解决课时,从小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情趣,增强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
  【创造性地开展学校德育工作】 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首”的方针,从机制上、制度上抓好中小学德育工作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落实:一是在教育行政部门议事日程中落实,二是在学校各项工作中落实,三是在教师队伍中落实,四是在课程、教材及实践活动中落实。结合九江实际,广泛深入在中小学生中开展了文明习惯养成教育和诚信教育,开展“从小做起,从我做起,做文明学生,为九江争光”专项活动。通过宣传发动、主题班会、动手实践等形式,以学习贯彻《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核心,培养学生讲文明、讲卫生的良好习惯,遵守社会公德和公共秩序的良好品行。认真扎实地组织各级各类中小学校开展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月活动”,通过升国旗、主题校会、班会、队会及读书活动、演讲比赛,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请老红军、老革命及英模作报告以及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等有效方式,激发了青少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坚定了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还不断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建设,发挥各自的独特作用,形成教育的合力。各级中小学校通过开办家长学校,开展家访活动,开辟校园网站,编写“家庭教育手册”,建立家校联系册等方式,有效加强了学校与家长的沟通,提高了家长配合学校育人的意识和水平。同时,积极配合文化、公安、工商等部门,重拳出击,持续不断的查处违规网吧,对接纳未成年人进入的网吧实行“一次性死亡”,为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全市中小学校十分注重对德育工作的总结提高,及时树立典型,推广先进经验,并普遍重视新形势下班主任工作及队伍建设,评选并表彰了100名“全市优秀班主任”,推荐了11名“全省优秀班主任”。
  【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各县区的共同努力下,全市共争取了中央、省级专项资金和市县两级配套资金3900万元,按三种模式在全市农村2195所中小学校实施远程教育工程建设,提高我市中小学校的教育信息化程度,推动城乡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目前,设备安装工作正在进行之中。
  【进一步规范招生秩序和办学行为】 采取了有力措施,坚决制止违规招生行为,坚持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原则,严格实行小学和初中不得进行入学考试,不得办重点班(快慢班);对普通高中招生实行公开公正原则,阳光操作,严格执行公办高中录取收费生的“三限”政策,从而使整个招生秩序非常稳定,受到社会各界群众的充分肯定。同时九江市进一步加强了基础教育的学籍管理,逐步建立健全了中小学生学籍微机管理系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变化的要求,调整和制定新的学籍管理办法,更好地为学生和家长服务,让人民群众方便、满意。
  【学校和学生安全工作常抓不懈】 始终把学校和学生安全工作放在突出地位,定期召开了全市学校安全工作会议与电视电话会议,联合有关部门对全市学校进行了3次拉网式安全大检查,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学校加大了督查力度,持续开展了学校及周边治安环境的集中整治工作,全面深入有效地对全市中小学生及家长进行了安全教育,促使全市中小学校保持了持续安全稳定的良好局面。
  【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步入正轨】 2005年12月成立了九江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进一步加强了宣传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工作力度,健全和完善了语言文字管理机构,开始了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建设,开展了第八届“全国推普周”活动,进行了城市语言文字的现状调研工作,进一步强化了学校教师提高和使用普通话的意识。在抓好测试员队伍建设的同时,认真做好教师资格认定的普通话测试工作,全面启动新一轮教师普通话培训测试。2005年,对九江市湖口、永修、九江县、浔阳区和市直学校6876名中小学教师及面向社会认定教师资格的1420人(共计8296人),进行了普通话能力培训和水平测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职业教育
  【概况】 全市有职业高中28所,其中国家级重点1所、省级重点4所,省级示范5所;2005年全市职业高中招生12415人,开设专业37个,在校生27938人,比上年增长28.8%。2005年招生职普比为23:77,职业高中在校生占整个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总数的19.7%。有普通中专8所,在校生8700人。有高等职业院校6所,在校生38643人,占全市在校大学生总数的45%。
  【资源整合力度进一步加大】 市政府在将市农业局所属九江农校整体移交市教育局管理后,又作出决定,将九江财贸职高与九江农校合并,组建江西庐山旅游中等专业学校;通过改造,校容、校貌焕然一新,当年与九江职业技术学院联合举办的高职预科班,招生达400余人,学校办学活力进一步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得到明显增强。瑞昌市斥资900万元,通过资产置换,将职业中专、技校、商校、卫职校、黄桥职业高中五校合并,并整体搬迁到市中心一所新建的学校,当年,该校就出现了招生1100人的好势头,2006年将申报国家级重点。
  【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 修水坚持把发展职业教育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李晨峰县长出任职业学校第一校长,常务副县长、人事局、劳动保障局、教育局局长分别担任第二、三、四校长,2005年县政府无偿划地6.6公顷给职业学校,又投资新建了10200平方米综合楼。瑞昌市现代职业中专自筹300万元,动工新建了6028平方米的综合楼。全市各职业学校,从服务“3+1”战略,培养实用技能人才需要出发,普遍加大了对数控、电工电子、机械加工、计算机应用等专业的实训设备投入,2005年,中职学校实训设备总投入400万元。
  【服务“三农”能力进一步提高】 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有14认定为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培训基地,3所认定为江西省扶贫办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占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培训基地的近1/2,2005年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1077人次。
  【职教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2005年11月23日,副省长、市委书记赵智勇专题调研了全市职业教育工作,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以文件的形式印发到各县(市、区)、各职业学校)。他强调,要推进以大开放为纲的“3+1”大工业、大旅游、大物流和城市大建设发展战略,实现科学发展观,必须把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全市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要有强有力的政策体系,支撑和促进全市职业教育超常规发展;要以大开放胸襟办职业教育,放开学制、放开招生、放开人事管理、放开专业设量;要把职业学校做大、做大、再做大,尽快改变职业教育与全市总人口比例严重失调局面,把九江职业教育建成区域性技能培训中心、培训基地。2005年9月28日到29日市人大常委开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贯彻情况专项督导检查。2005年12月6日,市政协主席胡春如专题视察了职业教育。一个对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大发展的环境已经形成。
  【招生政策改革进一步深入】 2005年,全市进一步改革职业学校招生办法,实行“八允许”政策:允许本县生源不足的职业学校到职业教育相对薄弱且生源较富余的县区招生,各县(市、区)到市直公办、民办学校就读的学生算生源地招生数;允许跨地区、跨省招生;允许外省市学生户口迁往学校所在地或办理农转非;允许春秋两季招生或常年招生;允许在校初三毕业班学生提前转入职业学校学习;允许普通高中各年级学生转入职业学校学习;允许高中毕业生到中等职业学校学习一年,颁发职业中专毕业证;允许生源不足、办学资源富余、办学条件尚好的公办民办普通高中经过申报审批程序增办或改办职业学校。就读职校学生,不受地域、年龄、学历的限制,一律实行注册入学。
  【制定职业教育“十一五”发展规划】 全市各县(市、区)、各职业学校,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十一五”发展目标,结合实际,在认真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完成制订了《职业教育“十一五”发展规划》。总体目标:到2010年,高等职业教育年招生规模达到3.5万人,在校生达到9万人左右;中等职业教育年招生规模2.5万人,在校生达到7万人左右。
  民办教育
  【概况】 2005年,全市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共999所,比上年净增201所,同比增长25%。全市民办学校在校生106093人,比上年净增17093人,同比增长19%。其中,民办幼儿园940所、民办小学11所、民办九年一贯制学校6所、民办初中7所、民办普通高中8所、民办完全中学14所、民办完全学校2所、民办中等职业学校10所、民办武术学校1所。民办幼儿园在校生65580人、民办小学在校生3662人、民办初中在校生10717人、民办普通高中在校生21027人、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4773人、民办武术学校在校生334人。特别是民办普通高中教育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2005年全市民办普通高中在校生首次突破2万人大关,达21027人,全市民办普通高中在校生已占全市整个普通高中在校生的18.89%。据统计,2005年全市有3533.9万元以上的社会资金进入民办教育行业。至2005年年底,全市民办学校净资产已累计达5.36亿元,校舍建筑面积91.92万平方米,学校占地面积241.21公顷,教学仪器设备价值3574.96万元,图书69.78万册。
  【全市民办学校全面建立诚信办学公示制度】 为进一步推进全市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全面实行“诚信办学”和“阳光招生”,从2005年7月开始,全市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全面建立了诚信办学公示制度,在各级各类民办学校有关部门办公室和公共场所通过建立公示墙、公示栏、公示牌等,将学校办学许可证、收费许可证、办学章程、招生简章和广告,招生、财务、学籍、教学、后勤、安全保卫等有关文件,以及举报电话等进行公示,实行“诚信办学”和“阳光招生”,主动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广泛监督。为了使该项工作落到实处,还强化了对民办学校诚信办学公示制度的督查,采取民办学校与民办学校之间相互检查,市教育局抽查的方式进行。同时,还将诚信办学公示情况纳入到民办学校年度办学水平评估范畴。
  【全市民办学校在校生首次突破10万人大关】 2005年,全市民办学校在校生首次突破了10万人大关,达到了106093人,比上年增加近两万人,同比增长19%。全市民办学校的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市在校生超过1000人以上的民办学校达11所,其中6所民办学校在校生突破2000人以上,在校生最多的民办学校都昌三中已达4360人,修水英才高级中学在校生也达2887人,修水琴海学校和武宁外国语学校在校生也双双突破2500人大关,民办学校的办学规模在过去的一年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全市十佳诚信民办学校评选揭晓】 为进一步加强对民办学校的依法管理,规范办学行为,促进民办学校诚信办学,2005年3月底至5月上旬,九江市民办教育协会与九江日报社联合组织开展了“九江市十佳诚信民办学校”评比活动,经过学校自愿报名、市民办教育协会审核通过,读者投票和专家综合评议,九江私立陶渊明学校、武宁私立宁达中学、江西武宁外国语学校、武宁县赣北育才科技学校、修水县琴海学校、赣北电子工业学校、九江华东电子信息学校、九江民办晨光中学、九江私立育才中学和九江私立早校等10所民办学校最终获此殊荣。
  【民办高中教学质量成绩喜人】 2005年,全市各民办高中学校通过不断强化教育质量意识,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使民办高中学校的教学质量得到了有效提高。在市教研室公布的2005年全市普通中学高考质量评估中,民办高中一举囊括了全市普通中学高考理科前三名的好成绩:都昌三中获得全市普通中学高考理科第一名、江西武宁外国语学校获得理科第二名、九江私立陶渊明学校获得理科第三名,同时九江私立陶渊明学校还一举获得了全市普通中学高考文科第一名的好成绩。
  师资队伍建设
  【师德师风建设深入人心】 2005年,市教育局组织开展了以“端正师风,廉洁从教”为主题的师德师风教育月活动。3月初,在九江一中素质教育中心召开了1000余名教师、干部参加的“邹有云先进事迹报告暨2005年师德师风活动月动员大会”,组织开展了“学生评教师、教师评校长、家长评学校、教师走访学生家庭、干部走访企业社区”的“三评两访”活动,通过本次师德师风建设,重点解决了缺乏爱心、教法不当、歧视差生等方面的问题,较好实现了使广大教师职业信仰更加坚定、工作作风更加廉洁、教育方法更加科学的教育目标,树立了教育教师的良好形象。
  【“两个规范”教育活动成效明显】 根据市统一部署,市教育局在机关和市直学校认真组织开展了“两个规范”教育活动。主要开展了“五个一”活动:即在九江一中素质教育中心召开了一次市直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含学校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参加的动员大会;组织了一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学习报告会;组织了一次学习成果测试;组织搞好一次不同层次的评议活动;开好一个总结表彰会。通过“两个规范”教育,市教育系统工作人员的服务观念和依法办事的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强化。
  【面向社会认定教师资格工作日益规范】 2005年,市教育局认真做好了2005年面向社会申报教师资格人员的报名、教育学、心理学专项考试、体检、教育教学能力测试、普通话测试等工作,整个工作程序严谨,标准严格,纪律严明,管理规范,资料齐全,受到了省教育厅检查组的高度肯定。据统计,2005年,共认定各类教师资格2744人,其中认定高中教师资格668人,中专教师资格26人,中专实习指导教师资格8人,初中教师资格1147人,小学教师资格707人,幼儿园教师资格188人。2005年,还对1997年以来全市学校教师资格情况进行了检查,全市有3人被注销教师资格证书,有1人被撤销教师资格,有2人被清除出教师队伍,通过检查,进一步优化了教师队伍。
  【职称资格评审工作圆满完成】 2005年,全市申报中小学系列高、中级职称的教师共有4310名,为切实维护好申报教师的切身利益,发挥职称评审的向导和激励作用,11月初,在专家评委库中抽调了86名评委利用一周的时间进行了评审,总通过人数3296人,通过率76.5%。评审过程中,市局坚持重业绩、重能力、重水平、重公论的原则,严格纪律,公正评审,较好实现了“社会满意、学校满意、教师满意”的目标。
  【第21个教师节庆祝活动隆重热烈】 2005年是第21个教师节,市教育局认真组织开展了相关庆祝活动。一是组织召开了市直教育系统30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加的庆祝教师节座谈会;二是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了以“爱与责任”为主题的教育宣传活动,在市主要媒体上对全市5位优秀教师典型进行报道宣传;三是对8个县区和部分市直学校的优秀教师进行走访,对节日期间正在医院住院的市直学校教师进行了慰问。
  【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有新突破】 一是市直学校引进大学毕业生实行了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制度。2005年,市教育局成功组织了市直学校面向社会公开招聘82名大学毕业生的各项工作,同时,顺利完成了去年公开招聘87名大学毕业生的扫尾工作,整个招聘工作组织有序,程序透明,公正公平,受到了广大考生的好评。二是市直学校教师职称实行了动态聘任制。2005年暑期,市教育局在市直学校全面启动了高、中级职称教师的动态聘任工作。即对市直学校830名高级、813名中级教师的职称聘任实行以3年为周期的动态聘任,动态聘任每年进行一次,与起始年级教师岗位聘任结合起来同时开展。职称聘任以专业技术人员3年来的工作业绩作为主要依据,公开竞争,择优聘任,全面打破职称聘任终身制,进一步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三是启动了市直学校和干部支教工作。为帮助农村学校加快发展,今年,市教育局组织开展了市直学校支教工作,16个市直中小学校与16个农村学校分别结成帮扶对子,开展支教工作,成效明显。一年以来,16所市直学校共选派全国优秀教师、特级教师、市教学明星等优秀教师到支教学校送教下乡252节次,到支教学校召开学术报告20节次,共捐赠课桌椅1484套,为支教农村学校办理实事共55件,价值人民币44.3万元,受到了农村学校的欢迎。
  学校建设
  【概况】 2005年,全市共筹措落实中小学校建资金1.97亿元。其中,中央、省补助经费4119.7万元,其他渠道筹措资金15554万元。2005年完成校建资金17099.6万元。2005年全市竣工修建校舍面积41.97万平方米。全市现在中小学校舍面积476.12万平方米(其中中学265.61万平方米,小学210.51万平方米),全市生均校舍面积为6.29平方米(其中中学7.35平方米,小学5.41平方米)。全市校舍总面积比上年增加21.82万平方米,增长4.69%。2005年底,全市中小学校园占地面积1702.10公顷,比上年增加140.47公顷,增长9%。
  【大力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 2005年是第二轮“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实施的第三年,全市共建设工程项目205个,计划改造中小学危房14.15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0.54亿元,其中中央资金856万元,省级配套541.5万元,至2005年底已开工161个,施工面积12.35万平方米,已竣工109个项目,完成危房改造面积9.21万平方米,全年完成危房改造工程资金3634万元。
  【第二期“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 都昌县为“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项目县,项目总数为147个,其中中学35个、小学112个。到2005年底,已开工项目147个,竣工面积106616平方米,其中新建22935平方米,改扩建83681平方米,已完成投资4128万元,改造危房78627平方米,净争校舍建筑面积106616平方米。
  【加强市直中小学基本建设】 市直完成了十一中综合楼、八中科技楼、九师附小“五改六”综合楼、三中校大门、聋哑学校食堂待项目的立项报建、招投标等一系列工作,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旅游中专校园整治及改造、市三中300米塑胶跑道运动场、长虹小学100米塑胶跑道、聋哑学校校园改造及食堂等项目已投入使用,保证了2005年秋季正常开学。
  【“优质高中工程”建设工程】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江西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精神,按照省政府领导提出的发展思路,省教育厅充分利用国家开发银行贷款,改革现有公办高中单一的投资体制,创新高中教育投融资体制和机制,重点突破优质高中发展瓶颈,大面积、高强度促进江西省高中教育发展,一举跃上新的发展平台,打造一大批现代化的具有江西特色的优质高中学校,为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星子一中、彭泽一中、湖口一中、德安一中、武宁一中、修水一中、九江县一中等七所省级重点中学已纳入该“工程”的实施范围。这七所学校计划总投资2.51亿元,其中发展银行贷款1.25亿元。星子一中、彭泽一中、湖口一中、九江县一中等四所中学异地新建,德安一中、武宁一中两所中学原址扩建,修水一中在原修水高级中学的基础上扩建成新的修水一中。至2005年底,7所学校均已开工建设,到位贷款7770万元。
  【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 按照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所编制的全省2004~2007年“两基”总体攻坚规划和“两基”巩固提高规划,争取了“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的中央专款3260万元,用于补助我市“双基”工作达标的县和贫困乡超过全县乡(镇)总数一半的县。全市计划改造55所中小学,规划新建校舍68441平方米。至2005年底,全市已开工了38个项目,计划新建49860平方米,计划总投资2593.8万元,其中中央专项资金2455万元。
  【龙门职业教育园区】 九江市龙门职教园区是在国家调整教育体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环境下,九江市政府为实现建设“美丽、富裕、和谐、强盛”的新九江,拉大城市骨架,改善教育网点布局,提升教育容量,培养面向九江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需要培养高素质的实用人才而作出的重要决策。
  根据九江市总体规划要求,到2010年,市区城区人口将发展到100万人,远期到2020年,城区人口将达130万人,为适应城市的快速发展,教育的相应发展必不可少。是分散建校还是集中设园?借鉴国内外城市建设、教育发展的经验教训,集中建设“教学园区”的理念,无疑具有更多的优越性。九江市龙门职教园区规划建设6个校区,学生总数4万人,建设总用地2022亩,总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总投资概算为8亿元。
  【解决农村中小学自带课桌椅问题】 解决全市农村中小学生自带课桌椅问题是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是全市要突出抓好的百件惠民实事之一。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解决全市农村中小学生自带课桌椅问题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九办字〔2005〕41号),明确了解决自带课桌椅问题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主要措施和有关工作要求;提出了以县级政府投入为主、市政府专项补助、市直各部门结对帮扶、争取上级财政支持、广泛动员社会捐助的解决途径。截至2005年底,九江市共筹措落实解决课桌椅专项资金1563.665万元。其中,省财政补助专款370万元,市财政安排150万元,各县(市、区)财政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拨出专款452万元,社会捐集资332.56万元,市直学校和市直各有关部门对口支教下拨课桌椅专款259.1万元。购置课桌椅22.09万套。完成了总目标任务的53.5%。
  【抗震复校】 2006年11月26日,九江市发生了里氏5.7级地震。“11.26”地震给全市教育系统造成了巨大损失,有911所中小学校(含教学点)受灾,倒塌校舍1.76万间,损坏校舍建筑面积105.8万平方米,损毁学校围墙、道路8万余米,毁坏教学仪器、设备等折价3000万元,经济损失达3.9亿元。位于地震中心区的九江县、瑞昌市灾情尤为严重,两县(市)361所中小学有327所严重受灾(其中九江县131所、瑞昌市196所),受灾面积57.68万平方米,经国家级建筑专家鉴定需要拆除的校舍18.21万平方米,需要进行维修加固的校舍39.47万平方米,经济损失近2亿元。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全市教育系统紧急动员,全力以赴,不等不靠,千方百计采取搭建帐篷、并班并校、复式教学、循环上课、租借教室等多种灵活措施,使重灾区(九江县、瑞昌市)47224名因教学楼被毁无教室上课的中小学生,在地震的第三天全部恢复了上课,针对部分家长担心余震把小孩滞留家中的现状,灾区学校及时组织教师上门动员学生返校,复课率达到99%。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经过灾区教育部门和学校全体干部职工及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已完成校舍维修加固575栋32.5万平方米,43400名中小学生告别帐篷返回到安全房舍上课,18.21万平方米拆除重建和272个项目,均以做好动工前的准备工作,部分项目已经开工建设,为确保2006年春季开学消除帐篷学校,2006年秋季开学全面完成灾区学校灾后重建的目标任务,两县(市)正在紧锣密鼓有条不紊的进行学校的灾后重建。
  【外国语学校新校建设】 为做大做强外国语学校,结合市区学校网点布局调整,市政府在九威大道划拨土地12.6公顷用于外国语学校新校建设。新校总投资1.3亿元,总建筑面积8.4万平方米,分二期完成。
  第一期为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学生公寓、学生食堂、运动设施、外管网及绿化等,总建筑面积在5.6万平方米。计划2006年8月10日前交付使用,9月1日开学。计划总投资8000万元(后勤社会化3000万元)。目前,教学楼正在完成4层楼面,实验楼完成3层楼面,图书馆完成2层楼面,学生公寓和食堂完成一层楼面,外管网已开工建设,绿化及附属设施正在实施。第二期工程计划投资5000万元。
  国际教育交流
  【进一步拓宽教育国际交流渠道,创新交流内涵】 以友好城市为纽带。拓宽交流渠道与澳大利亚波波郡互派师生代表团开展教育交流,组织九江市教育代表团访问友好城市美国路易威尔市,九江市三所大中专学校分别与路市建立意向性姊妹学校。
  【以设立项目为依托,进一步拓宽交流内涵】 选派高二学生参加奖学金项目赴新加坡留学,参加教育部AFS项目选派教师、学生前往美国、巴西进行为期一年的教育交流,并接待德国学生在外国语学校学习一年。
  【以聘请外教为手段,加大师生培训力度】 全市有6所取得聘专资格的学校引进外教,暑期与美国鹤庐文化中心合作开展英语培训,共有200余名师生接受美国外教培训。
  高等教育
  九江学院
  【概况】 2005年初,九江学院重点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育人观念,畅通言路,做好艰苦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着重解决师生员工的实际问题;真正树立了教学的中心地位,调整投入结构,狠抓学风校风建设;注重大学人文与科学精神的培养,着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贯彻开门办学方针,拓展与国内外大学联系,鼓励各院系积极参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建设;确立高校无小事的观念,初步建立了一支灵敏的信息系统和令行禁止的动员系统,着力构成和谐平安校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打开干部能官能教能学的通道。2005年,九江学院各项科研经费73.3万元。现有专职教师215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675人,占专职教师的31.4%;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8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584人,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占专职教师的29.4%;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专家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6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及中青年骨干教师共57人,江西省高校教学名师2人,外籍教师20人。2005年,在校全日制学生40417人,成人教育学生6930人。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 7月9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始启动,先进性教育活动分成学习动员、分析评议、整改提高三个阶段,5个月来,在省委督导组指导和党委的高度重视下,结合学校工作实际,精心策划部署,加强组织领导和舆论宣传,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开通了“九江学院先进性教育活动专题网站”,充分利用校园网、广播电视、校报、《工作简报》等宣传媒体,及时传达文件精神,反映工作动态,努力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采取多种形式抓好理论学习,确保学习质量和任务的落实;认真组织全体党员进行保持先进性具体要求大讨论,形成了学校不同岗位党员先进性的具体标准;通过召开多种类型座谈会、设置征求意见箱等多种途径,征求到411条意见;认真组织撰写党性分析材料;高质量地组织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严肃认真、客观公正地提出评议意见,实事求是反馈;坚持走群众路线,做好整改情况通报和满意度测评工作,从测评结果看,群众满意率达到98.65%。
  【党员工作】 根据整合后党员队伍变动大、数量增加情况,对各单位党员进行摸底、核对,建立详尽准确的党员信息库,学院共有党员5480人,其中在岗教职工党员1450人、离退休党员326人、学生党员3704人。2005年共举办12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培训学员4280人。发展1081名新党员,其中教工56名、学生1025名,按期转正770名预备党员,其中教工55名、学生715名。
  【宣传报道】 加强宣传报道工作,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农民日报》、江西日报、江西电视台、江西教育电视台、江西高教网、《九江日报》、《浔阳晚报》、九江电视台和中国九江网等媒体对学校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以教学为中心,以育人为根本任务,采取切实有效举措,推进学校改革发展稳定作了全方位报道。在江西高教网上稿190条。2005年,共编发《九江学院报》27期,编发校园网新闻1403条,制作闭路电视新闻300余条、专题片19个、学术讲座视频17个、宣传板报30期、宣传橱窗15期。
  【学生管理】 根据新出台的《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高校学生行为准则》,重新修订了学生手册,制定了《九江学院学生管理规定》、《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学生奖学金及奖励实施办法》、《学生违纪处分条例》等有关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学生工作。实施管理重心下移,加强对各二级学院学生工作的宏观指导。组织新生报到注册、入学教育、军训、开学典礼工作。加强宿舍管理。强化“一日生活制度”、“内务卫生”的考核,做好宿舍内务工作;经常性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制定《安全教育提纲》,加强学生公寓安全防范和“防火、防盗、防事故”的查处力度,结合安全案例加强警示教育,重点抓好敏感时期的学生稳定工作;实行辅导员进驻学生宿舍制度,大力树立“免检寝室”和“文明宿舍”等先进典型。加强学生到课率的检查。关心贫困学生,维护学生合法权益。落实并不断完善教职工与特困生的结对帮扶。拓展校内外勤工助学岗位,各单位的临时用工优先安排勤工助学学生。积极做好新长城——大学生扶贫项目申报和落实工作。加强与建设银行合作,落实国家助学贷款。组织接受资助的贫困学生积极参加公益劳动。发挥学校膳食管理委员会的作用。建立完善学生处分申诉委员会和大学生维权中心。开展在校大学生征兵工作,共有17名学生光荣入伍。组织好学生义务献血工作,2005年九江学院被评为“全省无偿献血工作先进单位”。体育学院组织2005年田径运动会及团体操表演。抓好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搞好评优表彰工作,树立学风建设典型。学校表彰了一大批成绩突出的学生先进集体和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先进个人。针对不同时期的学生特点在学生中加强法制教育,开展“法制宣传日”活动;进行“考风考纪教育”、“毕业生离校教育”等主题教育。深入开展“一做三创”活动,加强学生“文明市民意识教育”、遵章守纪教育。大力树立“十佳文明大学生”、“十佳学习标兵”、“三好学生”、“优秀毕业生”等各种优秀典型;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设心理教育课程,建立心理咨询网站;组织新生参加心理测试,建立心理档案,通过了省教育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检查。
  【校园文化】 大力发展学生社团,学生社团达到38个。指导学生会、学生社团开展了一系列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适合青年人特点的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如素质与成才系列讲座、社团文化月、寝室文化艺术节、辩论赛、纪念建党84周年合唱比赛、大众健美操比赛、杨叔子院士受聘九江学院名誉院长专场文艺演出等。九江学院学生在省市各项比赛中多次获奖。组织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荣获省教育厅“江西省大中专学生志愿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称号,有3个服务队荣获“江西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服务队”称号,有4人被评为江西省先进个人。有3个服务队荣获“九江市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服务队”称号,有35人被评为九江市先进个人。
  【学科建设】 2004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单位,截至2005年底,获取学士学位授予权专业共有6个。根据地方、区域经济主导产业的发展需要,按照“文工结合、文理渗透、综合发展”的原则设计专业,以学科梯队建设为龙头、实验室和实验基地建设为平台加强学科建设,数控技术及应用实验室被批准为省级重点实验室,系统生物学临床应用实验室被批准为江西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
  【师资队伍建设】 1名教授荣获国务院特殊津贴,1名教授荣获第二届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8名教师省教育厅2005年新增为省高校中青年教师;有4人被评为省高校德育工作骨干教师。2005年新增7个本科专业和8个专科专业。学院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19.99%,中级职称占专任教师26.59%,省部级学科带头人10人,硕导31人,省部级中青年骨干教师50人。学院人才强校战略,在学院党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突出引进重点,完善引进措施,全年共引进教师288人,其中博士2人,硕士62人,基本满足了教学需要,为了让新教师尽快适应教学工作,,学院对301名教师进行了岗前培训,系统学习了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法规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等课程。各院系加强对新教师的指导,为新教师配备指导教师,严把上课关,帮助新教师顺利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中国工程院院士受聘为名誉教授,提升学院的社会名誉。出台九江学院专业技术人员聘任有关文件,实行评聘分开,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聘任工作的管理。
  【科技成果】 2005年,九江学院有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单体部分溶于水的悬浮聚动力学研究”结题;1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红外荧光寿命的预测”结题;1项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导电高聚物敏化包覆纳米晶多孔膜复合电极光电化学研究”结题;3项省教育厅科技项目、5项省卫生厅科技项目结题。2005年,九江学院科技人员在各类科技期刊上发表科技论文184篇,其中核心刊物73篇,国际论文5篇,被SCI收录论文3篇,被EI收录5篇。2005年,九江学院数控技术与应用实验室被批准为江西省重点实验室,系统生物学临床应用实验室被批准为江西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
  【外事工作】 2005年,九江学院共聘请外籍教师30多人次,加拿大籍外籍教师凯尔(KyleMichaelSmith)获2005年度省政府“庐山奖”。与美国布里奇波特大学、路易维尔大学、布莱明大学,泰国清迈大学,印度阿拉嘎帕大学等国外大学建立了校际友好关系,并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有5人参加了国际学术会议。设在九江学院的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成功地接待了来自英国的第五届华文教师培训团一行25人,并派送了3名华文教师赴泰国清迈的华文学校任教。首次招收并安排了来自日本大和高田的4名研修生到九江学院学习汉语。纽约中华医学基金会(CMB)给予九江学院医学院“国际农村医学教育中心(CIRME)”项目42.4万美元无偿援助,迄今援助资金达250余万美元。
  江西财经职业学院
  【概况】 2005年,江西财经职业学院在省财政厅和九江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在省教育厅的得力指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依法治校,民主治校,以德治校,解放思想,求实创新,与时俱进,全面协调发展,学院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办学规模逐步扩大】 2005年,国家下达招生计划3200人,实际共招收新生4500人,超额完成招生计划,全日制在校生人数达到9500,加上成教学生,在校生突破一万人,提早三年实现万人办学规模的目标。学院的社会影响力正在扩大,省外学生占在校生60%,并且生员质量明显提高。
  【办学水平稳步提高】 学院进一步转变人才培养观念,进一步确立与时俱进的人才观、质量观、教育观,将“以知识继承为主”的教育观念,转变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观;改变以知识继承为标准的质量观,树立以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位一体”的质量观;进一步改革以教师、书本、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校内和校外、理论和实践、教室和实验室相结合现代教学观。在教育部组织的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学院还被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事厅、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评为全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专业和课程建设及实训基地建设成效显著】 会计电算化、税务专业被评为省级示范专业,一批精品课程相继推出。一批校外实训基地相继建立,校内实训条件大为改善,学院获得中央财政170万元,加上学院配套资金170万元,共340万元用于计算机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以思想道德建设引领学院的发展】 学院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契机,联系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对每个党员进行党性教育。针对学院实际。通过评选师德模范,开展师德演讲比赛,卓有成效地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活动。
  【完善高素质人才引进机制】 2005年,学院从重点高校中引进近50名研究生和优秀本科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一批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计算机系硕士研究生曾岳发表在《润滑与密封》2005年第2期上的论文《基于NT的油液监测自动数据采集技术的实现》被《EI》收录,实现了学院教师论文被世界三大检索系统收录的历史性突破。
  【承办全国高职高专对等招生协作会】 来自全国近400所高职高专领导和招生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副省长、市委书记赵智勇在会上发表热情洋溢讲话。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
  【概况】 2005年是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发展历史上成就显著、亮点纷呈的一年。全院师生齐心协力、抢抓机遇、奋力拼搏、开拓创新,各项工作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学院获得了“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荣誉称号,顺利地通过了江西省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优秀评估和江西省高校普通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获得优秀单位。
  【建设发展】 2005年,学院与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就接盘九江仪表厂达成协议,新征土地11.7公顷,全面启动了新校区建设;投入1200余万元购置教学设备和图书;完成了全国数控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成立了“现代制造中心”;启动了中央与地方共建电子技术基础实验室和信息技术基础实验室的建设;新建的学生宿舍、体育馆已交付使用。2005年学院共招收三年制高职新生3900人、五年制高职新生300人,全日制在校生超过12000人,再创学院历史新高。2005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新成绩,2363名毕业生顺利就业,就业率达到94.6%,继续保持全省同类院校先进水平。
  【党建工作】 学院党委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重点,进一步加强了党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根据中央和省委的部署,学院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自2005年7月10日正式启动至2005年12月1日,历时四个多月。4个多月以来,在省委先教办的正确领导和省委督导组认真督导下,学院党委紧紧围绕“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推动各项工作”的目标要求,领导学院各级党组织、全体党员和广大师生员工,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完成了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各项任务,广大共产党员的思想受到了洗礼,灵魂受到了震撼、党性意识得到了增强、努力的方向更加明确,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群众测评满意度达到95%以上,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有力地推动了学院各项工作。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力度明显加大,全年共发展学生党员300余名;宣传思想政治工作有声有色,学院顺利通过了第十届“江西省文明单位”验收;党风廉政教育常抓不懈,群众组织较好地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院团委被授予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光荣称号。
  【教学科研】 教学与科研取得新的成绩。新增专业4个,招生专业数达到36个;以就业为导向优化课程体系,以专业核心能力为基础搭建课程建设平台,合理构建主干课程,在10门院级重点建设课程的基础上,遴选出7门课程予以重点扶持,按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的要求进行建设、验收;加强了与企业的联系与合作,与部分企事业单位签订了一批“订单式”培养协议。教学管理更趋规范,全面修订了教学管理制度,构建新的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管理体系,加强教学常规检查和教学督导;加强了对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指导和管理,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全省大学生电子电脑竞赛和电子制作大赛等各级各类竞赛,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落实了1个省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0个省级教改课题、2个市级科技攻关项目、1个市级社会发展项目;教师获得全国性专业协会奖项5个,公开出版教材6本。
  【人事改革】 进一步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进行了新一轮的中层干部聘任,调整和充实了中层干部队伍;进行了分配制度改革,教职工收入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进一步加强了师资引进和聘任工作,完善了学科带头人评审、培养机制,加大了师资培训力度,学院荣获“全省高校师资培训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内部管理】 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健全管理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范围,理顺工作关系;进一步加强了财务管理和审计工作,学费收缴工作有明显改进,规范了大宗物资采购和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程序,保证了学院资金的合理开支和有效使用。按照新的高校学生管理规定,及时修订了学生守则和配套的管理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学生教育和管理力度,强化德育和法制安全教育,有效防止了各种重大突发性事件和恶性事件的发生;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规定,采取积极措施加大了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进一步加强了校园安全保卫、校园环境管理工作,完善并落实了校园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校园环境管理规定,加强了治安防范,确保了校园的平安和谐。
  【后勤改革】 后勤改革成效初显。对后勤系统进行整合,按照社会化要求新组建了后勤服务集团,改革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强化内部管理、降低运行成本,积极开拓校内外市场、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维修管理和开源节流,实施校园绿化、美化工程,进一步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江西省副省长、九江市委书记赵智勇视察学院】 11月23日,江西省副省长、九江市委书记赵智勇视察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并在学院召开了九江市职业教育工作座谈会。赵副省长在实地考察中,高度评价了学院的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充分肯定了学院的建设和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希望九江职业技术学院以获得“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为契机,拓展思路,加快发展,做大、做优、做强,努力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把学院建设成为中国高级技术人才的摇篮。在座谈会上,赵副省长强调指出:要实践科学的发展观,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作为全市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要以大开放为纲,以大开放的胸襟办职业教育,大办职业教育,为九江建设社会主义新九江的伟大事业培训更多的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的社会主义的劳动者。
  【河北省教育考察团到院考察职业教育】 5月15日,以河北省副省长龙庄伟为团长的河北省教育考察团一行7人,在江西省政府办公厅副主任翁武生、省教育厅副厅长汪忠武和九江市副市长彭泽洲、九江市政府副秘书长廖和树、九江市教育局局长欧阳春等领导的陪同下莅临学院考察。院党委书记张威、院长魏寒柏陪同考察并向龙副省长一行汇报了学院的历史、办学规模、人才培养、教学科研、改革发展等情况。考察团重点参观了学院数控加工中心等主要实验实训室。
  【市政协主席胡春如率政协考察组到院调研】 2005年12月6日,九江市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主席胡春如率市政协委员视察组到学院视察、调研职业教育。胡春如主席指出,九江市“三加一”战略的实施和九江的经济发展必须有人才作支持,一方面需要高精尖人才,另一方面更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九江的职业教育做大、做强势在必行,副省长、市委书记赵智勇在全市职业教育座谈会上提出了发展九江职业教育的思路,九江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九江职业教育的龙头在这方面应该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市政协将把学院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列入提案,向市政府提供参考。
  【学院当选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 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第七届全体理事会暨第十次学术年会于2005年12月4日至12月6日,全国360所高职高专院校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远清,中国职教学会会长王明达及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有关领导到会并分别作了讲话。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七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学院当选为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新一届常务理事。
  【2005年江西省高校师资培训工作会议在学院召开】 2005年4月14日至15日,2005年江西省高校师资培训工作会在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召开。省教育厅副厅长洪三国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会议表彰了2003年~2004年度全省高校师资培训工作的16个先进集体、30名先进个人。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参观学院并听取了学院评估经验介绍。
  【法国驻武汉总领事馆总领事率团参观访问】 2005年7月5日,以法国驻武汉总领事馆总领事德盖义先生为团长的法国代表团一行8人在九江市政府外事办有关领导的陪同下,到学院参观访问。副院长刘勇和学院有关部门领导热烈欢迎法国代表团的到访并陪同外宾参观考察了校园、重点实验室和国家数控实训基地。
  【主要荣誉】 2005年11月7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上,全国260个单位被国务院七部委联合授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称号,九江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江西省8个获奖单位中唯一的一所职业技术学院,获得了“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的殊荣。12月,院团委受到团中央表彰,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称号。5月21日,院教务处被评为“全国、全省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电子注册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彭晓兰荣获“江西省先进工作者”称号11月7日,江西省隆重召开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学院机械工程系主任彭晓兰教授荣获“江西省先进工作者”称号,受到大会表彰。
  九江广播电视大学
  【概况】 2005年,九江广播电视大学在努力拓宽办学渠道、精心打造新的品牌、逐步形成自己的鲜明特色上狠下工夫,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高品位、高质量的新校区建设,为九江广播电视大学跨越式发展提供了优质条件,在电大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自2003年开始的“现代远程教育中心”施工建设,在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的关心支持下,在全校干部职工艰苦奋斗、不懈努力下,已于2005年年底全面竣工交付使用,并在12月19日顺利完成学校整体搬迁的全部工作。新校区由一幢高12层、建筑面积为12132平方米的经典欧式建筑风格的主体大楼和两幢建筑面积共为2310平方米的学生公寓等构成,总投资为1700万元,整个新校区体现了实美观、超前、实用的原则,极具现代气息和雄伟大气,为构建全市全民终身学习体系、推动学习型城市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现实基础和良好的学习平台。二是顺利通过了教育部、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和开放教育试点”的总结性评估验收,开放教育的学习模式得到了进一步强化。4月20日至24日,江西省教育厅专家组受教育部的委托,对九江广播电视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开放教育试点”工作进行了总结性评估验收,专家组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到校本部和13个基层站点进行了认真细致地考察,对九江广播电视大学在推行开放教育试点工作方面的经验做法和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在推行开放教育试点工作中,九江广播电视大学做到了上下齐心协力,校本部与基层站点相互配合,教师学生积极参与,优化了手段,完善了机制,扩大了成果,特别是在学生实名注册、网上浏览、网上讨论等方面均居全省第一,得到了教育部高教司、省教育厅和省电大领导的称赞。通过评估验收后,学校进一步巩固已经取得的成果,再接再厉,积极认真地做好开放教育这一品牌。三是加大了招生工作力度,招生规模创历史新高。2005年学校从招生的宣传、投入和制度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建立激励机制,明确责任,全员参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春秋两季共招收开放教育本科、专科各15个专业100个教学班,春季招收新生1194人,秋季招收新生1862人,在全省地市级电大当中,九江广播电视大学招生规模、招生人数稳居第一。四是“靠大联大”更具规模,办学层次进一步提升。积极巩固“靠大联大”的成果,对原有的联合办学的项目进行优化整合,通过互联网的远程网络教育系统、卫星电视的网络电视教学系统和与省电大、县级电大工作站两套互联的双向视频系统,接受中央电大、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中南大学等30多所重点大学网络学院的优质教学资源,大大提升了办学层次。五是与江西财大MBA学院的联合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在2004年取得成果的基础上,2005年录取了硕士生(去年参加全国联考)45名,另有79人报名参加考前辅导并参加了2005年的全国联考,九江广播电视大学MBA学位教学站工作正成为培养九江高级经济人才的理想基地和摇篮。六是非学历培训工作稳步推进。成立一年时间的电脑培训中心,2005年又培训了社会成员共500多人次、公司员工200人,以较好的资源优势、项目优势和服务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被九江市政府定为信息化教育培训基地。与此同时,为了策应九江“3+1”战略,九江广播电视大学与江西农大合作,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开辟了物流师、商务师的培训项目,首批招生30人,得到了“九江市大物流建设办公室”的充分肯定;与九江卫校合作,进行了乡医学历教育培训,已培训乡医400余人,培训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学校实现整体搬迁新校区后,充分发挥老校区区位优势、盘活老校区的资源,至关重要。为了借老校区这一“平台”,积极打造非学历教育培训新的品牌,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注入后劲和活力,学校党政领导班子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一步一步地抓好落实:出台《关于加强非学历教育培训及校产开发工作的实施办法》以及相关规章制度,促进老校区现有校产资源的租赁、使用、开发及管理进行规范化运作,把非学历教育培训纳入学校的总体规划和管理之中,设置优惠条件,创造良好的创业氛围,积极鼓励教职工中的“能人”脱颖而出,立志创业,为学校发展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九江职业大学
  【概况】 2005年,学校按照三年发展规划的要求和“改善条件、扩大规模、提高质量、着力发展”的工作思路,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学校向省教育厅申报课题7项,结题4项,出专著1部,新建金工、电子实训室和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推进学分制教育和英语分级教学工作,引进新教师30余名,新增3名教师读研,新增3名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新增数控、旅游英语、软件工程3个专业,扩大招生省份,采用分片包干的方法组织生源,较好完成了录取任务,新生报到率达67%,是建校以来招生最多的一年。就业工作保持良好势头,毕业生就业率达90.94%。
  【加强政治理论学习】 为进一步推动全校师生员工的政治理论学习,提高师生员工的理论水平和领导干部的决策能力,正确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校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制定了政治理论学习计划,围绕“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学质量”、“创新能力的培养”等主题,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学习与交流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在党委中心组、全体党员、教职工、学生中展开学习。
  【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 7月以来,校党委在全校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通过组织学习讨论、开展分析评议、进行整改提高推动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不断深入,通过设置意见箱、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师生座谈会的形式收集了教职工对学校的意见43条。9月24日,学校先进性教育活动办公室还组织全体学生党员到“小平小道”、八一起义纪念馆参观学习,使学生党员加深了对革命历史的了解,提高了对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了参加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自觉性。
  【增强校际交流】 3月23日,鹰潭市教育局、鹰潭职院到校学习考察,认真听取了校领导关于学校改革发展的情况介绍。11月,校长赵敦煌随九江市赴美教育考察团到路易威尔市考察学习,受到路易威尔市杰夫逊社区职业学院的热情接待,双方达成结为友好学校的意向。
  【公开招聘大学毕业生】 学校根据教学工作的需要,坚持公正、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全年通过公开招聘引进大学毕业生30余名,教师队伍进一步增强。
  【开展专业技术职务竞聘工作】 5月中旬至6月中旬,学校采用量化评估方法进行竞聘工作,即民主测评占60%,答辩或业务考试占25%,获奖占15%,论文(论著)占10%,此次竞聘的岗位是正高1个,副高2个,中级43个。
  【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通过组织教师听课、赛课和上示范课活动提高教学质量。一是对新分配来校的青年教师进行听课,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指导,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二是组织青年教师进行赛课活动,鼓励青年教师积极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参赛。三是邀请骨干教师上示范课,指导青年教师上好课。
  【完善校园网站】 3月,学校网站新增“招生就业服务专栏”、“校庆专栏”等,及时为学生提供最新的就业信息和筹办校庆情况,受到学生好评。
  【召开安全工作会】 3月29日,学校召开安全工作会,传达省、市安全工作会议和文件精神,宣读学校学生突发安全事故处理预案,与各处、系、室签定了综治、消防安全责任状。
  【关爱残疾人】 4月26日,市残联向九江职业大学计算机系同学叶幸捐赠轮椅。市残联领导在捐赠仪式上讲话,指出爱残助残工作责任重大,希望广大师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关心爱护帮助残疾人。6月初,学校在教师、学生中发起捐助活动,并将捐助款及时赠给博爱聋哑学校。
  【扶助贫困生】 学校加大扶贫帮困力度。2005年秋季开学,学校一次性为家庭困难的学生和第一志愿填报我校的学生减免学费15万元,对家庭经济困难的200余名学生的学费实行了缓交,共计80余万元,全年通过奖学金、优秀特困生补助、医疗补助、伙食补贴等形式帮助学生的经费占学校所收学费的16%以上。此外,学校先后拿出10余万元以现金及课桌椅、电脑等教学设施的形式帮助星子苏家档小学、瑞昌南阳中学、九江新合小学,被评为全省高校教育扶贫先进单位。
  【做好宣传工作】 学校积极做好对内对外宣传工作,全年印发工作简报16期,通过九江教育信息、九江教育网、九江机关党建网刊发简讯10余条,通过《九江日报》、《浔阳晚报》等刊登宣传文章10余篇。学校荣获“2005年度市直宣传思想工作先进单位”。
  【九江市大、中专院校教师系列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会】 11月18日,市大、中专院校教师系列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会在九江职业大学举行,由九江职业大学校长赵敦煌担任主任评审委员。
  【九江市大学生校园歌手大赛】 11月11晚,九江市大学生校园歌手大赛决赛在九江职业大学礼堂举行,来自九江学院赛区、九江职业技术学院赛区、江西财经职业学院赛区(含九江电大)以及九江职业大学赛区(含九江师范)的18名选手参加了决赛。大赛采用评委打分与网络打分相结合的方式,评选出了校园十大歌手。
  【学校所获荣誉】 4月15日举行的全省绿化美化家园文艺晚会表彰了首批20家“全省绿化模范单位”,学校喜获“全省绿化模范单位”殊荣。同年,学校还荣获“全省高校教育扶贫先进单位”、“市直宣传思想工作先进单位”和“暑期三下乡先进单位”。学校校长赵敦煌荣获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全国高职高专协作会颁发的“中国高等教育突出贡献奖”。两办主任周庆流荣获“全省高校基层党校优秀党课教员”称号。教务处副处长曹树祥荣获“师资培训先进个人”称号。
  科学技术
  综述
  2005年,全市科技工作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美丽、富裕、和谐、强盛社会主义新九江及“3+1”发展战略的实施,积极创新工作举措,加大工作力度,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效。全年争取国家、省科技项目70项,科技三项经费511万元,比上年度增长10.5%。全年获得国家J省科技进步奖3项,专利申请公开量128项,授权47项。全市拥有各类科研机构19个(省部属科研机构4个),以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为主体的科学研究体系初步形成。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积极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通过省科技厅新认定区外高新技术企业2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18家,占全省区外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14.4%。围绕“3+1”发展战略实施,着力扶持“有机硅”、“电子电力设备”、“机电一体化”、“有机高分子材料”、“电子产品”五大领域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开发了“50KT/A、100KT/A有机硅单体”、“数控整流设备”、“3T光电技影仪”、“低播焰”、“高低压气体安全阀检验台”五大高新技术产品。2005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产值20.17亿元,实现利润1.01亿元,上交税收1.017亿元,出口创汇1076万美元。扩大了制造业信息化应用行业总量。新批准市级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应用企业8个,使全市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应用企业达到17个,比上年增长90%。通过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17家示范企业新产品的平均开发周期缩短了67天,年平均销售收入增加7140.2万元,年平均净利润增加2231万元。
  围绕科技服务“三农”,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扎实开展星火科技培训。全年共举办星火培训班708期,培训农民15.83万人,培训受益人数达到37万人,发放科技资料38.48万份,投入培训经费57万元。从科技部购进2500多本培训教材,充实到武宁、永修、都昌3所国家级星火科技培训学校和2所市级重点学校,丰富了培训内容,提高了培训质量。广泛开展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行动。全市共派出559名科技特派员到农业生产第一线,开展各种不同形式的农业技术承包、领办、技术入股或技术指导等方式服务“三农”,其中高级职称以上的有230人,大专学历以上372人,进驻村(场)342个,培训农民165297人,培训农民次数961次,发发放科普资料280042份,实施科技开发项目208个,推广新技术、新产品155项,引进新品种79个,创建经济利益共同体137家,形成龙头企业23家,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3192.30元,农民人均增收增幅达18.4%。
  扩大科技交流与合作。深入开展了市校、省际(地区间)、国际科技合作。中船总公司第707研究所九江分部、中船总公司第6354研究所、江西博莱大药厂等单位引进了19名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到市开展社会实践工作,同比到九江市社会实践的博士研究生人数是历年来最多的一年。在加强地区之间科技管理合作方面,分别与宁波、温州两地科技局达成了科技工作交流与合作协议。在国际科技合作上,九江3T数字投影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引进韩国日时、日本爱普生应用技术,进行自主创新,提高了数字投影产品技术水平。获得新西兰政府对永修拓林镇50万新西兰元的可持续发展项目援助。组织参加各类技术交易洽谈会。组织参加了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省科技成果推介会、赣台经贸洽谈会、东北亚高新技术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博览会,在东北亚高新技术博览会上,3个项目被组委会评为"优秀奖"。
  科技条件平台建设取得成效。组织申报的省级重点实验室"江西省数控技术与应用实验室"获得批准,科技条件平台建设取得成效。
  活动积极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周。在“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前后,开展了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通过举办讲座、出版宣传栏等形式大力宣传了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努力营造了创造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社会氛围。
  促进民营科技事业发展。全市新认定民营科技企业10家,民营科技型企业发展到70家,资产总额达777546万元。在全省率先组建了九江市民营科技促进会,为民营科技企业之间交流合作搭建了平台。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修水茶科所体制改革顺利完成,实现了科研与生产经营的分离。市林科所、庐山茶科所划归庐山管理局,所属部分村庄划归地方乡镇。市科技情报所发挥了社会科技服务功能,凸现了生产力促进中心作用。
  召开全市科技工作会议。为贯彻全省科技工作会议精神,市委、市政府于4月21日在溥召开了全市科技进步奖奖励暨科技工作会议。
  加大科技宣传力度。全年在国家、省级刊物上发表科技宣传稿件12篇,市级刊物上发表科技宣传稿件28篇。
  开展科技工作调研与规划。集中3个月时间就“十五”期间全市科技成就、科技人才发展情况、科技项目实施情况、技术创新情况、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农村与社会发展事业科技工作情况、民营科技型企业发展情况、专利工作情况等方面分专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在此基础上,制订了九江市“十一五”及中长期科技发展专项规划。
  加强科技管理队伍建设。认真开展了“新阶段,新发展”大讨论活动,顺利完成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进行了“两个规范”教育。通过三项活动开展,全市科技系统统一了思想,明确了新的发展目标、工作思路,提高了党员干部素质,转变了机关作风,塑造了科技管理工作者良好形象。
  科学技术发展计划
  【概况】 2005年度,围绕“3+1”发展战略,共组织实施国家、省、市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41项,争取到位经费838万元。其中:国家级科技项目8项,经费225万元;省级科技项目57项,经费286万元;市级科技项目76项,经费327万元。申报列上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5项;国家创新基金项目1项,经费75万元;国家富民强县专项1项,经费150万元;国家星火计划1项。申报列上省重点新产品计划15项,经费10万元;省重点工业攻关计划3项,经费17万元;省自然基金计划1项,经费2万元;省资源调研计划1项,经费10万元;省科技工作试点县2个;省科技条件平台建设1项,经费5万元;省地方攻关计划3项,经费40万元;省农业科技特派员专项2项,经费7万元;省工业火炬示点示范计划4项,经费8万元;省农业重点科技计划2项,经费16万元;省重点实验室1项,经费5万元;省星火计划7项,经费26.5万元;省科技成果推广计划4项,经费8万元;省社会发展计划1项,经费2万元;软科学计划2项,经费1.5万元;省富民强县专项1项,经费44万元;省粮食丰产工程1项,经费20万元;省中介机构1项,经费4万元;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计划2项,经费6万元;省创新基金计划3项,经费49万元。申报列上市级工业科技计划23项,经费95万元;农业科技攻关计划22项,经费86万元;科技创新基金计划9项,经费50万元;科技发展基金计划4项,经费20万元;社会发展计划12项,经费36万元;成果推广计划5项,经费15万元;科技进步奖励专项1项,经费25万元。
  【工业重点攻关计划】 围绕“3+1”发展战略,争取省工业重点科技攻关计划3项,科技三项经费17万元。九江职业技术学院承担的省工业重点科技攻关计划“FMS开放式单元控制及网络制造系统研究开发”项目实施情况良好。
  【组织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 新批准市级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应用企业8个,使全市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应用企业达到17个,比上年增长90%。通过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17家示范企业新产品的平均开发周期缩短了67天,年平均销售收入增加71402万元,年平均净利润增加223.1万元。
  【高新技术及其产业】 新认定区外高新技术企业2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18家。着力扶持“有机硅”、“电子电力设备”、“机电一体化”、“有机高分子材料”、“电子产品”五大领域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开发了“50KT/A、100KT/A有机硅单体”、“数控整流设备”、“3T光电投影仪”、“低播焰”、“高低压气体安全阀检验台”五大高新技术产品。
  【科技专项】 都昌县列上全国89个“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试点县”,并获科技部150万元经费支持,省科技厅配套支持44万元。
  【技术创新计划】 江西绿冬丝科有限公司申报的“蚕丝絮片”项目列上国家技术创新基金计划,并获创新基金75万元。
  【农业重点科技计划】 突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争取省农业重点科技攻关计划2项,经费16万元。
  【星火计划】 争取国家星火计划1项;省星火计划7项,经费26.5万元。
  科学技术普及
  【开展科普活动】 5月16日至23日集中开展了以“科技以人为本,全面建设小康”为主题的科技活动周活动。活动周期间,集中举行了“开幕式”,“报告会”,“科技进广场”,“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专题讲座”,“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农村致富能手巡回报告”,“智力竞赛”,“参观科普教育基地巡回展览”,“文艺演出”,“科技宣传”等50多项活动,共发放各类科技资料58万份,组织各类专家参与咨询服务550人,接待群众咨询近10万人次,举办各种实用技术讲座及报告会540场,培训人员5000人,出动科普宣传车328辆,制作科普展报4160块,投入工作人员近5000人次,投入经费50万元。
  【建设“科普长廊”】 为了普及科技知识,提高市民科技素质,宣传科技发展情况,市科技局筹资在“湖滨居民小区”建设了全市第一个科普长廊。
  科学技术成果与奖励
  【概况】 2005年共组织鉴定科技成果60项,其中国内领先水平10项,国内先进水平20项,省内领先10项,省内先进10项。共获国家、省科技进步奖3项,其中九江星火化工厂的“年产5万吨有机硅单体开发”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市政府蔡晓明市长代表九江市人民政府率队参加了江西省2003~2004年度科技奖励大会。市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组织了2003~2004年度市级科技进步奖评审工作,评审出特别科技贡献奖1项,科技进步奖35项。

知识出处

九江年鉴.2006

《九江年鉴.2006》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年鉴设有大事记、九江概貌、各级政府机构、人民团体、法治、经济管理与监督等32个类目,主要记载了2005年九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资料。

阅读

相关人物

范乐城
责任者
吴高亮
责任者
成南福
责任者
蒋国文
责任者
孙学忠
责任者
李青
责任者
曾瑜华
责任者
汪赓华
责任者
范培场
责任者
曹锐
责任者
熊小华
责任者
曹定平
责任者
周庆流
责任者
杨冬火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九江市
相关地名